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灭亡后,为何没人杀溥仪?

cdh123


清朝与民国难得的和平过渡

解释这个问题前,先要说明一个问题,中国历朝历代的王朝更迭,往往都是十分血腥的,作为旧政权代表的皇帝更是难免一死,唯独清朝是少有的和平过渡。新旧政权双方不但没有动刀子,反而能够坐在谈判桌前把条件谈好,合法交接,这对中国的好处是莫大的,因为这让中华民国对清朝领土有了合法的继承权,造成国际法中无法辩驳的既成事实。(下图为1912年2月12日颁布的清帝退位诏书)

这也是为何未满洲建立,外##独立,只要中国不承认,他们就很难被国际认可,可惜后者因为历史原因,中国不得不妥协。言归正传,清政府既然已经妥协了,民国政府当然要做出相应的让步,让我来看下当时民国政府(袁世凯与南京政府)答应的条款:

《关于大清皇帝辞位之后优待条件》,共8款。

  1. 清帝退位后,尊号不变。

  2. 民国待以外国君主之礼。

  3. 皇室岁费400万两,由民国供给。

  4. 暂居故宫,日后移居颐和园。

  5. 其宗庙陵寝永远奉祀。

  6. 原有资产由民国特别保护。

  7. 原禁卫军归民国陆军部编制,额数俸饷仍如其旧。

溥仪不能杀的真实原因

看完这七条款,你就知道了吧,民国政府非但没有杀害末代皇帝溥仪的理由和权利,甚至可以说,如果真的把溥仪杀了,那袁世凯和南京政府苦心孤诣弄出来的政权交割合法性就会受到质疑,直接连带中华民国是否有权利合法继承清朝的所有领土?

在这种情况下,列强在扶植一个清朝皇族弄个伪政权,民国政府再说人家不合法么,就没有什么底气了!


瓦尔登的船夫


因为溥仪聪明的很。

溥仪这一辈子,集封建势力头号代表,大汉奸,大反动派于一身,一辈子周旋于北洋军阀、国民政府、日本人、苏联红军、共和国之间,却能平平安安的活到六十年代,可不是靠运气好做到的。


溥仪的那本自传,本来他自己拟的题目叫《我罪恶的前半生》,是毛主席亲自改的题目,改叫《我的前半生》。

毛主席请溥仪吃饭,章士钊等几位老人作陪。溥仪几乎一步一低头的进来了,见到章士钊等人都深鞠一躬。毛主席过问了溥仪的生活,并聊聊古今杂事,最后还合影留念。溥仪回去以后马上跟人讲:“我们与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一同吃饭、照相,这是我永远不能忘的最光荣和幸福的日子!给了我以极大的鼓舞力量!”。

后来毛主席派章士钊送去一些钱给溥仪改善生活,溥仪感激涕零,当即给毛主席写下致谢函:

“欣逢春雨获新生,倾海难尽党重恩”。

周总理与溥仪的故事更为著名,周总理带溥仪参加国宴,面对着外宾,周总理介绍到:“这是我们中国的最后一位皇帝。”溥仪马上结果话茬说到:“现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名光荣的公民溥仪!”。



还有一场知名度比较低的宴会,是溥仪刚刚从改造营出来以后,周总理在春节招待了他和他的家人,情况不多介绍,只选取一段对话:

周恩来:今天和你谈谈,你愿意在工业部门吗?究竟哪一种更适宜?溥仪:反正都是学习,现在我自己也说不清楚哪种适宜。

周恩来:学工业倒不难,车床活儿要看你的眼睛怎么样?

溥仪:眼睛戴700度近视。

周恩来:你过去喜欢化学还是物理?

溥仪:我什么也没学过,物理、化学完全不会。过去只学孔家店这一套。

周恩来:你写的那份“我的前半生”还不错嘛!

溥仪:那是我说,由我兄弟执笔写的。另外,阮振铎帮忙。

周恩来:那么,你的文学能力也不行吗?

溥仪:这恰恰能说明封建时代的特点。我小的时候贪玩不念书,老师也不敢管,后来长大了,简直就成了老师听学生的话。学《四书》、《五经》时,只念不讲,即使讲了,也不往心里去。虽然我从6岁一直念到17岁,但念得不行。英文学了3年也忘了,简单的话还能说。至于物理、化学,都没学。

周恩来:日文会不会?

溥仪:不会。溥杰会。

周恩来:你的身体怎样?要照顾你的身体。

溥仪:现在没什么病,在抚顺时检查过,仅有痔疮。

周恩来:(转对陪见的国务院副秘书长兼总理办公室主任童小鹏、总理办公室副主任罗青长和中共中央统战部联络委员会主任马正信等人)给他找个医院,做一次全身检查。多活几年总好嘛!

