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为明朝权宦,为何刘瑾被凌迟处死,而魏忠贤只落了个看守帝陵的处罚?

绝对未快乐


问题问得好!

这一切的一切都要从政治的角度来考虑(呵呵,上次聊郑经的问题也是这样说的)。

中国历史上有三次最有名的宦官篡政时期。

第一个是东汉,宦官和外戚轮流把持政权,最后引发了黄巾起义,动摇了东汉政权的根本,历史进到了著名的三国时期;

第二次是中晚唐时期。要说唐朝真的是没话说!中国历史上的No 1。连宦官都比其他朝代牛,连皇帝都敢换。咱们应该双挑大拇哥;

第三次就是今天两位主角所在的大明王朝了。

其实本来大明朝洪武朱皇帝是有足够的英明神武的。开国没多久的洪武十七年,就特意铸了一块铁牌,悬挂在宫门上。铁牌上写着:“内臣不得干预政事,犯者斩”。

但是,凡事大多坏在“但是”上面。

老朱的后世子孙很快就把这茬儿给忘了。甚至朱88一挂,老四朱棣先是不听老子话的篡了位,然后还派了大太监(插一句,“宦官”和“太监”这两个称呼由来已久,但是在不同朝代含义是不一样的。在大明朝,宦官要宦到相当的高位才能称“太监”,清朝的时候就都称“太监”,取消了“宦官”的叫法了。)郑和,七下西洋。具体目的咱现在不管他,总之这个举动无论如何也得算是“干政”了。看来朱棣对自己老子只怕也是嘴里甜如蜜心里mmp。

后来的明英宗时期的王振,也是大大的有名!一手促成了“土木堡之变”,直接把自己的大老板送出国做了人质。这一手“无间道”玩得着实漂亮!甚至最后自己还完美地模仿了梁影帝,干脆把自己玩死,根本就不给自己拍续集的机会。

那么今天的两位主角,基本上算得上中华几千年历史上最有名的两个太监了。

前者刘瑾,正德年间“八虎”之首,号称“立皇帝”,以“史上最全凌迟体验者”著称。全身改刀改了3000多刀,就差烤一烤配上甜面酱和葱丝了。

后者魏忠贤,天启年间“九千岁”。如果他说自己是中华史上第二有名的太监,只怕没哪个“阉人”敢说自己第一。

然而,同样遭后人深恶痛绝的这两位,为什么最后的下场差别那么大呢?

这一切的一切都要从政治的角度来考虑(怎么又是这句?!烦死了!)

实际上,客观来说刘瑾和魏忠贤都有相当的政治能力。

刘瑾虽然专横跋扈,排除异己,但是并没有祸乱国事,是指还有史称“刘瑾变法”的正面举措。而魏忠贤当政期间,也是同样的努力整理国家,继续压制女真,清剿倭寇一样不落,重要的是还收工商税,充实了国库。

那么,他们为什么最后依然得不到好死呢?

小可看来,根本的原因是这样的:

刘瑾最后是死于受人攻讦,被朝廷柱石杨一清和跟刘瑾同为“八虎”的张永联合告发其“谋逆”,还被正德帝亲自查出来了伪造的玉玺,玉带等等。这当然天下第一大忌!

或许之前皇帝会觉得刘瑾可靠又有能力,用起来很安全。但是一旦“谋逆”,“可靠”是完全靠不住了,甚至所有的能力和那些政绩也成了力图造反的准备工作。这时候皇帝的心理活动大概就是“呸!没卵的阉货也配动这心思!既然当初已经剐了一刀,那就接着把剩下来3000刀剐完吧。”

魏忠贤不一样。虽然一样是民怨大,但是他并没有犯“谋逆”的大罪,也就是说罪名不够大。并且是崇祯帝是个明白人,他发现东林党人给魏罗织的罪名其实没有新鲜玩意儿,一看就是两派的权力斗争。

所以崇祯一是觉得自己不能被东林党操控,“你让我怎么弄就怎么弄,你怎么说话那么算数啊?!你sei啊!”;二是况且魏忠贤被搞了,已经是废物一个。杀不杀他对皇位已经无所谓。自己刚即位,应该显得胸怀宽广些;三是,客观来说魏忠贤还是有些政绩,有功劳的;四最关键,崇祯刚即位进宫时,心里是无比担惊受怕的,甚至不敢吃宫里的东西。就是怕魏忠贤暗害自己。但是后来看,没有任何迹象显示出魏忠贤曾经要害过崇祯。从这点上来说魏忠贤的野心是有限的。最起码,不像刘瑾那样“谋逆”。

所以,刘瑾和魏忠贤的下场为什么差别那么大?只有一条真正的原因:罪名不同。

补充一下:其实据说从刘瑾家里搜出来的“伪造玉玺,玉带”,是被人栽赃的。但是,历史上受冤枉的人多了,Who care!


