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杜甫是我国唐朝时期的伟大诗人”这句话是个病句,你怎么看?

平凡的风景


这句话肯定是病句。

看一个句子是否是病句,一看语法,二看逻辑,三看表述的主题是否切合实际,同时三者还要互相兼顾。

从主题上看,杜甫是诗人,没错,我国的,唐朝时期的,伟大的也没错。错在哪里呢?

我认为(不一定正确),语法和逻辑上出现了错误。我们先分析一下句子:“杜甫是我国唐朝时期的伟大诗人”。“杜甫”是主语,“是”切作谓语,“诗人”是宾语,句式是:杜甫是诗人。没毛病。那么:“我国唐朝时期的伟大”作为定语修饰“诗人”的。毛病就来了:

1、我们先来读一下这个定语,“我国唐朝时期的伟大”,这不通顺啊!换一下读:“我国唐朝时期最伟大的”是不是通顺了。问题出现在“的”字上,“的”作为定语的代词一般出现在宾语前,可它出现在“伟大”前面,“伟大”作为形容词本来就是诗人的定语,也就是“的”字出现在它不该出现的位置上。

2逻辑上讲,“我国唐朝”,在这里“我国”又成了“唐朝”的定语,一个句式中,定语中又出现定语,其实这个定语不需要,犯了逻辑错误,谈到逻缉必须要讲到词的“内涵”和“外延”。简单点说,内涵就是词的特有属性,慨念和含义,外延就是词范围和组成部分。在这里中国这个词从历史外延看包括上下几干年,唐朝本身就是其中的一个朝代,而且其他国家也没有,犯了重复的错误。

3、“唐朝时期”也有毛病,“时期”在这里是“唐朝”的补语,唐朝本身就可理解为一个时代,一个时期,包含有时期的意思,再用时期补语唐朝岂不是多余。

这句话正确语句有三个

1:杜甫是我国伟大的诗人。

2:杜甫是唐朝伟大的诗人。

3:杜甫是唐朝也是我国伟大的诗人。

其实,现实生活中语句要求并没这么复杂,只要通顺,表达清析就行了。但是作为教学,作文章还是要讲究的。

别喷我迂。


卧冰踏雪


“杜甫是我国唐朝时期的伟大诗人”这句话就语言语言本身而言,是没有语病的。也就是说,它的语言结构:主谓宾,定状补,搭配正当,没有毛病!

但这句话的确有严重的问题:

假如这句话出自朋友你,请问:“我国”指什么国?肯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有杜甫吗?

假如这句话出自蒋委员长,请问:“我国”指的什么国?肯定是“中华民国”了?中华民国历史上有杜甫吗?

假如这句话是康熙大帝说出口的,请问:“我国”指的什么国?肯定是大清帝国了?大清帝国历史上有杜甫吗?

所以,这句话正确的说法应该是:杜甫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唐朝时期伟大的诗人!

许多年来,我们因为历史悠久,我们因为过于“爱”国,概念都没分清,一直胡说一气,令人哭笑不得的是,说多了,说久了,还都认为是对的!可笑不?


永是勇士之家a


100%是病句,共有大小两个问题:首先是“我国”二字,每个国家都可以自称我国。


其次是“唐朝时期”,时期有长度和边界——唐朝分为盛唐、中唐、晚唐三个阶段,也可称为三个时期,笼统泛称唐朝时期,究竟具体指向唐朝哪个阶段呢?


同理比如说“苏轼是宋朝时期的伟大诗人”,又如“武松是宋朝时期的绿林豪杰,诸如此类不胜枚举,正确说法应作如是观:“苏轼是宋朝的伟大诗人”,“武松是北宋时期的绿林豪杰”。若要强调国籍、民族,必须用词明确定位定性,可以前置“中国”或者“中华民族”,才能形成教科书正确表述完整句式。


回到该问答本题,应当纠正如下:1·杜甫是中国唐朝的伟大诗人;2·杜甫是盛唐时期的伟大诗人;3·杜甫是中华民族的伟大诗人之一;4·杜甫是中国汉族诗人。


这个病句还是比较浅薄易辩,有些病句几乎“约定俗成”:某作家带女儿去内蒙古旅游,中午进羊肉馆用餐。他很好奇地问店主:“一只烤羊能吃多少人?”店主回答说约摸能吃三十人。


美国留学放假回来的女儿,立刻马上高声纠正两位大人的谬误:羊怎么能够吃人呢?被烤熟失去生命的羊怎么会吃东西?正确说法是“一只烤羊够多少人吃”,或者“要多少人才能吃完这只烤羊”?


