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通汉语的胡志明,为什么在越南建国后立马下令废除汉字?

黄尚云



胡志明,说得真实一点,和朝鲜的金家没有什么区别,要好处要支援的时候各种乖巧,但骨子里的“去中华化”却是根深蒂固的。

和东南亚其他国家不同的是,越南在历史上一直是中华文化圈的一员,甚至在很长时间内本身就是中原王朝的一部分。古代越南重儒家、习汉字、兴科举,即便脱离中原王朝的直接管辖,也实行的完全是中原王朝那一套。因此,越南的历史书籍基本上都是汉字写成的,这也是越南的根。

胡志明立国以后,不惜用几代人文化断层的代价,积极推行越南所谓的“国字”,也就是欧洲拉丁字。越南废除汉字的直接目的,就是要坚决地反封建反帝制,而汉字则被作为越南封建遗毒的典型代表,被攻击得面目全非,越南不除之决不后快。

然而,越南废汉字还有更深层更真实的原因,就是胡志明建立的越南要坚决与中华划清界限。由于历史上的原因,越南受中华影响实在太大了。胡志明废除汉字,就是向国际表明,胡志明的越南是越南的越南,和中华没有丁点关系。这也为后来越南反华,将历史上越南属于中原王朝的历史,说成是中原王朝侵略越南的历史奠定了基础。

当然,还不得不说的是,在20世纪前半叶,是中华文化和汉字在历史上受打击最严重的时候,中华文化圈的各种不自信也达到历史最严重的地步,当时的很多国家都在推动废除汉字、或分步骤废除汉字的行动。朝鲜、越南、韩国的汉字都是那时候消失于这些国家的。

反倒是受中华文化圈影响末端的日本,反而保留了汉字,并强化至今。此举相比越南等国来说,好不讽刺。


苏绽


我们首先看下胡志明的个人履历:胡志明本名阮必成,出身于一个官僚家庭,从小接受了非常系统的教育。自青年时候起,游历欧洲,接受了进步思想,并加入法国共产党,成功与共产国际拉上了关系。

大革命时期,胡志明跟随苏联顾问鲍罗廷来华,从此与我党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利用我党的组织关系,在香港成立了印度支那共产党(越南劳动党的前身)。并利用我军的资源,成立了一只训练有素的军队,利用这只军队胡志明驱逐法国殖民者统一南越,又击败美国的干涉,使越南走上了独立自主的道路。

胡志明精通汉语,与我党领导人有深厚的友谊,他的成功亦离不开我党的援助。但胡志明显然是有自己的小算盘的,越南在历史上一直属于华夏文化圈,并曾长期接受中国政府统治,要想隔断这种长期形成的依赖关系,最好的方法就是文化割裂。胡志明废除汉字,创建越南文字,就是想彻底摆脱中国的制约。

胡志明倒还好,生前与我国一直保持友谊,继任者黎笋就是彻头彻尾的白眼狼了,他任内对多次援助自己的老大哥拔剑相向,可谓恩将仇报了。


林屋公子


将胡志明废除汉字这件事与去汉化、摆脱中国控制捆绑在一起,真是错怪越南人,也错怪胡志明了。越南与韩国不同,其废除汉字不是为了去汉化,而是为了传播革命思想;至于客观上发生了去汉化的结果,则即是偶然,也是必然。

古代越南用的文字是汉字及源于汉字的字喃。在早期,越南官方多直接用汉字,民间则流行字喃,之后两者融合、并行,构成了汉喃文。古代越南人在汉喃文基础上发展出了璀璨的越南文化,但同时也有一个问题:越南的文盲率一直很高。

你可能会说,汉字也难,但中国古代的教育可是发展得非常好呀。不错,对比于各个文明,中国历代统治者均非常注重教育,使得中国人自古以来都能在繁复的汉字的基础之上保持相当高的识字率,但这是针对没有更好选择的情况而言的。清民两代,为什么那么多知识分子支持简化汉字?原因之一就是繁体字太难学,文盲学习知识的门槛太高了。

越南人也是如此。在法国人没来之前,越南人也没有意识到字喃有多难学;法国人到来之后为了断绝越南人的文化,开始用拉丁字母改革越南语,形成了“国语字”。“国语字”没有历史传承,法国人试图通过这一方式让越南永远成为法属印度支那的一部分。可是他们万万没有想到,“国语字”比起汉喃字好学太多,大大降低了越南人的文盲率;那这些越南人识字之后最爱看的是什么书呢?不是法国人希望他们看的书,而是革命、自由方面的书籍。于是,“国语字”成为越南人传播革命思想的重要工具,古老的汉喃字反而成了守旧文人的代名词,就如果五四之后坚持用繁体字、写文言文的中国人一样。

