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在位54年,所做的這些功績,讓他能和秦始皇在一起並稱

在秦漢時代,那個時候是中華文化已經成型,正在勃勃上升的時期。我們想到的就是無所畏懼的秦軍滅六國統一,南下百越北擊匈奴。還有楚漢相爭,漢朝的文景之治以及武帝的出使西域和大規模對匈奴的戰爭。那個年代給了許多熱血青年無盡的夢想。

其中,秦始皇和漢武帝經常被拿來並稱。這兩個人都是因為一些豐功偉業被人所稱頌,也因為自己的一些政策讓人所詬病。可以說讓人在評價他倆的時候都讓人很為難。而在他們手上,秦和漢兩個朝代在印象裡讓人銘記。但是秦始皇一統中華,這是最為被人所記住,但是漢武帝來說,似乎少了一個能和大一統相媲美的功績,那麼他是憑什麼能和秦始皇相提並論的呢。

漢武帝在位54年,所做的這些功績,讓他能和秦始皇在一起並稱

漢武帝和秦始皇一樣,嚴格算的話都是大樹底下好乘涼的君王,只不過是歷史選擇了他們倆。秦始皇完成了大一統,但是實在秦國從孝公到他為止的6代君王,近140年的鋪墊之後的最終必然,而漢武帝在前面經過了他父親和他祖父兩代皇帝文景之治的累計,已經奠定了諸多的基礎,這也是最重要的資本累計。

但是和秦始皇不一樣的是,漢武帝依靠的大樹其實在他16歲剛繼位的時候並不深。他需要自己不斷地澆水維持生長。在他開始的時候,由於國內法家思想的流行,深感皇權不穩的漢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的建議,糅合百家之長,確立儒家為主的新思想。這個儒家除了保留了孔孟的一些元素外,還引入了一些別家之所長。

漢武帝在位54年,所做的這些功績,讓他能和秦始皇在一起並稱

在對地方,他堅持了父親漢景帝的削弱諸侯國的政策,但是他為了避免當年因為此引發七國之亂的悲劇,於是在前人的基礎上提出了推恩令。就是諸侯國不必遵守繼承製,所有的兒子都可以獲得領土,直到沒有地封的時候為止。而藉此,諸侯國的地盤也越來越小。大大加強了西漢中樞的安全,後來的漢光武帝劉秀,其祖先就是漢武帝的兄弟劉發,但是到劉秀的時候已經是平民百姓。

漢武帝在位54年,所做的這些功績,讓他能和秦始皇在一起並稱

對外,漢武帝針對常年威脅的匈奴,在文景之治的財富基礎上,改革軍制編練騎兵,對匈奴發起了大規模的反擊作戰。將匈奴趕到了大漠以北。基本穩定了當時的北境安全,而對西域,派遣張騫進行通使,加強了和西域的聯繫,通過貿易往來,加強了漢朝的影響。

但是,漢武帝晚年窮兵黷武,漸漸懈怠政事。使得文景之治的經濟成果幾乎完全耗盡,國家開始初露下行之相。但漢武帝在最後自知罪孽,發佈了輪臺罪己詔,體現了他知錯認錯的態度。漢武帝在位54年,就在位時間來說已經是中華帝王裡前五名了,而在他統治下的這些政策使得漢朝的國力蒸蒸日上,讓國家的影響遠播海內外,和秦皇一起並稱,完全相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