老板的回答应该这样才对头:“约摸够三十人吃吧。”


克莱尔A


这句话从语法结构上来说没有问题,不是病句。

我们可以把定状补部分去掉,看句子的主干部分(这是判断是否病句的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杜甫是诗人。没错。

然后,杜甫是伟大诗人。也没错。

杜甫是唐朝时期的伟大诗人。也没错。

杜甫是我国唐朝时期的伟大诗人。也没错。

结构上没错,再看句子内容。意见的分歧在于我国唐朝时期。一种意见是现在的“我国”两字多指1949年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所以在我国之后直接跟唐朝时期就有不妥。另一种意见是我国即代表中国大地上由华夏民族建立的历朝历代的总称,也包括中国历史上各民族融合过程中产生的少数民族政权国家。

这两种意见其实都对,都没有错,只不过是一种表述,两种理解。如何理解我国两字的涵义,要根据句子前后搭配来看。这句句子的主语是杜甫,又特指唐朝时期,可以把我国理解为后一种涵义。

这句句子虽然不是病句,但要更严谨一些的话,我觉得正确的表述方法应该是——杜甫是我国历史上唐朝时期的一位伟大诗人。


夏池与秋叶


“杜甫是我国唐朝时期的伟大诗人”,如果单从划分句子成分方面判断,似乎并没有什么大的问题。但是,如果从逻辑思维、文化传承、历史认知等方面进一步分析,毫无疑问,这句话确实是病句。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历经安史之乱,耳闻目睹了国破家亡,民不聊生的悲惨场景,并亲身体验了漂泊零落,饥渴顿踣的困苦生活,其间的所感,所想,所思,所念,遂用诗的形式表达展示出来,后人称之为“诗史”,与“诗仙”李白并为“大李杜”,与后来者“小李杜”相区别。杜甫一生著作颇丰,质量上乘,后世称其为“伟大”诗人,诚不为过。

而如果把其称之为“唐朝时期”的伟大诗人,则未免失之偏颇,失之公允,弱化了其历史价值,降低了其文化价值。因为杜甫不仅是唐朝时期的伟大诗人,而且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诗人,在中国5000年的历史过程中,能与杜甫比翼双飞,并驾齐驱者,唯有李白而已。因此,杜甫是跨越时代,超越时空的历史人物,不能用“唐朝时期”所限定。

而称杜甫为“我国”的伟大诗人,也有失恰当。现在是世界一体化时代,文化交流广泛而频繁,社交媒体无限而开放,垂直粉丝、新媒体运管及创作人员,往往囊括了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数以千万计的各色人等。如果称杜甫为“我国”的伟大诗人,外籍人士就如坠云雾之中,非常的萌萌哒。所以,需要一个更加准确的定语,恰如其分地进行表达。而把“我国”改为“中国”,不但容易被流连忘返于新媒体的广大网友和粉丝所接受,而且也容易被文史专业人员、在校师生及传统媒体所认可。

因此我认为,把“杜甫是我国唐朝时期的伟大诗人”改为“杜甫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诗人”,突出杜甫的历史意义,是非常准确的,是非常必要的,也是非常及时的。


吾论魏晋


不是病句。分析如下:

这是一个由主语+系动词+表语构成的简单句。其中“杜甫”是主语,“是”是系动词,“诗人”是表语。

系动词加上表语,即句子的谓语部分。

主谓语部分叫做句子的骨干成分。经分析,骨干成分,即“杜甫是诗人”这个表述没有问题。

下面再来分析一下句子的枝叶部分。

本句的枝叶部分指它的定语部分。定语部分是由“我国(的)”、“唐朝时期的”、“伟大(的)”三个并列形容词构成的。

其中“我国(的)”这个形容词是由名词转化而来的。现在我们把这个词套进去检测一下:“杜甫是我国的诗人”,表述没有问题。

“唐朝时期的”这个形容词,是由“唐朝”和“时期”两个名词构成的词组转化而来的。现在我们把这个词套进去检测一下:“杜甫是唐朝时期的诗人”,表述也没有问题。

从简省的角度讲,可以把“时期”这个词省去,但是加上这个词,意思表达更完整一些,读起来更通顺一些。

“伟大(的)”这个词,本身就是一个形容词,这是它与上面两个形容词不同的地方。现在我们把这个词也套进去检测一下:“杜甫是伟大的诗人”,表述亦没有问题。

最后把整个句子装配起来:“杜甫是我国唐朝时期的伟大诗人”,表述依然没有任何问题。

经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杜甫是我国唐朝时期的伟大诗人”这个句子,全句意思表述清晰准确,未见语法和逻辑方面的问题,是一个合符语言规范的句子。


