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3類人更容易通過自主招生初審,聽過來人說說100%通過的祕訣

這3類人更容易通過自主招生初審,聽過來人說說100%通過的秘訣

前幾天,我們給大家總結了自主招生的基本概念和常見問題。今天,我們來說說怎麼做更容易通過自主招生的初審~

自主招生往期鏈接:

1、

2、

一、自招初審重點看什麼?

根據往年經驗,參加過奧賽、科技創新大賽、英語或作文等賽事,並取得了名次的考生,通過參加自主招生考試,比較容易通過高校的初審,有更多的機會獲得加分。

單科成績特別出色或有特長的學生也很受高校青睞。如果學生在某一科目上特別出色或某一方面很有天賦,在高校自主招生的筆試和麵試更容易得到老師的認可。而思維敏捷,涉獵廣泛,善於鑽研的學生,比較容易在筆試和麵試中勝出。

因為自主招生考試有別於高考,更看重學生知識面的寬度和深度。

根據往年採訪經驗,自招筆試試題一般都會超綱,難度高於高考,相當於奧賽初試。

如果完全沒有競賽經驗,或者平時光學必修內容已經筋疲力盡,恐怕參加自招優勢不大。

當然了,也有些學校只面試不筆試。這也不代表就會更容易。面試專家組追根究底的能力,是不容小覷的。

二、哪些人更容易通過初審?

1.在省級重點中學就讀,且成績優異的孩子容易通過初審。

2.有競賽獲獎證書的孩子。

3.如果孩子屬於那種學有餘力、學有所長的那一類,只是沒有參加過競賽,如果你能證明孩子學有所長,那麼也可以試試。

自招放在高考後,報名材料家長可以準備,然後去學校蓋章,最大限度降低對孩子的影響。

三、高校自主招生初審主要看什麼?

根據高校初審環節和報名條件分析,不難發現,自招報名材料分這三個類別:

1.最明確的條件,比如獲獎獎項,五大學科競賽、科技創新競賽的獲獎證書,這是最硬的硬件(理科),文科看的是那幾類作文、外語類競賽;

2.相對明確的條件,比如能夠證明你具有學科特長和創新潛質的證明;

3.比較模糊的,比如參加公益活動或文體活動。

那專家面對成千上萬的自招申請材料,他們又是怎麼去篩選的?

有專家表示,最好的辦法就是按照硬槓槓卡。有達到簡章要求的獎項,直接進;沒獎項,放到後面統一處理。

相對明確的,剛才說了,就是讓你證明具有學科特長和創新潛質的。比如有的學校要求你要有什麼專利、發表過論文之類的,有的要求單科成績優秀,也有的學校說的更籠統。

那你怎麼證明自己有學科特長或創新潛質?

證明你有學科特長,要麼是單科成績非常優秀,這個就需要提供成績單;要麼就是你發表過論文,針對你想報考的學科的;或者是你有創造發明。

但從最近兩年來看,發表論文和專利太容易造假了,前年自招政策出的晚,就有不少人突擊給孩子發文章,這種情況就算過了初審,到面試環節也很容易露餡。

那些面試專家都身經百戰,還是那句話:老老實實做人,踏踏實實做事,不要弄虛作假。

教育部出臺的特殊類型管理辦法裡已經明確了,特殊類型招生中發現作弊,不光要取消特殊類型報名、錄取資格,還要建議考生所在省招辦取消其當年的高校報名、錄取資格。

還有很多同學和家長在社會實踐、公益和文體活動這一塊有很多的疑問。

有些人會問什麼樣的公益才算,哪些材料能證明?

比如孩子長期利用零花錢資助貧困山區的孩子,算不算?如果你有貧困山區孩子的感謝信。或者你被媒體報道過,就是證明啊。還有就是你參加過義工,有相應證書等等。

文體活動呢,比較高的獎項也可以列上。

但是這些東西,說實話,只能是在你和另一個同學硬件相當的情況下,會起到一定作用。

正常情況下起不到決定作用。越是好的大學,越是要求證書過硬。其他七七八八的閒雜材料很少有時間看。

社會實踐和研究性學習這一塊,是綜合評價招生所必須的,這個東西到哪裡去找?建議你問問班主任或者學校教務處。這應該是綜合素質評價表裡的內容。也有的學校統一出具相應的證明,有統一格式,有的學校暫時還沒有這方面經驗。

如果你們學校還沒有這方面經驗,你可以借鑑別的學校的證明格式,打印出來找學校教務處蓋章,也是有效的。具體要根據不同情況而定。

四、高校最喜歡什麼樣的自薦信?

