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叛逆背後的真正原因是什麼?一定要叛逆到底嗎?

從心理學來講,“叛逆”標誌著孩子獨立意識的發展,一直伴隨孩子的成長曆程,但是“叛逆”卻是很多家長都頭疼的問題,究竟要如何理解孩子的叛逆,如何幫助孩子更好成長呢?

孩子叛逆背後的真正原因是什麼?一定要叛逆到底嗎?

幼兒期

3-6歲

孩子從2歲的時候就會開始形成自我意識,於是他們會以自己的意識去了解周圍的事物,去展示自己的想法,他們對不喜歡的事情總是說“不”,比如:“睡覺!”“不去!”“去吃飯!”“不去!”“叫叔叔!”“不叫!”等等。

有時甚至懶得回答,直接甩頭就走,真是讓老母親火冒三丈又不敢發火,不敢打也不能罵,真是束手無策,如果總是這樣,那長大後會不會變得沒有教養?

兒童期

7-12歲

當孩子進入小學之後,慢慢有了強烈的獨立思想意識,行動也開始獨立。他們覺得自己已經長大了。這個“小大人兒”就會極力去掙脫父母的掌控,希望凡是自己說了算。

處處喜歡跟大人“唱反調”,“搗蛋”,“嬉戲”,“胡鬧”,“吵架”,於是有些父母喜歡貼標籤,導致“好孩子”往往會成為“問題孩子”。面對種種讓人難以接受的表現,又不知道應該有效如何解決?

孩子叛逆背後的真正原因是什麼?一定要叛逆到底嗎?

青春期

13-16歲

孩子進入青春期後,身體初步成熟,可心理卻很稚嫩。厭學,在教室根本坐不住;恨不得24小時泡在網吧,渴望能像大人一樣自己做決定,可稍微遇到一點挫折,心情就極度煩躁。

孩子叛逆背後的真正原因是什麼?一定要叛逆到底嗎?

很多青春期的孩子就像一座座行走的火山,等著噴發。家長找不到交流的契機,翻看孩子的日記本,偷偷查看手機、QQ或者微信,可這樣很容易讓孩子產生信任危機,家長遇到這樣的情況又該如何做呢?

其實,不是孩子不好溝通相處,是父母不懂叛逆期,沒有掌握正確的溝通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