溥仪:那当然!我现在新生了,希望多活几年,多给国家做事。



此间乐,不思蜀。

溥仪后来在北京坐公交车,进了城之后,居然有一堆旗人聚集起来,看见他下车跪成一片,喊着皇上万岁,溥仪连声说着:“搞这些干什么?!都解放多久了还来这一套?!”,夺路而逃。

北京前来给溥仪请安的旗人络绎不绝,都被溥仪回绝,他专心当他的花匠,很少进城。文革初期,长春市政工程文革战斗队队员孙傅盛向溥仪写信,批评他在《我的前半生》中的错误,溥仪第二天即复信,表示:“书中内容的确有不少美化旧事物的,有不少是有毒的,起坏作用的,应该打倒的!”还表示“不应该领稿费”。长春的这位仁兄也是个执着的人,前后给溥仪写了八封信批评《我的前半生》,溥仪回信九封,表示诚恳的低头认罪,最终让这位队员没了脾气。

至于溥仪是如何在二战战后审判前后中机辩巧合,把自己从被告席转到证人席的,感兴趣的可以查一查。那句“日本人有多少抢多少!”,可以看看有多大的作用。

客观来讲,溥仪虽然在解放前一直站在人民的对立面,但他从始至终都没有什么权力,完全是傀儡。就个人品行而言,他也不是什么坏人。

而且溥仪良好的认罪态度,为我国的近代史史料研究提供了大量的第一手素材,这是十分宝贵的资料。事实上,建国以后他也将大量的精力投入到了史料整理之中。

溥仪这辈子,虽然从来没有掌权过,但是他见的太多了。满清遗老,民国高官,日本人,国民党,一堆人在他面前走马灯一样的转,他在这一生中提高了不少政治觉悟,这才是他最后能活下来的主要原因。


小约翰


所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这句话也许有点不太贴切,那就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吧!溥仪怎么说曾经贵为一国之君,即使他的大清亡了,但是当时民国号称有四万万同胞,满清统治时期,盘根错节,有多少满清遗老遗少?其中可是有不少死忠粉,誓死捍卫他们心目中大清最后一位领袖的。所谓明枪易躲暗箭难防,恐怕不会有谁拎着整家人的脑袋去得罪这些人吧?



(溥仪与族人)

首先他不可能被政府杀,因为溥仪已经退位,满清也倒了,溥仪也并未做过什么罪大恶极的事,所以这时候去杀溥仪,极其有可能会使老满清成员闹分裂,其次国际舆论也必定对之口诛笔伐,这是大格局问题,显然不是玩笑话。

排除了政府,剩下的就是仇家,极端爱国份子与民间组织的暗杀。

我们把仇家与极端爱国份子放到一起说。比如仇家,溥仪在皇帝位置上,大多数时候就是傀儡,很多时候都在他的紫禁城内嬉戏,并且溥仪本人待人也算宽和,恐怕不会有什么仇家。要说满清当年做了那些丧权辱国的事多是慈禧的事,也轮不到他躺枪,即使宣布亡国也是他的养母隆裕皇后的事。

溥仪充其量被人蒙蔽,被抬到长春作了一会伪满政府皇帝而已,貌似是与日本勾结一起,实际上溥仪是不自由,没有权力,被人傀儡的。即使那时候,他也没有做什么对不起同胞的事。他之所以能够从东京审判回来不是没有原因的。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有半点罪行恐怕也回不来。

因此,民间组织也不会去杀溥仪。那时候建国,十分严厉打击反动势力,所以基本不会存在什么民间组织。而实际上溥仪从东京回来后是受到了保护的。那时候他刚下火车,全国各地很多满清八旗子弟赶来接驾,山呼万岁,看得溥仪热泪盈眶。只是溥仪想到自己的身份与立场赶忙说“现在是什么时候了,还来这一套?!”然后便火急火燎走了。直到建国之后无论他到哪都总还有很多旗人贴身保护,只是他严厉斥责才归于无形。但溥仪知道他们只是暗中保护了而已


并且我党也热切关注与保护他,所以个人、民间组织要杀还是有难度的。


不书公子


清溥仪(1909~1911年)在位总共才有三个年头,三岁即位,至1911年大清灭亡,溥仪还是个6岁小孩,谁还会把先朝的深仇大恨会强加给一个小孩身上,即使在位的三年里,大清朝有辱于中华民族的行为和过错,那都是朝廷大臣和其父摄政王载沣之过,与黄毛小孩又有何干呢?任何一个有头脑的人,不可能把所作所为断定是6岁小孩溥仪之见。

即使有到杀的地步了,也无人敢下手,因为溥仪当时还是一个6岁小岁,要杀也要囚禁至成年,不可能对一小孩下此毒手。更何况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溥仪是下诏退位,而不是顽固不化,既然自己退位,说明其审时度世,心里明白愿意,那又有什么理由去杀溥仪呢?

