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战神白起是魏冉提拔的,那魏冉的实力如何?

阿布160104287


我来说说秦国著名的铁血宰相魏冉。

魏冉是秦国著名的宣太后芈八子的同母异父弟弟宣太后有两个弟弟,魏冉被封为穰侯,芈戎被封为华阳君。魏冉是一个非常有本事的人,他在秦惠王时就担任重要官职,参与处理国家大事。

秦武王死后,王位出现空缺。宣太后从燕国秘密迎合儿子公子稷,立为秦王。惠文后、武王后也拥立公子壮为王,史称“季君”。秦国内乱由是爆发。宣太后将弟弟魏冉提拔为将军,守卫首都咸阳。经过三年的血战,在魏冉的铁腕下,昭王的军队彻底打垮了季君的军队。

平定叛乱后,在宣太后的指示下,魏冉尽诛公子壮(即季君)、惠文后、昭王异母兄弟以及追随季君的大臣。此时秦昭王年龄尚幼,宣太后与魏冉遂专国政,威震秦国。

公元前300年,秦国丞相樗里疾去世,魏冉自任丞相,由此秦国在对外政策上更加激进。是秦国历史上著名的铁血宰相,以铁腕统治秦国,在政坛上呼风唤雨。魏冉先后四次出任秦国宰相,掌握实权达四十年之久。

魏冉相秦后,积极对外扩张。他派遣弟弟华阳君芈戎率领大军进攻楚国。芈戎的进攻令楚国人再度蒙羞,楚军司令景缺战死沙场,三万名将士阵亡。公元前295年,秦发兵攻打魏国的襄城;次年,秦败魏师于解地(山西临猗西南)。公元前294年,向寿率兵攻取韩国的武始(河北邯郸西南);同年,魏冉派左庶长白起攻夺韩国的新城(河南伊川西南)。

应该说,魏冉是很有眼光的人,在新城之战中,他发现了白起过人的军事天赋。在次年的

伊阙之战中,面对兵力占有绝对优势的魏韩联军,魏冉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向秦昭王推荐由白起担任秦军大将,取代原先的大将向寿。这里我们不能不佩服魏冉的眼光,他果断起用白起,是秦军取得胜利的保证。作为铁血宰相,魏冉的能力是勿庸质疑的。我们必须看到,魏冉提拔白起是有政治风险的,因为向寿是秦昭王由小玩到大的亲密朋友。魏冉却力排众议,推荐白起为将,取代向寿。倘若白起不能在战场下立下奇功,那么魏冉在秦昭王面前就不好交待了。

魏冉坚信,白起决不会令他失望。

这种信念从何而来呢?来自魏冉对白起的了解。白起的军功爵为“左更”,在秦二十等爵中位列十二等,属于中上爵位。此时的白起还很年轻,能获得这样的爵位,可见他在战场上立功颇多。白起早年的军事生涯不可考,他第一次出现在史书中,是上一年指挥伐韩之役,攻克新城,这可能是他第一次独立指挥作战。他的军事才华给魏冉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位知人善任的伯乐在军情紧急之下,大胆起用他担任伊阙之战的秦军总司令,这也给了他尽情施展军事才华的舞台。

果不其然,白起不负魏冉所望,在伊阙之战中大败魏韩,斩首二十四万。

魏冉不仅是伯乐,自己也是颇为高明的将领。公元前290年,魏冉亲自率铁血兵团伐魏,魏国被迫以河东四百里之地献秦。公元前275年,魏冉率军攻魏,一路长驱而入,直抵魏都大梁城。魏国向韩国求援,魏冉回师大败韩军,斩首四万,魏国被迫割八城请降。

由于功劳很大,魏冉得到一块封邑,这块封邑是陶邑,原本是宋国的一块肥沃之地,后来成为秦国孤悬东方的飞地。陶邑位于齐、魏、韩之间,面积相当于一个中等诸侯,土地肥沃。

魏冉颇有野心,不满足于当一个宰相,他渴望成为万乘之王,把陶邑建设成为战国七雄之外的第八个强国。为此,他假公济师,多次率秦师远征东方,攻打齐国,把得来的土地并入自己的陶邑。

不过,到了魏冉晚年,却遇到了一个最厉害的对手,他就是范雎。魏冉专权数十年,秦昭王实际上如同傀儡帝王,范雎觑准这点,决心与昭王联手,推倒魏冉。为此,范雎提出“远交近攻”的战略,是针对魏冉舍近求远、以伐齐之名私饱中囊。

在经过一番政治斗争后,魏冉终于失势,败在范雎之手。穰侯魏冉被勒令回到封地陶邑,长达四十年的权臣生涯宣告结束,但他还是生活得不错。他把所有的家当都运往陶邑,运输的车辆竟然有一千多辆,后来经调查,他的财富比王室还要多,足以让他安度晚年了。


君山话史


战神白起确实是魏冉一手提拔起来的。魏冉是宣太后异父弟,秦昭王即位时年少,宣太后听政,实权则操纵的魏冉之手。魏冉作为秦国的丞相,任用白起为将,先后攻伐韩、魏、齐、楚,使秦国日益强大,蚕食诸侯,因为功劳大而被封为穰侯。

拥立之功

秦武王去世时没有儿子,于是立秦武王的弟弟为秦昭王,秦昭王的母亲就是宣太后。秦王去世时,诸兄弟争位,只有魏冉有力量立昭王为王。秦昭王继位后用魏冉为将军,守卫咸阳,平定了公子壮等人的作乱。驱逐秦武王后到魏国,杀掉了不服从昭王的诸兄弟,魏冉的声势威振秦国。


