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漢子史貴祿:一位放羊娃的創富傳奇

榆林汉子史贵禄:一位放羊娃的创富传奇

榆林汉子史贵禄:一位放羊娃的创富传奇

中國改革開放40年,是中華民族和新中國歷史上令人難忘的很不平凡的40年,也是人類歷史幾千年前所未有的奇蹟般的40年。

這40年,我國經濟騰飛,社會全面進步,億萬群眾走向富裕,共和國走向強盛。也正是這40年,從一個放羊娃到今天榮民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史貴祿踏著改革開放的節拍,走上了自己艱辛的創業路,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浪潮中搏擊,在實現人生夢想中放飛。

改革開放:讓放羊娃走上創業路

1965年,史貴祿出生在陝北定邊縣海則梁村,這裡土地貧瘠,自然環境十分惡劣。改革開放前,村子沒有電力設施,沒有像樣的道路交通,村民靠天吃飯,是全省典型的偏僻貧困村。

從小生活在這樣貧窮的環境裡,史貴祿9歲放驢、11歲柳編廠學藝、13歲放羊,15歲下地務農,到了16歲,懷揣著夢想和借來的13元錢,他毅然離開海則梁,隨著改革開放的浪潮,隻身一人到榆林闖天下。

史貴祿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小企業幹臨時工,下不欺騙農民,上不坑害客商,處處講究信用,堅持誠實經營,所以無論是經營者和顧客都很喜歡他。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日用小百貨需求顯著增加,1982年6月,他拿著僅有的1000多元積蓄,定做了一間鐵皮門面房,掛起了“小百貨店”的牌子,在沒有資源,沒有多少資金,沒有經營經驗的情況下,開始了人生創業的大膽嘗試,掀開了商海擊浪的第一頁。

這6年間,在0.5毫米厚的鐵皮房裡,史貴祿一直堅持每天早上7點到晚上11點開著店門,自己進貨,自己賣貨,自己洗衣做飯。由於店裡沒有取暖設施,冬天溫度最低的時候能達到零下40度,到了夏季,溫度最高可達40多度,薄薄的鐵皮房裡,溫度很高,熱得人喘不過氣來,渾身上下汗水直流。但他仍然堅持16個小時的營業時間,耐心熱情地為顧客服務。逢上陰雨天,外面下大雨,裡面下小雨,能用的雨具全蓋在貨物上,自己卻淋得渾身盡溼。

經過6年的艱苦奮鬥,史貴祿終於賺到了10萬塊血汗錢。

隨著開小百貨的人越來越多,生意一天比一天難做了。這時候,史貴祿又瞅準了開飯館這條路——低投入、高回報、收益快,於是,他果斷轉行,開起了便民飯館。

小餐館開了一年多,史貴祿在心中謀劃著更為遠大的宏圖。在市場多年的摸爬滾打中,他漸漸明白了一個規律:餐飲業雖然是投資小、利潤大、好經營的熱門行業,但選擇這一行業創業的人很多,是個競爭最為激烈的行業之一,是個高淘汰率的行業。新的出路在哪?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解決了溫飽的人們開始把目光投向各類新興電器。

1988年,經過市場調研,史貴祿很快投資10萬元,在榆林市人民中路開了一個五金、機電、建材綜合門市部,開始在這個新行業發展。以良好的產品質量,他在榆林市場贏得了機遇,實現了四大擴張:一是地域擴張,將所經營的五金、機電、建材產品觸角伸向石家莊、天津等10多個市場;二是銷售網絡擴張,成為全國10家大銷售公司榆林經銷總代理;三是市場擴張,在榆林城區較為偏僻處設立了6個分銷店,拉長了銷售鏈條;四是產品擴張,堅持不斷調整產品結構,提高檔次,提升技術,經營品種達到1萬多個系列,5萬多個品種,不僅滿足了群眾多方面的需求,而且綜合商店這塊蛋糕越做越大,10年積累財富1000多萬元,引起社會各界的關注。

