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名將吳起是因為不會說話才導致他失敗的命運,為此你有什麼看法?

葉孝均


吳起不會說話嗎?

我覺得吳起口才挺好的。魏武侯巡視西河時,曾與吳起泛舟,望著險峻的山河道:“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國之寶也。”吳起當即回應說:“在德不在險,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盡為敵國也。”山河之險是靠不住的,倘若沒有道義,就算是身邊的人都可能是敵人。你看吳起這反應能力與表達能力,是個不會說話的人嗎?

吳起的失敗,主要是其孤傲的性格決定的。

他是個大才之人,但不謙虛,極其自負,不給別人面子,跟同僚關係很不好。他權力慾很強,又不懂得收斂,處處與人為敵。他這種性格,怎麼能不受排擠呢?遇到魏文侯這樣虛懷若谷的明君,是吳起的幸運。當時吳起的名聲就不好,傳言說他殺妻、不孝、貪財、好色,魏文侯力排眾義,以吳起為將,既成就魏之霸業,也成就吳起之事業。

魏文侯死後,吳起自認為功勞無人可及,理當拜相,便找宰相商文理論。他對商文說:咱們來比比對國家的貢獻。吳起羅列自己的各種貢獻,商文自認為都不如。吳起說:憑什麼你當宰相?商文答說:“主上年少,時局多變,群臣相互猜疑,百姓尚未安定。宰相應該是你來當呢,還是由我來當呢?”吳起無言可對。為什麼呢?因為吳起的人際關係一團糟,在多變的時局裡,他怎麼能管理一個國家呢?

大家看看,吳起就這性格,即便你是宰相我也不服,更不要說別人了。其實商文算是良相了,他宰相肚裡能撐船,容得下吳起。到公叔為相時,就容不下吳起,設計陷害,致使吳起出走楚國。

在楚國,吳起又得楚王重用,主持變法。但楚悼王死後,他就被一幫貴族反攻倒算,最後死於政變。說到底,他太孤傲,太能得罪人了,一旦沒有魏文侯、商文、楚悼王這樣的強者庇護,他就走到頭了,而且他落難時,沒有一個同僚出來幫他一把,人際關係差到這種地步。


君山話史


♥這個說法來源於范雎對吳起在楚國主持變法工作時的評價,是斷章取義取總體評價中的一句話“言不取苟合”。范雎的總體評價大意是吳起不懼權貴,不怕引禍上身,我行我素,說話做事不迎合權貴,寧死也要替楚悼王推行新法。

♥吳起生於公元前440年,卒於公元前381年,衛國左氏人,大概就是現在河南鶴壁東山東境內某地。戰國初期著名軍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兵家。其軍事才能最有名,畢生征戰76次,64次大勝,12次打平和解,著有兵書《吳子兵法》。吳起訓練的士兵,“食人炊骨,士無反北之心”,意思是吃人肉,燒人骨,不想家。吳起的威名,更是“在魏,秦人不敢東向,在楚則三晉不敢南謀”。

♥吳起生於衛國,散盡家財求官不得,遭人恥笑,一怒殺了30多人逃到魯國。公元前412年,齊國軍隊南下侵犯魯國,吳起殺了孃家在齊國的媳婦向魯穆公表忠心,魯穆公也算有魄力,大膽任用當時毫無名氣的吳起領軍北上抵禦獲大勝。齊國敗北,使反間計,逼迫吳起第二年又逃到魏國。在魏國受重用,輔佐兩代君主,幫魏國開疆拓土,使魏國成為戰國初期霸主。魏武侯末年,吳起逐漸受冷落,於公元前386年又投靠楚國,幫楚悼王變法強國。


♥吳起在魏國呆了20多年,像商鞅一樣,對魏國李悝的變法耳濡目染,深有體會。結合楚國國情,改變奴隸主舊貴族治國為具體法律治國,並出臺具體法律公之於眾。奴隸主貴族封爵三代以上的削其爵,分其地,停止供給,裁減由奴隸主貴族把持的無關緊要的國家機構,獎勵農耕和軍功,修訂城防建築標準。僅僅幾年時間,使楚國由弱變強,收復了好多此前被鄰國侵佔的國土,最為典型的,是公元前381年,北上大敗霸主魏國,收復黃河流域失地。

♥吳起的改革,嚴重傷害了舊奴隸主貴族的利益,楚國的舊奴隸主貴族對吳起恨之入骨。這場變法,跟商鞅在秦國的變法一樣,其實質是新興地主階級和舊奴隸主貴族之間的奪權鬥爭,是社會形態由封分制向集權制轉變的鬥爭。公元前381年,楚悼王歿,舊奴隸主貴族乘亂髮動兵變,射殺吳起,變法失敗。


