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蘭古國衰亡史:與其說是天災,倒不如說是“人禍”

樓蘭,作為一個神秘的國度。其實,它與羅布泊是緊密相連的。雖然羅布泊在我們的記憶裡是作為核爆基地而存在的,但是在古代的中國卻是一片宜農宜牧的沙漠綠洲。它所提供的物資潛力足足可以供養樓蘭國成為一個西域大國。史載樓蘭“戶千五百七十,口四萬一百,勝兵二千九百十二人”。雖然對比中原大一統王朝,樓蘭國的實力的確十分微弱,但是在西域僅有幾百人就可稱一國的地方來說,樓蘭也算是一箇中等大國。雖然樓蘭國地處羅布泊,但是它卻在後來西遷到了今新疆若羌縣。對於樓蘭為何要遷徙,普遍的認識是水源斷絕。其實,從另一方面來說,樓蘭所處的位置也是它最終消失的原因。

樓蘭古國衰亡史:與其說是天災,倒不如說是“人禍”

當漢帝國打算經營西域,並在一系列的戰爭後擊敗了盤踞在河西走廊的匈奴人後,他們會迎頭碰到立國於羅布泊的樓蘭古國。實際上,此時的漢帝國雖然連敗匈奴人,但是他們並沒有取得對西域的絕對控制權。兩強角力,最終還是地處咽喉的樓蘭人遭殃。作為孔雀河與疏勒河的對接點,樓蘭國所在的羅布泊雖然不比中原之國肥沃的土地,但是好歹還是可以耕種。彼時,雄心萬丈的漢武帝已經打算經營絲綢之路。所以,樓蘭絕對可以作為往來西域的補給點。但是問題在於,匈奴人不會輕易放棄樓蘭這塊戰略要地。換句話說,匈奴人若掌控樓蘭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阻止漢帝國染指西域的野心。

(下圖,可橫屏look)

樓蘭古國衰亡史:與其說是天災,倒不如說是“人禍”

如公元前108年,趙破奴率七百騎兵便打服樓蘭。但是在公元前101年李廣利出兵大宛時,樓蘭人竟打算奉匈奴人的命令襲擊漢軍,阻止其過境。當樓蘭王再次被逮捕至漢武帝面前時,樓蘭王直言不諱地告訴漢帝,小國位於大國之間,“不兩屬無以自安”。可見,樓蘭人對匈奴人和漢人的態度只取決於兩方在西域軍事力量的強弱。而且,在後來漢匈拉鋸戰中,其他西域各國也都深感處於大國夾縫之間的疲憊,尤其是作為西域大國之一的車師最後的下場竟被分裂成了四個國家。為了避免重蹈車師國的覆轍,樓蘭人主動放棄了故地,遷徙到了今新疆若羌縣,並改國名為鄯善,都城叫扦泥城。

樓蘭古國衰亡史:與其說是天災,倒不如說是“人禍”

相比羅布泊肥美的水草,若羌地“地沙滷少田,多葭葦、怪柳、胡桐、白草。”到了曹魏時期,鄯善還曾向魏國進貢。公元400年,漢僧法顯經過鄯善時,稱此地“崎嶇薄瘠,俗人衣服粗與漢地同,但以氈褐為異。其國王奉佛法,可有四千餘僧。”所以,此時能供養四千僧人的鄯善實力還算強大。到了戰亂頻頻的南北朝時代,自河西走廊退守高昌(今吐魯番)的北涼人侵入了鄯善國。鄯善國王比龍不敵,遂率四千餘家國人西遷到了今且末縣。

樓蘭古國衰亡史:與其說是天災,倒不如說是“人禍”

於是,鄯善舊地的新國王真達與且末縣的新鄯善國王比龍一時間二主並立。後來,北魏太武帝拓跋燾為了重開西域,發兵壓服了真達,並在鄯善舊地重新扶持了傀儡。數十年後,高車人興起,鄯善國又為高車人所破,人民散盡。與此同時,立國於湟水流域的吐谷渾也向鄯善方向擠壓。519年,鄯善舊地已經成為了吐谷渾的一部分。史載,“從吐谷渾西行三千五百里至鄯善國,其城自立王,為吐谷渾所吞。今城內主是吐谷渾第二息寧西將軍,總部落三千以御西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