在此期間,史貴祿在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函授三年,專門學習了工業與民用建築專業,隨後通過學習又取得了高級工程師職稱。

改革開放:搭建事業更大舞臺

史貴祿在創業上是一個不安“本份”的人,總思考著做更大的事情。接下來,他瞅準的是房地產行業。

我國房地產業起步於上世紀90年代初。1998年,中央一是決定在全國範圍內停止福利分房;二是銀行實施按揭貸款支持。史貴祿敏感地抓住了這個商機,預測到提高家居質量肯定會成為衣食不愁者的新要求。更重要的是,榆林是一個資源富集區,是國家能源重化工基地之一,隨著國家對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像榆林這樣的晉陝蒙區域性中心城市,必將迎來大開發、大建設、大發展。大批建設人才的湧入,大批農民工進城務工,加快提升改變榆林城市面貌是歷史的必然,這就決定了城市商品房消費需求潛力巨大。

這個時候,史貴祿已擁有了市場和信譽,積累了一定的資本。於是,他產生了一個更大膽的想法——進軍房地產業,參與晉陝蒙區域性中心城市建設。這可以說是史貴祿走上創業的戰略性轉變。1998年10月,“榆林市榮民房地產有限責任公司”正式註冊成立,史貴祿自任總經理。

隨著國際國內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要使房地產開發企業長盛不衰,在淺海河灘小打小鬧是不行的,必須進行脫胎換骨的改造,到深水大洋裡去競爭。

憑著對市場的敏銳洞察力和準確判斷,史貴祿把房地產業發展目光瞄準規模經營,大膽改制改造。1999年12月30日,一場簡樸且不失隆重的揭牌儀式,宣告陝西榮民集團在塞上榆林誕生了。集團主營房地產開發,集建築、安裝、裝飾、路橋工程、礦山機具、現代農業等。當時,集團是榆林市最大的房地產開發企業。至此,榮民集團實現了規模化擴張。

2004年,史貴祿抓住機遇進軍西安房地產市場。集團公司踐行“幹一項工程、樹一座豐碑、創一流品牌、塑一方信譽、拓一塊市場”的建設理念,以項目開發為龍頭,以精細管理為手段,奮戰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建築領域,座座樓盤都盈利,得到了廣大業主的良好口碑,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豐收。

榮民集團十分重視企業轉型升級,根據國家發展大勢和市場發展需求,不斷拓展企業發展領域,明確發展方向,夯實發展基礎,經過不懈努力,現在已由單一的房地產業,發展到了覆蓋現代服務業、冷鏈物流、融資租賃、國際貿易、金融控股、航空航天新材料、文化投資、現代農業等多個領域,集團累計上交稅費近百億元。

根據史貴祿的規劃,到2020年,他們管理的商業綜合體、商業步行街、酒店、甲乙級寫字樓等商業面積可達200多萬平方米,創造就業崗位5萬多個,集團年銷售額可過千億,每年可上交稅費達50多億元,力爭進入中國民營企業500強前50位。

改革開放:錘鍊企業家精神

作為一名民營企業經營者,談起這麼多年做企業的感受,史貴祿告訴記者,千言萬語可以匯成三句話。

首先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雙“市場慧眼”。緊緊跟著市場走,隨著市場變,迎著市場上,能夠隨時注意透視消費者心理和要求的演變軌跡,敏銳捕捉消費者背後的商機。

其次,是要懂政治。在中國這種獨特的政治背景之下,創業要取得輝煌業績,企業要健康持續發展,除了熟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還要懂政治,掌握國家方針政策和經濟發展趨勢,不斷提高自身的政治思想素質,搞清楚自己的社會職責,駕駛企業朝正確的方向發展。

最後一點,一定要把企業的快速發展放在全國經濟發展的大勢中去思考,把企業的進步放在全國經濟結構調整升級中去推動,使企業始終跟上時代發展的節點,讓企業發展與整個社會進步合拍。

