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克世界一般来说打坦克的哪些部位易击穿,哪些部位最不易打穿?

张慧


一个难以解释的常识

说真的,你要说“坦克世界里面的坦克,哪些地方脆弱,哪些地方坚挺”,我还真的没话说,我真的不敢向别人一样来一句“屁股和侧面”,

我一点一点的说吧。


今天请到的嘉宾

那么,今天我们请到了著名的美国坦克、二战末期新星——T26E4超级潘兴。

接下来就有劳这位身穿豹皮衣的带哥了。


容易击穿的位置

车长指挥塔

这个玩意儿一般会在车体顶部,而且大多数车辆的该位置十分脆弱,但是这个位置从很多角度上都能瞄的到,无论是面对、背对、侧对,都能看得到。

在近距离对决或者中近距离细瞄的时候,如果对方只露出个头,那么就算是大多数车辆的该部分的投影小(例如KRV),都还是会有人尝试攻击这个位置的,百试不厌,有些车子的指挥塔塔体实在是大,所以他们的舱盖经常被打(例如M60),而且这块地方一打,哎呀,死个车长或者其他玩意儿,习以为常了。

但是该位置一般会有观察窗这个部件,所以有时候打中该位置时不掉血,有可能是因为“炮弹被观察窗吃了”(例如STB-1,他的观瞄设备挡住了车长指挥塔正面好一部分)。

有些车辆在该部分上的表现与其他人不同,有的是一个庞大的观瞄仪(类似一条大横杠,例如AMX 50福煦),有的是一个副炮塔(例如E-100坦克歼击车,他的车顶就有一个小炮塔),其实和车长指挥塔几乎是一个性质的——都是一个容易被击穿的弱点。

我们以 M系Lv.8金币MT T26E4超级潘兴为例,我们可以看到,他的车长指挥塔的位置在车体顶部,大多数有炮塔的车辆都能看得出车长指挥塔的位置,当然有些人是直接取消了该设定。(例如IS-7)


车体背面

大多数车辆的车体背面装甲都很薄弱,几乎所有的前置、中置炮塔车辆的动力系统也主要集中于车体背面,后置炮塔车辆的话则是将弹药架置于该处。

一般来说,你能看到这个位置有黑烟升起,而且一般能看到散热片,当然了,这个位置能看到的炮塔背面,也算是一个弱点。

这里受创的话还是很危险的,前置炮塔/中置炮塔设计的车辆可能会因此损坏发动机甚至是起火,后置炮塔车辆则有极大可能损坏弹药架甚至是被弹药殉爆。

前置/中置炮塔车辆的引擎盖虽然也是在车体背面,但是如果在其摆角度的情况下可以看到,那么还是值得尝试的,有些车辆的引擎盖风扇是算主要装甲的,例如AMX M4 1945。

我们还是以超级潘兴为例。


完全正对自己的车体侧面

大多数车辆的车体侧面在完全正对敌人的时候十分脆弱,如果敌人有心,那么只要他有选择的打击侧面的某一部位,那么造成成员/部件受损的几率是非常之高的。

说真的,大多数坦克不是绝对的全面防御设计而是重点防御设计,所以他们的侧面对比正面会有明显的无力感,这也是我们经常说的坦克世界的美系特点。

要注意的是侧面都会有履带,除非你的穿深够大可以在击中履带后炮弹仍可以击穿侧面或者是直接击中导轮没有覆盖到的侧面位置。

这里还是以超级潘兴为例,我框选出了图例中无悬挂装置保护的侧面。


车体首下

车体正面最大的、最坚硬的部分一般是首上,和首上交合的、垂直面朝车辆前方地面的装甲,就称之为首下,当然更多人喜欢叫他“裤裆”。

这块位置一般会是驾驶员或者通讯兵的位置,由于德系好些车辆是使用“后置动力装置前驱”的传动系统,所以他们的首下被击中后还有可能会影响到发动机。

后置炮塔车辆的首下是他们的命门,因为这块地方被击穿的话,就是要了他们整个动力系统的命。

我们还是以超级潘兴为例。


前/后主动轮

虽然该位置是悬挂装置的一部分,但是该位置及其重要(尤其是前导轮),击中这块位置基本上履带都会断,在限制目标行动的同时使其掉血,这就是“断腿掉血一炮顶五炮”。

一般来讲,该车的导轮的等效厚度并不高,如果该位置被击穿,那么击穿的炮弹穿深够大,则会继续按虚拟的原路飞行,直接命中导轮后的车体,更大的问题是,该位置后的车体一般会是驾驶员、油箱、通讯兵、电台等,对于后置炮塔车辆而言,这相当于直接掐断了他们的动力甚至是要逼着他们起火。

