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精卫有无后人?

陈可79569


汪精卫作为民国历史无法绕开的一个人物,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从“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的热血男儿,到万人唾弃,被钉上历史耻辱柱的大汉奸,汪精卫的所作所为,客观上一直深刻的影响着民国的历史。



这个在国民党内,资历远远高于蒋委员长,却一直被蒋委员长压着打的原国民党元老,有后人吗?后人结果如何呢?

除了抗战期间中国第一大汉奸的名号,汪精卫还有一个大名鼎鼎的老婆——陈璧君。陈璧君之所以能够有这么大的名声,除了其和汪精卫一起做汉奸的所作所为之外,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他与汪精卫之间的八卦。


从民国并不先进的照相技术拍摄的照片中也可以看出,汪精卫的确无愧于民国第一美男之称,但是令众人大跌眼睛的是,风度翩翩、玉树临风的汪精卫,却娶了陈璧君这一个相貌平平妻子,并且始终如一,也成为大家津津乐道的八卦。

汪精卫和陈璧君一共生育了六个孩子,除了第五个孩子夭折之外,剩下的五个儿女均健康的活了下来。这五个儿女分别为:汪文婴、汪文惺、汪文彬、汪文恂、汪文悌。

长子汪文婴,1913年出生于法国。王文英曾在德国留学,学习政治经济,王经纬投靠日本,当了汉奸之后他曾在汪精卫伪政府内担任军需处长一职。汪精卫死后,在美国居住。

长女汪文惺,汪文惺也在法国出生,1939年和何孟恒结婚。抗战胜利后,夫妇两人在香港定居工作。退休后移居美国。

次女汪文彬,王文斌在1920年出生,曾在印尼政府要不门担任主管,后来却出家当了修女。

三女汪文恂。1922年出生的汪文恂和她的大姐一样在香港居住,并在香港大学担任教授。

次子汪文悌,曾就读于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抗战胜利后,汪文悌因汉奸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缓刑五年后王文提到达香港从事桥梁建筑工作。

汪精卫真的应该感谢他生在文明社会,才没有因为他叛国投敌当了汉奸,而株连家族子女。


鸢飞九天2018


汪精卫当然有后人了,他的确不是啥好东西,可是并不代表不能有子嗣啊。汪精卫在日本的名古屋病逝,人已经死了,所以也没有人去追究他去判决他了,但是他的罪所有人都知道。她的夫人在日本投降之后,被以通敌某国的罪名给判处了无期徒刑,最后病死于狱中。

汪精卫一共有六个子女,只有一个是早早死了,剩下的全部都长大了,长子名为汪文婴,长女王文惺,次子此女分别名为,王文悌,汪文彬,汪文恂。长子和长女都是汪精卫夫妇在法国留学的时候生下的,他们夫妻因为要回国参加斗争,所以将这对子女交给他们的好友抚养。

汪文婴留学德国,回国之后追随自己的父亲,并且担任要职,战争结束之后隐姓埋名逃往了美国一直用化名在生活,在他死的时候墓碑上刻上了自己的真名字,人们才知道这个人就是汪文婴。

汪文惺一直在学经济,在二十五岁的时候嫁了一个金陵大学的经济学毕业生,他们夫妻二人一直过着的是普通人的生活,战争结束后在香港定居,后来去了美国定居,值得一提的是他她是她们家中唯一肯公开谈汪精卫的。

汪文彬比较惨,她曾经因为被绑架,精神有点不对,一直在农村生活,非常的本分。在七三年的时候在其大哥的帮助下,她去了美国,晚年的时候入教做了修女,她从来不提自己的父亲。汪文恂和汪文悌这两个人一文一武,被称为汪精卫的左膀右臂,他们两个人一直在帮助其父亲,战争结束之后逃去了香港。后来汪文恂做了香港大学的教授,汪文悌做了香港的桥梁专家,值得一提的是他还曾多次在内地进行学术交流,在零五年的时候,他还回国祭奠父母。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 喜欢历史的读者们不妨关注历史杂货铺,如果有不对的地方欢迎指出,请多包涵。


