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野揭开解放战争战略决战的序幕

□丁龙嘉

1948年1月,山东战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国民党军由“全面防御”转入“分区防御”,据守在津浦、胶济两条铁路沿线的青岛、潍县、周村与张店、济南、兖州等战略要地,妄图以坚固设防的城市和防御地带阻挡人民解放军的攻势。华东野战军东线兵团奉命改称山东兵团,继续执行内线歼敌任务。

华野揭开解放战争战略决战的序幕

进入济南市区的人民解放军

华野山东兵团司令员许世友、华野副政委兼山东兵团政委谭震林决定首先进行胶济铁路西段周村、张店战役。周张战役,实际上是山东兵团转战出胶东腹地之后解放全山东的第一仗,若能首战告捷,对振奋民心士气、锻炼部队的城市攻坚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战役预定于1948年3月11日打响,但由于连日暴雨所阻,参战部队接敌时间各有先后。首先攻打的是张店之敌。守敌见势不妙,弃城而逃,被山东兵团部队堵截在野外全歼。位于周村一带之敌闻讯仓促收缩兵力,致使周村守敌突增至1.5万人。12日凌晨,山东兵团部队对周村发起攻击,至16时,全歼守敌。接着,山东兵团各部乘胜扩大战果。这时周边驻敌全线动摇,纷纷弃城而逃,连远离战场百里之外的莱芜、蒙阴、沂水诸敌也望风而逃,具有战略意义的沂蒙山区全部重获解放。历时12天的胶济铁路西段周张战役,共歼国民党军3.8万余人,攻克张店、周村14座城镇,取得重大胜利。

山东兵团在取得周张战役胜利之后,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精神,决心乘胜东指,求歼已陷于孤立的潍县、昌乐地区之敌。位于胶济铁路中段的潍县城,分西、东两城,城垣工事坚固,明碉暗堡交错,利于防守,守敌吹嘘“固若金汤”。为了打好攻坚战,山东兵团加强土工作业,提出“人马均活动于地下”的口号。潍县战役于4月2日打响。从4月9日起攻城部队开始土工作业,将守敌利用防御工事把山东兵团攻城部队消耗于外围的企图化为泡影。4月10日夜,攻城部队开始了攻占潍县西城的战斗,战况十分激烈。4月24日夜,西城解放。接着进攻东城,于4月27日上午全歼守敌。昌乐等地区守敌一听潍县失守,纷纷弃城逃跑,途中大部被歼。历时37天的潍县战役,以歼敌4.5万余人的战果而胜利结束。

5月7日,中央军委命令山东兵团于津浦铁路中段兖州地区采取行动,以攻城打援战法歼灭敌人。29日兖州战役开始。7月12日开始总攻兖州城,13日守敌全军覆灭,15日残敌被歼。历时48天的兖州战役,歼灭国民党军6.3万余人,解放12座县城,控制济南至徐州间300公里铁路。至此,山东兵团4个多月的进攻作战,共歼灭国民党军14.5万多人,根本改变了山东战场的形势。

1948年7月,华野西兵团一部由豫皖苏地区转至鲁西南地区休整,与刚刚取得兖州战役胜利的山东兵团靠拢。这时,华东与中原两大解放区已打通了联系,华东与华北两大解放区之间隔着一个孤岛——敌占济南,而济南东距青岛、南距徐州各有300多公里,敌增援十分困难。这种形势,使攻取济南成为华野下一步的有利目标。就此,中央军委与华野领导反复进行磋商。8月12日,中央军委复电,同意攻城打援,要求在部署上注意“攻城打援分工协作,以达既攻克济南,又歼灭一部援敌之目的”。当时的济南,有人口70余万,有国民党守军约11万余人,守将王耀武制定的防御方针是:加强要点,特别是机场和城区守备,控制较多的预备队,以支援外围据点防守,多在外围消耗解放军的力量,以固守待援。