心际旅行76331311


"杜甫是我国唐朝时期的伟大诗人"这句话我个人认为并不是病句。原因如下:

1:从语法上说,这个句型并不是很复杂,主语:杜甫,谓语:是

,宾语:诗人。"我国唐朝时期"是定语,"伟大"作定语的补语,"唐朝时期"作"我国"的补语,层次很清楚。所以在语法上,这句话没有错误。

2:从逻辑上说,"我国"的历史长度似乎不能涵盖到"唐朝时期",说这句话有语病的朋友,可能就是因为这一点。但我的观点有点不同。因为"唐朝时期"是文化和历史的传承,既然是传承,那么传到谁手里就是谁的。这样,"我国唐朝时期"这句话就顺理成章了。比如一个人,有一个几代前先人传下来的宝贝,他当然说是"我家的宝贝",而不会说"它是几代前先人的宝贝",因为先人的传承传到他手里就是他的。当然,从历史学的角度来说"杜甫是我国唐朝时期的伟大诗人"这句话不够严谨,但我们现在是讨论文学而不是历史。

3:语法也是约定俗成的,只要大众认可这个说法,这个说法就没有错。我相信把这句话作个正确、错误给大众选择的话一定是选正确的多。

综上所述,我个人认为"杜甫是我国唐朝时期的伟大诗人"这句话没有语病。


8232354703122


“杜甫是我国唐朝时期伟大的诗人”一句,杜甫是主语,诗人是宾语,是是谓语,“杜甫是诗人”没毛病,接下来看看修饰成分,“伟大的”是形容词,修饰诗人,伟大的诗人,没毛病,“我国唐朝时期”是表示时间的。根据历史,一个朝代就是一个国家,朕即国家,唐朝和我国选其一,根据主语,选择唐朝,唐朝本身就有“国号为‘唐’的时代”的意思,和时期重复,不要时期,最终改成“杜甫是唐朝伟大的诗人”。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老师曾给我们一段话,让我们记住。主谓宾,定状补,主干枝叶分清楚,主干部分主谓宾,枝叶部分定状补,定语必在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其中,主语宾语都是名词或代词,谓语是动词,定语是形容词,状语是副词


mdzz永相随


钻牛角尖对普通话的发展没有任何好处。

试分析如下:

杜甫(主语)是(谓语)我国唐朝时期(定语)的伟大(定语)诗人(宾语)。

这是一个双定语句。

我国唐朝时期这个词组(短语)又可做如下分析:

我国(词组的小定语词组)唐朝时期(词组的小主语词组)

再细分析:

我(词组中小定语词组的定语词)国(词组中小定语词组的主语词)

唐朝(词组中小主语词组的主语)时期(词组中小主语词组的补语)

从口头语言的角度说,这句话没什么毛病。

从书面语言的角度说,这句话也没有大毛病。若非得钻牛角尖,问题还在“唐朝时期”上。若将“时期”改为“中期”或将“唐朝时期”改为“中唐”,全句就更好了。

试将改后句写在下面:

1.杜甫是我国中唐的伟大诗人。

2.杜甫是唐朝中期的伟大诗人。

3.杜甫是我国唐朝伟大的诗人。

4.杜甫是我国中唐伟大的诗人。

5.杜甫是唐朝的伟大诗人。

呵呵,我也在钻牛角尖了。😜😜😜😜其实,“杜甫是我国唐朝时期的伟大诗人”这句话,通俗,易懂,没什么毛病!因为人们都这样说,也都听得懂,约定俗成。不要再钻牛角尖了,😜😜😜😜😜好吗?


与世无争141188601


如果把这句话改成“杜甫是我国唐宋时期的伟大诗人”,是不是所有人都觉得很通顺?问题就出在“唐朝时期”和“唐宋时期”的差别上。

加上“时期”,表达的就是一段不确定的时间段,或是跨过几个时间段。

而“唐朝”,是一个准确的时间段,说了唐朝,就不必说时期。

重复,并不单指两个相同的概念重复,大概念中包含了小概念却同时表述,也是重复。

所以说,说这句话犯了重复的毛病,没错。

当然,毛病分大小,这句话的病句问题,算小毛病。但在小学阶段,接受这样的语言训练,是有必要的,学会怎么才能简单清晰的表达,而不是啰啰嗦嗦,重复表达,不管是对逻辑思维的训练,还是对长大后的人际表达,都是有好处的。我们看到有些成年人说话婆婆妈妈兜兜转转啰啰嗦嗦,就是主题意思表达不清,听了头疼,遇到讨厌,就是从小没训练好语言组织和语感。

因此,不要觉得小学语文这种题是吹毛求疵,孩子长大后沟通能力强,逻辑清晰,是受益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