幾十年來,榮民集團從來沒有偷稅漏稅,也沒有任何違法違規行為,始終潔身自好走正道,光明正大搞經營。在生活方面,史貴祿始終保持著樸實節儉、低調做人的本色,到目前為止,他只有一套200多平方米的單元房,在外地及國外沒有任何房產。為了節省時間,史貴祿還經常坐地鐵出行,到外地出差,只要事情一辦完,哪怕坐最晚的班機也要返回。

改革開放:激發家國情懷

榮民控股集團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重視支持下,逐步成長壯大,成為有實力有品牌,讓群眾滿意,為國家出力的好企業,並進入全國民營企業500強233位。集團先後獲得了全國先進就業企業、全國社會服務優秀成果獎、定點扶貧先進單位、“萬企幫萬村”精準扶貧行動先進民營企業等20多項國家級榮譽。史貴祿先後擔任了第十一、十二、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中華全國光彩事業促進會副會長,全國工商聯副主席,中國民間商會副會長、陝西省工商聯副主席、陝西省總商會副會長等職務。

“我們這些民營企業能有這麼好的發展平臺,首先要感謝黨和國家的好政策,我們既是改革開放的先行者,也是改革開放的受益者,所以我們有義務有責任實踐先富幫後富,最終實現共同富裕。”史貴祿告訴記者,當前,我國正處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最後攻堅期,脫貧攻堅任務重,企業家應該積極參與到“萬企幫萬村”精準扶貧行動中來,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盡己之力。

近些年,榮民集團先後為汶川玉樹災區、老少邊窮地區和新農村建設等捐款5個多億,特別是以產業帶動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的三個鄉整體脫貧,他們扶貧的模式被陝西省政府命名為“榮民模式”、被中組部列為幹部教育培訓基地、被陝西省政府列入現代農業示範基地。

榮民集團扶貧的海則梁、白泥井、周臺子三個鄉,位於陝西定邊縣最北端,是毛烏素沙漠的延伸段,三個鄉總面積563平方公里,有30個行政村,1個移民社區,159個村民小組。過去的自然環境非常惡劣,史貴祿深深感受到鄉親們生活的艱難困苦,2000-2020年,他們制定了四個五年規劃,主要是推進農業現代化、農村城鎮化和農村工業化。

第一個五年規劃,搞教育、醫療和基礎設施建設。油燈變電燈,村村通公路,沙漠變良田,辦學建醫院……這五年,海則梁鄉人均收入由2000年的不足500元增加到2005年的5000多元,農民基本實現了脫貧。

第二個五年規劃,進一步調整產業結構,實現農業現代化。捐資500多萬元從保加利亞引進辣椒、從荷蘭引進土豆新品種、新技術,捐資200多萬元建成榮民光彩農技培訓中心;捐資4500多萬元建成5000多個日光大棚,農民自籌和政府配套資金又建起5000多個大棚;捐資、政府配套和農民自籌,一共打了18000多口機井,滿足了三個鄉39萬畝水澆地的灌溉需求;從以色列引進節水噴灌、滴灌先進技術,覆蓋水澆地90%以上。

到2010年,全鄉人均收入達到了3萬多元,90%以上的農民由過去居住的土坯房改建為磚瓦房或樓板房,有些農民還蓋起了小洋樓,90%的農民買了小轎車。這五年基本實現了農業現代化,農民由貧困轉向了富裕。

第三個五年規劃,實施農村的城鎮化。協助縣政府對白泥井鎮作了整體規劃。按居住10萬人的標準完成了10平方公里的小城鎮規劃,已經建成6萬多平米的移民社區住宅樓,目前已有662戶農民入住,到2020年計劃入住5000戶。

