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旅忻州,第七站,神池縣——天上瑤池,人間神池

神池縣,忻州市轄縣。地處晉西北黃土高原,地跨東經111°—112°18′,北緯38°56′—39°24′之間。始建於春秋時期,歷史悠久,東北隔內長城與朔州為鄰,東南和南部分別與寧武縣為界,西與五寨縣毗連,北與偏關縣的大部分和平魯縣的部分接壤。

毛主席路居館

毛主席路居館的前身是在民國二年(1913年),瑞典牧師萬爾恩興建的,是當時的耶穌教堂,其建築風格獨特,裝潢考究,室內裝有地板,至今仍然很堅固,是當時神池最好的建築。

山旅忻州,第七站,神池縣——天上瑤池,人間神池

1948年4月5日下午5時許,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等中央領導途中經過神池縣城,當時的土改工作團團長鄭林就把中央領導們安排在這座院落裡。在這兒,周恩來發出了“努力發展生產、關心群眾生活、組織好生產自救”的重要指導。4月6日早6時,毛澤東來到城西的“海子湖”邊散步,他著重強調縣委領導要解決好群眾土改後的遺留問題,隨後中央領導前往代縣。


山旅忻州,第七站,神池縣——天上瑤池,人間神池

1958年神池縣把這個毛主席和中央領導居住過的院子保護起來。1968年,神池縣縣委將這裡的辦公桌和睡過的床鋪原樣陳設,供人們瞻仰。由於年久失修,房屋破損嚴重。2006年中共神池縣委、神池縣人民政府本著“修舊如舊,不改變革命文物現狀”的原則,進行了徹底維修。

山旅忻州,第七站,神池縣——天上瑤池,人間神池

目前,館內房屋整潔,具有獨特的建築風格,有毛主席路居室三間;周恩來、任弼時路居室三間;製作了三個展廳,其中:毛主席豐功偉績展廳一個;神池民俗展廳一個;書畫展廳一個。展廳內容豐富、教育性強,有獨具一格的文化牆和停車場,參觀的人絡繹不絕,也是我縣青少年德育教育基地和中、小學生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平時經常組織開展教育活動。

山旅忻州,第七站,神池縣——天上瑤池,人間神池

大磨溝舍利塔

位於太平莊鄉大磨溝村西500米處的搖鈴山上,矗立著一座高4.6米的舍利塔;地面3.8米,地底0.8米,塔身10層,地面9層,地底1層;塔基徑33釐米,覆八角石簷兩重;塔身沙石,平面八角形,塔沿為風蝕剝落;八角密簷式塔頂,雕仿木斗拱。頂置蓮花合龕,內雕石佛,龕頂八角系鈴,覆以塔剎。

山旅忻州,第七站,神池縣——天上瑤池,人間神池

相傳原有此塔兩座,忽一日見一和尚雙手合十,口唸阿彌,頂禮膜拜,傾刻間狂風大起,電閃雷鳴,風雨交加。須臾,風靜而止。舍利塔徐徐離地而起,一道彩虹劃破天空,人們尋著塔頂八角的響鈴聲遠遠望去,只見石塔塔頂繫著一條彩虹,塔基浮著一朵彩雲飄飄而去,但不知飛往何處?

舍利塔是我縣為數不多的重點文物之一,全縣僅此一座,據《神池縣誌》記載,這座舍利塔建於北魏年間,它古老的外表和裝飾是中華民族文化與佛教文化的體現。

轆轤窯溝懸空寺

山旅忻州,第七站,神池縣——天上瑤池,人間神池

轆轤窯溝懸空寺位於神池縣烈堡鄉烈堡村西南2.5公里處,緊臨西(西口子)長(長畛)線。轆轤窯溝懸空寺,勢若天君,戶闢山腰,溪水潺潺:巖高30餘丈,中間石洞,人工開鑿與自然生成巧妙結合。其間小洞星羅棋佈,較大的天然洞有六孔並排而列,中一洞口懸轆轤一架。涉山者系轆而上,洞內寬廣,能容納上千人。中又一洞,名曰:“佛殿”,人工鑿就,內有石佛二尊,懸梯一架,遊人登梯而上。洞外兩側有僧室、廚寮十餘間。東有“量天尺”勝景。成化十四年(1478年)重修懸空寺於岩石內,內塑釋伽、藥師、彌陀三相,列塑十六高僧。又在旁建關帝廟、聖母祠等,寺廟谷地建有戲樓。乾隆三十四年,寺廟創建有年,廟宇毀壞,戲樓傾頹,住窯倒斜,由寧武府出資,廟樓住窯改換維新。現人工建築物均已坍毀,洞窯塑像毀於“文革”。