木野狐踪


不请自来

刘瑾和魏忠贤的区别

刘瑾犯的罪是谋反,魏忠贤犯的却大多是渎职失职、任人唯亲、滥用权力、生活腐化等问题。

刘瑾谋反有铁证,刘瑾身为一个权宦,时时刻刻陪在武宗身边,武宗本不想处死刘瑾,差不多也就是关起来一段时间再放出来,结果从刘瑾的府中搜出兵甲,刘瑾常用的一把扇子中甚至还搜出来了两把匕首,武宗顿时怒了,狗东西,你他妈还真想造反啊,直接凌迟处死。


魏忠贤的罪大多是渎职失职,任人唯亲,滥用权力,生活腐化等问题,崇祯登基后试探性的将魏忠贤发配凤阳,结果魏忠贤就去了,崇祯马上抓住机会叛魏忠贤为逆党,魏忠贤知道以后失落无比就自尽了,第二年崇祯才开始对魏忠贤的审查工作,审出来却大多是小问题,然后崇祯就夸大了魏忠贤的罪名,给魏忠贤定了一个奸臣的调子。

魏忠贤影视形象


叫我李白把丶


看守帝陵只不过更大的处罚来临的前奏。魏忠贤最后的结果是什么?是和李朝钦一起在旅店喝了很多酒,自杀而亡。因为他知道自己死定了,提前死能死的更快点。

魏忠贤死了以后,崇祯也没放过他。把他肢解了,把他的头挂在河间府。所以说他的下场也好不到那里去。

至于刘瑾为什么要被凌迟,有很大的一个原因是刘瑾是明朝太监里第一个朋党众多的。以前的汪直,王振,说实话,和士大夫都是死敌。刘瑾绝对是做到了最高层次的太监,内阁大臣焦芳都依附于他,堪称奇迹。下面的众多官员也都打着他的旗号。可以说是风头两无。刘瑾一开始的的刑罚并不是凌迟,在后续的审理中,居然发现这小子就造反倾向,家里藏着武器和护甲,平时身上都私藏利器(恕我直言,这个有九成是污蔑)。所有正德才下定决心凌迟处死他。

魏忠贤也一样,拉帮结派到了无法无天的地步。甚至横行内宫。从天启死的时候,他要是自杀,还能留个好名声。但是他还抱有幻想,所以他的结果已经注定了。只是死法不同而已,并没有太大区别。

魏忠贤刚死,崇祯还是很相信大臣的。但是大臣给了崇祯一个响亮的耳光。以至于崇祯在一段时间以后,重新启用太监。

喜欢就关注呗:砍历史。我是马砍,每天讲点不同的故事。


砍历史


关于刘瑾和魏忠贤的下场区别,我觉得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说起:

第一方面,从二人伺候的主子说起。作为奴才,下场是好是坏还不是主子一句话的事儿,所以,这是下场不同的最重要原因。刘瑾此人生性狡诈,总是以各种新鲜玩意儿来吸引正德皇帝的注意,以此来博得主子的欢心。后来刘瑾就开始飘了,很多事情都是瞒着正德皇帝干的,也为自己的下场埋下了伏笔。众所周知,正德皇帝是个顽童,什么事儿都觉得好玩,所以,他在接到关于刘瑾的检举时,刚开始只是觉得很好玩,扳倒这么一个权奸,好像是做游戏一样,直到后来抄家的时候发现了两把锋利的匕首,正德皇帝才勃然大怒,下决心杀死刘瑾。所以,遇到了顽童皇帝,刘瑾被这么折腾死,也属于正常了,更何况他已经犯了死罪。

而魏忠贤不同,木匠皇帝明熹宗死后,崇祯皇帝即位。崇祯此人虽然多疑、刚愎自用,但为人少年老成,比较沉稳,比正德皇帝不知强到哪里去了。对于崇祯来说,国家已经风雨飘摇,他不会轻易活剐一个如此重要的人物,这也为魏忠贤的自杀留下了时间。

第二个方面,从时局说起。刘瑾所处的正德年间,明朝各方面的问题还没有集中爆发,国家运转情况良好。正德年间,朝廷中的文官集团势力还没那么大,不足以对皇权构成挑战,所以,在皇帝的眼里,太监们不过是奴才和宠物,玩一玩就可以了,不用有什么倚重。而崇祯皇帝却不同,他接过来的是个烂摊子,整个国家已经日薄西山,朝廷中的文官集团早已羽翼丰满,比如东林党,尾大不掉,对皇权构成了严重挑战,皇帝对宦官的态度发生了悄然转变,从宠爱变成了倚重,以此来维持与文官集团之间的平衡。所以,刘瑾所处的时局,远远不及魏忠贤。

