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个省已启动稻谷托市收购!种植户得注意几个重点!

2018年稻谷最低收购价有较大幅度下调,截至目前,启动中晚稻托市收购的主产区已经扩大到六个省份,而江苏、吉林、辽宁市场价格高企,还达不到启动条件。分析师认为,造成今年市场价格较高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农户惜售,二是粮库收购价普遍比较高,助推了市场价格。

而在终端消费市场,目前大米整体消费状况并不佳,稻强米弱格局持续存在,加上新稻上市增加了供应压力,米价情况并不乐观。

那么,广大农民朋友该如何应对当下的市场?


六个省已启动稻谷托市收购!种植户得注意几个重点!

六省份已启动托市收购

截至目前,国内启动稻谷托市收购的主产区已经扩大到六个省份,分别是安徽、河南、湖北、四川、黑龙江、湖南。陈晓珊表示,江西省启动稻谷托市收购的可能性也比较大,但是江苏、吉林、辽宁三省可能不会启动托市收购了,这与今年政策启动条件和市场价格的变化有关。

陈晓珊说:“2018年稻谷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启动的条件是,当市场价连续三天低于最低收购价时启动,而高于最低收购价时即停止。2018年早籼稻、中晚籼稻、粳稻最低收购价分别是1.20元/斤、1.26元/斤、1.30元/斤。目前已经启动的六个省份和江西省的稻谷市场主流价均低于政策价,满足启动条件。而江苏、吉林、辽宁的稻谷市场价格高企,达不到启动条件。

今年4月,农业农村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司长唐珂表示,2018年生产的早籼稻、中晚籼稻和粳稻的最低收购价分别调整为每百斤120元、126元和130元,同比去年降低了10元、10元和20元,是近年来价格下调幅度较大的一年。

唐珂表示:“从2014年到2018年,我国稻谷最低收购价随着成本的上升而逐渐小幅提升,后期价格水平甚至高于市场价。加工企业用粮的成本居高不下,市场化收购缺乏动力。在价格水平下调的同时,国家将配套建立稻谷生产者的补贴机制,完善支持保护政策,尽量弥补农民朋友因价格下调带来的收入损失。



六个省已启动稻谷托市收购!种植户得注意几个重点!

稻强米弱格局依旧

分析师陈晓珊认为,造成今年市场价格高企的原因有两个,一方面是农户惜售,另一方面是今年粮库收购价普遍较高,带动市场价格上涨。

而在终端消费市场,目前大米整体消费状况并不佳。内蒙古扎兰屯市金地超市市场分析员胡彬彬介绍,当地大米价格一直比较疲软,价格比2017年明显上涨的品种大多是国外进口大米。

胡彬彬说:“总体来看,扎兰屯市大米今年的价格比较稳定,常用米价位都在一斤3元左右。进口米的涨幅比较明显,像泰国大米一斤涨了0.6元左右,现在的价格是4.5元/斤,2016、2017年的价位都在3.9元左右;长粒香也涨了0.8元,现在售价是5.2元/斤,2017年的时候是4.7元左右。外国米涨幅较大的原因并不是进价涨幅大,更多的是为了形成一种对比,进口米的定位就是高端,不是出销量赚钱,而是一个比较上档次、品种比较多的形象作用。”


陈晓珊表示,稻强米弱格局持续存在的主要原因是供大于求、产能过剩、购销市场缺乏活力。

陈晓珊分析:“我国稻谷年产量始终徘徊在2亿吨左右,供应充足,但大米的口粮需求量因百姓消费结构调整正在逐步下降,大米加工行业的整体盈利水平、开工率均呈下降趋势。”



六个省已启动稻谷托市收购!种植户得注意几个重点!

稻谷价格预计还会稳中有涨

从目前来看,虽然受政策及市场双重作用,稻谷播种面积出现下滑趋势,但是稻谷生长期间气候条件整体较好,单产稳中略增。

陈晓珊说:“2018年国内稻米市场优质粮和普通粮的价差扩大,优质优价。卓创资讯预计,春节前国内稻米市场总体呈稳中上涨趋势,春节后主要关注最低收购价及拍卖政策的发布。建议农民朋友们关注政策及市场变化,因地制宜选育优质稻、发展规模种植,加强田间管理,也可以通过稻渔共养的模式来增加附加收益。”


六个省已启动稻谷托市收购!种植户得注意几个重点!


稻米市场和政策变化多,种植户还需要打开新思路

2018年国内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继续深入改革,带动原粮市场出现了明显变化。如何种植水稻才能有更好的收益呢?结合市场情况,中国乡村之声特约评论员孙立武给种植户提出几点建议和新思路。

1、选择好水稻品种

水稻品种影响卖粮价格高低,建议农户因地制宜选择优质稻。首先看一下本地的积温带、气候情况等适不适合该品种的种植。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同一个水稻品种在不同的气候状况下,产量、品质也会有所差异,要选适合本地气候的水稻品种。

另外,随着国内老百姓消费水平的提高,我国对优质稻米的需求在不断提升。以今年的北方稻谷为例,优质稻比普通稻的价格每斤高出了2毛钱以上,优质优价明显。

六个省已启动稻谷托市收购!种植户得注意几个重点!


2、加强田间管理

选择好水稻品种以后,要加强田间管理。一是关注天气、气候变化。比如我国的长江中下游水稻产区每年容易遭受高温、干旱的影响,农户可提前蓄水抗旱、增肥壮苗,减少损失。二是科学管理

,多与当地农技人员学习交流,比如使用化肥、农药的时间、次数要掌握好,加强水稻抗病、增产能力。

3、增加附加收益

近几年兴起的订单种植稻渔共养对农户增收有着明显的帮助。

订单种植,是根据订单企业的要求种植更高品质的水稻,其价格要高于普通稻的市场价。

稻渔共养则是建立生态田,在水稻种植的基础上增加鱼、虾、蟹等养殖,减少农药、化肥投入的同时还能提高收益。以南方稻虾养殖为例,2018年仅仅种植水稻的亩均收益在400元左右,而水稻、小龙虾共养田平均亩均净收益可达1500-2000元,增收明显。

4、规模化、集约化种植

水稻种植散户收益低、抗风险能力差,建议农民朋友进行规模化、集约化种植。种粮大户、水稻种植合作社

更容易形成规模收益,同时可加入农业保险来抵御自然灾害、市场等因素导致的种植收益下降的风险。

当然我们也看到,像国内的五常大米、泰国香米等深受百姓的喜爱,未来国内稻米的发展更需要农民与企业、企业与市场进行更为密切的合作、互通,共同打造稻米品牌,带动农民增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