銀行業“一二五”新規影響幾何?

11月9日開始,一則關於銀行的新聞牽動著市場神經。銀保監會引導金融機構對民營企業給予貸款上傾斜的思路曝光。該思路被坊間稱為銀行業“一二五”新規:在新增的公司類貸款中,大型銀行對民營企業的貸款不低於1/3,中小型銀行不低於2/3,爭取三年以後,銀行業對民營企業的貸款佔新增公司類貸款的比例不低於50%。

很多投資者紛紛指責監管層以行政之手干預公司的經營行為,更有甚者推測中國銀行業會出現大規模壞賬。消息發佈當天,銀行業龍頭招商銀行領跌整個銀行板塊,跌幅高達4.7%,市場風向也馬上轉向炒差炒小,漲停個股大部分都是虧損股。

“一二五”新規是對融資現狀的糾偏

筆者認為要想看清“一二五”新規,首先要搞清楚銀行業的基本問題,那就是銀行的利潤來自哪裡?銀行本身是依靠給客戶提供金融中介和金融服務賺取利潤的。金融中介中包括信用中介、支付中介等,總體來看銀行的金融中介業務通過承擔部分風險(壞賬風險)獲取風險對價(淨息差)。金融服務通過各種不承擔風險的中間業務,提高社會的資金效率、營運效率。所以,不難看出銀行的利潤主要來自於客戶(包括:對公和零售)自身利潤空間的分享。所以,當整個社會經濟不景氣時,銀行的盈利空間也相對下降。這就是我們經常提到的經濟週期。

在經濟繁榮週期,由於客戶的利潤率提升,對於資金的需求提升,銀行的經營就體現為息差擴張、不良下降。在經濟衰退週期,由於客戶的淨利潤下降甚至虧損,對於資金的需求降低,銀行的經營就體現為息差縮小、不良抬升。因此,銀行是否賺錢,取決於經濟的好壞。所以,一項政策是否有利於銀行的基本面,最重要的就是看這項政策是否有利於經濟的復甦。

截至2017年底,民營對經濟的貢獻佔我國GDP的比重超過60%,解決了城鎮就業的80%。所以,目前民營經濟對我國的重要性已經不言而喻。如果中國的民營經濟崩盤,對社會造成的影響是無法估量的。但是,民營經濟從銀行獲取的貸款只佔銀行全部對公貸款的不到30%。顯然,在我國這種以間接融資為主的經濟體中,這意味著整個銀行信貸投放出現了明顯的偏離。監管層談到的“一二五”本身也是對這一現狀的糾偏,也是對民營經濟釋放的最大善意。推動資金進入經濟中最活躍的部分中去,有利於我國在目前3期疊加,貿易摩擦長期化的現狀中促進經濟的復甦。

信貸新政需為銀行風控留足空間

銀行將更多的信貸資源投入到以民營經濟為主體的中小企業中去也是符合我國當前經濟發展思路的。目前,我國在金融領域的總體思路是推動我國經濟從間接融資為主向直接融資轉變,從而達到降低經濟槓桿率的目標。因此,未來大型的國企的信貸融資需求必然是降低的,而中小民營企業由於資質不滿足股權融資要求,依然需要依賴銀行的信貸支持。所以,推動銀行信貸向民營經濟傾斜是符合當前國企降槓桿,控制整體槓桿率的大思路的。只不過“一二五”新規將這一趨勢量化了出來。

雖說信貸向民企傾斜是對整體經濟有利的,但是民營企業體量小,抵押物不足,容易受到經濟起伏的波及,風險較大也是不爭的事實。因此,監管部門在指導信貸向民營企業傾斜的同時必須為銀行控制風險留出足夠的政策空間。這些政策應該包括但不僅限於:1.增加銀行的風險定價空間;2.增加民企的增信擔保機制;3.給予銀行更多的自主經營空間。

目前看,民企的不良率偏高,所以銀行需要保持必要的息差空間來消化不良資產。保持息差一是提高貸款利率,另外就是設法降低銀行的負債成本。目前經濟尚未復甦,降低銀行的負債成本是唯一的選擇。這也是最近央行降準,允許AA級中小微貸款作為MLF抵押物等政策的深意。至於增加民企的增信擔保機制,實際上今年8月份籌建國家融資擔保基金就是起的這個作用。通過國家融資擔保基金緩解小微企業、初創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最後,關於給予銀行更多的自主經營空間,事實上,近期,三大證券報集體撰文聲稱最終“一二五”新規絕不會是“一刀切”。

所以,不難看出,監管層實際上已經為信貸向民營企業傾斜做了很多準備工作,相信監管層倡導的“一二五”新規是根據實際情況出發,並非是大家所誤解的用行政手段干預銀行經營。最後,投資者需要深刻理解的是,只有國家好、經濟好,銀行才有盈利空間。銀行只有服務好客戶,讓更多的客戶在困境中生存下來才能不斷拓展自己的市場份額,最終成就銀行自己。

本文源自證券市場紅週刊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