所以,胡志明废除汉字也就很正常了——如果恢复汉字(字喃),越南大众几乎瞬间回归文盲,而且汉字的学期周期太长,远没有“国语字”易于推广。其实胡志明与中国人有着深厚的感情,至于黎笋之后的故事,与胡志明无关。


隐语


1945年的八月革命后,越南民主共和国宣布成立,新成立的北越政府即时宣布,废除汉字和喃字,坚决推行字母式的国语字。

从此,汉字和改编自汉字的喃字逐渐隐没在越南人民的主流生活里。到了今天,除了历史典籍和一些佛教寺院还常见汉字,其他地方已了无踪影。

国语字替代汉字之路,其实早就已经“行百里者半九十”,政府打通的这最后十里,也无非是落下的第二只靴子,早晚有一天会走到这个地步。

与朝鲜和日本类似,越南在古代也通行汉字,上层人物甚至也学说汉语,但总体来说,底层群众的汉语水准不敢恭维,原因之一就是汉字太难了。而且和中国人使用汉字相比,越南人还要面对汉字音与口语音并不一致的痛苦。

到了十二世纪,为了解决这种痛苦,越南人发明了喃字,喃字也叫字喃,意思就是“南国之字”,是借用某些汉字的单体字或部首新造的字,一半表音、一半表意,使之读音与越南口语接近,便于理解。在我们看起来,这些喃字很像是汉字中的乱码,像汉字又不是汉字。

法国殖民者占据越南后,为了切割越南人与宗主国大清的联系,同样也是为了让越南人加深与新宗主国的联系,确定了法籍传教士亚历山大·罗德编纂的《越葡拉字典》中的字母文字为越南国语字,禁止官方文书中使用汉语。亚历山大·罗德创造的国语字并非一人之功,也是集合了葡萄牙人当年的努力,最终把越南文字拉丁字母化。

在法国殖民者统治期间,尽管越南上层文人有过不屈不挠的抵制,但总体来说,这种越南国语字还是得到了有力推广,你们爱也罢恨也罢,总之是站住了脚跟。

新的越南语还有一个明显的好处,那就是识字率提高、文盲率降低,拼音文字当然比汉字要容易上手的多。

为什么胡志明自己精通汉语,却在革命成功后依然推行国语字,把它作为唯一标准?

一、这已经是越南民间的共识,的确国语字已经是越南文字的潮流,很难逆势而行。并不是胡志明一人能够决定得了的。

二、越共的主要支持者肯定不是以前的官绅世子阶层,只有他们才怀念汉字,而真正的底层支持者不会对汉字有过多留恋不舍。

三、国语字确实有利于推行扫盲工作,效果一针见血,很快就能看到功绩,学习汉语是个事倍功半的长期研究过程。胡志明自己汉语纯熟,还能写汉语书法,自己更明白这个道理。

四、当时的东亚一带,都有简化汉字、甚至把汉字转化成字母文字的潮流。不说朝鲜也是自创的拼音文字,就连当时汉字的老家中国,从三十年代开始,文化界也有许多巨子、领袖、大佬跳出来,指责汉字是使中国陷入落后状态的罪魁祸首。从政府到民间,也开始有字母代替汉字的很多研究工作在进行,胡志明当然了解这些情况。

综上所述,北越政府当时的废除汉字之举符合他们的实际情况。至于背后有没有切割与中原王朝的文化纽带之意,联想到之前蒋委员长曾经关押胡志明一年多,刚刚被放出来不久,胡志明做出这种判断也是常理。


历来现实


胡志明(1890年5月19日――1969年9月2日)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是越南无产阶级的革命领袖,是越南民主共和国的缔造者,他于1920年在法国加入共产党,1924年在中国从事革命活动,他同中共许多领导人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他在中国举办的越南青年训练班,创立的越南青年革命同志会,中共领导人刘少奇,彭湃,陈延年等都为他们授过课,他在1941年组织越南独立同盟会,领导越南共产党进行反法,反日斗争,在中国从事革命活动长达二十年,不仅中国的语言,文字能熟悉地运用,就是书法,诗词也很精通,是个地地道道的中国通。


