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导师对我没有任何指导怎么办?

amaocc


这种情况并不罕见,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少数是导师不愿意指导,更多的情况是导师压根指导不了学生。



我国的博士生导师队伍,参差不齐,固然有的导师德艺双馨,但也有不少导师,只能用奇葩来形容之。

一般来说,博士也好,博士生导师也罢,都属于专才,即在某一领域具有高深的知识。有的导师学生时代固然很用功,但一旦成为导师,就从来不再做实验,知识也没有及时的更新,对学生所做的东西知之甚少,很难有实质性指导。但又为了显示自己导师的权威,往往在PPT格式,字体大小等问题上吹毛求疵。其他一些导师的奇葩行为,新闻中时有报道,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



所以,对于即将读研读博的同学,选择一个靠谱的导师分外重要。什么样的导师最靠谱呢?男的,年轻的,刚回国的……不是说性别歧视,女导师有心科研的确实要少一些,她都无心科研,你还能混出个啥;年轻导师需要建功立业,发文章打天下,跟着年轻导师容易出成果;刚回国的导师,能力上大多比没出过国的强,尤其是英文写作方面,假如能跟到小青千,那当然再好不过了。

至于那些已经读研读博,导师却不指导的同学该怎么办呢?低年级可以考虑换导师,当然成功概率不大,需要谨慎。实在不行就自己多看文献,多向师兄师姐请教,还可以向其他导师请教。放心吧,绝大多数导师不管懂不懂都非常喜欢有人向他请教,毕竟这是对他能力最实实在在的认可。



总之,遇到个靠谱的导师,就努力工作,争取在学术上有的成就;遇到一个不靠谱的,也不能坐以待毙,需要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保证顺利毕业。

国之重器,大国上庠。感受大学文化,瞭望科技前沿,亲历一流征程,敬请关注头条号“上庠”。

上庠


你的状况根本不适合读博,建议放弃。我有一个同学跟你一样的状况,她硕士的老板人很好,所以她觉得读研很轻松,研二的时候她申请直博,但是她老板不是博导,然后就转来我们老板这了。那好家伙,天天逼着她做跟科研没关系的事情,本身她专业就不好,混的硕士,到了博士阶段比我们硕士很多能力还不如,让她干活根本不能适应。她本以为做科研的话还可以有老板指导混个毕业,结果我们老板也完全不指导,中科院是可以博士转硕毕业的,但是她硕士小论文也没发所以转硕也转不了,简直了,反正后来我毕业了 也没问她后来怎么样了,感觉是不太好。所以你们这种没想清楚的,本身基础又不太好自学能力又不够的,真心放弃吧,别害自己,我们实验室有六年博士都没毕业的,何必呢


我就随口一说


现在国内的在读博士生,有相当部分人没有独立做研究的能力,这是个现实,所以导师不指导你,使得你现在不知道该学什么,研究什么方向,比较迷茫,这都是非常正常的现象。尽管说读博士,非常看重学生的独立学习和做研究的能力,但是考虑到当下的现实情况,你这种情况并不可耻,仅凭自己就能在学术上发展得很好的学生,毕竟只是一部分,甚至只是很小一部分。


不过,你目前的这种状况,肯定不能长期持续下去。否则你会变得更加焦虑,再者,也可能会影响学业进度。你的导师已经退休,也早已脱离学术研究,按理说,应该不能再招收博士生了。可是已经入学了,就要想办法克服。读博士当然需要学习上的自觉能力,和探索能力,以及做研究的能力,然而这是一种理想的状况。几乎所有的在读博士生,都需要导师的指导,否则大学里也就不会有导师制了。假如完全靠自己探索,你会面临非常高的不确定性,即使你想到一个研究的话题,找到一个切入点,它到底有没有学术价值,是否可行,具有非常高的不确定性。有时候,如果研究的领域出现方向性错误,而你却一直很努力地坚持,最后发现自己做的东西并没什么意思,时间也耽误了,这种情况将会非常糟糕。所以说,我们一定需要老师的指导,帮助我们确立一个研究方向,以使我们在做研究时少走弯路。


