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美孚太贵?没事,还有这样一款机油便宜又实惠

如果说题主你之前用的也是符合车厂要求的、合适的正品机油的话,那么换上所谓的"高性能机油"后,应该是开不出什么明显区别才是正常的吧?

要是连机油的来源都不确认是否靠谱的话,那开不出什么区别,还简直是要谢天谢地了,最起码引擎没受到什么特别严重的损伤……

机油吹们老把机油的作用无限夸大,说得好像只要换上一锅好机油,就能动力翻倍油耗减半还延年益寿,我说大家也不想想这现实么?若是机油能有那么牛叉,车厂还高薪养这么大一群攻城狮作甚?是要为国家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吗?这都能信怎么就不信天上会掉钱呢?干脆明天就辞职,回家打着伞坐等天上下钞票雨好啦?

金美孚太贵?没事,还有这样一款机油便宜又实惠

不好意思是我激动了……其实我也不是在质疑机油的重要性,事实上要是它不能发挥应有作用的话,最严重的情况是可以直接导致发动机报废的。但怎么说呢?决定一款发动机性能上限的是毕竟是发动机本身,而机油虽然关键,但能让发动机发挥其应有性能100%的机油,都已经称得上是完美的机油了,指望靠"好"机油来进一步提升性能,并不现实。

金美孚太贵?没事,还有这样一款机油便宜又实惠

所以回到问题本身:长时间使用"好"机油 会对发动机产生什么影响?在我看来,没有任何影响或许就是最好的影响,能让发动机完全按照设计的方式来工作,产出设计的性能,真的就善莫大焉了。

看到这里有人可能会奇怪,为什么我一直给好字打""?其实我想讲的是,有好多人对机油的理解都还停留在半合成比矿物油好,而全合成又比半合成高级这种阶段,但现实却正如@汽车奇谈高小强 回答里讲的那样,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甚至是不同厂商都已经开始搞自己的机油认证标准了,这意味着,对于用户而言根本就已经没有了所谓的"好"与"不好",只需要知道所购买油品是否得到车厂认证就OK了,换言之就只有"合适"与"不合适"之分。

当然,在小强哥的回答里,很多厂商认证只有到了高端的金美孚0W40上才找得到,而事实上也的确存在部分厂商标准只有高端润滑油才能达到的情况,这在某程度上这也说明机油还是能分好坏的,只是车厂已经设了门槛给用户而已。

金美孚太贵?没事,还有这样一款机油便宜又实惠

这种趋势其实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发展到现在,一来是发动机性能提升导致内部工作环境一再恶化,对机油提出了机器严苛的考验;二来是诸如环保法规等外部条件的一再收紧,使得发动机对机油的要求已经不局限于抗磨和粘度等基本性能了,像油液本身的化学成分是否能达到环保标准?机油寿命能否再度延长以拉长保养周期?等等都成为了不得不考虑的问题。这些都会使每个品牌对机油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的同时,需求的特异性变得更强,有时候提出专有的认证标准,也是无可奈何。

不过目前而言也还是会有一些品牌对机油的要求仍比较宽松的,只要API级别达到要求,SAE粘度也对得上,就能使用了。这种情况下,虽说只要用符合说明书要求的油品,那么车开坏了算厂商的问题。但能用不代表好用,哪怕"好"机油的性能冗余可能未必能体现在车辆的性能表现上,也就是说对车辆没有明显的"影响",但绝大部分情况下,对大家的钱包那是肯定有影响的,而且影响的方式和方向可能会与大家想象中有点儿不同——当你用上用更好的机油,虽然它卖得更贵,但反而是可能帮你省到钱的!如此不合逻辑的因果关系,背后全因为这四个字:换油周期。

一般而言,所谓的好机油都是指每个品牌的高端甚至顶端产品,而这些产品在基础油的选择上99.99%都会用上到全合成级别,也就是我们一般所讲的全合成机油了。相比起矿物油/半合成油,全合成油除了少部分如酯类等特别容易氧化耐久性甚至比矿物油更差外(但润滑效果极佳,缺点明显优点也出彩,不跟矿物油般唯一优点就是廉价),化学上一般都趋于稳定(尤其以第四类基础油聚α-烯烃/PAO表现最佳,PAO也是大家熟悉的美孚一号的主要基础油),所以耐久性普遍极佳,基本上都能把矿物油/半合成油常规的5000km换油周期,一举翻倍延长至10000km(金美孚一号还标称可以挑战18000km,不过这应该超出了绝大多数机滤的寿命了,所以实际意义有限,10000km算是比较理想的数字了)。

金美孚太贵?没事,还有这样一款机油便宜又实惠

(图注:图片截图自官网,大家无需介怀营销文案,只需要留意18000km换油周期就好)

而这意味着,即便作为入门产品的矿物油/半合成油售价低到仅需高端全合成油的一半,那购买售价高出一整倍的"好"机油,你依然是可以每10000km省下来最起码一次换油的工时费,以及一个机滤(的价钱)的。如今大城市里头靠谱的汽修店,换油的人工费都得50甚至100元起了吧?4S的话更是没有200都办不下来。

当然,也正如上文所提到的那样,一个是机滤未必可以坚持那么久,二来某些车型本身的保养周期就只有5000km,不因机油寿命而延长。而对于此种车型而言,用长效的"好"机油,要不就得承受着不按时返厂的风险,要不就纯粹是浪费了。因此,如何选择还是得看各自的情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