山旅忻州,第七站,神池縣——天上瑤池,人間神池

每逢盛夏,天空燕歌鶯舞,中間香爐紫煙,地下潺潺流水,可謂悠閒清靜之地。每年農曆六月二十四日烈堡古廟盛會在這裡舉行,習稱轆轤窯溝會。

八角古城

八角鎮是一座明代堡城,現在城牆四方合圍,基本完好,南門尚存。據《寧武府志》載,明弘治二年(1484)兵使王璇築八角堡。嘉靖四年(1525)建八角倉,六年擴建。萬曆十五年(1587)砌磚堡圈周長4裡,高3丈5尺,有東、西、南三門。

山旅忻州,第七站,神池縣——天上瑤池,人間神池

八角堡當時地處寧武關與偏頭關防務聯線,東南接神池堡保衛寧武,西連西峪口馳援偏頭,東北走利民堡與朔州呼應。這樣,八角和利民、神池兩堡就形成了三角形佈防格局,同為三關邊防要塞。所以,明朝嘉靖年間,八角堡設守備,統轄四堡,統駐守軍377人。到了清朝初年改為八角營,派駐有守備、把總等官員,分掌軍事和政務,常駐守軍240人。雍正初年,神池堡建為縣,八角屬神池管轄,改八角守備為都司僉書;乾隆年間,又改為把總(武官);光緒時八角軍事上屬寧武營。這些歷史記載說明,八角堡在明、清兩朝五百多年時間裡一直是個軍事堡城。

明長城

山旅忻州,第七站,神池縣——天上瑤池,人間神池

明長城野豬口段

明長城亦稱“內長城”“邊牆”。明嘉靖十八年(1539)修築。自龍泉鎮龍元村入境,至烈堡鄉野豬口出界,境內約40公里。龍泉鎮項家溝村一帶為石城牆,烈堡鄉南寨村至野豬口系土城牆,餘皆土石混築。長城依山就勢,起伏曲折,十分壯觀,項家溝南北石城牆頂寬1.2米,高達4米。關峽口兩端築有城頭墩臺,尤為險峻。

圓明觀遺址

園明觀位於龍泉鎮鄉丁家梁村正北百米處,系境內最大道觀。清康熙十七年(1678)由妙常道人募集創建。道光四年重修。中軸線上真武殿座前,老君殿踞後,木建結構各3間。前院有北居室3間,石窯建築;後院有北善堂6間,南畫堂3間及圍房1間,均為木建。山門3間,儀門1間。佈局整齊,構建合理。今觀牆傾坍,殿內塑像皆毀,唯壁畫殘存。

山旅忻州,第七站,神池縣——天上瑤池,人間神池

老君殿右側為六層六簷八角密簷式磚塔,建於嘉慶二十五年(1820)。塔高20米,座徑5.65米,底層7面分嵌磚質陽刻八封方位圖案,8方均築門洞假窗,東向門楣上有“阿彌陀佛”陽刻門匾,作工精細,保存完好。

西海子天然溼地公園

山旅忻州,第七站,神池縣——天上瑤池,人間神池

▲“西天瑤池”

神池縣西海子溼地海拔1620米,總面積2775畝,其中水域面積394畝。近年來,神池縣委、縣政府情繫民生,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從2007年秋季開始實施 西海子生態溼地公園建設,先後投入資金3180萬元。

完成了環湖硬化、綠化、亮化,新建2500㎡的觀湖廣場和6米寬380米長的219級步道,恢復楊柳觀音像一座,山頂修建觀景亭,新建了瀑布、九曲龍型水系景觀;綠化美化廢棄石料場,配套興建了蓄水池、提水管線。