你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导师没有任何指导,也起不到任何督促、引导的作用。可以说,这种情况,导师已经失去他存在的意义了。你一定要找个老师来指导你,否则后面会非常麻烦。具体地说,我有以下三点建议,供你参考:


名义上跟着现在的导师,而实际由别的老师指导你

你需要主动去找其他学术能力较强,并且愿意带你的老师。可以和现在的导师商量,告诉他自己现在面临的困境,询问导师,可不可以跟着其他老师做课题。正如你说的,导师人非常好,我想人都是有同情心的,导师自己缺乏能力指导,学生的合理要求应该也不会拒绝。只要导师同意,你就可以放心地跟着中意的其他导师做研究了。前提是,先提前打听好有意向的老师,并且这位老师对你也比较认可,之后再征询导师的同意。这是我能想到的最理想的解决方法。


换一个有一定学术研究能力,并且愿意指导你的导师

前面说的第一种方法可行的话,是最好的。假如你现在的导师不同意你这样做,觉得这种行为不尊重他,难以接受,那么你只能选择换一个导师了。一个已经退休,多年不做研究,从不过问学生学习情况的老师,是不配继续指导学生的。如果他再不同意你跟着别的老师,实际上将你束缚在他身边了,他非旦不能在学业上指导你,反而成了你的羁绊。作为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才是最重要的,这个时候,就只能选择换导师了。当然,换导师也有两点需要注意:一是先找好下家;二是注意用合理的方式向导师说明情况,切忌激怒老师。一般来说,换导师不是一个值得提倡的选择,但是在你目前的情况下,它可以让你尽早止损。


适当地去参加学术会议,接触其他学校的相关老师

对于读博士来说,最为重要的任务就是做研究,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便是参加学术会议。思想往往在交流中才能被激发,对于文科专业来说,尤其如此。你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学习没有头绪,不知道从何下手,也没有明确的研究想法。那么,参加本领域的学术会议,看看别人都在研究什么,可以给你提供灵感,让你处于混沌、迷茫状态的大脑接收一些外界的信息而被激活。再一个,在会议期间,遇到比较感兴趣的老师,最好能主动地和老师交流,多向优秀的人学习,请教。如果有可能,尝试和会议中认识的老师保持长期的邮件联系,或许他(她)就是你命中的贵人呢。不过,学术会议的通行规则都是“以文与会”,就是说,要提交相关的学术论文,审核通过之后才有资格。你可以用自己硕士期间写的论文投稿,或者,也可以旁听者的身份参会,都是可以的。至于花费,尽量看学院或导师给不给报销,实在不行,自费参加也是值得的。有时候,我们必须付出一点代价,亲自经历过,才会有所收获。


我能想到的,大体就是以上三条。题主现在应该非常迷茫,但是也请尽量放松心态,不必过于焦虑。根据题目中的叙述,你硕士的时候,导师也由于太忙而没有时间指导,你凭借自己的能力独立地完成了硕士毕业论文,还被评为优秀论文,而且只花了三个晚上的时间,就通过了博士入学考试。这些事实说明,你的专业基础,自学能力,以及研究能力其实相当不错,只不过现在的心态不是那么积极,现实与自己想象中的不一样,有些迷茫而已。我上面给出的三个办法,供你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启发,也祝愿你的博士生涯尽快迎来转机,走向正轨。


现实的困难不会把我们逼到绝路上,一是因为大多数情况下,现实并没有那么糟糕,二是因为我们会积极地反应,采取合理的方式趋利避害,三是因为我们有希望,生活再艰难都能坚持住。


