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徐忠:財政政策空間充足,接下來聚焦這個行業!

11月20日,央行徐忠在第九屆財新峰會上表示,有效需求不足已成為當前中國經濟面臨的主要矛盾,這一矛盾預計2019年還將延續。財政政策對於實體經濟而言,傳導路徑短、見效快、力度強,能有效支持經濟增長。我國財政政策空間充足,中央財政赤字仍有擴大的空間。 短期看,積極的財政政策需要聚焦基礎設施這一突出的短板,保持有效的投資力度,促進內需擴大。長期看,需要加快建設性財政向公共財政轉型,不斷優化財政支出的結構,減少市場化的基礎設施項目的支出,增加教育、醫療、養老、環保、扶貧等公共領域的支出。

宏觀上財政擴張有空間,當前重點穩定經濟增長和市場信心

徐忠指出,經濟下行壓力既有經濟增長轉型的客觀因素,也有前期政策落實不到位的主觀因素。而且,前期政策落實不到位的主觀因素影響更為顯著,政策調控存在“一刀切”傾向。比如,在整頓地方政府隱性債務的同時,未考慮補短板基建建設資金的缺口,導致基建投資迅速下跌。徐忠說,一些宏觀政策相互不協調,政策效應橫向疊加,以至於效果未能達到政策的初衷。再加上中美貿易摩擦加劇,以及國有企業、財稅體系、市場準入等深層次改革遲遲未能有效推進,導致政策預期不穩,市場信心不足。

他認為,當前宏觀調控應該更加註重以改革的思路進行短期需求管理,穩定經濟增長和市場信心。同時,還需強化宏觀政策統籌協調,避免政策不協調效應同向疊加。就貨幣政策來說,現階段貨幣政策重點應該是維護適宜的貨幣環境,盲目追求M2和社融擴張不可取。

就財政政策來說,徐忠指出,我國財政政策空間充足,財政政策力度主要是受中央財政赤字安排偏低的約束,中央財政赤字仍有擴大的空間。從短期看,積極的財政政策需要聚焦基礎設施投資短板,保證有效投資力度,但不能走大水漫灌的老路,而是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視角,致力於補短板、擴內需。長期看,要加快建設性財政向公共性財政轉型,不斷優化財政支出結構,減少可市場化的基礎設施項目支出,增加教育、醫療、養老、環保、扶貧等公共利益的支出,提供有效率的讓群眾滿意的公共服務。

建議市場化舉債,支持基礎設施建設

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徐忠分析稱,地方政府債務收緊過快,基礎設施投資增速回落較多。今年8月,中央發出了《關於防範化解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的意見》和《地方政府隱性債務辦法》兩份文件,有效管住了地方政府隱性債務行為,堵後門的同時地方政府債務開前門的力度太小,導致基建投資增速回落較大,加劇了經濟下行的壓力。“財政預算安排的政府債券發行規模遠低於現實中的合理需求”。他強調,地方政府右手舉債的過程中,左手資產端也積累了相當規模的優質資產,這些高質量的資產,土地、國有企業股權等完全可以覆蓋現有的債務,只是缺乏資產變現用於債務償還的意願和渠道。

徐忠說,分析地方政府債務的可持續問題,核心應該是淨值,而非債務規模。地方政府在右手舉債的過程中,左手資產端也積累了相當規模的優質資產,包括土地、國有企業股權等,完全可以覆蓋現有債務。淨資產充足,只是缺乏資產變現用於債務償還的意願和渠道。

他建議,考慮到各地情況差異,應允許有條件、有需求的地方政府進行市場化舉債,支持基礎設施建設。“我國城市化水平仍然偏低,人口尚在大規模跨區域流動,人口流入和經濟發展較好的區域還有大量基礎設施投資的需求和潛力,不能一刀切”。

最後,徐忠認為,當前我國宏觀經濟調控應當更好地平衡短期目標和中長期目標,更加註重以改革的思路進行短期需求管理,穩定經濟增長,穩定市場信心,夯實經濟發展的基礎。在發展中解決問題,為進一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創造條件。而徐忠的這次講話,我們認為是對積極財政的信號,下一步地方債還會進一步擴張,以支持基建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