經過精心打造,西海子山綠了、水清了, 環境優美了,水波盪漾,蘆葦叢生,野鴨成群,成為了群眾休閒、娛樂、戶外健身的重要場所,也是全省20個溼地公園之一。

山旅忻州,第七站,神池縣——天上瑤池,人間神池

冰泉

山旅忻州,第七站,神池縣——天上瑤池,人間神池

▲冰稜盛夏不化的奇觀

西毛家皂村前,山峰聳立,松柏鬱鬱蔥蔥,一股清泉從石崖縫隙中潺潺淌出,沿著凌空架設的木槽流向低處的窪地,形成清水一潭,水潭清澈見底,周圍冰稜突起。

即使盛夏季節,冰稜亦不化。千百年來,一直是西毛家皂村人的生活用水。當酷暑烈日,口渴難熬之時,喝上一口,就會感到沁人心脾,涼徹心底。

山旅忻州,第七站,神池縣——天上瑤池,人間神池

神池國家登山步道

山旅忻州,第七站,神池縣——天上瑤池,人間神池

▲“珍珠項鍊”

神池登山步道,位於管涔山風景區內,是中國北方第一個符合國家標準的步道系統,是全國僅有的兩條標準步道之一。在2010年9月1日一期工程驗收之際,被國家體育總局登山運動管理中心授予“國家登山健身步道”。

步道依託管涔山原有山間小道和護林防火通道,將山區林區村莊和自然人文景觀連點成線,全長50公里。步道系統的設計與施工遵循了直接可再生性利用自然資源的原則,採取生態施工法,貼合沿途自然風景和植被,具健身、遊覽功能為一體。

步道的路線設置猶如一條繩索,把珍珠一樣散落在沿途的高山草甸、原生態村落等資源連接成一個整體,形成一條完整美麗的‘珍珠項鍊’。

山旅忻州,第七站,神池縣——天上瑤池,人間神池

顯聖寺

山旅忻州,第七站,神池縣——天上瑤池,人間神池

▲“有求必應”

位於城東窯子上村北,始建於2003年,經過三期工程建設廟宇現已初具規模。傳說此廟是為一座有求必應的石佛而建,該石佛出世時,天象異常,引村民于山前,忽見一石佛盤坐蓮花座,身旁立石蠟數只,有人說該石佛像一猴,乃齊天大聖下凡;有人說像太上老君,下界助人解災脫難。眾說紛紜,但凡誠心祈福者,有求必應。

山旅忻州,第七站,神池縣——天上瑤池,人間神池

美食特產

月餅

山旅忻州,第七站,神池縣——天上瑤池,人間神池

神池月餅以白麵、胡油、食糖為主要原料,拌以玫瑰、青紅絲、核桃仁、花生米、葡萄乾、芝麻等輔料加工而成。具有甜而不膩、酥而不散,久放不餿之特點,每到中秋時節遠銷忻州市各縣及太原、大同、朔州、北京等地。神池也被譽為"月餅之鄉"。

燉羊肉

山旅忻州,第七站,神池縣——天上瑤池,人間神池

神池羔羊肉味 將羊肉切成塊狀,放大蔥、大蒜、鮮姜、精鹽、花椒和整體紅辣椒等佐料,大火燒開文火燉熟。其特點是:色澤紅潤、氣味純正、香而不膩,鮮嫩適口,無絲毫羊羶氣,獨具神池地方風味。

胡油

山旅忻州,第七站,神池縣——天上瑤池,人間神池

神池胡油色澤純黃而透明,味道清香,久放不沉澱,煎、炸食物上色快。據科學鑑定,胡油含有的油酸和亞油酸,是食物中不可缺少的營養素和生理上必需的脂肪酸。久食可防治高血壓、血管硬化等疾病。胡油碘價甚高,故乾燥性甚強,廣泛用於製造油漆和高級油墨,用以印製鈔票和郵票;胡油亦含有亞麻膠,用於製革、醫藥和國防工業。

麻花

山旅忻州,第七站,神池縣——天上瑤池,人間神池

神池麻花以麵粉、胡油、糖等為原料,用胡油炸成。其入口脆而甜,酥而香,黃裡透紅,色味俱佳。其著稱甚久,南至太原,北達內蒙,遠近聞名。

羊雜碎

山旅忻州,第七站,神池縣——天上瑤池,人間神池

神池羊雜碎以熟雜碎與山藥粉條為主。製作時用羊湯(煮雜碎湯)1/4,清水3/4,加水稍煮,然後將雜碎切成條狀,加山藥粉條和茴子白絲,將雜碎撒於表面,再加油炸辣椒和香菜。一時間,紅、白、褐、綠諸色俱現,競相爭豔,引人食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