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穿青人被認定為漢族,為何卻在身份證上寫著“穿青人”呢?

密探零零發


對於穿青人的民族身份,我們今天主要遵循的是費孝通先生的觀點。

費老在1978年的全國政協民族組會議上,做過《關於我國民族的識別問題》的報告,否認了穿青人為少數民族的主張。

穿青人主要生活在貴州地區,特別是西北部。20世紀50年代,中央在開展民族識別工作前,曾派調查組到地方探訪。穿青人由此提出申報,他們的理由是:

(1)穿青人都說“老輩子話”,這是與漢語不同的語言;

(2)穿青人有自己的聚居地;

(3)穿青人的信仰、風俗與漢人不同;

(4)漢人管他們叫“穿青人”,他們稱漢人是“穿藍人”。

基於上述不同,再加上解放前夕青、藍對立,穿青人受到穿藍人的歧視,故而穿青人不願在解放後被登記為漢族,唯恐這麼做會吃虧。

費孝通先生卻認為穿青人是漢族的一部分,穿青人提出的理由都不能成立:

(1)“老輩子話”是漢語;

(2)在歷史上,穿青、穿藍人都是明朝以來遷入貴州的漢民,早期的移民集團演變為穿青人,後來的漢民成為穿藍人;

(3)青、藍對立是漢族內部的矛盾,並不是民族之間的矛盾。

費孝通先生據此認定穿青人就是漢族的一份子,並非是單一的民族。

然而,由於穿青人數量龐大,並且始終認定自己是少數民族。因此,政府在辦理身份登記時,對穿青人給予了一定優待。

2003年,公安部文件《關於對貴州省亻革家人和穿青人居民身份證民族項目內容填寫問題的批覆》(2003年8月28日公治〔2003〕118號) 規定:

按照“凡已按照少數民族對待的仍按少數民族對待,填寫民族成分時原來怎麼填寫仍怎麼填寫”的原則,在辦理居民身份證時,採取一種過渡辦法,可填寫為“穿青人”。

穿青人由此獲得了在身份證登記時填寫為穿青人的待遇,即便他們並未認定為是少數民族。


HuiNanHistory


"五十六個星座,五十六隻花,五十六個民族是一家……\

納蘭伈伈


以身邊“穿青”同學的角度,,不喜勿噴。

首先,所謂什麼民族語言什麼的,他根本不知道不會,說的就是貴州話;第二,衣食住行與普通漢族人無異;第三,也算是最重要的,搶著說自己是少數民族就是為了民族照顧,他自己也說了他為了高考加分。



你說啊那少年


如果穿青人都能成為少數民族,那客家人、廣府人也能成為民族,真他媽瞎扯!


Kwunll


民族識別時穿青人作為待定民族,待定並不代表不承認,所以身份證上是有的,只是對外公佈只公佈確定的五十六個。除了穿青人,也還有其他待定民族,穿青人並不是這種情況的唯一現象。繼費孝通之後,人們考訂,明以前就有穿青人了,確屬貴州土著民族,後面與漢族相互融合,在歷史發現過程中誤以為就是轉入貴州的漢人後代,這也是費孝通的失誤。當時對穿青人的考察缺乏全面認知,因為找不到印證資料,只能夠道聽途說而已。上世紀納雍縣勺窩鄉集中了大部分穿青人,由於地處偏僻,道路不通,他們與世隔絕,後來在鄉民“愚公移山”精神下,開鑿隧道,引起反響,現在改地區已打造成為“中國穿青人之鄉”。


咕嚕八


穿青人是明朝南征將士與當地土族的後代,實際上為兩個民族通婚以後衍生出的一個民族,他們認為自己不是漢族,因為普遍人穿著為傳統服飾尚青色,故名為穿青人,他們自己認為和當地漢人有區別。現在人口大約有60-70萬人左右。

目前穿青人為未識別待定民族,20世紀80年代就以“青”、“青族”、“穿青人”寫上第一代居民身份證,第二代居民身份證仍然印著“穿青人”三字,全國火車票、機票、酒店賓館通行無阻。


依然美如妖


穿青人與屯堡人一樣,都屬漢族的一個分支,是明朝屯軍的後代,其服飾保留了元末明初的妝扮,但為官品級不一樣,屯堡人是以紫藍為主,穿青人以青色為主!信仰和習俗都是相同的!不過穿青人自己認為可以自成一族!屯堡人認同自己是漢族!個人認為兩者可合併申請一族(大明族)!這樣更有利於傳承!


問情橋食品商行


為了獲取高考加分等利益,不惜更改民族,數典忘祖,不知羞恥!


山越武將


因為他們是漢族邊疆戰士和當地人的後代,在沒有很明顯的自我民族文化(如自己的文字等)形成的時候,都算漢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