第三个方面,从双方的性格来说。刘瑾此人目中无人,破显浮躁,虽然胆量过人,但做事缺乏远见和预判能力。魏忠贤就不同了,此人虽然出身市井,但却机灵、聪敏,学习能力很强,他对时局的判断能力超出一般太监,比如,他对工商业收重税,想办法减轻农民的税负,说明他对时局判断的精准。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魏忠贤早就看透了自己的命运,所以选择了自杀,没有给性格多疑的崇祯一丝机会,自然也就不会被活剐了。如果他不自杀,会不会被活剐,还真不好说,毕竟,崇祯皇帝就喜欢干出尔反尔的事儿。

好了,就说这些吧,不知是否可以言辞达意,如有不妥,请多包涵,如有不同意见,欢迎留言讨论,谢绝语言攻击。


猫叔说历史


刘瑾为什么会被凌迟?因为大多数人只知道,刘瑾修建豹房,故意引导明武宗朱厚照不务正业,成迷玩乐,从而独揽大权残害忠良。但却会忽略了刘瑾的另一个身份——变法者。

刘瑾可不是一般的太监,贪是肯定贪的,但说什么黄金250万两,白银5000万余两,位列《华尔街日报》评选的十大富豪,肯定没这么夸张,毕竟刘瑾正德元年(1506)才真正发迹,正德五年(1510)就被凌迟。短短四年贪污数额竟然是和珅的60余倍,严嵩的近500倍,戏说的李自成抄了整个北京城才搜刮七千万两白银(也是夸大),而且也没有刘瑾跌倒,正德或嘉靖吃饱的例子,明朝财政还是穷。几项对比就能看出刘瑾被严重抹黑了。

但为什么会这样的,明朝太监贪污的很多,如魏忠贤、汪直等;大臣贪污的也多,徐阶,严嵩。但惨死的不多,一个刘瑾被凌迟,一个张居正差点被开馆鞭尸,虽然两个人在个人操守上确实存在大问题,独揽朝政,贪污,但却有一个共同点——改革家,变法家。

刘瑾变法,主要进行以下几个手段:

一是为降低赋税,减轻农民负担。

二是整顿盐业。盐铁是古代国家财政的最主要收入,因为收益太高,所以有人就私自出卖盐,变相变卖国家资产。查出来的缺额,让历任管盐的大小官员按责任分摊填补。

三是对官员开刀,先是请朱厚照下令:休假或生病满一年(就是长年在编不在岗)的在京官员全部强制提早退休;然后建官员立不定期考核制度,随机随时抽查。

四是拿军队开刀,边关军费年年增长,但依旧说不够用。何况有时因为特殊原因临时增拨军费,但日子一久这笔临时性的费用,成为了惯银。对于边关粮饷屡屡高几,刘瑾认为是主管官员失职,治军无方,主管官员却把责任普通士兵和管理一线身上。于是刘瑾下令,给我查,看看账面和仓库是否账实相符?以前几年给你们的拨款,具体怎么用的都给我一一列出来。只要有挪用亏空,就下狱,后来追赔。最狠的就是“罚米输边”,谁亏空,谁自己自己把粮食运到边关去,有好多人直接累死在路上。

五是开展全国土地大普查(明朝就开展过三次,朱元璋,刘瑾,张居正各一次),重点是军队耕种的土地,彻底打击遏制了了高级军官将军田私有化的现象,提高国家财政收入。

这几件事直接惹毛官僚集团和军队,恰巧在土地盘查时,安怀王错估形式,以为振臂一呼天下响应,起兵造反(刚起兵就被灭)。不过这给官僚集团开了口子,直接以这个理由不断上书,说刘瑾伪造圣旨、迫害官员、专权、贪污受贿,迫于压力朱厚照决定抛弃刘瑾,但没准备杀他,让他强制退休养老。

明朝后期修改宪法,废除贪污死刑,还能花钱赎罪,但造反等大逆不道的罪行依旧要判处死刑,所以就伪造刘瑾造反的证据直接导致刘瑾被凌迟。

说他造反,因为有疑点,一是作为个太监造反,造反成功了能得到什么;二是李东阳一定要朱厚照亲自去灭刘瑾,感觉预先知道要谋反一样,因为平常朱厚照想干什么,想出去大臣们都是不允许的。


湖水太凉钱谦益


崇祯皇帝本人就是生性多疑,崇祯上台初期是想利用魏忠贤。因为他多疑的性格,他也不敢把魏忠贤直接赶尽杀绝。


阿斯兰211983993


对不起,尚无时间查对。


萧湘居士__


魏忠贤是朱由校的亲信,而且朱由校临死前给朱由检说魏忠贤是“恪谨忠贞,可计大事”。答应他哥会保护魏忠贤,崇祯这点忙还是会帮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