靈山禪師


吳起是一個相當有政治才能的人,他的政治嗅覺也是相當敏銳的,他的失敗,並不是個人的失敗,而是當時中央集權制度與分封建制抗衡的失敗。

縱觀吳起三次出仕,第一次仕魯國,當時齊國攻魯,魯穆公想拜其為將,但因為吳起的的妻子是齊國人,而心存疑慮,吳起知道以後,就很誅心地把魯穆公地疑慮跟妻子說了,吳起妻子聽完以後大呼:“大丈夫建功立業,又怎麼樣是我一個婦人能夠阻攔的呢”,話畢,吳妻拔劍自刎。

你看,從吳起殺妻求將這件事,就可以看出來吳起哪裡是不會說話啊,簡直是太會說話了!知道妻子的為人,故意刺激她來達成目的,你敢說這是一般人能做到的麼?一個不小心就會釀成家庭倫理悲劇,誇張點,如果他妻子功於心計,會不會表面順從,然後做齊國的間諜呢?

在魯國,吳起殺妻求將取得魯穆公地器重,而後以千乘之國擊敗萬乘之國的齊國,一戰成名,但成也殺妻,敗也殺妻,奈何遭人嫉妒,以他人品來抨擊他,於是無奈吳起只能逃離魯國。

吳起能從魯國逃出來,而沒有受到迫害,可見吳起的政治嗅覺是相當靈敏的。

而後仕魏國,在魏文侯的時代,有李俚變法,魏國一躍成為了當時三晉之首,加上吳起的加盟,魏國在軍事上建立起了魏武卒制度,以及軍功爵制度。(軍功爵並非秦國商鞅首創,魏國在吳起時期已經初步建立起了該制度。)

吳起成就了魏武卒的赫赫威名,而魏武卒也成就了吳起戰神之名,這是他個人人生輝煌的頂點,也是魏國制霸諸侯的鼎盛時期。

可是魏文侯死了以後,魏武侯繼位,吳起渴求拜相,與當時的國相公叔交惡,被公叔設計而失去了魏武侯的信任,於是再次跑路了。

這一次也是一樣,吳起再一次像我們展現了什麼叫做大丈夫能屈能伸,一見勢頭不妙,不見重用 ,就捨去已有的功名利祿,換個老闆重新開始。

從吳起仕魯,仕魏,我們可以大致瞭解吳起這個人的一些特點。

吳起是一個做實事的人,對於政治鬥爭並沒有多大的興趣,或者說不屑。他並不是不懂得政治上的妥協(即題主所言之會說話),而是他充分自信,認為自己的才能到了哪裡都能得到重用以及發揮,故而他不需要把時間和精力浪費在取悅君王和政治鬥爭上。

而同時也可以看到,吳起是很清醒地認識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作為一個外臣,面對本國根深蒂固的貴族勢力,他唯一能夠發揮自己才能的辦法,就是取信任於君王,而對於當時的諸侯王來說,王權與分封貴族的權力之爭已經到了白熱化的階段,沒有根基的吳起要得到君王的絕對信任,只能成為一個孤臣。而孤臣一旦失去了君王的信任,也只有失敗一條路。

可是吳起,他聰明就聰明在,他能夠清晰認知自己,沒有本地貴族支持不要緊,失去了君王信任也不要緊,自己有才能傍身,換個老闆就好了。

於是吳起投奔了楚國。這一次仕楚,吳起再不是以一個將軍的身份參加國政,而是被楚悼王拜相,直接主導了楚國的變法。這算是吳起建功立業最高起點的一次。可是吳起這一次不聰明瞭,他沒有意識到楚國跟其他六國完全不同。

作為一個長期被中原諸侯視為蠻夷的國家,楚國的分封制度根深蒂固,三股勢力彼此糾纏,一是以國君為代表的想要搞中央集權國君派,勢力也就集中在國都郢都周邊(楚王直屬領地),二是以公族分封各地的封君勢力,他們勢力根深蒂固,熊姓各氏族不僅擁有地方的全部軍政權力,在中央也牢牢把持著重要令尹、司馬、莫敖三個類似於三公般存在的職位,三是的楚國置縣,這些縣是楚國先後滅亡周邊小國後建立的。起初的目的是加強中央集權,以達到平衡日益膨脹的封君權力,楚王可以直接任免縣公,縣尹的權力,但是這些縣公,縣尹都是楚王族支系來擔任的,在楚王與封君博弈的過程中,成為了第三方制衡的勢力,因此形成了一個穩固的鐵三角局面。