历史杂货铺


汪精卫当然有后人,这是我在另一个回答下的答案,搬过来。

  汪精卫与陈璧君夫妇育有6名子女,除一名夭折外,还有二子三女。长子汪文婴1913年出生于法国蒙太尼城,曾留学德国,抗日战争期间,在汪政权军事委员会第三厅担任军需处长。汪文婴的资料现在很难找到了,据蔡德金的《76号回忆录》记载,他曾因志趣相投同76号里的特务拜把子,战后也曾被关押在监狱一两年,后被假释。战后有看守陈璧君母子的特务回忆说,汪文婴至孝从不违母意,也不顶嘴。再后来,汪文婴获得自由后,移居美国。

  汪文惺结婚照

  长女汪文惺,晚她哥哥一年生在法国蒙太尼城,汪文惺曾在无锡的省立教育学院读书,读书期间还曾与同学跑到南京的国民政府门前请愿,号召抗日,严惩卖国贼。讽刺的是,她父亲后来成了中国最大的卖国贼。汪文惺后来与何盟垣,二人没在汪伪政权担任过职务,所以战后没有受到审判,移居去了香港。

  方君璧画的汪文惺像

  次女汪文彬,生于1920年,战后去了印度尼西亚,还担任了印尼医药部门的高级主管。后来不知什么原因,辞去官员职务,跑去当了修女。

  三女汪文恂,生于1922年,早年为父亲汪精卫整理文稿,战后因此被以汉奸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缓刑五年。获得自由后,汪文恂移居香港,任香港大学教育系教授,2002年去世。 

  方君璧1925年为汪文恂所作的画像《恂恂》

  次子汪文悌,1928年出生,毕业于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即搬迁后的黄埔军校),抗战期间他还小,1945年时也才不过17岁,所以没遭受什么为难。汪文悌后来在香港从事桥梁建筑的工作,还多次应邀回内地与开展合作。


渔樵侃史


汪精卫,中国天字第一号大汉奸,在中国抗战最困难时期投靠日本人,组建汪伪国民政府,出卖国家民族利益,遭到国人唾弃。1944年在日本名古屋因“骨髓肿”病死。抗战胜利后,南京人民对汪精卫的坟墓留在中山陵附近十分不满,因此1946年1月21日蒋介石派何应钦将汪精卫坟墓炸毁,棺木和尸体被运往火葬场彻底焚化。那么这个让人不齿的汉奸后人如何了呢?

1912年初,29岁的汪精卫和陈璧君结婚,两人共有六名子女,除第五个夭折外,其余的五个都活得很长寿。因为父母的关系,汪精卫的子女大多定居在海外,远离政治、远离公众视线,低调生活,不谈论自己的家庭。因为汪精卫和陈璧君本身都是高级知识分子,所以对于子女的教育很重视,因此汪精卫的子女都有体面的工作。

长子汪文婴,曾留学德国学习政治经济,后来任汪精卫政权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第三厅军需处处长。晚年定居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过着深入简出的生活。

长女汪文惺,早年在江苏省立教育学院学习,后来在香港任教于多所小学。退休后定居美国新泽西州与子女生活在一起。

次女汪文彬,为人非常低调,曾任印度尼西亚政府医药部门高级主管,后来在印度尼西亚当修女。

汪精卫女儿结婚

三女汪文恂,早年跟随汪精卫身边,帮着父亲整理各种文稿。抗战胜利后移居香港,任香港大学教育系教授。

次子汪文悌,自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毕业。抗战胜利后,他是汪精卫夫妇子女中唯一受到审判起诉的人,以汉奸罪被判处了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缓刑五年。后来在香港从事桥梁建筑工作。

汪精卫的子女因为父母的关系承受着一般人没承受过的压力,为人处事都不怎么张扬,尽量保持低调,所以个人事迹一般少有人知,可说的不多。


当狗容易做人难


汪兆铭与陈璧君夫妇育有6名子女,有一名夭折。

1912年5月,汪精卫与陈璧君在其家乡正式举行了婚礼,不久《民立报》报道了汪、陈结婚的消息。8月初,汪精卫、陈璧君夫妇就和友人一起赴法留学。次年4月,汪精卫长子汪文婴在蒙太尼城出生。汪文婴曾留学德国学习政治经济,后来任汪精卫政权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第三厅军需处处长。晚年定居美国加利福尼亚州。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骤起,汪氏夫妇从蒙太尼迁至多罗斯,不久他们的长女汪文惺降生。汪文惺早年在江苏省立教育学院学习,曾在香港多所小学任教。其丈夫为何孟恒,退休后二人定居美国新泽西。