8月下旬,华野代司令员兼政委粟裕在山东宁阳召开了纵队以上主要领导干部参加的作战会议。会议统一了攻济打援作战的指导思想和战法;决定组成攻城、打援两个兵团,攻城兵团共14万人,分东、西两个集团,实行钳形攻击,打援兵团共18万人;整个攻济打援作战由粟裕指挥,攻城作战由山东兵团司令员许世友、华野副政委兼山东兵团政委谭震林、副司令员王建安指挥。

战役于9月16日夜开始。从17日起,攻城兵团东集团在炮火支援下,依托有利地形,不断向敌外围据点进攻;西集团分路猛进,并以炮火控制了飞机场,迫使敌人停止空运。面临覆灭命运的国民党军第96军军长吴化文,在人民解放军敌工部门和中共济南地下组织的积极争取下,于19日晚率所部约两万余人举行战场起义,撤离战场,使守敌西部防线出现缺口。攻城兵团抓住战机,乘势急进,至20日拂晓前,西集团全部占领商埠以西阵地,东集团主力直逼城垣。为了不给敌人以喘息机会,西集团向商埠实施突击,东集团积极进行攻城准备。22日黄昏,东、西两集团乘敌混乱之机,同时猛攻济南外城,23日中午,占领外城大部。

攻城兵团各部队为了减轻济南市的损失,发扬英勇战斗和连续作战的作风,于23日18时对内城发起总攻。突入内城的各部,东西对进,直插纵深,迫敌步步败退,至24日黄昏,攻占国民党山东省政府,全歼内城守敌,济南战役胜利结束。据守在马鞍山、千佛山的残敌,分别于25日、26日放下武器。当攻城兵团猛攻济南之际,行动迟缓的徐州国民党援军刚欲北援,已闻济南失守,遂使增援计划化为泡影。

济南战役,华野以伤亡2.6万余人的代价歼灭国民党军10.4万余人(内中起义2万余人),俘其高级将领23人。济南战役的胜利,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决战的序幕;开创了人民解放军夺取国民党军重兵坚守的大城市的先例;使华北、华东两大解放区完全连成一片,为华东野战军会同中原野战军在陇海铁路以南举行大规模歼灭战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这个大规模歼灭战,就是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中最大的战役——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进行的淮海战役。这次战役,人民解放军参战的有:华东野战军16个纵队另1个军,中原野战军7个纵队,以及华东、中原军区和冀鲁豫军区部队,共60余万人。国民党军投入兵力约80万人。表面看是60万对80万,实质上人民解放军得到了山东、苏皖、豫皖苏、冀鲁豫4个解放区人民的全力支援,是300万得道的军民对80万失道的国民党军。

淮海战役,人民解放军经过连续66天的艰苦奋战,以13.6万余人的伤亡,取得歼灭国民党军55.5万余人的伟大胜利。这一胜利,同辽沈战役、平津战役的胜利一起,从根本上动摇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1949年2月9日,遵照中央军委关于统一编制和番号的要求,华东野战军改称第三野战军,陈毅任司令员兼政委,粟裕任副司令员兼第二副政委,谭震林任第一副政委。三野辖4个兵团、15个军,另辖特种兵纵队、两广纵队和军政干部学校、教导师,共58万余人。其中的第7兵团第35军,由鲁中南纵队与在济南战役中起义的吴化文部合编而成,下辖第103、104、105三个师。就是这支部队,见证了即将到来的历史时刻。

早在淮海战役进行中,中央军委就开始谋划渡江作战。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此前的4月20日晚8时,三野一部就开始实施渡江突击。第35军在“早一分钟进南京,就早一分钟结束蒋介石的反动统治;早进南京一分钟,就早使南京人民少受一点损失”口号的激励下,奋勇前进!

23日午夜,第35军104师312团一部的勇士们,直奔总统府,把红旗牢牢地插在总统府的门楼上。不一会儿,第312团向第35军军部报告:“我们团已经占领了总统府。总统府的日历只翻到4月22日。”

24日——1949年4月24日,当朝阳升起的时候,南京,已换了人间!

华野揭开解放战争战略决战的序幕

人民解放军占领总统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