汉字早在汉朝就传入越南了,东汉刘秀在越南设置交趾,九真,日南三郡,汉人任延,锡光在交趾,九真开办学校,讲学传经,于是汉字也传入越南,隋开始科举取仕,越南学风也开始盛行,不仅有官办,还有许多民间私塾,虽说汉字在越南得到了大力推广,但由于越南人的发音和中原人相差甚远限制了汉字的普及,公元10世纪以后,越南从行政上脱离了中国,汉字也就渐渐转变成了注音文字,失去了本身汉字的意义,这种注音文字叫字喃,到了公元13世纪的时候,字喃基本已经系统化,开始用于文学作品的创作。到了16世纪,两位意大利,葡萄牙传教士在岘港建了一座教堂,他们用拉丁字母记录越南语并在教徒中传授,越南人感觉使用起来比汉字方便,不仅好认好写还和发音联系,这样就在民间有了一些基础,到了法国成了越南的宗主国后,更是排斥汉字,推广拼音文字,1945在越南取得了“八月革命”的胜利,9月2日胡志明在河内巴亭广场代表政府宣读了《独立宣言》,宣告越南民主共和国诞生,为了让广大群众看的懂《独立宣言》文本就是用拉丁拼音文写的。


由于越南被殖民化后,产生了严重的文化脱节,老百姓很少能有认识汉字的了,再说学起来也吃力,为了让人民尽早脱盲,建国后越南立即废弃汉字,这和政治没有关系,和民族也没有关系,这有点同中国解放后为了扫除文盲实行简化字差不多,不知大家想法如何?有想法请留下笔墨。

谢谢阅读


雪上长留马行处


这不由的让我想起几年前越南一些学者呼吁恢复汉字的新闻,当时的原因是越南考古发现的一些古籍,他们已经无人可以解释和将其大意翻译通畅,这就意味着越南的文化发生了断层,已经同历史上的本土文化产生了巨大的改变。

胡志明当年统一越南之后,废除汉字其实也是为了越南的去汉化,也就是不甘愿成为中华文化的附庸,这不利于越南民族主义的形成。而越南在当时需要强大的凝聚力来发展,包括当时创造自己的文字,这都是胡志明不愿意使得越南成为附庸。

历史上的中华文明圈中,没有废除汉字的只有日本而已,当年日本的明治维新,就有不少人认为需要废除汉字和儒家、道家文化,但是最后却以“儒道为体,西学为用”方式进行着维新变法,这是因为当时日本的一些进步学者认为,日本若是要崛起,必然不能放弃自己的文化,全盘西化只能让自己成为西方的附庸。

而历史也证明了,一个国家没有自己的文化和历史,没有自己的价值观和民族魂,其结局就是被其他文化所同化,成为其他文化的附庸,那么成为不了一个由影响力的大国。在二战前,日本代表东亚文化,一直被西方视为东亚古典文化的继承者,这使得日本人十分自豪,一直到中国这些年崛起,世界才开始正视中国文化。

越南去汉化多年,一直想要构建自己特有的文化,但是越南却没有韩国那样的经济实力。韩国去汉化多年,直到经济腾飞之后才形成所谓的韩流文化,然而这种文化西不西、中不中,是一种典型的四不像文化。而越南则更加悲催,由于历史上受中国文化熏陶太久,以至于去汉化后的越南,一直是难以产生像样的本土文化,乃至于现在一切都是从中国照搬,但是只学到皮毛,没学到精髓。


小司马迁论史


胡志明曾经在中国居住了20年,不仅仅汉语说起来非常顺溜,还能写一手好看的毛笔字。而说起和中国的关系,胡志明也是一直持有比较友好的态度,毕竟中国曾经给过越南无私而强大的帮助,两国之间更是十分亲密的兄弟国关系。

越南独立建国之后,胡志明就立刻下令废除汉字,推行以字母为基础的国语字。为了保证执行的坚决,越南宪法之中规定了只有学会了国语字的国民才拥有选举权,汉字由此彻底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和韩国一样,越南独立后废除汉字,一部分原因还是急于告别依附中国的历史,脱离汉字文化圈。说白了就是强烈的民族自卑心在作怪,在这一点上韩国还要明显一点,他们甚至宣扬汉字是他们发明的。这两个国家自古就是中国的附庸,汉字的输入就是宗主国文化统治的一种方式。而相对比较独立的日本就不觉得汉字有什么,只当作自己文化的一个部分。

对于越南来说,无论是汉语亦或者是根据当地语言习惯改造出来的喃字,在法国侵略的时期内已经被废除过一段时间,导致了两代人文化的脱节。在越南新政府成立之后,大部分的老百姓都是没有什么文化的。让他们全部学习难度较高的汉语明显不切合事实,而由汉语发展而成喃字其实难度更大。于是相声的拼音文字就很快得到了政府的推广,因为这些文字对于老百姓来说学习的周期更加短,可以加快社会脱盲的进程。

