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江東四大都督,誰的能力最強,並非周瑜和陸遜

自漢末以來天下大亂群雄並起,各方勢力為了增強各自的實力廣招人才,相繼湧現出很多才華出眾的賢臣良將。如果說起來人才最多的一方,自然非曹操莫屬,曹操是一個胸懷大志之人而且又深知在亂世之中人才的重要性,所以他一直都打著招賢納士的口號發佈求才令,麾下自然是人才濟濟。僅次於曹操的就是劉備,曹操借用漢獻帝的名義招募賢才,劉備則是靠著漢室宗親的身份吸引人才前來投奔。與他們二人比起來,孫權在這方面唯一的優勢就是佔據的江東等地多俊傑,所以也得到了不少人才,江東四大都督相比較的話,誰的實力更強呢?

三國時期江東四大都督,誰的能力最強,並非周瑜和陸遜

在長達近百年的戰亂紛爭之中,經過孫氏兩代三人的努力才得以建立起東吳基業。江東雖然地處偏遠的南方而且又有長江天險,但是仍然被捲入到戰火之中,先後經歷大大小小數十戰,其中最出名的分別是赤壁之戰、荊州之戰以及後來的夷陵之戰,這三場對於江東影響最為深遠的戰役分別是周瑜、呂蒙和陸遜親自指揮。同樣為江東四大都督,周瑜、呂蒙和陸遜都取得了非常輝煌的戰果,唯獨魯肅默默無聞,沒有什麼拿得出手的戰役,因而許多人都認為魯肅實力平平,其實這是一個巨大的誤解。我們可以通過四人的所作所為,來細細評論一下誰的能力更強。

三國時期江東四大都督,誰的能力最強,並非周瑜和陸遜

首先要說的是呂蒙,筆者個人認為他應該是江東四大都督中實力最弱的一位。誠然,呂蒙後來使用巧計奇襲荊州立下大功,甚至將名震天下的關羽逼死,確實有名將風采,但是比起來其餘幾人還是相對遜色的。最初的呂蒙雖勇但是卻不通謀略,直到經過孫權提醒才開始學習兵法,即使是在行軍打仗方面有所長進,但是對於天下大勢的把握遠遠不足。呂蒙打仗勇猛自是不言而喻,但是作為江東最高軍事統帥,眼光卻顯得有些短淺,所以只能排到第四。

三國時期江東四大都督,誰的能力最強,並非周瑜和陸遜

接下來要說的是陸遜。雖然陸遜只排在呂蒙前面一位,但是兩人的軍事指揮能力實在差距懸殊,陸遜無疑要遠超呂蒙很多。陸遜出身江東豪門貴族,本身又精通兵法謀略,年紀輕輕就很有遠見卓識,一生之間也是功勳卓著。當初呂蒙之所以能夠偷襲荊州成功,就是陸遜出主意讓他詐病降低關羽的警惕心,陸遜在這個時候也是小試牛刀。

三國時期江東四大都督,誰的能力最強,並非周瑜和陸遜

陸遜發力是在東吳人才青黃不接之時,劉備帶著蜀漢全國的兵力攻打東吳,呂蒙在這個時候也剛剛病逝不久,在這種情況緊急的時刻陸遜臨危受命。劉備雖然不擅長文韜武略,但是征戰沙場一生積累下很多經驗,陸遜則是一個經驗不足的年輕小夥子,結果卻憑藉著出色的洞察力發現了劉備的破綻,從而建立了不世之功。此外還有後來魏吳兩國交戰之時,陸遜同樣大敗魏國名將曹休,這樣的戰績著實令人佩服。

三國時期江東四大都督,誰的能力最強,並非周瑜和陸遜

再來說說周瑜,歷史上的周瑜不同於演義中描述的那樣,他其實是一個雄姿英發胸襟寬廣的當世名將。周瑜年紀輕輕就顯示出非同一般的軍事才能,他很早就跟隨孫策四處征戰立下很多功勳,其後在輔佐幼主孫權穩固江東局勢之時同樣表現出色。

三國時期江東四大都督,誰的能力最強,並非周瑜和陸遜

周瑜是一個能力很強而且還有雄心壯志之人,所以才會在赤壁之戰前力排眾議勸說孫權和曹操決戰。面對著聲勢浩大的曹軍來襲,東吳很多人都在戰和降之間搖擺不定,周瑜精準獨到的分析出曹軍的弱點,使得君臣上下一心共同迎敵。其後周瑜更是發揮出了超凡的軍事指揮才能,打贏了三國時期最重要的一場戰役,才有了後來三分天下局面的形成。

三國時期江東四大都督,誰的能力最強,並非周瑜和陸遜

最後要說的是魯肅。與前面三個人比起來,魯肅確實沒有什麼能夠拿得出手的戰績,但這並不能說明他實力不足,相反魯肅才是江東四大都督中最強的一位,我們可以從他生平的所作所為看出一二。魯肅是最先向孫權提出共分天下的戰略構想之人,孫權稱帝后也說過自己之所以能夠走到這一步,其實魯肅早已經預料到了,有如此眼光之人整個三國僅有三位,分別是荀彧、諸葛亮和魯肅。

三國時期江東四大都督,誰的能力最強,並非周瑜和陸遜

魯肅一生的最大貢獻就是提出了聯劉抗曹的建議。現在我們都知道魏蜀吳三分天下是周瑜和諸葛亮的功勞,其實真正的推手則是魯肅。曹操平定北方後揮師南下,劉備和孫權的力量都不足以抵擋,魯肅卻通過聯合兩股力量成功抵擋住了曹操的攻勢。魯肅在世的時候孫劉兩家關係非常好,曹操對此一直都很忌憚。

三國時期江東四大都督,誰的能力最強,並非周瑜和陸遜

你對於上述的觀點認可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