聽聽過來人的說法。

中央財經大學:

1.以該校培養特色為出發點

儘管很多考生在填報志願之前並沒有很明確的理想專業,但是若能儘早確定方向,並在自薦信中將自己的經歷與其聯繫起來,會給老師留下好印象。

2.用具體事例代替形容詞

考生容易慣性地把自薦信寫成形容詞堆砌的口號,這樣不但不出彩,還會佔用本可以用來好好展現自己的篇幅。用成績、獎項這些有力的數據和能體現良好素質的事例,比如參加科研時如何克服困難、備考競賽時如何潛心鑽研等代替千篇一律的形容詞會更有效果。

北京大學:

如果說自薦信是對考生軟實力的展現,獎項活動的證書則是對考生硬實力的考驗。在證書的選擇方面,獲獎較多的考生可以先把家中證書全部整理出來,斟酌取捨後再印製複印件。獲得較高名次的大獎要首選,並在提交時放在多張證書中的首位。

北京理工大學:

為了在眾多材料中多得到一次機會,讓老師願意進一步瞭解自己,考生不僅要寫好自薦信內容,合理選擇獲獎證書,申請材料的“表面功夫”也要做足。“表面功夫”,指的是頁面設計和其他細節。頁面的設計要讓申請校老師看得舒服,可以合理分段,適當設小標題,重複檢查語意不清的句子或錯別字。

有些學校要求提交電子版和紙質版材料。打印紙質版材料時,注意選擇優質紙張。上傳電子版附件時,最好為附件命名。

五、申請材料

(1)報名表

考生網上報名→系統會自動生成報名表→打印出來→由本人簽字→由學校審核並蓋章。

(2)身份證明

學生本人的身份證複印件。

(3)需要學校提供的材料

學業水平考試成績、社會公益活動情況、成績單、以及其他反映學生綜合素質發展情況的材料等,這些材料需要由學校進行審核,並加蓋學校公章。

(4)獲獎證書

高中參加的競賽、比賽、及各種活動獎項的複印件,這些文件同樣需要由學校進行審核,並加蓋學校公章。

(5)發表過的論文、專利

若發表過論文或專利,如有原件,需要提供出版物原件;如沒有原件,可以提供錄用通知等重要信息證明,並有證明公章。

(6)自薦信

現在絕大部分高校都要求學生寫自薦信。

(7)推薦信

若學校、社會團體或專家實名向自主招生高校推薦考生,須對推薦材料的真實性負責。推薦材料須具體、詳實,推薦信需要按照規定格式撰寫。另,推薦信可以不準備,尤其是「不是很具有影響力」的推薦人。

六、如何100%通過自招初審

從往年通過自招初審的學生來看,往往有這麼幾個共同點:

(1)在高三上學期和高二暑假,參加過各高校的暑期學堂、夏令營、金秋營、冬令營等,並取得較好成績,得到高校許諾,給予自主招生初審資格的。

這其中以清華、北大的各種競賽營、綜合營、專業營最多。競賽營,一般都提供直接降分優惠;綜合營、專業營,大部分提供清北初審資格。

(2)在「五大學科競賽」中,獲得國決金、銀、銅牌,並在決賽現場同各高校進行面試,簽訂相關降分協議的考生。每年各科奧賽的國決現場,不僅是競賽生的對決,也是各大名校搶人的對決。

金牌選手,會被清華、北大爭著簽約,一般是直降一本線簽約;銀牌選手,如果面試表現好,也有簽約清北的機會;銅牌選手,一般簽約復旦、中科大等次一級的名校。

(3)少數高校,對在一些指定活動中,承諾過給予自主招生初審名額的。

比如,在「英才計劃」中有突出表現;在外語類保送生考試中,未被錄取卻表現優異的考生。目前,認可「英才計劃」的自主招生高校,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南京師範大學、鄭州大學。

七、如何比較容易通過自招初審

(1)在「五大學科競賽」中,獲得了省一獎項。

(2)在「五大學科競賽」中,獲得過2科省二獎項。其餘單科省二、省三獎項,要看高校的生源情況。

(3)在科創類大賽中獲得過高級別獎項:「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明天小小科學家」,「中小學生電腦製作」,這3大科創競賽中,獲得國一、國二獎項,相對更容易得到認可。

(4)在「新概念作文大賽」,「全國中小學生創新作文大賽」,「全國創新英語大賽」,「全國中學生英語能力競賽」,「中國日報社21世紀杯全國英語演講比賽」,「21世紀賽學杯中學生英語寫作大會」,這些含金量較高的文科類競賽中,如能獲得國家級獎項,對通過初審也頗有助益。

(5)擁有原始第1產權人發明專利的考生。不少家長搞不明白專利是啥意思,實際上專利包括「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外觀設計專利」3類。而被普遍認可的,只有發明專利。