但可恶之处就在于做日伪满洲国的傀儡,这是溥仪成年后的不明理处,也是其向往帝王生活的实质复辟,实为卖国贼,勾结日本军国主义忘图颠覆中华民国,取而代之,回到祖辈大清时代,或不甘心丢掉大清,而靠日本人另立新政,真正成了汉族人的奸臣,中华民族的卖国贼,确为中华民族之罪人。

好在当时各界在内忧外患,先除外敌,再解决内部矛盾,中华民族已到存亡之急,搞好民族统一战线,和体现国家申明大义,再加必竟是皇帝出身,而对溥仪采取了教育改造,“能改正错误,都是好同志”,就因为当过清朝的皇帝一定要杀吗?也不是一定的逻辑推理啊,

而种种的不杀溥仪的原因,真正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也显示出我党对俘虏和犯人的优待,和从民族统一战线出发为大局的重要性。


gydvj马兰老兵


覆巢之下无完卵,末代皇帝溥仪,在时局的剧烈动荡,在辛亥革命、日本侵华战争,民国、内战等无数波折中能够存活下来,实在是奇迹,但关键还是特殊时代,其作为一个特殊的政治人物的,吊诡的价值

辛亥革命之后,其实满清遗老,已经各种旧势力其实势力还非常深厚,也非常复杂,这个可以从后面张勋复辟等事情就可以看出。如果将溥仪杀了,那无疑会将新旧势力矛盾彻底激化,局面会不可收拾。与其如此还不如将其留着给予厚待,稳定了遗老之心,也在关键时刻能用溥仪来调和一些矛盾,这是还是一张很好用的牌。


北京政变后,被冯玉祥赶出紫禁城之后,溥仪去了天津租界,一开始出于利用的目的,各国领事及权贵人物对其都表现的很尊敬,他享受了一段时间的美好生活,但最终却并没有获得所需要的支援,自尊心受到了严重的打击。


后来日本人派出了土肥原贤二对其进行游说,说想以溥仪为皇帝,建立伪满洲国的统治,这个过程溥仪明知是互相利用,日本为其侵略找到了一个借口,但依旧欣然接受。日本这样的目的,也是看到其政治价值,在这里扶植一个退位的大清皇帝,和日本人自己搞自己的,区别就大了,能运作的空间也有了天壤之别。


至于日本战败之后,成为苏联战犯期间,虽然是战犯,但仍然受到优待,其原因也有想要其作为一个证人来指控日本,当然,也不排除苏联对其特殊身份的尊重。


1950年7月30日, 苏联通知溥仪引渡回中国,8月1日,溥仪与其他满洲国263名“战犯”在绥芬河由苏联政府移交给中国政府,送抚顺战犯管理所受到约十年的思想再教育与劳动改造。在这里溥仪是作为一个改造的案例,一个特殊的革命改造的案例,其表率作用,示范意义不言而喻。


总得来说,溥仪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也是随风摇摆,被时代裹挟的一生。能在乱世存活以致终老,不知是幸运,还是悲哀。


盛唐豪歌李艺泓


溥仪三岁登基,做了三年皇帝就退了。他手里的大清已经日薄西山了,经济崩溃,亿兆黎民水生火热。各种反抗清统治的斗争各地都在爆发。

武昌起义的成功也极大的震动了清廷,也算是病急乱投医。清廷选择了袁世凯节制各路兵马南下镇压革命党。而袁世凯玩起了两面派,一方面罢免旧,夺取兵权掌握了臣清朝政府的大权,一方面跟革命党人接洽。让孙中山同意袁世凯当大总统,条件是:溥仪退位。他代表的北洋政府宣布共和。

就这么这,大清二百六十七年的江山随着末代皇帝的退位诏书的发布宣告灭亡了。溥仪仍住紫荆城内,尊号不废。花销由民国政府供给。这是根据《清室优待条例》来的,这是国民政府的法律。把这个小皇帝赶出去都犯法,更别说杀他了。

当了大总统的袁世凯还要当皇帝,最终在全国人民的骂声中去世了。接着中华大地就陷入了军阀混战。北方的直系、奉系、皖系各路军阀你方唱罢我登场。各方似乎把这个皇帝给忘了。除了原来的封疆大吏张勋,但最终也没能掀起任何波澜。就此也能看出,大清的遗老遗少也是不可忽略的一股力量。各路军阀也没必要惹祸上身,去杀一个对自己并没有任何威胁的小皇帝。

在1924年被冯玉祥将军赶出了皇宫。9.18后竟然和日本人狼狈为奸,成立满洲国。当上了日本人的傀儡皇帝。成了名副其实的大汉奸,助纣为虐。奈何日本人的重重保护。这个时候即使有人想杀他,也杀不了.