1917年1月,汪精卫应孙中山的电召回到中国;9月,陈璧君也告别留法的好友启程归国,把子女寄放在南洋母亲身边。回国后,汪氏夫妇辅佐孙中山革命,游走于上海、广州之间。在此期间,他们的两个女儿也相继来到这个世界。次女汪文彬生于1920年,曾任印度尼西亚政府医药部门高级主管,后来在印度尼西亚当修女。1922年,三女汪文恂出生于广州,早年为父亲汪精卫整理文稿,后来任香港大学教育系教授,2002年去世。

1928年次子汪文悌出生,汪文悌早先毕业于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后来在香港从事桥梁建筑工作。


老照片


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

汪兆铭,汪精卫,一个曾经投身革命不计生死,刺杀清摄政王载沣的革命义士,更是在狱中写下此般脍炙人口慷慨激昂之语的大才子。

人长得也帅,位列民国四大美男,酒色财气更是一样不沾,面对妻子陈璧君,更是伉俪情深,誓同生死。

所谓金玉在外,败絮其内,汪精卫为争夺国民党的至高权力,可以说是不择手段,而后发布艳电公然投敌,做出此般遗臭万年之举,也是跟争权夺利四字是分不开的。

可以说,汪精卫就是一个政治斗争的狂热者。追逐权力,没有底线不顾一切。

1944年,汪精卫因因“骨髓肿”病死于日本名古屋,卒年61岁。

汪精卫和陈璧君夫妇,一生共育有6名子女,除却一名夭折以外,有两子三女得以存活。

他们分别是:长子汪文婴、长女汪文惺、次女汪文彬、三女汪文恂、次子汪文悌。

    长子汪文婴

    长子汪文婴,1913年出生于法国蒙太尼城。

    由于此子在陈璧君产后便由方君瑛全程照顾,为表达感激之情,取名汪文婴,婴’与方君瑛的‘瑛’同音,以作纪念。

    (方君瑛)

    长大后,经汪精卫的安排,汪文婴曾在德国留学,学习政治经济学,毕业回国后,在汪伪政府担任汪政权军事委员会第三厅担任军需处长,汪文婴的妻子是谭文素,现在的南京还有一幢谭文素公馆。

    抗战胜利后,汪文婴逃亡海外,最后定居在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受父母牵连,他隐姓埋名一生,直到死后,才在墓碑上刻了自己真实的姓名。

    长女汪文惺

    长女汪文惺,1914年生于法国蒙太尼城。

    当时的汪精卫夫妇追随孙中山先生回国革命,于是将兄妹二人交给了方君瑛、曾醒。为表达感激之情,长女取名汪文惺,以作纪念。

    回国后,曾在无锡的江苏省立教育学院学习,后来在1939年嫁给了金陵大学的何孟恒。由于二人不曾担任伪职,因此抗战胜利后,夫妻二人并未受到牵连。

    抗战胜利后,两人移居香港,曾有一段时间二人过的十分艰苦,直到何孟恒应聘到香港大学植物系工作,汪文惺任职于私立小学后,才有所好转。

    之后,他们的三个女儿全部在美国工作并成家,因此何汪夫妇二人,退休以后移居美国新泽西州。

    次女汪文彬

    次女汪文彬,1920年出生,为人低调,事迹不详。

    曾在印度尼西亚定居,而且还担任了一段时间印度尼西亚政府医药部门的高级主管,而后他竟然跑去当了一名修女。

    三女汪文恂

    三女汪文恂,1922年出生,早年跟随在父亲汪精卫身边,帮父亲整理文稿。

    抗战胜利后,定居香港,曾经在香港大学教育系工作,2002年病故。

    次子汪文悌

    次子汪文悌,1928年出生,曾在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就读。

    抗战胜利后,汪文悌因受到父亲牵连,在1946年以汉奸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零六个月,缓刑五年。

