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一斤粮食的价格还不如一瓶矿泉水贵,对此你怎么看?

凿壁小妖


能怎么看呢,感觉很无奈。在北京,随便一个路边小报亭,一瓶矿泉水得1块5,2块钱,或者更贵。当然,超市里有更贵的。我们家在河北张家口,家乡的土地更适合种玉米,我们家的玉米,每斤就是8毛,有的时候7毛,最好的时候一斤1块2那样。家里一共9亩地,每亩地产量1000多斤,我们家的地还算是产量比较高的,除去成本,比如种子钱,化肥的钱,浇地的钱,所剩无几。



所以,近几年,我们家不再以种地为主了,因为种地的收入实在不够一家人的开销,我妈在田地不忙的时候,会做一些手工毛呢的活,有一些毛呢大衣加工点会到村里招工,在家里就能做,冬天的时候家里会养一些羊,过年之前卖掉,弟弟已经成家,也会外出打工维持家庭的开销。



在物价飞涨的今天,粮食的价格显得让人很痛心,不知道经济发展链条为什么会发展成这样,只希望自己早点毕业,挣钱让父母不这么忙碌,能早点享福。

我不清楚全国其他的农村,我讲的只是我家的实际情况。

答题人:香草博士(北京交通大学)


探村博士联盟


我认为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水与粮食生活刚需,看似相关,但不可把价值强行对比,因为这两种东西的性质根本不属于同一类型,单拿价值来比较是不严谨的,中国的粮食不值钱吗?我个人认为不是,如果拿中国的粮食与其他国家的比,比如俄罗斯,美国,巴西等,价格已经非常高了,而农民之所以说粮食不值钱真正的原因实际是种植成本太高导致的,只能说明利润太小,而且诉苦的都是散户农民居多,因为中国农业生产有着比较散、小、杂的特点。大部分都无法使用机械化,这样就导致相关的成本上升,技术方面得不到有效推广,单产量就会很低,而且质量也会受到响应,这样就导致所谓的粮食不值钱了,就算玉米10块钱一斤,每斤生产成本9块多,你会认为是不值钱还是认为利润小呢?所以如果把生产成本降低了,利润高了,自然就是值钱了,具体怎么提高利润,可就不是我无名小卒瞎掰掰的了,还得需要国家的力量与能力来解决了。





我是颩儿你是啥


当前我们的弊病,可谓非止一端。不单是粮食一项伤农贱农的问题。放言域内,演员比最顶尖的科学家赚钱。优伶比专家教授吃香。炒房炒地的比开工厂的赚钱,黑嘴老鼠比忠厚老实的吃香。玩虚拟的比出大力流大汗的赚钱,阿谀逢迎比有真才实学的吃香。为官做宦比任何行业的人都赚钱,种地的比监狱里的人都犯贱。小蜜小三比明媒正娶的受宠,公共小姐比贞洁贤淑的有范。

遵纪守法就等于一辈子受穷,不劳而获就可以一夜间暴富。学习雷锋焦裕禄有人说是傻子,

化公为私化国为家有人说是能力。大明星四天就可以获利六千万,老农民一亩地年收入就是千把块。为尊长的竟然猥亵学生,当教授的都敢潜规女生。大多数人都买不起自己国家的房子,极少数有很多房子的人都想移民海外。庙堂之上号召人们学雷锋,江湖之上无一不是江洋大盗。

河里的流水颜色越来越深,天上的空气变得越来越重。树上的益鸟变得越来越少,地里的害虫变得越来越多。种地的农民变得越来越少,吃饭的人口变得越来越多。不打农药的蔬菜变得越来越少,使用化肥的粮食变得越来越多。健康儿童的出生率正在下降,癌症白血病的大人正在上升。有处女膜的姑娘正在减少,患宫颈癌的女人正在增多。坐怀而不乱的男人正在减少,艾滋病的爷们正在增多。一斤粮食赶不上一瓶矿泉水的价格,十万个农民跟不上一个二流戏子的收入。

磐石在这里不免要问,我们的身体是不是病了?怎么很多事情都本末倒置了?也不知道这是福还是祸?





磐石砺成的砥柱


粮食是生命之本,矿泉水是商品。矿泉水可以不喝,不管去到哪里都可以自备凉白开,而粮食是天天都必须要吃的,粮食价格是国家严格控制的。90年代以前买粮食必须到当地粮管所(粮食局属县市级单位,粮管所属下属单位)才能够买,最初每个家庭都有粮食红本儿,上面主要登记的是家庭人口数,按人口数,国家供应”平价粮”,按照粮食登记红本儿来购买“”平价粮”,如若超过供应斤数就要买”议价粮”,早期还有“”粮票”,每年到收获季节粮管所

