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太空三殺招最令美頭疼

隨著軍事科技的不斷髮展,武器裝備不僅僅是停留在大氣層內,己經

延展至太空。未來的戰爭將從外太空開始。最近俄羅斯、美國、日本等相繼都成立了太空部隊。我國將如何應對呢?其實,我們在太空中將有三大殺招。稱雄外太空!

第一大殺招:

中國合成孔徑雷達衛星

首先,中國的太空監測能力已大大增強和提高,尤其重視研製合成孔徑雷達衛星。合成孔徑雷達衛星使中國可以“不分晝夜全天侯動作,因此很適合探測廣大區域內的船隻。中國工程師已經注意到,合成孔徑雷達衛星成像是自動識別海上船隻的關鍵”。這顯然是指中國現在有能力觀測周圍東海和南中國海以及全球海域。從而實時追蹤美國海上設備的動向。

實際上,發展合成孔徑雷達系統一直都是解放軍的重點工作。這種系統是解放軍在未來戰爭中實現主導的關鍵因素。合成孔徑雷達尤其能夠提供分辨率足夠高的覆蓋。作為中國863高科技發展計劃的重點,海上的偵察項目正在獲得大量資金。

2006年3月5日,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了遙感9號衛星,其包括3個航天器。主要用於海上偵察和定位,據說它們都是海軍偵察衛星。軌道中運行的三顆此種衛星類似於一種海軍海洋監視系統,而且可能通過雷達和其他電磁輻射收集船隻向飛機發送的信息。

2010年,中國遙感-10號衛星的發射標誌著中國開始進入第二代合成孔徑雷達衛星系統時代。第二代合成孔徑雷達衛星項目是這套新的各種系統將大幅提高解放軍對周邊地區敵人目標的全天候搜索能力。此外,合成孔徑雷達衛星還可用於跟蹤移動目標(如航母)和進行軍事測驗。

遙感-10號的發射代表中國航空項目取得重大飛躍。是中國努力加強天基基礎設施建設的續篇。隨著中國導彈的增加和日漸精密,這些發展意味著解放軍正在快速發展可部署能力這將有助於其實現作戰和戰略目標。

中國太空三殺招最令美頭疼

第二大殺招

反衛星能力

中國太空第二個優勢與反衛星能力有關。一旦發生神突,中國的反衛星技術會使它得以干擾美國的大批通信設施。五角大樓總體上對中國的軍事能力有許多擔憂。

但中國的反衛星能力始終是最令老美頭疼的一項。 這一切始於2007年1月,中國發射了反衛星系統(即衛星殺手),摧毀了一顆舊的中國氣象衛星。這顆氣象衛星在大約850千米的高空,那是多數偵察衛星運行的上限。中國已經開始準備組建一支擁有20~30枚衛星殺手導彈的部隊,它足以讓美國的軍事衛星網陷入癱瘓。

另外還成功發射一顆“反衛星”衛星,可在太空摧毀其它國家的間諜或軍事衛星。神舟五號升空時,在外層空間釋放了一顆運用納米技術製造的軍事衛星,美國分析人員紛紛猜測這是一顆“反衛星”衛星,但一直無法證實。有分析認為,解放軍的這一舉動是針對美國國家導彈防禦系統”。由於美國將日本和中國臺灣地區都納入其“國家導彈防禦系統”中一且臺海發生衝突而美國插手其中,則解放軍將處於被動的局面但是國家導彈防禦系統“嚴重依賴軍事和間諜衛星,中國此舉在於向美國宣示,它

己經具備了”點穴戰”的能力,可以通過打擊美國的衛星系統,癱瘓其“國家導彈防徹系統”設施。

中國太空三殺招最令美頭疼

第三大殺招

定位衛星

中國第三個最令美頭疼的太空能力是最新的、尤其是毀滅性的制導導彈。這些新式導彈有從地面發射的也有從海上發射的,有巡航導彈也有彈道導彈,它們“將用衛星定位和慣性導航系統連成一體”,從而具備精確打擊能力。這些導彈將與中國的空中和太空監測項目緊密聯繫,導彈裝載衛星定位的優勢包括全天候能力、高分辨率、大範圍成像和自主制導”。

近年來,在西方國家,有關中國彈道導彈如何利用瞄準系統定位並擊中航母的討論有很多。西方國家認為要實現這一目標,關鍵問題在於擁有多種傳感器系統,這些系統能使彈道導彈在發射之前找到航母的大概位置。中國民用氣象衛星不僅能收集和提供戰略氣象偵察數據,而且還能收集海洋和陸地環境對於軍事活動非常重要的數據。而這些數據將引導解放軍大量反艦導彈密集攻擊美軍戰船尤其是航母。

“風雲”系列氣象衛星自從1988年啟動以來,就被認為是我國太空進取雄心的國際性標誌。其中的風雲系列衛星裝備十幾臺全天侯傳感器,是中國最為先進的太空探測裝置之一,能為解放軍提供氣象信息支持。這些系統還能為反艦彈道導彈系統提供測量與信號情報數據支持。

隨著中國航天領域不斷取得突破,“中國太空軍事威脅論”也成為西方炒作的話題,“神舟”系列飛船、“資源”系列測繪衛星、“實踐”系列科研衛星以及“北斗”導航衛星等都曾被說成是具有軍用目的。

中國太空三殺招最令美頭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