短期内,推广国语字的优势还是明显的,但是长期来说还是有着不小的麻烦。最主要的还是现在的年轻人无法读懂古籍,甚至连自己家的家谱、胡志明时期的文献都看不懂。还有就是拼音文字始终不能避免的问题——同音字。同音异议字增多,生活之中的正式文件就会出现很多问题。比如韩国的宪法只能用汉字编写,而且他们的身份证上依旧要印上汉字。还有一点就是拼音文字始终是平庸而单调的,我国也曾有有一段时期,很多知名文人提倡要全国使用汉语拼音,只是汉字在我们心中根深蒂固,最终难以改变。

记得此前看过一个日本学者的报告,国家的强大靠得是自强,国家弱小不能让汉字来背锅。日本人倒是看得很清楚,而韩国和越南则不同,他们急于撇清曾经附生于中国的历史,这反而让他们和自己的祖宗文化产生了断层。


木剑温不胜


最近在做越南作家保宁的名小说《战争哀歌》,阎连科对这部小说的评价是“东方战争文学的标杆”,读完北大越南语方向副教授夏露的译文,阎连科的评价并不为过。也不禁感慨,越南当代文学的高度,可能已经远远超过我们自己的当代文学创作。

我是理论语言学出身,虽然对越南语没有专门研究,但对越南语变化有一点了解。四年前去过胡志明市与河内市,对标上海和北京的两个城市,比我想象的发展的要好,更重要的是两个地方的生活气息很浓。


越南现在已经完全摆脱了中国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越南文化,这一点与越南废除汉语,确立自己的语言有重要关联。

胡志明的崛起与中国有不小关系,他本人也会流利讲汉语,但统治越南,胡志明的身份认同还是越南,他的考量是越南的长期发展,越南的利益是第一位,立马废除汉字出自胡志明之手并不为奇。

你对越南的印象如何?如果越南依旧使用汉字,你觉得越南会发展成什么样?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


老李有刀


越南主席胡志明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与毛主席、周总理等老一辈革命家有着深厚的友谊,并且还是一个中国通,会讲多种中国话。

但他作为一个中国通是次要的,会讲几种中国话也是次要的,最重要的他是越南国家主

席,而不是中国的主席。如果胡志明在越南推广中国普通话,那他就不是胡志明了。

越南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化,胡志明首先是爱国主义者,他才是政治家,才是越南国家领导人。他爱中国文化中国语言,说的透彻点就是希望沟通方便些,以得到更多的中国援助和支持。

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胡志明也是这样,如果没有中国的无私援助和支持,越来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也许还是空中楼阁。


南海舰队原老兵


胡志明和中国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他在中国待了二十多年,这期间他对汉语和汉字可以说是了如指掌,而且也学会了书写毛笔字。但越南废除汉字并不是胡志明一个人就可以决定的事情。



追溯到两千多面前的秦国时代,越南已经有了汉字的传入。到了西汉末年,汉字已经成为越南精英阶层的通用文字,所有的朝廷谕旨、公告、文书等等都是使用的汉字。隋唐时期,越南作为中原王朝的一部分,已经普及了汉文化。

公元939年,南越利用唐朝大乱的时机脱离了中原王朝的统治。但这时的越南并没有废除汉字,而且在这之后汉字还成为了越南的正式文字。



公元13世纪,越南人以汉字为基础,以形声、会意、假借的造字方法,创造出的新型的文字喃字,以此区别汉字。在日后越南朝代中汉字后喃字都在使用。

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法国乘机把势力渗透到了越南。1885年,中法战争中清政府战败,越南从此法国的殖民地,从此之后法国开始对越南灌输拉丁文化。这一次持续时间长达半个多世纪,直到1945年胡志明领导越南人民走向独立才算结束。



独立时的越南经过了长期的殖民者文化入侵,汉文化已经形成断层。而且汉字和喃字也已经被殖民政府废除,而拉丁文字却大行其道。

其次越南刚刚立国之时条件非常差,所以大部分普通人都是文盲。而汉字的难度大家是有目共睹的,在联合国公布的语言类文字难易程度上,汉字的难度赫然排在了第一位。也正因为如此,为了能够降低学习成本和时间,使越南人民尽快的脱离文盲的行列,胡志明选择了废除汉字,改用了拼音文字的越南国语字。



近年来,越南的国内已经有很多人开始后悔废除汉字。因为他们放弃汉字以后,大部分人连自己国家的历史和19世纪之前的文学作品也看不懂,而且这些国语字根本无法准确的表达思想含义,也因此很多有识之士也希望再次恢复汉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