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與生活 冬季保健五大誤區

冬季天寒地凍,空氣乾燥,在這樣的氣候環境下,有些人的一些習慣性養生做法卻存在著多種誤區。

誤區一:戴上口罩防感冒

寒冬時節,呼吸道感染的病人很多,有些人以為這是冷空氣傷了肺,所以他們外出時常常戴上一個大口罩。其實,人的鼻腔及整個呼吸道均覆蓋著黏膜,黏膜下又有豐富的血管,血液循環旺盛,當冷空氣經鼻腔吸入肺部的過程中,已經經過一系列腔道的預熱,接近了人體的體溫,所以按理不會對呼吸道特別是肺部有很大的刺激。所以戴口罩只能對面頰部起著一定的保護作用。人體的耐寒能力應通過鍛鍊來增強,若完全依賴戴口罩防冷,會使機體變得嬌氣,不能適應寒冷的天氣,這樣也會感冒的。通過適度的體育鍛煉可以提高人體的耐寒能力。

誤區二:舔嘴唇可防乾燥

嘴唇乾燥不舒服時,很多人會下意識地用舌頭去舔,結果是越舔越幹,形成惡性循環,甚至引起口唇粗糙變厚,形成醫學上的“舌舔皮炎”。這是因為唾液中含有黏液蛋白、唾液澱粉酶和無機鹽類物質,在舔嘴唇時,猶如在嘴唇上抹了一層糨糊,水分蒸發完畢,這層糨糊發生幹縮,於是嘴唇感覺更乾燥,甚至造成嘴唇破裂流血。

誤區三:“全副武裝”防凍瘡

有些人愛生凍瘡,以為是天氣冷、衣服鞋帽穿戴少了的緣故。所以剛一感到寒冷,就棉衣、手套、棉靴,裹得嚴嚴實實,卻不知道這樣做,會削弱機體對寒冷的適應能力,而且由於限制了運動,末梢血液循環不夠,反倒更容易長凍瘡。正確的作法是,衣物適當,多參加各種運動,經常搓手、跺腳,用熱水泡浴。

此外,有人認為,穿得越多越暖和。事實上並不是這樣。因為衣服本身不具有產熱的功能,只有保暖作用。衣服與肌體、衣服與衣服之間形成了一個良好的氣層,形成小氣候區,減緩了外界冷空氣和肌膚的熱空氣之間傳導,達到保存人體熱量的目的,從而讓人感覺到溫暖。然而,當衣服穿得越多太緊,使衣服與衣服之間的氣層變得很薄,反而使人體熱量的傳導加快,衣服的保暖能力反而大打折扣;從生理方面來看,穿衣過多,會抑制人體調節機能的敏感性,減弱人體禦寒能力。

誤區四:手腳冰涼用爐烤

冬季人們的手腳長期暴露在外面寒冷的空氣中,血管收縮、血流量減少。此時,如果為了能在短時間內迅速使手腳變暖和,而把寒冷的手腳放在火爐邊烘烤取暖,容易造成手腳血管麻痺、失去收縮力,出現動脈瘀血、毛細血管擴張、滲透性增強、局部性瘀血等症狀。輕微的形成凍瘡,重的造成組織壞死。所以,如果外出歸來,要想給冷凍的手腳取暖,最好先輕輕揉搓,使其慢慢恢復正常溫度,待皮膚表面變紅時,再移到取暖器旁或放入熱水。

類似的,有的人認為,臉部被寒風吹得麻木,用熱水洗臉,能迅速使面部恢復常溫。其實,冬天人的面部在冷空氣刺激下,汗腺、毛細血管呈收縮狀態,當遇上熱水時會迅速擴張,這樣容易使面部產生皺紋。最好是用比體溫稍低的溫水洗臉,使氣血運行慢慢恢復正常。

誤區五:關緊門窗保室溫

冬季氣溫很低,有的人為了保溫而把門窗關得嚴嚴實實的,導致室內長期不通風。門窗緊閉的居室裡常瀰漫著塵埃、人體本身的排洩物以及牆體與傢俱散發的化學物質等等,有害氣體高度集中。所以,寒冷的冬季每天至少應在早、中、晚分別開窗換氣45分鐘,同時在飲食中注意多吃蔬菜、海帶、水果、豬血等抗汙染食物,以保持人體內清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