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哪座城市的方言是最正宗四川方言?

神父马丁


四川话本身不算语言学上严格意义的汉语方言,即汉语八大方言(官话,湘,赣,粤,吴,客,闽,还有有争议的晋方言)没有四川话的位置。要算也只能算是普通话即官话的一种方言,西南官话。传统意义上,一般地方戏曲的念白基本上代表当地语言的官方语音。比如粤剧就是广州话,越剧就是绍兴话,豫剧就是郑州话等等。但是川剧却不一样,标准的川剧发音我们可以发现,念白有两种,一种是成都话,一种是重庆话,都是标准语音,这也看出实际上四川话的标准语音现实来看有重庆和成都两种口音。但是,语言学家为了更好的研究四川话这种语言,一般是把四川话的标准语音定为成都口音,便于归类。


马六甲的春天


四川话,又称四川方言、巴蜀方言,属汉语西南官话。西南官话的主要使用地区为四川、重庆、贵州、云南、湖北大部、湖南西北部、广西西北部的语言。 大致包括西南官话成渝片(成渝话)及赤灌片(赤灌话)。四川话目前约有1亿2千万的使用者,成都话是川剧和各类曲艺的标准音,绵阳话是四川省的标准方言。

四川话在西南地区有很大的影响,属于汉语北方方言西南官话的一个分支,语音、词汇、语法等和普通话有很大的一致性,也有自己不同的特点,而以语音方面的差异最大。四川话语音系统共有20个声母、36个韵母、4个声调,还有韵母儿化现象。由于四川人口众多,而且外出打工的人也很多,使得四川方言让很多人熟知。只要语速不过快,四川话基本上还是都能够听懂的。

四川话的使用人口主要分布于四川盆地一带,覆盖了除部分非汉族聚居区外的整个四川省和重庆市,以及陕西、湖北、湖南、云南、贵州等省与川渝毗邻的部分县市,使用人口约1.2亿,是使用人口最多的汉语分支之一。四川话内部互通度较高,词汇、语法、声韵等方面都较为一致,一般根据古入声的今读情况分为如下图所示的4个方言区:入声归阳平的成渝片、入声保留的灌赤片岷江小片、入声归去声的灌赤片仁富小片和入声归阴平的灌赤片雅棉小片。

从保持中古时期巴蜀语特点的多少来看,川北、川东的成渝片由于地理区位等原因,是明清以来湖广等地移民的主要聚居区,受外来语言影响较大,保持古音较少,是语言的发展区,为新派四川话;而川西、川南的灌赤片由于四川土著居民存留较多、接受外来移民相对较少,保持古音较多,是语言的稳定区,为老派四川话。灌赤片大部分区域保留了入声,同时从古代巴蜀地区“平声似去”的特点来看,古入声归去声仍可视为保留本地区中古音的一个表现;灌赤片同时还保留了较多的中古时期的巴蜀语词汇。

四川话分区图 名称 特征 分布地区

成渝片 入声归阳平 川东、川北大部,川西成都平原东北部,四川西南部的攀枝花、盐边、盐源、德昌、米易、会理、会东、宁南7县市、陕西南部、湖北西部部分县市

灌赤片岷江小片

入声保留 四川盆地西南部岷江流域及长江两岸的44县市,西昌、西充、盐亭、射洪4县市以及贵州、云南北部部分县市

灌赤片仁富小片 入声归去声 沱江下游的仁寿、井研、威远、自贡、荣县、富顺、内江、隆昌8县市以及筠连、冕宁2县

灌赤片雅棉小片 入声归阴平 川西西部的雅安、芦山、石棉、名山、天全、宝兴、汉源7县市


因为评论区太多人误把四川话当成西官话的全部,认为四川话覆盖人口至少2-3亿人,我特意去找来了西南官话的十一个具体分支方言片,以供读者区分,其中成渝片和灌赤片为四川话。

西南官话包括11片:

1.成渝片:成都、德阳、绵阳、南充、达州、攀枝花、重庆市、湖北省西部以宜昌-荆门为中心的19县市、湖南省西北部3县、陕西省南部的留坝-佛坪-宁陕-镇坪-岚皋-紫阳-石泉-镇巴-宁强、甘肃省文县碧口镇;

2.灌赤片:岷江小片(泸州市-宜宾市-乐山市-西昌市、贵州省铜梓-仁怀-沿河-印江9县、云南省大关-绥江-水富),仁富小片(内江市-自贡市-仁寿县-富顺县),雅棉小片(雅安市-石棉县),丽川小片(云南省西北部下关-剑川-宾川-洱源-云龙-丽江市);

3.黔北片:贵州省北部以遵义-六盘水-毕节为中心的27县市、云南省威信-彝良-镇雄、重庆市秀山县、湖南省芷江-怀化-凤凰-新晃-吉首;

4.滇西片:云南西部的大理市-大姚县-保山市-潞西市-缅甸掸邦;

5.昆贵片:云南省东中部的昆明-昭通-曲靖-玉溪-楚雄-个旧-开远、四川省宁南县、贵州省贵阳市-安顺市;

6.岑江片:贵州省东南部镇远-岑巩-黎平-锦屏-台江12县、湖南省靖州-通道;

7.黔南片:贵州省南部凯里-都匀-贵定县;

8.鄂北片:湖北省北部的襄樊-十堰-丹江口-老河口-随州;

9.武门片:武汉、湖南省临湘县;

10.湘南片:湖南省南部永州、郴州;

11.桂柳片:广西省以柳州-桂林-百色-河池为中心的56个县市。

陕西省留坝县是受中原官话包围的西南官话孤岛。


对酒当歌户外


哪个地方的方言才是正宗四川方言,相信谁也说服不了谁。“聋我子”——下面的四川话,你们那里有百分之九十的人都这么说那就是正宗的四川方言,“告一哈”?

外搭——另外,外加。

弯酸——讽刺、挖苦、打击 。

万后天——大后天 。

为便——难道 。

围腰——围裙 。

稳起——不表态,不动声色 。

喔霍——语气词 ,失望,出乎意料。

窝嘘呐喊、大声五气——很大声的说话。

告一哈——试一下 。

我不好了——我不舒服、生病了 。

喜得好——幸亏、幸好 。

下爬儿——下巴 。

下细、把细——仔细、细心。

乡坝头、乡卡卡——乡下 。

相因——便宜。

向料——调料、作料 。

醒豁——和气,耿直。

悬火——危险

讯白——非常白。

盐老鼠儿——蝙蝠。

后颈窝儿——颈后中上部位。

夹肢孔——腋窝。

手搭拐儿——手肘部。

克膝头儿——膝盖。

螺蛳拐儿——脚踝。

摇裤儿——内裤 。

阴倒——背地里、暗地里 。

硬逗硬——两个实力相当的对决 。

硬是——确是、真的是 。

油炸蜢儿——蚱蜢 。

杂啦混儿——语气词,表示惊讶。

杂子、爪子——怎么、干嘛、做什么 。

灶头——灶台。

造孽——可怜 。

则边——旁边 。

批垮卵垮——话特别多,口舌是非多。

展劲——努力、使劲、起劲 。

遮堂根儿——在这里 。

拽筋打斗——踉踉跄跄的、磕磕绊绊。

拽一扑爬——摔了一跤 。

坐得儿——猪屁股肉,分头刀、二刀 。

装疯逼窍——装可怜、假装不懂。

趋黑——非常黑。

邦重——很重的意思。

扯脯酣——打呼噜。

日怪——不正常。

日北扯谎——说谎。

烂眼儿——小混混,不务正业。

秋儿:打工的,没地位的人。

啬家子:非常吝啬。

关于“弯酸”是挖苦还是刁难的意思,这里解释一下:比如我长得一般,有人总爱说我很帅,这就是在弯酸我。

至于有人说“醒豁”是清楚、明白的意思,从字面上理解确实如此。但请注意这是方言,比如某人为人处事无可挑剔,我们就说“这个人很醒豁”;相反,借钱不还,抓屎糊脸的人就是“不醒豁”的人。