常四荒学经济


你这个问题很奇怪,主要是导师没有科研项目,也就没有经费支持?我们大学不存在这种情况。一个能够带博士生的老师,必须有国家级的科研项目,另外经费要充足,否则不会有博士生的名额。因为每一个老师,每招一个博士生,一旦录取,就要扣掉老师科研经费(每一个博士生5万,博士后10万),老师扣的钱直接由学校统一做为学生生活费补助发放,不论学生做不做事情,都要发放。奇怪的是你们学校老师居然可以没有项目就带研究生?另外,老师不应该指导学生如何做,老师只是告诉你的选题方向,其余都应该博士生去独立自主研究,当然,科研提交不过可以找老师,其它的事情不应该找老师。


彩色生活2068


读博是一场修行。

求取真经九九八十一难的路上,妖魔鬼怪层出不穷,博士路上打怪升级,总之是要掉层皮的。

给出一个学术公式:优秀博士 = 个人能力 X 研究领域 X 导师

个人能力再强,如果没有好的研究课题映衬,没有好的导师指路,读博只能平淡无奇泯然众人。

顺利拿到博士学位,从而开启学术征程,走上人生巅峰,整个过程就像收集龙珠召唤神龙,缺了哪一个环节,都将困难重重。

在读博通关的道路上,你究竟是人民币玩家,还是普通玩家,很多时候,从你选导师的时候,就决定了。

雷军说,不要用战术的勤奋,掩盖战略的懒惰。

对于读博来说,什么是战略?

选导师,选研究领域,就是最大的战略!

这两方面,都是那个1,而个人的努力,是1后面的0。没有选好这两个方面,再多的0也毫无意义。

读博选导师,死生之地,不可不察也。

如果导师与研究方向没有选好,说句实话,天花板就可以预见,学术之路基本就堵死了。

不过,也不用灰心,虽然在学术上难有大成,但拿博士学位还是可以办到的。

读博既然是修行,考验的就不只是科研能力,更是心态、是信念、是毅力,关键时刻抗不扛得住。

题主运气不算太好,导师提供的指导有限,如果是能改变的,当然尽力去改变。如果不能改变,那就要自食其力。

这里想特别建议题主,一定要先调整好心态!你一定要相信,没有导师的帮助,你通过自己的能力,是绝对可以做出一些科研成绩,达到博士毕业标准的!

当然,心态也摆正放好,目标就是达到毕业要求。不骄不躁,目标明确,放弃不切实际的幻想。

有奶吃的孩子长得快长得舒服,没奶吃的孩子长得慢长得艰难,但真正能磨炼了你的意志和独立科研的能力。

既然没有别的选择,与其焦虑惶惶不可终日,不如破釜沉舟,放开手脚按自己的思路去做。前面可能会屡屡碰壁,但做着做着总是能找到一些感觉的。

缓解焦虑最好的办法就是让自己专注于做事,哪怕这件事离大目标——博士毕业,很远。

但大目标的达成,就是在平凡的每一天,一个个小目标的达成,累积出来的。

能从坑里爬出来的人,一定比别人活得更加精彩。


罗思扬


很为你担心,不是因为没有导师亲自指导,因为博士必须要具有独立从事科研或学术活动的能力。真正值得担心的,是你一直不知道自己究竟为什么而读博。

作为过来人,很理解你,但你现在真正需要思考的是学习的目的以及未来的就业。不要等到毕业那天才想明白,除了一张纸文凭,自己能力却没有提高,失去的时间、错过机会太多。

今天这个社会,有实力就不看学历。混学历就是在混自己。

读博士一定要有很强的目的性。不要抱着拿张博士文凭的心态去读博士,而是真正知道自己需要去学习什么再去读,不是为了给自己贴一个博士标签。

很多没有接触过实际工作的人读博士,往往找工作那天就蒙了,不知道自己该去怎样的单位工作,院校?研究所?地方企业?往往上学期间所学的东西专业不对口,或者所学非所用,所用非所学,造成很大浪费。

