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三县可以承接多少外溢人口?房价还会涨吗?

馨馨话语


11月15日,北京市政府正式东迁!

根据最新的消息透露:首批搬迁到通州城市副中心的部门是四套班子,分别是市委、市政府、市政协及市人大,东迁人数预计将会达到4万人,较之早期判断的2万人要超出一倍左右。

预计搬迁时间将会从2018年11月15日开启,

到明年的3月份底,首批行政单位搬迁工作全部结束。从而带动40万人逐渐东迁。

前几天和公司(凤凰网房产)负责和房企对接服务的人聊了一下,由于调控和大环境的变化,环京楼市冷却的非常厉害

燕郊部分新房价格已经降到了1.3万左右,霸州地区更是降到了8千

但就是这样,买房的人反而更少了,开发商拼命的打广告、做活动,但卖出一套房子仍然非常艰难!

这两年重仓环京的房企,在这种市场环境下,不得不想各种办法“活下去”,大家都知道的某幸福,卖完了项目又卖地,现在也开始裁员了

我觉得房价还会降,但1.3万是个可以入手的价格

一旦房价开始下跌,观望的人反而也越来越多(当然限购也是一个因素)

但客观的分析来看,北三县的利好仍在

比如今天这个新闻,就是对利好的一种确认

之前热炒的各种概念也都在,所以虽然这个泡沫破灭了,但各种应该具备的条件还是在的

所以,就像所有的泡沫一样,炒高也是有一个价格的基础

在这里提前说明一下,我不是房托,毕竟我没说多少好话,也没涉及具体楼盘

因此,挂钩于北京和通州地区的房价,以及收入等来看,1.3万这个价格是非常合理的!

但是在当前市场环境下仍有可能向下跌,就像股票一样,筑底是个不断调整的过程

但是,如果说北三县又要大涨,我是否定的

政府东迁,各种规划,各种利好,我相信不仅仅是从新闻上,哪怕从各种中介的宣传上你都能了解的一清二楚!

我之前曾说过,中国大部分地区的房价,都离不开一句话:始于预期,终于现实

在资金的充裕时期,房价会被炒的很高,但一旦热情褪去之后,现实会让一切归于正常

我为什么仍然不那么看好北三县呢?

答案也很简单: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我们是基建大国不错,我们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个也没毛病,但是你一旦回过头好好看的时候就会发现

利用天时地利人和等等诸多因素,我们仍然只有“北上广深”四个铁打的一线城市

除此之外,不论是成都、武汉等等强二线,还是各种滨海新区等等的,离这些还相当遥远!

所以,我们可以从更大的时间维度,认为北三县可能会非常牛,但这个时间你知道要多久吗?在现在资金成本越来越高的情况下,从头开始建设一个地方是非常艰难的!

静下心来,通州会成为一线城市吗?

我对此表示怀疑,如果只是一个二线城市,受限于居民收入,房价能有多高?北三县又有多大的价格差呢?

更为重要的是

扎根于北京六环内的民营企业有多少会选择搬过去?

如果这些解决巨大就业和收入的民企选择留下来,又有多少人口会过去呢?

感觉有点敏感了,不多说了

还是那句话: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张三丰评楼市


你好,你这个问题描述很清楚,思路清晰能更好的回答你,在这个先给你点个赞👍

文章有点数据化,多点耐心观看

言归正状、言归正传、先来看俩张图片


通州2020年人口红线规划

通州2020年承载人口为160万红线,5年增速只有短短的22万人口,而诺大的北京2016统计局数据有2156万人口(时下长住人口),而北京城六区要占据到1260万人口,从城六区外溢人人口保守估计要达到城六区三分之一的人口(只多不少),而通州区根据水资源承载能力测算出的数据明显需求大于供应,这些外溢人口大部分最终要由北三县接纳的,从新闻中路网密度数据就可以得到证明(城六区路网密度为5公里/平方公里,通州未来为9公里/平方公里)可想而知,承载外溢人口以及城市虹吸效应吸纳的人口都要大大超越时下的城六区。

产业层面可观下图


正如我公众号房产驿站文章中提到一样,六月初,国务院副总理韩正来通州调研,明确提出通州除政治、科技、宜居、文化之外还要加“商业”标~签!

接下来看北三县人口红线

在生活需求层面,时下的北三县重点打造燕郊南城、大厂潮白新城、香河北部新城,辐射其他区域,其中北京外溢产业各类配套有六成服务于通州,而四成搬迁到北三县,生活配套会逐渐完善,而时下的配套满足日常基本所需是没问题的。

产业方面也在逐步完善,主要以文化、影视传媒、高科技机器人产业园为主。

希望以上回答可以更好的帮助关注北三县和通州朋友们。

更多资讯可关注公众号房产驿站找树新聊聊……



不是不让你们买,是没资格买房子,本地人买房子可以首付百分之三十,外地需要上社保五年了吧。你才能买房,而且首付比例五十,这边放假开盘一万五到一万八吧。别墅另算。


diyunshengxue


北三县有啥产业?全盖上房子能住2亿谁来?干啥工作?看看燕郊还是国家级开发区呢,发展比北三县早20年,有啥产业?也就是住,可就是这住也要承担每天4个小时往返北京的时间成本。谈产业,想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