    而后定居香港,从事桥梁建筑,曾多次回到内地进行学术交流,开展合作项目。



    以上。


    木剑温不胜


    其实汪精卫的“精卫”只是他的笔名,汪精卫原名“

    汪兆铭”。

    汪精卫在我国抗战期间投靠日本,于是被两岸同胞认为是大汉奸,但是其实早年的汪精卫可是个爱国分子,早年跟随孙中山先生革命,也曾有过一定的功绩,但是在抗战期间想日本人求和投降,并且承认了满洲国等傀儡政府,并且组织伪军(皇协军)直接协助日本人办事,行为不齿。着实符合“大汉奸”这个名称!(汪精卫与东条英机)

    好多人认为汪精卫是个大汉奸,不应该让他有后代。其实不然,汪精卫和妻子陈碧君生育了6个子女(其中有一个夭折),我这里就介绍下他的其他5个子女的情况。

    汪文婴——汪精卫长子

    出生于1913年,曾经留学德国,主修政治经济学,毕业回国后在汪精卫政权的军事委员会第三厅担任军需处长。现在移民居住在美国。(汪文婴)

    汪文惺——汪精卫长女

    1914年出生在法国,早年在江苏省立教育学院学习,曾经在香港多所小学任教。汪文惺老人已经九十多岁了。现在和丈夫何梦恒定居在美国新泽西。

    汪文彬——汪精卫次女

    1920年出生,早年在印尼政府医药部门任职高级主管,后来在印尼深居简出,出家当了修女。

    汪文恂——汪精卫三女

    (汪文恂)

    1922年出生,早年给父亲工作,替父亲汪精卫整理文稿,曾经任职香港大学教育系教授,汪文恂老人在2002年病故。

    汪文悌——汪精卫次子

    1928年出生,后来在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学习并毕业,在香港从事桥梁建筑,多次应邀回内地开展合作项目。抗战胜利后,1946年,以“汉奸”罪名,被判处有期徒刑18个月。



    明明说历史


    古人云“疾风知劲草,国乱显忠臣”。



    谁都未料到,曾经那个“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有着满腔爱国之心、凌云之志的汪精卫,最终会沦落成背负千载骂名、遭亿万人唾弃的大汉奸“卖国贼”。


    汪精卫虽然是个千古罪人,但是他并非没有后人。他一共有六个子女(一个夭折)。五个子女分别是:长子汪文婴、长女汪文惺、次女汪文彬、三女汪文恂、次子汪文悌。


    长子——汪文婴


    汪文婴于1913年出生于法国蒙太尼城。他是汪精卫夫妇在法国留学期间生的。1913年,因为“二次革命”爆发,孙中山先生让汪精卫夫妇马上回国。汪精卫夫妇觉得带着这么小的孩子,无法参加革命,于是二人拜托好友方君瑛抚养他们的孩子。为了让孩子记住这段恩情,给儿子取的名字里带了一个与方君瑛的“瑛”同音的“婴”字。


    汪文婴长大后,被汪精卫送往德国留学,按照汪精卫的安排,学习政治经济学。学成回国后,直接进入汪伪政府,做了军事委员会第三厅军需处处长要职,娶妻谭文素。


    抗日战争胜利后,见大势已去的汪文婴,伪装成老百姓逃到香港。又通过贿赂他人,最终逃到了美国,定居加利福尼亚,改名乔治·约翰逊。因为父亲汪精卫是“汉奸”,母亲坐牢,他隐姓埋名,对任何人都不提自己的身世。直到死后,才在自己的墓碑上写了真实姓名。


    长女——汪文惺



    汪文惺于1914年底,也是在法国蒙太尼城出生。汪精卫夫妻着急回国,把当时还是襁褓中婴儿的汪文惺托付给好友曾醒代为“抚养。惺”这个字,与“醒”同音,也是为了答谢曾醒对女儿的养育之恩。


    汪文惺长大后,在无锡江苏省立教育学院学习。25岁时嫁给金陵大学农业经济系的毕业生何孟恒。夫妇二人一直从事教育工作,都没有在汪伪政府任职,因此抗战胜利后,他们夫妇并未受到牵连。


    后来夫妻二人移居香港,过着普通人的生活。因为初来乍到,举目无亲,俩人很久都艰难度日。在何孟恒应聘到香港大学植物系教学以后,生活才有所好转。汪文惺则凭自己的教学资质,在香港多所小学任过教。


