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公务员“集体失语”背后有何“无奈”

因为职业特殊,许多公务员认为自己是“强势群体”,一言一行备受媒体关注。今年年初的《北京80后公务员真实发展状态调查》结果显示,有77.2%的受访者认为社会上对公务员的批评声比赞扬声多。但为了避免矛盾扩大、引发更多误会、给单位添麻烦,80后公务员几乎都选择沉默应对,因而形成了在社会舆论中“集体失语”的局面。(中国新闻网 2月12日)

俗话说“沉默是金”,但是对于当代年轻公务员来说,几乎已经不是简单的“沉默”的问题,根据今年年初的《北京80后公务员真实发展状态调查》结果显示,80后年轻公务员的“语言”越来越少,不是因为性格,而是因为怕被误会、怕添麻烦,在社会舆论中形成了“集体失语”的局面,这究竟是怎样的“无奈”?

年轻公务员“集体失语”,无奈于社会的“误解”。有史以来,公务员群体便被贴上了 “‘福利好’、‘工作清闲’、‘压力小’的标签,加之腐败的猖獗,“四风”的盛行,让社会对公务员群体的整体印象就不太好,但是,这些已经成为过去,所谓的“特权”也是上一辈或者再上一辈公务员才有的东西,当80后走上公务员道路之后,取而代之的是“‘待遇低’、‘压力大’、工作‘强度大’”,当然,这也是为了提高公务员群体的整体素质,为社会提供更为优质的公共服务,但是人们的思想仍然停留在过去,往往是用过去的评判标注以及带着过去的“有色眼镜”看待现在的年轻公务员,从而使得当代年轻公务员不得不谨言慎行,令可“闭嘴”,“夹着尾巴”做人,其实,这就是一种不公正的待遇。

年轻公务样“集体失语”,更是无奈于现实生存状态。两高两低,学历高,职级低;社会地位高,收入满意度低。这是全国年轻公务员最基本的现实生存状态,对公务员的门槛不断提高,而新入的公务员职级必然会低,尽管中央采取了相当多的措施,也实施了“双渠道”晋升,但是,对于绝大多数年轻公务员来说,未来还是不太“明朗”。而说道社会地位高,这一点笔者却不能完全认同,在但是十八大以后,公务员越来越“职业化”,一轮接着一轮的改改已经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公务员的“优势”,在百姓民主观念不断增强的时代,某些官员如此自嘲“夹着尾巴做官”,反而收入低倒是实在话。

年轻公务员“集体失语”,并不是一个“喜闻乐见”的局面。人们常说“未来是年轻人的”,这句话说的没错,无论从社会的角度还是从党政机关的角度来讲,年轻人都是未来不可或缺的“力量”,也是推动整个历史前进的“动力”。然而,却在这个改革的关键时期,年轻公务员迫于各种压力与“无奈”,从而“集体失语”,势必会对整个队伍造成影响,这就相当于“掉链子”,这样的结果不是人们想看到的。

对于年轻公务员来讲,社会舆论一般都不会站在他们的那一边,因为社会舆论的主导者是社会百姓,而公务员以往被贴上的“标签”很难被撕下,这造成了诸多“误会”,笔者希望此次年轻公务员生存现状调查的“曝光”以及“集体失语”的局面能够引起社会以及相关部门的重视,社会应该给予公务员特别是年轻公务员更多的理解、包容、支持与鼓励,而相关部门则应该在对年轻公务员的培养以及待遇上进行着重考虑,既要给予压力也要给予保障,消除年轻公务员的后顾之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