到2017年,海則梁鄉人均收入達到了8萬多元,其餘兩個鄉人均收入達到了3萬多元,三個鄉基本實現了農業現代化和城鎮化,農民由富裕轉向了小康。2017年三個鄉僅蔬菜一項銷售額就達20多個億,2000年三個鄉總產值不到1個億,到2017年總產值達到40多個億。

“在第四個正在實施五年規劃裡,我們要完成‘五大工程’和‘三個全覆蓋’。”史貴祿告訴記者,五大工程是指他們要建成2平方公里的工業園,用於農產品深加工、肉食品深加工、農機具加工;蔬菜種植面積達到30萬畝;日光大棚達到3萬個;養500只羊的養殖大戶達到300戶;500畝的家庭農場達到300戶。“三個全覆蓋是免費醫療全覆蓋;農業現代化全覆蓋;人均一個日光大棚全覆蓋。”

為了實現第四個五年規劃,榮民集團計劃再捐款1.5億元,到2020年要讓海則梁鄉人均收入達到10萬元以上,其餘兩個鄉人均收入達到5萬元以上。

改革開放:為夢想注入強勁動力

目前,我國已經進入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開啟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徵程,也開啟了改革開放的新階段。

民營企業和國有企業一樣,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主體,是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而得到加快發展。民營企業為國內生產總值貢獻達60%以上,給國家納稅佔50%以上,技術創新貢獻率佔70%以上,提供就業崗位佔80%以上,是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

“改革開放為民營企業發展注入了活力,提供了廣闊舞臺,現在是民營企業快速健康發展的最好時期。”史貴祿無比感慨地告訴記者,經過40年的風風雨雨,更讓他認識到一定要珍惜和感恩這個時代,要擼起袖子加油幹,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

“民營企業家要真正持續做好企業,實現自己的夢想,我認為應該努力做到四點。”史貴祿說,首先就是一定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信這條道路是一條發展的路、富裕的路、幸福的路;堅定不移聽黨的話跟黨走,只有堅持共產黨領導,才能凝聚全國人民共同奮鬥。“現在國際環境日趨複雜多變,霸權主義,強權政治不斷挑戰我們的底線,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任異常艱鉅,只要我們同心同德跟黨走,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就沒有戰勝不了的艱難險阻。”

“其次,一定要善於學習,認清國際國內經濟發展大勢,深刻理解國家產業政策,根據企業自身實際,抓住機遇,加快發展,把企業做大做強。”史貴祿告訴記者,民營企業必須重視產業結構轉型升級,順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不斷提高產品質量,提高不同層次、不同領域人民群眾個體化需求,努力為群眾提供更多就業機會,為社會創造更多財富。

史貴祿提出的第三點,是要做愛國敬業、遵紀守法、創業創新、服務社會的典範。“作為一名企業管理者,一定要發揚優良傳統,弘揚企業家精神,努力把企業管理好、發展好。同時,我們要堅守好五個底線:一是堅守政策法律底線,依法合規經營;二是堅守道德良心底線,誠信做人處事;三是堅守安全質量底線,構建和諧勞動關係;四是堅守行業規範底線,重信用、守合同;五是堅守社會責任底線,回報社會,造福百姓。”

“最後一點,一定要有社會責任感,要有家國情懷。”史貴祿說,民營企業家是社會首先富裕起來的群體,要回報家鄉,積極參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生活困難的群眾伸出援助之手,捐款援助災區受災群眾,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慈善事業,為社會盡微薄之力。

40年眾志成城,40年砥礪奮進,40年春風化雨。

雖然40年只是歷史長河中的一瞬間,但是,這40年我們走過了許多發達國家兩三百年所走的路,銘刻下中華民族的一段偉大曆程。

“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中國進行改革開放,順應了中國人民要發展、要創新、要美好生活的歷史要求,契合了世界各國人民要發展、要合作、要和平生活的時代潮流。中國改革開放必然成功。”回望來路,整裝再出發的史貴祿內心堅定而自信:在黨的引領下,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我們現在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