    1981年,汪文惺夫妇随三个女儿,一起去美国新泽西州定居。在汪精卫的子女中,只有她是唯一肯对媒体谈及汪家往事的人,并修正和澄清了坊间,关于兄弟姐妹的种种传言。


    次女——汪文彬


    汪文彬出生于1920年,她的身世可谓扑朔迷离。据说在汪精卫做了汉奸之后,她被不明歹徒绑架到偏远地区,在那里精神受到了严重打击。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照顾她,给她做了很好的安置。在农村里,安安稳稳地做了20年的农民。

    1973年,汪文彬在汪文婴的帮助下去了美国。后来,她又去了印度尼西亚,在印度尼西亚的医药部门,做了高级主管。晚年汪文彬入教做了修女。


    三女——汪文恂


    汪文恂出生于1922年,长大后曾先后就读于重庆南开中学、岭南大学,学习成绩优异。

    汪文恂早年定居香港,曾任香港大学教育系教授,教学生学习传统文化。


    次子——汪文悌


    汪文悌出生于1928年,毕业于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日本投降后,汪文悌受到其父母的牵连,以汉奸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缓刑五年。


    汪文悌后来定居香港,成为香港知名的桥梁建筑专家,曾多次应邀回到内地进行学术交流、开展合作项目。



    在2005年抗战胜利60年之际,汪文悌回到大陆祭拜父母,当他看到自己父亲汪精卫和母亲陈璧君的跪像后,汪文悌失声痛哭,并且说了10个字“做了错事就应受到惩罚”!


    汪精卫是中国近代史上臭名昭著的大汉奸、卖国贼,被永远钉在了耻辱柱上。而他的后人们是无辜的,希望他的后人们,都能抬头挺胸地做人,祖国并没有遗弃他们。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有书共读


    长子汪文婴,生于1913年,层留学德国,在汪伪政权担任过第三厅军需处长,现在美国。

    次子汪文悌,生于1928年,毕业于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主要在香港从事桥梁工作。

    长女汪文惺,于1914年生于法国蒙太尼城,回国后在江苏无锡的省立教育学院学习,后来在香港的小学当教师,退休后与丈夫何孟恒在美国新泽西定居。

    次女汪文彬,生于1920年,为人比较低调,曾经在印度尼西亚政府医药部门当高级主管,在这里任职一段时间后,因厌倦了政治斗争,而跑去当了修女。

    三女汪文恂,生于1922年,早年整理过其父汪精卫的文稿,曾任过香港大学的教授。

    汪精卫的子女因受自己天子第一号汉奸的影响,他的子女全部去了海外,且生活还算过得不错,但他的孙子就没这么幸运了,他的孙子(叫什么名字我忘了)当年在大陆逃港,居然靠背毛主席语录,一口气游到了香港。


    历史军魂


    时间是最好的检验者,历史长河流淌,所有不合格的沙子最终都会被淘汰,只有撑得下去的方为金子。

    纵观汪精卫的一生,文人气息浓厚,二十七岁时北上刺杀清朝摄政王,也曾发出“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的壮志豪言。但其优柔寡断的性格并没有变,经过十几年的熏陶,他变成一个追逐权力的政客,当政治失意的时候,他又投靠了外敌,恬不知耻地当起了汉奸,可谓是彻底堕落了。

    对于汉奸,不少人总不吝于断子绝孙的诅咒之语,但大汉奸汪精卫不仅没有断子绝孙,反而后人还不少。汪精卫只有一个妻子,那就是陈璧君,她是汪精卫最重要的助手,汪精卫投日她是“头功”。

    汪兆铭与陈璧君夫妇育有6名子女,除第五位夭折外,其他五名都健康成长,而且寿命不低。这五位分别为长子汪文婴、长女汪文惺、次女汪文彬、三女汪文恂、次子汪文悌。

    汪文婴

    汪精卫和陈璧君1912年初结婚,1913年4月,正在法国留学的两人有了第一个孩子。

    后来,孙中山发动反对袁世凯的二次革命,让汪精卫赶紧回国协助。汪精卫夫妇决定立刻回国追随孙中山参加反袁斗争,但考虑到年幼的孩子,于是将汪文婴交给了一同在法国留学的好友方君瑛、曾醒照顾抚养。