战神伯乐

秦昭王十四年,魏然推荐白起代替向寿为将进攻韩、魏两国,将两国联军打败,斩首二十四万,俘虏了魏将公孙喜。第二年,又攻击楚国,夺取了楚国的宛邑、叶邑。白起攻下了楚都郢城,秦国将楚国的国都郢城设置为南郡,白起因功被封为武安君。白起是魏冉所推举的,两人关系十分亲密。

失势被逐

秦昭王三十六年,魏冉想攻取刚、寿二邑增加自己的封邑。这时魏国人范睢自称张禄先生,讥笑魏冉此举是想越过三晋去伐齐,他抓住这个机会游说秦昭王。秦昭王于是任用范睢为相。

范睢又说宣太后太专制,穰侯的权力超过诸侯,外戚势力强大,对秦君构成了巨大威胁。于是秦昭王醒悟,免去了魏冉的相国之职,并将他遣送回封地。魏冉死于自己的封地,死后秦国把他的封地收回,重新改为郡。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一个人的历史


个人认为魏冉和白起的关系就像伯乐和千里马一样,魏冉是秦国搜寻人才的伯乐,而白起是魏冉为秦国挑选的一匹千里马。

魏冉是秦昭王的重臣,一生四次担任宰相之职,可以说是秦国的核心人物。白起是秦国最为著名的名将之一,被誉为战国四大名将之首,一生未尝一败,长平之战坑杀30多万赵军,另天下胆寒,被称为“杀神”。后世普遍认为那一时期的秦国魏冉担任丞相,白起为将,是最好的权利组合。

魏冉作为秦国丞相实力不可小觑,他不仅长年征战沙场,是一名战功赫赫的将军,更是庙堂纵横捭阖的重臣。秦昭王刚刚即位的时候如果没有魏冉的全力拥立,王位争夺必然会使秦国陷入难以摆脱的内乱之中。一个稳固的庙堂才应该是秦国东出的根本保证。另外就是魏冉的识人眼光。伊阙之战前,白起已经显示出了过人的大将才能,不过秦昭王想要提拔自己的亲信,魏冉坚持让白起为将,并最终大胜而归。

魏冉对秦国后期可以说是基石一般的存在,在秦统一六国的历史作用中不可替代。


有用的历史


古语常说,世上先有伯乐,然后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魏冉,宣太后异父同母的弟弟,秦昭襄王嬴稷的舅舅。从秦惠王嬴驷时起,就任职用事。秦武王嬴荡因举鼎而死,没有子氏,各皇子争位。魏冉实力较大,拥立了秦昭王嬴稷,亦帮秦昭王打败争位的对手。 之后魏冉凭着他与昭王的舅子关系在秦国独揽大权,一生四任秦相,党羽众多,深受宣太后宠信。如此高瞻远瞩的人,怎能错过一代战将、杀神白起。




会游泳的小老鼠


魏冉的才干毋庸置疑,秦昭王能得以顺利继位,乃至开创半个世纪的霸业,魏冉在中前期起到了重要作用。

秦昭王即位之初,公子壮发动了“季君之乱”,魏冉是平定这场叛乱的关键人物,庶长壮一党全部被杀,武王后被驱逐回魏国,惠文后不得良死,魏冉威振秦国。从此他开始掌握秦国的大权,并在伊阙之战的两年后封侯,封地先是穰地,后来又增加了陶邑,有可能在白起挂帅的一系列战争中,他也出力不小。他本人也曾多次亲自出征,封侯之后第四年,他就领军攻魏,迫使魏国献出河东四百里的土地;又占领了河内地区,夺取了大小城邑六十余座。秦昭王三十二年,击败魏将芒卯,甚至一度包围大梁;三十三年再度进攻魏国,斩首四万,三十四年,参加华阳之战,共计斩首十万。

不过随着权势逐渐膨胀,魏冉逐渐变为只是为了扩大自身权势而发动战争,纲寿之战就是典型。这也为他后来的覆亡埋下了隐患。


张不叁读秦史


在秦国历史上,因为商鞅、张仪、范雎等外来人才杰出的政治才华,往往忽略了樗里季、魏冉等秦国本土杰出人物的才能!魏冉在秦惠王、秦武王时期的对魏、韩、楚、巴蜀的征战中有杰出表现,确立自己在秦国统治集团权倾朝野的位置,发现培养了白起、司马错等中国古代明将,尤其是与宣太后强势巩固了年轻的昭王赢稷在秦国的核心权威,由于权利过于强势,在昭王采纳范雎“强公室、杜私门”中央集权制过程,逐渐退出秦国的权利中心。


手机用户23255590438


魏冉为秦昭王前期重臣,芈八子(秦宣太后)之弟,在秦国的内政管理和对外扩张上都有极大建树,被封为穰侯。但是他所奉行的是远攻近交,也就是攻齐为主,秦之陶郡即是此时所得,而齐国在五国合兵之下几乎被燕国灭国。这段时期的对外政策是适当的,有力扼制了齐国的发展势头,中断了齐国称霸的苗头(此前齐国亡宋灭燕),是符合秦国的利益的。但是由于陶郡为魏冉的封邑,所以被范睢(当时称张禄先生)拿来大做文章,为秦昭王所忌。范睢亦因此封为应侯,魏冉失势。长平之战后,白起与范睢不和,白起遂死于杜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