日本战败后苏联人把他关进了监狱,新中国成立后移送中国,监禁在抚顺。一直改到到1959年。出狱后,在文史研究会任职。党和人民以极大的胸怀包容了这个末代皇帝。甚至生活还受到毛主席等领导人的照顾。这个时候自然不会有人杀了,直到1967年病逝.


大头雨伞我都有


爱新觉罗·溥仪

爱新觉罗·溥仪(1906年2月7日—1967年10月17日),大清帝国的末代皇帝。也是中国封建帝制中最后一个皇帝,年号宣统。

1912年2月12日,溥仪在辛亥革命的枪炮声中,宣布退位,结束了清朝两百七十多年的统治。在“九·一八事变”之后,逃到了满洲,做了满洲国的傀儡皇帝,年号康德。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溥仪在逃跑时,被苏联红军抓获。1950年,押解回国,关在抚顺战犯管理所学习、改造。1959年12月4日接到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毛泽东的特赦令并成为全国政协委员。1967年10月17日,因肾癌病逝,享年61岁。

爱新觉罗·溥仪在清朝灭亡后为何没有被杀?

辛亥革命后,清政府倒台,溥仪退位。没有被杀是有原因的:

第一,在辛亥革命后,各地纷纷独立,拥立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但是,这个政府并不是一个真正有实力的政府,南北并不统一。当时,清廷中的实权人物袁世凯虽然赞成共和,也逼迫溥仪退位。但是,并没有按照孙中山的要求到南京就职,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北边还有清廷的势力,袁世凯以北方动乱未平,拒绝南下,如果杀了溥仪,就失去了借口,势必被动;其次清廷在北方确实还是有部分根基的,杀了溥仪也势必引起满人和清廷遗老遗少的反对,会引起社会动荡的。

第二,袁世凯毕竟还是大清的臣子,多少还是有点恩情的,何况在慈禧之后,溥仪母子确实对袁世凯不错。杀掉一个对自己没多大威胁的末代君王,没有意义,弊大于利。就如同当年曹丕没有杀掉汉献帝一样。

第三,袁世凯之后,中国处于军阀混战。北京的掌权者如走马灯一样,这些人更多的是盯着溥仪故宫里的东西,而溥仪本人他们没有什么兴趣。最终,在冯玉祥的逼迫下,连紫禁城都没法待了。只得逃到天津居住。

由此,杀掉溥仪没有多大意义,何况溥仪退位是民国政府和清廷有协议的,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保证清室的生命安全。人无信而不立,一个政府更是需要信用的。

飞翼君言:作为皇帝,溥仪的一生是不幸的,失去了皇权,失去一个君主该有的待遇;相反溥仪又是幸运的,在清帝国灭亡后,依然能坚强的活下来。在人民政府和人民的关怀下走完了他传奇的一生。


拓跋飞翼


一:溥仪只做了三年孩皇帝,自然也没得罪什么人。后来居住紫禁城也不过养尊处优。二:在东北的做伪皇帝,身边自然都是忠心耿耿的“大臣”,再加上日本宪兵的保护。自然也没人冒险杀一个傀儡。三:建国后虽然蹲了几年监狱,为了突出新旧社会不同,把他当成一个典型,其实也等于保护了他。


张19870421


中国朝代更替有2种方式,1,武力推翻,2.禅让,被武力推翻的王朝末代君主无一幸免,全部被杀,而禅让不同,虽然前一个王朝也是被迫交出政权,但政权更替没有大规模战争,政权和平交接,新朝代所用的军队是前朝培养,新王朝的领袖也是前朝权臣,属于政变性质,比如新,魏,晋,隋,宋的建立,都是这样的性质,这些王朝的前朝末代君主,都被后一王朝软禁起来,而没有被杀害,而清朝溥仪是属于禅让的末代君主,明朝的朱由校性质并不相同。


完美冰封


随着人类进化,社会进步,人们越来越讲文明了、讲法治了,处事不像以前的人那么粗暴、简单。作为末代皇帝溥仪三岁继位当皇帝,还是个会尿床、哭鼻子的小孩子,对前清的任何罪责都不能追到他头上。他的罪在日本侵华时他做了日本扶持的满洲国皇帝,成了日本人的傀儡,负有叛国罪。而二战日本战败后,对日本战犯没有搞报服滥杀,而是组织国际法庭审判定罪。溥仪被苏军俘获后,解放后移交我国,这时经过了大规模的解放战争,抓获了大批国民党军战犯。人民政府执行了历史上没有过的人道主义的政策,把他等满洲国战犯、日本战犯和国民党战犯一并安置在抚顺战犯管理所,进行教育改造。然后根据改造情况,分批予以特赦释放。这是前阶未有的宽容政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