    方君瑛是第一个在欧洲获得数学学位的中国女人,曾醒是方君瑛四哥的遗孀,她们与汪精卫同一样,都是同盟会成员,三人的关系一直都很好,所以汪精卫夫妇很是愿意将长子托付给她们。

    为了感激方君瑛对长子汪文婴的照顾,汪精卫给长子取名汪文婴,“婴”与“瑛”正好是同音。

    汪文婴长大后,直接被汪精卫送去了德国,学习政治经济学。后来他娶了个妻子叫谭文素,据说现在南京还有一幢谭文素公馆。

    学成归国后,汪文婴被汪精卫安排进了汪伪政府,当上了是军事委员会第三厅军需处处长,显然是个肥缺。

    抗战胜利后,汪文婴没有因在汪伪政权工作受到审判,但他担心政府秋后算账,伪装成平民,偷偷跑到了香港,随后又去了美国,定居在加利福尼亚州,改名乔治·约翰逊。

    因为父亲是臭名昭著的大汉奸,母亲也以汉奸罪被判了无期,所以汪文婴隐姓埋名大半辈子,一直过着深入简出的生活,直到临死前才和盘托出,让人在墓碑刻上真实姓名。

    汪文惺

    汪文惺是汪精卫夫妇的第二个孩子,于1914年底出生于法国蒙太尼城。汪精卫夫妇回国时,把汪文惺托付给方君瑛和曾醒代为抚养,所以取名为汪文惺,“惺”与“醒”同音。

    汪文惺兄妹们不同,她喜欢讲述汪家的过往,所以受到较多关注,关于她的报道也更多。

    汪文惺是个早产儿,夭折的概率很大,但在方君瑛、曾醒的悉心照顾下,她挺了过来。

    长大后汪文惺直接回国,曾在无锡的江苏省立教育学院学习。读书期间的汪文惺也是个热血青年,还曾跟着同学跑到南京国民政府门前去请愿,要求抗日,严惩卖国贼,当时汪精卫正好担任着国民政府的行政院长,卖国贼有他一份。

    25岁时汪文惺嫁给了何孟恒,夫妇俩一直从事教育工作,都没有在汪伪政府任职,所以在抗战胜利后没有受到审判。

    后来夫妻两移居香港,还曾办过一个花卉农场,但因为经营不善,农场倒闭,何孟恒一时找不到适合工作,又要抚养三个女儿,生活很是艰难。直到何孟恒应聘到香港大学植物系教师、汪文惺任职于各所私立、公立小学才慢慢好转。

    再后来,汪文惺的三个女儿全部在美国工作,接着又都定居在美国,夫妻两退休后自然也去了美国,定居在美国新泽西州。

    汪文彬

    汪文彬出生于1920年,她为人比较低调,关于她的记载非常少,只能描出模糊的轮廓。

    根据一些报道,汪文彬在新中国时期当了十几年农民,后来不止怎地去了印度尼西亚定居,并且还任职了印度尼西亚政府医药部门的高级主管。

    在政府部门任职了一段时间后,或许是厌倦了政治上的勾心斗角,或许是悟透了人生,她竟然入教当了修女。

    汪文恂

    汪文恂出生于1922年,关于她的记载更少,只知道她读书期间成绩优异,后来跟随在汪精卫身边,还帮着他整理各种文稿。抗日战争胜利后,汪文恂去了香港,后来在香港大学教育系工作,成为一名教授。

    汪文悌

    汪文悌出生于1928年,曾就读于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

    汪文悌是汪精卫夫妇子女中唯一受到审判起诉的人,他没他大哥那么机灵。抗战胜利后,汪精卫夫妇的“汉奸罪”落到了实处,汪文悌也受到牵连。估计他自己也不是那么干净,最终以汉奸罪被判处了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缓刑五年

    出狱后,汪文悌也去了香港,主要从事与桥梁建筑有关的工作,成为香港知名的桥梁建筑专家。因为工作上的需要,他还常常跑回到内地,与内地相关部门展开合作。

    由于是汪精卫后人又经常跑回大陆,汪文悌是兄妹中承受压力最大的,不过他和大多兄妹一般,为人处事低调谨慎,所以处境还算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