最好在地方有一定工作经历之后再去读博,这样知道自己工作中短板在哪,哪些地方需要精进和提升。目标明确,收获才能明确,避免混日子、混学历的情况发生。

另外,现在博士毕业要求很高的,有很多人论文发表不合格或者学位论文水平低,而拿不到学位,所以读博一定要有吃苦的准备,奔着提升能力和有真才实学去努力。


思享悦读


博士导师在专业上对博士研究没有指导是很普遍的事,博士毕业主要还是靠自己钻研,正常情况下,没有哪个博士是完全靠导师拿到学位的,所以这个事要看开。另外,所谓的导师并不仅仅只是起一个指导的作用。个人认为,在博士生涯中,导师的作用除了“指导”,还有“引导”“领导”和“督导”:

一、引导

俗话说:师父领进门 ,修行在个人。有时候导师虽然不能在具体研究方面给你指导,但在大方向上给你引导还基本上是没有问题的。从选定研究方向到确定研究方案,这个过程导师的引导是很关键的,也许他没有具体的建议,或者说给的建议没有太多建设性,只是泛泛而谈,但是人家毕竟是过来人,毕竟吃过的盐比你吃的饭多,过的桥比你走的路多,在大局观,在宏观方向上还是能够把得住的,他可以引导你走在正确的道路上,避免你在错误的路上徘徊不前。再就是,很多博士做的课题都是探索性的,创新性很强的,有的甚至是导师都没有接触过的,这个时候导师也给不出具体的指导,只能利用自己的经验和想法来引导你,至于结果怎么样,要你自己去研究。

二、领导

有些导师不能指导学生的博士研究,是因为他确实指导不了,这是导师能力的问题,但不代表就不能提供帮助。现在很多的导师其实自己是不搞科研的,他只要负责去拉项目,找课题,做的类似于公关之类的工作,或者有的导师直接就是行政领导,根本没精力搞科研,这个时候还怎么指导你啊?这个时候他只是你的领导,领导拉到项目,领导给你交代任务,领导给你提供资金,领导给你实验平台,领导负责整个项目组的管理,你只要完成任务就可以了,至于怎么完成,用什么方法,那是你自己的事,领导不过问,因为他可能没那么懂。这个时候导师的作用就是给你提供博士研究的条件,有了一个好的领导,虽然学术上帮不上具体的忙,但是经费充足,想做什么实验就做什么实验,想买什么设备就买什么设备,可以放心大胆地去创新去试错,那对博士课题的研究帮助大了去了。别小看了这个,没有领导的项目和条件,想搞好一个博士课题研究那是非常难的,不信去问问那些在没有科研项目或者很少项目,也就是很穷的课题组做博士的人有多痛苦就知道了。再就是一个好的科研学术氛围对自己顺利毕业也很重要,导师作为一个领导,拉来了项目,有了充足的经费,把任务分配好,人员调配好,把整个团队搞得风风火火,和谐向上,然后团队里的每个人都开开心心,干劲十足,每个人都会受益,这对你的博士研究的帮助估计不比导师的具体指导小。

三、督导

除了在研究方向上给你引导,在研究条件上给你领导帮助外,导师还有个重要的作用就是督导,也就是督促你不断向前,督促你不断出成果。每周每月每季度每学期每年都会有这样那样的总结,报告,交流,逼得你重要不听的读文章,写报告,做PPT,写论文,汇报一段时间的成果,一旦进展不好,又是批评又是鼓励,由不得你不往前走。年轻人嘛,都贪玩,容易放松放纵自己,没有导师这样那样的督导和压迫,时间很容易就荒废过去了。所以一个好的导师,可能不一定会有那么多的指导,但一定要会督导,这是他的责任,也是博士们不断前进的压力和动力。

所以,作为一名合格的博士生,要正确地认识到导师的作用,他不仅仅只是要具体指导你,还需要引导你,领导你和督导你,驱动你在正确的道路上不断前进,直至毕业。


SEVEN


以下意见和建议仅是个人观点。

博士导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读博导师很重要,导师有固定的,成熟的研究方向,新进的博士很容易在导师的带领下找到自己的研究方向,更有本硕博都跟同一位导师的,效果更优。导师在博士阶段给博士生提供研究方向,研究指导,研究必需的资金,论文的修改等等。但是,我想说的是,导师不能提供这些帮助的话。难道博士还没法读下去了?