而迫切想要改變楚國國家制度,以達到增強自身王權,以及強大國家實力的楚悼王,在吳起投奔楚國後,就迫不及待的任命了吳起這位在楚國沒有完全群眾支持的國相。而吳起也並未意識到,變法不單單是改革政治制度,頒佈新的法令,施行新的軍制。

設計得再好的政治制度,也需要人去執行啊,全楚國上下,除了郢都,都在地方實權派的把持下,而中央的重要職能部門的頭頭腦腦,上上下下,都是一群貴族把持著,你要他們變法,拿自己開刀,這不是開玩笑麼!

這並不是吳起會說幾句話就能解決的問題,哪怕這個時候,吳起開始重視政治,修煉政治水平,但他的位置決定了他的思維。他是楚王的孤臣啊,而心急如焚想變法的楚悼王,哪裡會管你吳起怎麼妥協,怎麼平衡,怎麼徐徐圖之,更何況吳起也沒有這樣的意識啊,他只想著把魏國那一套拿過來在楚國執行。可是當時的魏國是怎樣的?三家分晉剛剛開始,魏文侯也才是周天子剛剛封的,一個嶄新的國家,還沒有那麼多勢力穩固的敵對派,同時魏文侯又是一個權威極盛的君主,所以變法可以順利施行。

而楚國呢,制度已經延續了幾百年,楚悼王也不算是一個權威能夠壓倒一切的君王,並且當時還敗給了魏國,導致失去了霸權地位,在這種尷尬的情況下變法,能夠成功嗎?

這一次,吳起再沒有了逃跑的機會,他沒有想到,這群封君們,已經膽大到直接在楚悼王靈柩前撕破臉皮,哪怕自己用楚悼王的屍體做擋箭牌也沒有!

在個人才能和政治抱負上,吳起並沒有失敗,他的軍事才能在魯魏兩國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和發揮,他的政治理念,也在楚國得到了一定的肯定和重用,或許他的失敗,其實是歷史的侷限性所導致的結果,也同時也是楚國已經到了不變法要亡國,變法亦要亡國的地步。所謂不破不立,如果沒有強大的實力支撐,敢於與所有封君縣公們鬥爭到底,那麼吳起的變法是註定要失敗的。

何況心思急切的楚悼王,跟他的急功近利一樣,變法沒四個年頭,就匆匆撂挑子下黃泉了。


緣説


吳起的失敗必然有說話的原因,但一定不是主要原因。

吳起失敗是因為他的變法打擊了之前安逸享樂的貴族集團,和商鞅差不多。同時吳起與商鞅不同的是,商鞅受到了法律的格外恩寵,有封地和士兵。

但吳起卻沒有,只不過出於國君採取同樣的政治高壓手段,在世時候還能鎮壓這些貴族,一旦去世後,對於權臣的保護就不夠了,必然會引起舊貴族實力的反撲。

也就是說吳起失敗的根本原因是舊貴族與新生產關係的矛盾,並不是簡簡單單的不會說話,但會說話肯定能減少反撲的勢力,卻挽救不了他失敗的命運。


是天真吶


有本事的人都不願意溜鬚拍馬,何況吳起!前面吳起打仗多麼無敵姑且不說,後期去楚國改革,作為一個徹底的改革家,說話做事若果忽悠婉轉,那又怎麼能夠把楚國多年的痺症徹底的改變呢?革命不是請客吃飯,是關係到你死我活的利益鬥爭!好好說話管用嗎?


情義無價84529308


司馬光在《資治通鑑》中寫到:“從政先信於貴”,貫徹政令首先要讓貴族信服奉行。然而吳起在楚國的變法嚴重損害了貴族利益,後來他的“靠山”楚悼王也去世了,這才是失敗的原因。


林炎說


吳起失敗的根本原因應該是他太強大了,他與諸侯大戰74場全勝64場斬首僅一百萬,沒有一個國君喜歡比自己更強大的臣子,加上小人的壞話, 他不失敗才怪呢,。


才京說歷史


吳起的變革思想主要體現在諸侯們敏感的軍事和政治領域,過高的威望讓國主疑慮、貴族嫉妒、同行眼紅,吳起的失敗也是成功,證明六國已病入骨髓、無藥可醫,是一副爛牌!


手機用戶23255590438


跟領導對著幹,就要失敗,槍風頭


李安平木雕藝人


😤😤😤😤張儀蘇秦多會說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