(6)在國家級期刊,以第1作者身份,發表2篇真實的、高水平論文的考生,也比較容易通過初審。

(7)如果在當地省份排名前5的、頂級高中,並且在校綜合學業成績特別優異、單科成績特別突出,也會有一小部分高校的初審比較容易通過。

八、高校審核怎麼做

(1)高校初審的審核模式

如果考生滿足高校要求的報考條件,那麼通過初審的概率肯定會相應增加。但是,高校會根據所有考生的學科特長等級、競賽獎項高低等,分類別、分專業篩選,優中選優。

獲省一等獎的考生,通過初審的概率肯定要比省二等獎的大,但如果省二等獎的學生還有其他比較突出的、高校看重的特長,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初審通過率。不同大學間的審核模式並不相同。

如南京大學,採取由學校統一負責的審核模式:組織專家對所有報名考生進行統一評審,根據考生所展現出的學科特長和發展潛質,對報名材料進行綜合審核,確定測試資格名單。

而武漢大學,則採取分包到各個學院進行審核的模式:學校各學院分別成立,以專家教授為主的資格審核專家組,並制定審核方案,擇優確定資格合格學生名單。

(2)主要審查考生報名材料是否齊全,是否按要求提供

這就要求考生和家長在準備報名材料時,尤其注意高校特殊要求。

如報名表、成績信息等材料,是否要求中學蓋章,或審核人親筆簽字;自薦信,是否手寫或本人親筆簽名;郵寄材料,是否按照順序裝訂,或明確不讓裝訂等。

另外,對於考生的學科特長,一定要提供獲獎證書,或成績證明等直接證明材料,高校無法查證的資料,會直接影響初審。

提醒:獎項符合要求,不等於100%能通過初審。高校自招選拔,是優中選優,同等獎項等級中,綜合成績優秀,或者有其他特長證明材料的考生,更容易通過初審。如果當年報名人數較多,優質生源增加,自主招生初審門檻,自然會變得更高。

即使是高校沒有明確說明認可的獎項,也不代表沒有機會通過初審。如果考生的獎項,高校自主招生簡章中沒有明確認可,考生也可嘗試報考,但有一定風險。這就需要家長和考生了解高校往年的初審情況。

如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在其「初選工作程序和具體標準」中明確規定,學校認可的英語、作文比賽獎項為「新概念國一,創新作文國一,創新英語國一,及21世紀杯英語演講比賽國一」;此外,「考生在高中階段雅思成績達到6.5分及以上;託福成績達到105分及以上;日語能力測試達到N1級」的,也可以報考。

南航自招報名條件,要求「省二/江蘇省一」,但有考生憑藉「物理省三,數學省三,年級綜合排名前1%」,通過南京航空航天大學信息工程專業初審。

此外,對於沒有任何獎項,只憑單科或者綜合成績分數,及排名來報考的學生,大部分高校也會根據比例來分配一定的初審名額。

因此,綜合對比近年來自主招生相關數據也表明,有很多「三無」考生,憑藉綜合成績優秀也能拿到名校自主招生資格。

九、通過自招初審的訣竅

(1)研究高校往年在本省錄取人數

大部分高校自招雖是針對全國,錄取不分省市,但最終入選名額或多或少會兼顧各省招生計劃。研究各高校往年在本省的招生計劃,確定大概的競爭情況,招生人數多的,自招也會更容易一些。

(2)做足報考專業的功課

能否拿到自主招生入場資格,不僅和考生本身條件有關,也和專業選擇有關。每個學校參加自招的專業有所不同,大熱專業報考的人非常多,冷門專業報考的人則很少。避開大熱專業,往往能免於慘烈的競爭,甚至拿到高出自身條件的名校初審資格。

①審查考生學科特長與報考專業相關性

考生應儘量報考與學科特長相關的專業,尤其是生物競賽、論文、專利、科創類考生,一定要提前瞭解高校對獎項、專業是否有限制。為提高初審通過率,最好選擇相關性專業。

②部分高校會審查考生提供的獎項,高中階段考試成績是否達到要求。

雖然大多數高校自招簡章中,沒有明確對考生高中各學科考試成績的要求,但是從學校實際招生情況來看,部分高校可能會有相應審查。

高中階段學習成績,是自招初審主要參考指標,以上2、3項審查指標都涉及,尤其是高三上學期期末考試和第1次模擬考試。

提醒:準備自招,註定是場持久戰,不管是前期的各種大賽準備,中期的擇校、報名,還是後期的高考、自主招生考試、志願填報,每一環都費時費力,且至關重要,但這一切都是建立在高考成績之上。因此,考生在準備自主招生時,不能忽視高考複習,這個「度」一定要拿捏好。

(來源:自主招生內參、百年英才志願填報專家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