答案肯定是否定的。导师能够提供帮助,那么你的那就方向多数集中在导师已有的研究范畴当中,按部就班做下去,肯定能发了文章,毕了业。导师不能提供帮助,那么恭喜你,你可以脱离导师的束缚,变成草原奔驰的野马,自由翱翔。

自由从来就是把双刃剑,没有束缚,也就意味着你的博士生涯要靠自己完成,导师只是你的辅助。要自己找方向,这个最费时间。自己拟思路,方案。自己收集资料等等,自己打江山,占山头。虽然会花费更多时间才能进去状态,但收获远高于付出。

所以,各有各的好处,千万别一根筋。博士要具有独立的科研能力,从这一点出发,博士要做什么就很清楚了。


赵月渠


博士导师没有任何指导,这种情况见过,有的导师年老体弱,成年待在家里,在家见见学生,说说聊聊,说是指导也行,说是没有指导,也可以成立。关键问题是谈到专业的话题没有,应该是多多与其交流专业问题。如果这也难以进行,指导算是泡汤。这种情况下,是可以要求,或让导师提出来更换导师。博一换导师还来得及。因为毕竟现在还主要是课程学习阶段。还可以跟学校研究生管理机构反映情况,让组织出面调整。不过就现在的情况看,学校在这方面是有问题的。一般年纪较大,体弱多病的导师,学校按理都应当配置一个副导师,以防万一,也有人继续指导。所以可以先提出副导师的意见或建议,让导师也能接受。不过有的学校副导师也要自己找,这方面可以听听导师的建议。

如果都没有办法改变,就应该自己想想办法。好在文科博士比理工科博士成本低,所以自己要是想继续读下去,办法还有很多可以尝试。千万不能学师姐那种做法。生命与学历相比,孰轻孰重应该不需要多说,大不了放弃。当然现在还有改变的机会。课程结束之后,一般要发论文,准备开题报告。发论文是难点,论文没有发,可能难以进入学位论文审查和答辩,所以即使学位论文写了也没什么用。因此,建议从导师已经发表的论文开始研读,还要查询相关其它文献。注意不能只看导师的,还要看相关其它人的文章,不同观点的都看,甚至要把国际上这方面的文献资料都查一查,看一看,做好笔记摘录。准备若干问题,然后找导师谈。一般导师谈到自己的研究都会立马精神好了,相同相反观点都可以引入讨论,关键是要把导师对你的研究的想法套出来,或者让导师把这方面尚未完成或提出的观点分享出来,这样心里大致有个数,今后朝哪一方面去做工作比较靠谱。开题在这些基础上就可以做出来了。至于发表论文,其实也要在与导师的观点交锋中,找到题目来写。首先是尝试,然后还得与导师交流,逐渐完善论文。一般只要发表论文可以见刊,希望就大了,自己也受到一定锻炼,信心也会增强,学位论文的撰写就会好很多。


GCZ72624137


一年了还不知道做什么对某些学生不奇怪,原因主要是缺心眼读博前目的和准备不够,这很常见,客观原因老师没及时安排方向和课题,这也很常见。主要原因在你自已,等着老师给你出题,你做作业。博士完全不是这么回事。天无绝人之路。建议(1)研究老师方向内容课题和往届论文确定几个方向包括可能的突破点;(2)找老师讨论,让他点几个方向和内容,看与你定的是否一致,反复逐磨老师指点的方向和内容。多找其他老师讨论,不懂就问。你的研究计划和步骤给所有人看,把所有意见都正面考虑进去。百度一周成功博士生经验和教训,所有都正面考虑进去并付诸施实。如攻发表论文,百度一周,有捷径和技巧,这不是问题,但要吃透。祝你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