我们还是以超级潘兴为例,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如果击中导轮但是炮弹继续飞行的虚拟飞行路线没有碰到车体主要装甲或没有击穿车体主要装甲,那么他就只能造成断履带而没办法让他掉血,比如在这个角度下,击中他的后部主动轮是没办法击中其主要装甲的,另外,像击穿这种“间隙装甲”,用AP/APCR更合适。


炮塔座圈

这个位置十分难瞄,但是这块位置的装甲及其薄弱。

炮塔座圈这个位置是亘古以来就难以解决的弱点,在坦克世界也是如此,一般来讲这个弱点都是有炮塔的车辆才有的,而且该位置被击穿后,极有可能损伤弹药架、炮手、装填手或车长,这个位置很多人都将他解释为“窝弹区”,直到现在,世界各国的带旋转炮塔的主战坦克都有窝弹区。

我们还是以超级潘兴为例。


车体固定机枪口/副炮窗口/驾驶员舱盖

车体固定机枪口是个冷战前十分流行的设计,大多数人都是在车体上加一个固定机枪口,虽然他的投影十分小,但是这正是将坦克正面防护能力削弱的存在。

大部分车辆的机枪口都十分脆弱,尤其是像德系的那种突起式的机枪口,就算是能有着和首上近似的厚度,但是因为这个突起式的设计让他没办法和整个首上保持几乎同一平面,那就让他成为了首上的弱势点。

像五式重战车体的37mm副炮固定“窗口”和IS-7首上与炮塔接合处偏首上位置的“窗口”,就是副炮窗口和驾驶员舱盖。

我们以超级潘兴为例。


不容易击穿的部位

炮盾

主炮根的防盾,这个挺多人有,但是也有人是将其“虚化”(类似于将其变成“和炮塔是一个整体”而非“看起来像是和炮塔是两个粘着的玩意儿”,例如百夫长AX)。

大多数人的炮盾虽然硬,但是是硬在“厚度较高+角度刁钻”上的(例如AMX 30B),实际上,这些炮盾上的正对垂直面完全可以打,但是一般来说咱都是用金币弹的,因为只有那个穿深才够大。(例如T110E4)

这里我们以超级潘兴为例,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超级潘兴的炮盾设计是坦克世界最棒的炮盾设计,区别于大家的空心炮盾(击穿后内部没有装甲,炮弹直接向主装甲带飞行并击穿)和实心炮盾(非常少人有,这样他相当于把一整块炮盾当做一块装甲,击穿较难而已,实际上这一层击穿后还是和空心炮盾一个毛病),超潘的炮盾是分三层间隙装甲+足够距离的空隙+内外分层逐层由外到内依次变厚的设计,所以他的炮盾甚至连坦克世界均穿深最高的E-100坦克歼击车的420mm穿深的HEAT都难以击穿,除非是击中超级潘兴炮盾上极小的观察口,否则你只能看到他的炮盾有击穿弹孔但是没有掉血。


车体首上

一般来讲,该位置都是坦克最重点保护的位置,有些是强在装甲厚重(例如VK7201),有些是强在倾斜角度极大(例如Strv103B),有些是两者都有亦或是采用了更恐怖的设计(例如430U),当然我也不是说大家的首上都硬,一些采用箭簇型前甲的坦克由于箭簇角度不够突出,所以他的实际防护效果并不是很好(例如WZ111 5A)。

