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一斤糧食的價格還不如一瓶礦泉水貴,對此你怎麼看?

鑿壁小妖


能怎麼看呢,感覺很無奈。在北京,隨便一個路邊小報亭,一瓶礦泉水得1塊5,2塊錢,或者更貴。當然,超市裡有更貴的。我們家在河北張家口,家鄉的土地更適合種玉米,我們家的玉米,每斤就是8毛,有的時候7毛,最好的時候一斤1塊2那樣。家裡一共9畝地,每畝地產量1000多斤,我們家的地還算是產量比較高的,除去成本,比如種子錢,化肥的錢,澆地的錢,所剩無幾。



所以,近幾年,我們家不再以種地為主了,因為種地的收入實在不夠一家人的開銷,我媽在田地不忙的時候,會做一些手工毛呢的活,有一些毛呢大衣加工點會到村裡招工,在家裡就能做,冬天的時候家裡會養一些羊,過年之前賣掉,弟弟已經成家,也會外出打工維持家庭的開銷。



在物價飛漲的今天,糧食的價格顯得讓人很痛心,不知道經濟發展鏈條為什麼會發展成這樣,只希望自己早點畢業,掙錢讓父母不這麼忙碌,能早點享福。

我不清楚全國其他的農村,我講的只是我家的實際情況。

答題人:香草博士(北京交通大學)


探村博士聯盟


我認為具體問題要具體分析,水與糧食生活剛需,看似相關,但不可把價值強行對比,因為這兩種東西的性質根本不屬於同一類型,單拿價值來比較是不嚴謹的,中國的糧食不值錢嗎?我個人認為不是,如果拿中國的糧食與其他國家的比,比如俄羅斯,美國,巴西等,價格已經非常高了,而農民之所以說糧食不值錢真正的原因實際是種植成本太高導致的,只能說明利潤太小,而且訴苦的都是散戶農民居多,因為中國農業生產有著比較散、小、雜的特點。大部分都無法使用機械化,這樣就導致相關的成本上升,技術方面得不到有效推廣,單產量就會很低,而且質量也會受到響應,這樣就導致所謂的糧食不值錢了,就算玉米10塊錢一斤,每斤生產成本9塊多,你會認為是不值錢還是認為利潤小呢?所以如果把生產成本降低了,利潤高了,自然就是值錢了,具體怎麼提高利潤,可就不是我無名小卒瞎掰掰的了,還得需要國家的力量與能力來解決了。





我是颩兒你是啥


當前我們的弊病,可謂非止一端。不單是糧食一項傷農賤農的問題。放言域內,演員比最頂尖的科學家賺錢。優伶比專家教授吃香。炒房炒地的比開工廠的賺錢,黑嘴老鼠比忠厚老實的吃香。玩虛擬的比出大力流大汗的賺錢,阿諛逢迎比有真才實學的吃香。為官做宦比任何行業的人都賺錢,種地的比監獄裡的人都犯賤。小蜜小三比明媒正娶的受寵,公共小姐比貞潔賢淑的有範。

遵紀守法就等於一輩子受窮,不勞而獲就可以一夜間暴富。學習雷鋒焦裕祿有人說是傻子,

化公為私化國為家有人說是能力。大明星四天就可以獲利六千萬,老農民一畝地年收入就是千把塊。為尊長的竟然猥褻學生,當教授的都敢潛規女生。大多數人都買不起自己國家的房子,極少數有很多房子的人都想移民海外。廟堂之上號召人們學雷鋒,江湖之上無一不是江洋大盜。

河裡的流水顏色越來越深,天上的空氣變得越來越重。樹上的益鳥變得越來越少,地裡的害蟲變得越來越多。種地的農民變得越來越少,吃飯的人口變得越來越多。不打農藥的蔬菜變得越來越少,使用化肥的糧食變得越來越多。健康兒童的出生率正在下降,癌症白血病的大人正在上升。有處女膜的姑娘正在減少,患宮頸癌的女人正在增多。坐懷而不亂的男人正在減少,艾滋病的爺們正在增多。一斤糧食趕不上一瓶礦泉水的價格,十萬個農民跟不上一個二流戲子的收入。

磐石在這裡不免要問,我們的身體是不是病了?怎麼很多事情都本末倒置了?也不知道這是福還是禍?





磐石礪成的砥柱


糧食是生命之本,礦泉水是商品。礦泉水可以不喝,不管去到哪裡都可以自備涼白開,而糧食是天天都必須要吃的,糧食價格是國家嚴格控制的。90年代以前買糧食必須到當地糧管所(糧食局屬縣市級單位,糧管所屬下屬單位)才能夠買,最初每個家庭都有糧食紅本兒,上面主要登記的是家庭人口數,按人口數,國家供應”平價糧”,按照糧食登記紅本兒來購買“”平價糧”,如若超過供應斤數就要買”議價糧”,早期還有“”糧票”,每年到收穫季節糧管所

