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追趕超越再發力

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效看,能夠穩健推進新舊動能切換。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居全國第四位,40大類行業總產值全部實現正增長,64種主要工業品產量有42個正增長;1—5月份規模以上企業利潤同比增長40%,高於全國平均增速13.5個百分點;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為77.89元,成本減少8.87元;工業企業成本費用利潤率12.7%,提高1.7個百分點。

從產業結構看,不斷圍繞培育新的供給需求。其中,服務業增加值佔GDP的46.5%,全域旅遊、健康養老、教育、文化消費持續攀升。尤其是旅遊經濟增長強勁、量質齊升。上半年接待境內外遊客3.28億人次,同比增長24.14%;休閒度假遊客佔來陝遊客總人數的34.64%,同比提高5.72%;旅遊總收入同比增長30.29%。

從培育市場主體看,“放管服”改革激發出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活力。今年1—5月份,累計新登記註冊各類市場主體28.6萬戶,同比增長32.9%,新增註冊資本6059.1億元,同比增長34.1%。僅西安市新登記市場主體就突破了20萬戶大關,經濟增長內生動力進一步顯現。

陝西省當代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白振中的整體判斷是,陝西年中經濟基本面持續向好主要是因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帶來發展新活力:中高端產業鏈、價值鏈在加快形成;戰略性新興產業不斷壯大,科技創新優勢不斷顯現,一批具有國際國內核心競爭力的陝西產品不斷湧現;營商環境的優化,也激發了市場主體的新動力。

全國工商聯副主席、陝西榮民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史貴祿表示,陝西經濟發展後發優勢明顯,主要體現在“一帶一路”節點區位、西部大開發橋頭堡、關中城市群建設、軍民融合發展、科技教育優勢等,這些領域孕育著極大的國家戰略紅利、資源紅利、政策紅利、民營經濟發展紅利,將助推陝西高質量發展。“新時代的陝西具有非常廣闊的國際國內發展空間。”史貴祿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採訪時說。

釋放陝西樞紐經濟、門戶經濟的新優勢

“展望今年下半年,陝西經濟也將面臨複雜多變的國際形勢。貿易摩擦可能對內陸省份比較脆弱的外向型經濟帶來一定影響,給我省的經濟結構調整帶來挑戰。如何保持穩中向好的局面,任務依然艱鉅。”張燁表示。

史貴祿則對陝西的未來充滿信心。“陝西經濟發展的最大空間是非公經濟,如果達到全國平均水平,經濟增速將保持在兩位數左右;如果再培育一批科技小巨人企業,科技對經濟增長貢獻率再上升兩個以上百分點;如果再推進一批企業國際化產能合作,陝西將成為全國經濟發展最具活力的省份之一。”史貴祿說,“同時也要正視陝西目前的經濟短板是非公經濟發展不足、科技創新動力不足、大型企業帶動力不強。必須要在營商環境、科技創新,特別是金融創新上再下狠功夫。”

西安交通大學中國金融市場與企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馮濤認為,“追趕超越”要在思想觀念上再解放。陝西雖然在全國有明顯的比較優勢,但經濟增長的速度、質量、效益還沒有充分顯現,主要原因是思想觀念比較滯後,在用足用活用好政策上仍有較大差距。比如,陝西非公經濟明顯低於全國平均水平,大型國有企業市場化融資一直滯後,民營企業融資難矛盾突出,上半年沒有一戶上市融資的民營企業。

“融資環境上也要有新突破。”張貴孝表示,陝西是內陸省份,一定要向改革要活力、向開放要動力、向市場要效益。從“放管服”釋放出的改革紅利看,“放管”基本到位,“服”仍然在路上,政府要在完善負面清單、減稅降費、壓縮辦事時間、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破解民營企業融資難等方面有落地的政策措施。“希望下半年在解放思想、政策創新、用好人才、發展實體經濟等方面有新作為。”張貴孝說。

陝西省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陝西諮詢委員會戰略組副組長劉西建提出“要繼續加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力度”。他在採訪中表示,陝西一定要擺脫“煤炭當家”粗放式發展的老路,把經濟結構轉型到大力發展高附加值的現代能源化工、高端裝備製造、現代服務業上來,尤其是在航空航天、新材料、生物醫藥和文化旅遊等產業領域,要搶佔發展制高點,緊緊抓住“一帶一路”的發展機遇,加快培育壯大外貿企業和外貿產品,釋放陝西樞紐經濟、門戶經濟的新優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