这里我们以超级潘兴为例。


虚摆的侧面

也可以说是“摆侧面”,对于苏系重坦的那种设计,我们会称呼其为“黑洞装甲”,

一般来讲,难以打出伤害的侧面是通过“摆姿势”得到的,“摆姿势”主要就是为了欺骗敌方,迫使敌方开火从而为自己赢得安全输出机会,“摆姿势”不只是用于首上摆出角度然后弹开炮弹,侧面也可以这么玩,当然这个更多的是用于“吸收炮弹”(一般会以履带损坏或损毁为代价使对方攻击无效化,当然一般来讲这都是对付穿甲弹用的)。

这主要是运用其侧面装甲厚度高以免疫敌人的攻击(例如属实),当然也有利用悬挂装置的宽度大欺骗敌方朝自己的悬挂装置开火的(悬挂装置的装甲厚度并不高,所以瞄上去的时候系统自带的装甲提示器会显示为“可以击穿”,也有些人是用悬挂装置投影远远大于其保护的主要装甲投影的特点欺骗敌方朝自己未有主要装甲在后的悬挂装置部分开火,五式重战就包含了履带宽大造成了侧面庞大易攻击的假象),或者是利用其侧面的间隙装甲(简单的说就是裙甲,也就是在主要装甲外面再包上一层装甲,例如E-100),还有一种就是靠间隙装甲/悬挂装置后有着不规则角度的侧面设计了(例如257工程)。

这里还是用超级潘兴做例子。


从机制理解击穿

其实我们需要理解的不只是所谓的普遍弱点,我们更需要知道炮弹是如何击穿的,建立在理论基础上打法加上长久的实战训练,那么你就是比肩《少女与战车》的角谷杏那样的神射手了。

首先,坦克世界不存在过穿(击中主要装甲后发生过度击穿导致几近无伤的攻击),所以穿深越大越好,一般来讲,只要穿甲弹的穿深大于该部分装甲等效,那么就能造成伤害。

其次,角度是十分重要的东西,射入角度如图所示,也就是接触点的法线和炮弹弹道之间的角度,AP/APCR(APHE和APDS都归属于该弹种机制)、HEAT和HE(HESH归属于该机制)对角度的要求是完全不同的,AP/APCR的射入角度>70°时会发生跳弹,HEAT>85°才会发生跳弹,而HE不会发生跳弹,至于为什么车长会吼“跳弹”那完全是因为语音错误,实际上并没有发生跳弹。

AP和APCR有转正角度(射入角度±转正角度至零的区间【包含转正角度值与零】=实际射入角度),AP为5°,而APCR只有2°,AP/APCR都有距离衰减,APCR的距离衰减比较明显,HE和HEAT没有转正角度。我们所说的穿深实际上指的是均穿深,实际上每一种炮弹的穿深都是一个值域,是均穿深±25%区间的任意一值。所以我们说“概率穿”实际上指的就是射入角度和穿深值域浮动带来的不确定性击穿。


对于AP/APCR而言是存在着装甲碾压机制的,简单的说就是——如果你的穿甲弹口径>目标装甲厚度的2倍,那么你的炮弹的转正角度×2,如果你的穿甲弹口径>目标装甲厚度的3倍,那么击中目标装甲时就不会发生跳弹,但是极少数情况下仍会无法击穿,顺带一提,跳弹=无法击穿目标装甲,但是无法击穿目标装甲≠跳弹。

从装甲上来看,我们知道有“等效装甲”这么一说,等效装甲就是在特定角度下的装甲厚度,一般来讲等效装甲不会小于装甲厚度,而等效装甲厚度=实际装甲厚度÷cos射入角度。

游戏中存在着“间隙装甲”这种设计的,AP/APCR击中间隙装甲时,炮弹穿深需要先减去外层装甲的等效值,如果减去后仍有剩余,则代表炮弹击穿间隙装甲外层,炮弹沿原路继续飞行,剩余穿深就是继续飞行的炮弹的穿深,击中主要装甲时再计算一次装甲等效值。HEAT击穿间隙装甲外层也需要减去外层装甲等效值才能击穿,但是HEAT击中外层装甲后炮弹不再向前飞行,其金属射流继续按原路飞行,按照每10cm距离就衰减5%的穿深计算。


