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復牌新規下申請再停3個月 “釘子戶”信威集團或難有轉機

本報記者 蘇啟桃

11月6日晚間,證監會發布史上最嚴停復牌新規,隨後停牌日久的上市公司沙鋼股份、經緯紡機、世紀華通、希努爾等陸續復牌,銀億股份甚至被強制復牌,“釘子戶”隊伍日漸縮小。然而,就是在這麼嚴厲的政策下,仍有上市公司不“認慫”,頂風申請再停牌。

11月27日晚間,已經停牌近2年的“釘子戶”信威集團發佈公告稱,公司籌劃的重大資產重組未能完成,申請繼續停牌不超過三個月。

重組“重大無先例” 申請續停3個月

公告顯示,信威集團自2017年4月27日起停牌,因籌劃購買北京天驕航空產業投資有限公司控股權或其旗下資產,該事項構成重大資產重組。根據目前進展,公司無法於重大資產重組首次停牌之日起滿19個月內復牌,公司申請繼續停牌,預計停牌時間不超3個月。

對於再拖3個月的原因,信威集團解釋稱,由於本次重組涉及跨國軍工行業,相關核證資料的獲取所需要經歷的流程遠複雜於一般企業或實體。就本次重組標的而言,由於重組標的所涉地域、行業等複雜性,其所需盡調時間較長,工作難度遠複雜於一般重組標的,中介機構對其進行審計、評估以及對其業務和技術、法律等層面的盡調工作難度較大,需要走訪的相關行業專家和人員的工作量較一般重組項目相比有較大幅度增加。公司屬於“重大無先例”的情況,於是申請繼續停牌。

事實上,信威集團的停牌早就不止這19個月。回溯至2016年12月23日,一篇名為《信威集團隱匿鉅額債務 神秘人套現離場》的報道,揭示公司以“買方信貸”模式隱藏鉅額債務,虛構營收做高利潤。當日,信威集團股價跌停。次日,信威集團就收到上交所問詢函,2016年12月26日起公司股票停牌。到了2017年4月27日,則因為籌劃重大資產重組開始停牌。

這一次,一停又是一年。2018年5月9日,公司董事會審議通過《關於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繼續停牌的議案》,申請公司股票自2018年5月28日起繼續停牌,預計停牌時間不超過三個月。

到目前,是三月之後又三月,停牌時間實際已經超過23個月。

基本面持續走壞 估值下調近六成

公開資料顯示,信威集團成立於1995年11月,原為大唐集團旗下核心資產,先後創造了SCDMA、TD-SCDMA和McWiLL三大國家和國際無線通信技術標準。尤其是其基於SCDMA研發的“大靈通”系統,曾幫助固網運營商推出了移動通信業務。2013年,信威集團以268.8億元的估值注入彼時的中創信測,併為此募集配套資金40億元,成為當年最大的借殼上市案例,並最終在2014年完成借殼上市。

借殼上市後一年餘,信威集團即停牌至今,然而在停牌期間,公司基本面已經不復當年的風光。

業績來看,2015年公司增長已經乏力,淨利潤19.01億元,同比增長4.90%;2016年業績出現下滑,營業收入30.88億元,同比下降13.60%,淨利潤15.27億元,同比下降19.69%;到了2017年,則直接出現虧損,並一直延續至今,2017年、2018年1-9月公司淨利潤分別為-17.70億元、-8.33億元。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大概率還會虧損的信威集團,明年將會“戴帽”。

基本面的每況愈下,帶來的是信威集團估值被下調。今年3月12日,創金合信基金宣佈下調旗下基金持有的停牌股信威集團估值至10.64元,緊接著景順長城基金和博時基金也對信威集團估值下調至10.64元。參照公司停牌前的價格14.59元/股,這一估值相當於3個跌停板。

10月13日,南方基金又發佈公告,宣佈下調旗下基金持有的信威集團估值,估值價格調整至8.11元。這一價格則相當於14.59元的基礎上連續5個跌停。10月18日,大成基金也下調信威集團估值至8.62元,同日創金合信基金年內第二次對信威集團進行估值下調,調整為6.21元。這相當於在14.59元的基礎上遭遇8個跌停板,跌去57.44%。

對於信威集團的資產重組,市場看法也不太樂觀。有分析指出,信威集團基本面崩壞,危機四伏,疊加大盤下挫,無論是否重組成功,復牌後大概率會遭遇連續跌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