會專門派人派車下鄉從農民手上收購糧食,國家有統一收購價格,那時候幾乎農民都種糧食,我家這裡地處湖北鄂西地區長江邊,大都是高山地勢,有很多“梯田”,糧食產量不高,但也足已夠吃,長江下游為丘林平原,為產糧大區,大概在92年左右,糧食局就實行了改革,允許私營銷售糧食,但還是在糧食局管轄範圍內,到98年糧食局就全面改革了,鄉鎮糧管所(糧食局下屬單位)就全面取消了,只保留了糧食局繼續存在,但好像也只是象徵性保留,具體也沒啥業務了,從這時候起,糧油經驗全部轉為私營,但糧油價格還是規物價局定價,90年代中期,很多地方農民也基本不種糧食了,改種經濟作物,種糧食不掙錢,留在農村種田的也都是中年男女了,年輕人都到外面打工了,這個時候也就出現了“農民工”一詞,現在產量大區都在平原地區,都機械化了,糧食從國外進口的比例也很大,進口價格也不太高,所以很多產量低區都不種糧食了,所以說糧食價格是不可能隨意漲價的,糧食不可能商品化。



翠鑫石意


農業專家說過,一棵玉米從種到收,它的“一生”要消耗100斤水,可農民辛苦把它培育成熟,價值沒有一瓶純淨水高,這是不爭的事實,可農民是社會最低層的人,他們有什麼辦法呢?農民也不可能都去製造純淨水賣吧。









百靈鳥1234567




這種對比本身就有問題,原材料的糧食能和成品商業化的礦泉水做對比嗎?礦泉水你看著便宜,人工呢?建廠費用呢?廣告費用呢?運輸費用呢?礦泉水資質的手續費用呢。。。。。很多費用。



要比就比家裡自來水,一斤米多少錢?一噸自來水多少錢?

如果非要比的話,就拿飯店加工完成的米飯和商店的礦泉水做對比,飯店一碗二兩的小碗米飯,以我們這小城市來算,也要兩塊錢,而實際用到的原材料米恐怕也就一兩不到,這個價格便宜嗎?



題主提的問題就是有嚴重誤導性的問題,很多東西不是國家的問題,也不是市場的問題,是你自己思維的問題。


踏歌而行


產量用量與價格匹配,隨著人口的增多,產量也會隨著上升,一旦提高糧食這種最基本物品物價,那人們的工資也必須提高,相應的,別的商品的價格也會上升,這是個無限死循環的過程,所以,糧價只能小幅度調控

還有一個,就是農民的收入如果想大幅度提高,就只能依靠種植面積來改變,提高種植面子,就只能減少農民數量,這就要求農村勞動力大部分改為工人或技術性人才,但又需要社會有足夠的工作需求以及工作單位的數量,所以國家現在大力發展輕工業以及高科技,但需要很長的時間,大概我們這一代人見不到了,未來有可能,但不確定,所以要靠我們大家共同努力才行




天宇之歌1


我是一個蘋果商人,經營蘋果保鮮庫,前兩年蘋果價格持續走低,果農們收入很少,紛紛伐樹,令人惋惜。我曾經分析過市場,知道是由於經濟原因和環境治理有關。他們一直以為是產能過剩,我對果農說,要有信心,我們的蘋果目前看來的確是有些過剩,但是這是基於經濟基礎不好而言的。一百個人裡面不一定有一個人天天吃蘋果,如果一百個人裡面能有兩個人天天吃蘋果,咱們的果子銷量能翻倍。有多少水果未曾出現在咱們的餐桌上?並不是產的太多咱們吃不上,而是限於經濟條件和運輸條件咱們吃不上。隨著經濟復甦,這個狀況會改善,因為你們的果樹越來越少,供求關係會出現逆轉。但是糧食不一樣,人可以長久地不吃水果,但是不能長久地不吃飯,糧食的過剩,那是因為的確吃不完了(我國),國家的糧倉爆滿,產量區個人糧倉裡的糧食發黴而被焚燬,可嘆啊。而且糧食生產週期短,機械化程度高,只需要少數人就足以生產出足夠食用的糧食,蘋果樹長成則需要六七年,需要人工精細管理,所以咱們的蘋果還有出頭之日,種糧食卻難有出頭之日了。唉!

向天下辛苦勞作卻收入低微的農民們致敬!


盤龍山大王


這是有點小諷刺的,一斤糧食還不如一瓶礦泉水,一斤糧食要生產出來,要經過無數次實打實的勞苦新作才可以,而一瓶礦泉水生產成本相信大家應該是明瞭的。

這年頭什麼都在漲,農民生活用品也是在可勁漲,更不用說那隻能想想的房價了,現在三四線城市都要種一輩子糧食都難買到一套房子了,一些小縣城的房子都七八千了,還是欠發達地區。這也漲那也漲就是糧食不長。

相信真正的專家應該瞭解農民種糧食的成本與價格,如果一畝地不是自己付出勞工,相信按照目前的糧食價格,即便是高產,也幾乎沒有收入,雖說是機械化,但是其成本太高,去除哪些費用幾乎沒有收益。一旦年成歉收,本錢都收不回來。這是現實情況,農民朋友們也就靠出賣苦力,在城裡掙點小錢,要不然真的難以為繼。國家現在對農民種地有一些補貼,但是感覺還是遠遠不夠。說消除城鄉差別,不管是換個名字就不是農民了,感覺這些年,城鄉差別還是不小,既然都是國家公民了,城市的最低生活水平和農村的最低生活水品,老年人的生活補貼都是很大差距,這扯遠了。

如果長此以往,也會挫傷種糧積極性,一個政策的出臺,需要惠及更廣大群眾利益。比如糧食補貼,或者糧食價格,在宏觀調控方面,是不是更好的傾斜一點三農


鳳過有聲


礦泉水1-2元價格不等,玉米價格卻低於1元。簡單搜了一下黑龍江2018-9-1日圖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