的确,在实战中也没这个时间给你算什么三角函数,

我这种文科生都是依靠实战经验一步一步爬上来的,

所以说实战至上是这样子的。

你可以去多玩坦克世界盒子下载“中弹检视”插件用来复习每一场战斗中被击穿和击穿的位置的研究,下载“等效装甲”插件方便自己了解大致等效厚度,下载“弱点涂装”插件熟悉每一辆车的弱点。

方便学习的插件是好插件,不是违规插件,自动锁定弱点这种插件才是真的违规插件。


后话

举反例时间

M系Lv.10银币TD——T110E3有一个显眼的车长指挥塔,但是你要从正面击穿他还是很难的,那个玩意儿的等效真的有350+。

Y系Lv.7银币TD——挑战者的后脑勺比全身任何一处都硬。

S系Lv.10银币HT——IS-7的脑袋由于设计诡异,所以即便是侧对时也存在着不小的未击穿率。

D系Lv.10银币HT——VK7201K和D系Lv.10金币HT——VK7201的首下可以通过摆姿势骗炮,那块地方的纯厚度是真的硬,摆了合适的角度那就是堪比首上的存在。

Y系Lv.5银币HT——丘吉尔I型由于设计过于奇葩,导致其主导轮后几乎不存在主要装甲。

没有炮塔的车子不就没有了炮塔座圈吗?哈哈哈哈!哦对哦,有些车子的炮盾周边号称“最不可能打得中的区域”是可以通过打中炮盾发生跳弹然后击中的......那种数学奇才炮就不说了。

D系Lv.9银币HT——VK4502PB的首上虽然有一个明显的机枪口,但是现在那玩意就是个贴图。

一部分西方脆皮中坦为首的脆皮鸡表示所谓的“炮盾扛炮”是不存在的。

一部分西方脆皮中坦为首的脆皮鸡表示所谓的“首上扛炮”是不存在的。

M系Lv.8银币TD——T28原型的侧面,呵呵,你敢摆你就没了。


所以说呢?

每台车子都有每台车子的特性,虽然也有同,但是绝对不是大同,存异也绝对不是小异,需要不断的实战、理论研究才能明白大家的特性。

每台坦克都有自己的弱点,这需要慢慢摸索。


那么对于超级潘兴而言,这上面的示例哪条才是对的呢?

弱点部分全对,

优点部分只有炮盾这一块是对的。


欢迎各位在评论区发表自己的意见!


潛水母艦大鯨


容易击穿的部位:首下,侧面,屁股,部分车的炮盾,某些车的前脸。

不容易击穿的部位:首上,炮塔正面,部分带黑洞装甲的车侧面以及某些车的全身。

这个玩意要看穿深和等效的……同一装甲厚度法向你能打穿,30度你就不一定能打的穿,这就是等效下的装甲厚度变化。

每个车都有每个车的特点,自己慢慢玩,不要着急,好好琢磨。

里面学问挺大的,轻中重的玩法,反坦克炮的玩法,火炮的玩法都不一样,每辆车的玩法都不一样,得自己体验才行,甚至一辆车白板和完全体完全是两辆车。

这游戏10000场之内都是新手,不是说笑,有些人10000场也没出新手期。


萧水


我玩坦克世界至今6年,由于系统总在不断更换,各种车辆防护也在不断变化,而且中坦,重坦,轻坦,歼击车,火炮的装甲都不相同,各个国家系别的车防护差别也很大。另外,级别不同,防护也不同,不好一概而论。我只大概说说8级金币重坦,wz111,同级重坦打这车裤裆,易击穿,但112裤裆很难打穿。其它八级重坦裤裆一律是弱点。银币十级重坦里以本子重坦,和德系鼠式,E100装甲最硬,除非用歼击车,同级重坦远距离很难将它们打穿。当然,所有车最易击穿的是后部。不过,没谁傻到对垒时把屁股露给对方。


Rgenlsland


打不穿?那就打豹一啊!


我来自红岸


车型不同弱点不同,通用部位一般是首下和指挥塔,记不住弱点就照这两个部位招呼,但是也要注意角度和距离。当然前提是你的穿深够,不然你就只能去爆菊花了。

侧面的话,苏系比较诡异,履带部位容易击毁部件但是不掉血,车体上部又是倾斜装甲容易跳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