其实方言也有特定用字的,在书上尤其是网络上一般都用常用同音字代替就较难理解。比如卖青枣的招牌“10元3斤,过瓦”,相信很多人都搞不醒豁(这里是清楚、明白之意)是啥子意思。如果写成“过搲(wa)”就知道是从下往上撮了。

四川方言有很多儿化音,读的时候如果不读出儿化音就不容易理解,也没有方言的味道。上面有“儿”的方言词语除“秋儿”外都应用儿化音读出来,如油炸蜢儿读“油炸mer”(三声)、摇裤儿读“摇kuer”(四声),自贡人爱说的“鸡儿”(jer,一声)也是如此。所以不必去纠结“坐得儿”还是“坐灯儿”,它们的儿化音读出来都一样:坐der。



顺礼成章LSL


正宗四川官话应该是在邛崃大邑崇州这一带,有一首古诗叫《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写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其中蜀州就是现在的崇州。虽然离成都很近,但说话口音跟成都和四川其他地方完全不一样,是古代一直传承下来的。包括邛崃,大邑,犍为,乐山等地方言也跟崇州话很像。除了这几个地方,你会发现,虽然每个地方都有各自的特色口音,但基本都能听懂。而这几个地方的方言,很多四川人都听不太懂,特别像崇州大邑邛崃,离成都那么近,就因为隔着一条岷江,口音完全不一样了。川北川南川东自古是兵家要地,当然被战争破坏也更严重,不管是张献忠屠四川还是清兵屠川,主要都发生在川北川南及川东,川西因为地处偏远,反而幸免,所以古四川的传承大都还是在川西这边,四川官话也是一样。


zherma


我给你一个不专业,但是很有用的回答。成都话,最接近普通话,甚至有些外市的说四川话,不翘舌头,还被本地人笑,当然也不是都做到翘舌头。但是成都话确实是最接近普通话最正宗的了。其次是绵阳德阳。其中德阳有部分湖广填四川的后代,他们话里还有些湖南口音。然后就是梁山州的四川话(不是彝族话)基本听不懂。泸州,宜宾,自贡,乐山,成都周边比如大邑,说话语速快,有些刚第一次听的,听不大懂。


唐僧他不懂爱


最正宗?应该是川南这一代比如:重庆,泸州,宜宾,自贡等等(自贡还是算比较有特点的,就像那个jer啊😄这个词用得很好,我都学会了经常说这个词,其它地方一般会直接说‘鸡儿’)!

普通话:(傻瓜)翻译成四川话有:哈儿,憨包,宝气,胎神,日龙包,语气稍微恶劣一点可以叫:哈逼,或者哈麻逼!

普通话:(发神经)翻译成四川话可以直接说:你不要日疯倒颠哩哈!问些啥子问题额😓?凡是说四川话的都是正宗,只不过川西城市群成都绵阳等等……那边说的四川话的确让南边的接受不了!我本人也觉得是有那么点别扭,外省市的是听不出来的,这是我们自己的问题!


西南霸主V


川北,绵阳北部的梓潼,广元,以及巴中的四川话才是最正宗的四川话。当然无论如何,成都话肯定不是正宗的四川话。只不过作为省会城市,西南地区大都市,成都话可能显得较有天然优越感。而且现在随着越来越多的外省人在成都生活工作,越来越多的交流迫使四川人也不得不说普通话,甚至见过在公司一群四川人围着用普通话聊天……现在从幼儿园起,孩子们也被要求普通话交流。我觉得我们除了工作交流不应该要求外地人入乡随俗说四川话,但是我们四川人,我们有义务把四川话延续下去。四川话不土,普通话也不洋气。鹦鹉学舌的,那种工作之外还故意装腔做调非得说普通话的四川人,才特么的土!