会专门派人派车下乡从农民手上收购粮食,国家有统一收购价格,那时候几乎农民都种粮食,我家这里地处湖北鄂西地区长江边,大都是高山地势,有很多“梯田”,粮食产量不高,但也足已够吃,长江下游为丘林平原,为产粮大区,大概在92年左右,粮食局就实行了改革,允许私营销售粮食,但还是在粮食局管辖范围内,到98年粮食局就全面改革了,乡镇粮管所(粮食局下属单位)就全面取消了,只保留了粮食局继续存在,但好像也只是象征性保留,具体也没啥业务了,从这时候起,粮油经验全部转为私营,但粮油价格还是规物价局定价,90年代中期,很多地方农民也基本不种粮食了,改种经济作物,种粮食不挣钱,留在农村种田的也都是中年男女了,年轻人都到外面打工了,这个时候也就出现了“农民工”一词,现在产量大区都在平原地区,都机械化了,粮食从国外进口的比例也很大,进口价格也不太高,所以很多产量低区都不种粮食了,所以说粮食价格是不可能随意涨价的,粮食不可能商品化。



翠鑫石意


农业专家说过,一棵玉米从种到收,它的“一生”要消耗100斤水,可农民辛苦把它培育成熟,价值没有一瓶纯净水高,这是不争的事实,可农民是社会最低层的人,他们有什么办法呢?农民也不可能都去制造纯净水卖吧。









百灵鸟1234567




这种对比本身就有问题,原材料的粮食能和成品商业化的矿泉水做对比吗?矿泉水你看着便宜,人工呢?建厂费用呢?广告费用呢?运输费用呢?矿泉水资质的手续费用呢。。。。。很多费用。



要比就比家里自来水,一斤米多少钱?一吨自来水多少钱?

如果非要比的话,就拿饭店加工完成的米饭和商店的矿泉水做对比,饭店一碗二两的小碗米饭,以我们这小城市来算,也要两块钱,而实际用到的原材料米恐怕也就一两不到,这个价格便宜吗?



题主提的问题就是有严重误导性的问题,很多东西不是国家的问题,也不是市场的问题,是你自己思维的问题。


踏歌而行


产量用量与价格匹配,随着人口的增多,产量也会随着上升,一旦提高粮食这种最基本物品物价,那人们的工资也必须提高,相应的,别的商品的价格也会上升,这是个无限死循环的过程,所以,粮价只能小幅度调控

还有一个,就是农民的收入如果想大幅度提高,就只能依靠种植面积来改变,提高种植面子,就只能减少农民数量,这就要求农村劳动力大部分改为工人或技术性人才,但又需要社会有足够的工作需求以及工作单位的数量,所以国家现在大力发展轻工业以及高科技,但需要很长的时间,大概我们这一代人见不到了,未来有可能,但不确定,所以要靠我们大家共同努力才行




天宇之歌1


我是一个苹果商人,经营苹果保鲜库,前两年苹果价格持续走低,果农们收入很少,纷纷伐树,令人惋惜。我曾经分析过市场,知道是由于经济原因和环境治理有关。他们一直以为是产能过剩,我对果农说,要有信心,我们的苹果目前看来的确是有些过剩,但是这是基于经济基础不好而言的。一百个人里面不一定有一个人天天吃苹果,如果一百个人里面能有两个人天天吃苹果,咱们的果子销量能翻倍。有多少水果未曾出现在咱们的餐桌上?并不是产的太多咱们吃不上,而是限于经济条件和运输条件咱们吃不上。随着经济复苏,这个状况会改善,因为你们的果树越来越少,供求关系会出现逆转。但是粮食不一样,人可以长久地不吃水果,但是不能长久地不吃饭,粮食的过剩,那是因为的确吃不完了(我国),国家的粮仓爆满,产量区个人粮仓里的粮食发霉而被焚毁,可叹啊。而且粮食生产周期短,机械化程度高,只需要少数人就足以生产出足够食用的粮食,苹果树长成则需要六七年,需要人工精细管理,所以咱们的苹果还有出头之日,种粮食却难有出头之日了。唉!

向天下辛苦劳作却收入低微的农民们致敬!


盘龙山大王


这是有点小讽刺的,一斤粮食还不如一瓶矿泉水,一斤粮食要生产出来,要经过无数次实打实的劳苦新作才可以,而一瓶矿泉水生产成本相信大家应该是明了的。

这年头什么都在涨,农民生活用品也是在可劲涨,更不用说那只能想想的房价了,现在三四线城市都要种一辈子粮食都难买到一套房子了,一些小县城的房子都七八千了,还是欠发达地区。这也涨那也涨就是粮食不长。

相信真正的专家应该了解农民种粮食的成本与价格,如果一亩地不是自己付出劳工,相信按照目前的粮食价格,即便是高产,也几乎没有收入,虽说是机械化,但是其成本太高,去除哪些费用几乎没有收益。一旦年成歉收,本钱都收不回来。这是现实情况,农民朋友们也就靠出卖苦力,在城里挣点小钱,要不然真的难以为继。国家现在对农民种地有一些补贴,但是感觉还是远远不够。说消除城乡差别,不管是换个名字就不是农民了,感觉这些年,城乡差别还是不小,既然都是国家公民了,城市的最低生活水平和农村的最低生活水品,老年人的生活补贴都是很大差距,这扯远了。

如果长此以往,也会挫伤种粮积极性,一个政策的出台,需要惠及更广大群众利益。比如粮食补贴,或者粮食价格,在宏观调控方面,是不是更好的倾斜一点三农


凤过有声


矿泉水1-2元价格不等,玉米价格却低于1元。简单搜了一下黑龙江2018-9-1日图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