qzuser228841397


四川话,又称巴蜀方言,属汉语西南官话。现今四川话形成于清朝康熙年间的“湖广填四川”的大移民运动时期,是由明之前流行于四川地区的蜀语和来自湖广、广东、江西等地的各地移民方言逐渐演变融合而形成的。成都话是川剧和各类曲艺的标准音,同时由于四川话内部互通度较高,各方言区交流并无障碍,因而四川话本身并没有标准音。

西南官话分布在四川、重庆、贵州、云南、广西、湖北、湖南、陕西、江西等中国9个省市区及东南亚北部部分地区,下分6个片22个小片,是官话方言里分布范围最广,使用人口最多的方言区。


西南官话在《中国语言地图集》里给出的定义是西南地区以及附近的,入声整体归派到某一声调或者四声调值与成都、武汉、重庆、常德、贵阳、昆明、桂林相近的汉语方言 。但西南官话某些小片仍然有入声的独立保存,例如分布于今四川岷江流域西部及泸州、重庆江津等地区的岷江小片(或称“西蜀片”)。西南官话在缅甸掸邦第一特区(果敢)、缅甸掸邦第二特区(佤邦)具有官方地位,是仅有的3个具有官方地位的汉语分支之一。此外江西赣州市区和信丰县城存在西南官话方言岛,东南广东、福建、海南、广西的军话有时也被视为西南官话的一支。

地位

西南地区汉族母语、日常生活用语

范围

中国云贵川渝桂附近、东南亚北部

使用人口

超过2.7亿


北堂远


据史料文献记载,四川方言发源于上古时期非汉族语的蜀语语和古巴语。之后便随巴蜀地区的历史进程和人口结构的改变不断地发展变化。

公元前316年,秦灭蜀后,便逐步形成属于汉语族却独具特色的蜀语。秦汉时期大量中原汉人迁徙入蜀,在西汉末年形成了较为统一的蜀语,成为汉语的一个分支。其特点主要体现在声调与汉语不同,而且还保留了一些古蜀语的词汇。

中古时期,蜀地天时地势,经济文化发展达到鼎盛。蜀语也独立发展,与中原汉语语音完全不同了。

到了近古,宋末元初,抗元战争使蜀地招受重创。蜀地经济凋敝,人口锐减。可以算是地广人稀了。于是在元未明初,就吸引了湖广地带的大量移民入蜀。此后中古蜀语与各地移民方言融汇演化,逐步形成现今的四川话。

明末请初,蜀地再次陷入战乱,人口锐减。于是就有了第二次“湖广填四川的大迁徙运动。当时移民人口达到四川总人口的70%。不过清初战乱中,川南地区受影响较小,移来的民也较少,存留的土著居民较多




。其中以峨眉、乐山、犍为一带为最。从而使以宋元蜀语为基础的明代四川话在川南地区得以传承。

这一路发掘下来,结和地理位置的考证。如果硬要选出一座峸来的话,也就乐山市才符合了。




这下知道了吧,四川人还是混血儿哟,集颜值与智慧于一身的哈。












易水寒f


川话分布很广,,各地区的发音有些许不同。。就拿成都话来说,最正宗的成都话你听李伯清讲评书就知道了!60,70一代以及老一辈的成都话才是最正宗的。后面的基本都变味了,特别是市区的!在我脑海里,成都话是从2000年开始就变味了,越来越娘,说的懒羊羊的,没有正宗成都话的朝气了。。还有就是成都各个郊县的发音也有些许不同,拿双流跟郫县(现在的郫都区)对比,双流说 你吃了没有,读法是ni ci lo mei you..郫县那边说你吃了没有读法是 ni chier le mei you....而像什么 崇州 大邑 新津 发音又跟其他区县不一样了。。龙泉 新都 金堂 青白江 发音区别不是很大,只是龙泉,新都 有部分是客家人。说着客家话,,也说着成都话!!说的不对的请各位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