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浙經濟強市,坐擁優良港口和區位優勢,比中西部省會更有前途?

江浙兩省共計24個城市,除了南京和杭州是副省級省會外,僅有寧波城市級別較高為副省級市和計劃單列市。

然而,正是這些普通地級市具有挑戰中西部省會城市的強大能量,蘇州、寧波、無錫、南通、徐州等江浙城市是各大榜單上的常客,而蘇州是其中的佼佼者。

南京和杭州是省會城市、長三角副中心城市,集聚一省資源發展好很正常,所以,在此不參與評比。

江浙兩省中除寧杭外,蘇州、無錫、寧波都入選中國15個新一線城市榜單,蘇州、無錫GDP均已破萬億,而寧波今年有望實現,南通、徐州潛力巨大,其中,南通已經躋身中國GDP 20強,排名第18名,未來,有望挺進到第15名。

2017年,江蘇第5名的常州實現GDP 6620億元,全國排名第28名,而江蘇第6名的徐州實現GDP 6600億元,全國排名第31名。

浙江第3名的溫州(浙江3)實現GDP 5485億元,位居全國第35.

浙江第4名的紹興(浙江4)5311億元,位居全國第36名。

江蘇第7名的揚州(江蘇7)5064億元,位居全國第37名。

江浙經濟強市已經有了與中西部省會城市一拼的能量,到底選擇定居在江浙經濟強市(不含省會城市寧杭)還是中西部強省會呢?

一、中西部省會集聚一省資源,具有發展潛力,但具有致命弱點

中西部的省會例如西安、鄭州、武漢等都是強省會城市,在省內無強有力的競爭對手,教育醫療都是省內最強的。

但中西部省會也有一個致命的熱點,那就是港口實力普遍不強,甚至有些省會城市沒有港口,或只有內河港。

中西部省會中,以武漢的港口條件最佳,2017年,武漢港年貨物吞吐量首次突破億噸,躋身億噸級大港行列。

江浙經濟強市,坐擁優良港口和區位優勢,比中西部省會更有前途?

武漢港

西部的西安、蘭州等省會城市港口條件不佳,西安有西安港,卻是中國第一個不沿江、不沿海、不沿邊的國際陸港。

這些中西部城市雖然勞動力成本比江浙沿江沿海城市低,但貨物物流成本高,大宗物資出口成本比沿海城市高很多,鐵路運輸固然可行,但有很大的侷限性。

二、江浙經濟強市(不含寧杭),坐擁沿江沿海港口,背靠國際化大都市上海

江浙除了寧杭以外的經濟強市,除了港口條件優越外,區位條件也很優越,到國際化大都市上海的路途普遍不遠,其中,蘇州、無錫、常州都在一小時以內,徐州則在2小時左右,南通等滬通高鐵開通後,到上海只要1小時左右。

江浙經濟強市,坐擁優良港口和區位優勢,比中西部省會更有前途?

太倉港

中西部省會周邊無強鄰,周邊城市都被這些強省會吸血,榨乾最後的剩餘價值,而江浙經濟強市,雖然,也有省會,但發展比較均衡,江蘇有南京和蘇州雙子城,浙江有杭州與寧波雙子城,南京和杭州周邊的城市本身經濟實力不弱,尤其是江蘇,南京對蘇錫常這些經濟強市的影響很小,反而是上海影響大些,南京在江蘇真正影響到的是鎮江,到揚州、淮安要過江輻射已經很弱了。

三、從長遠考慮,到底是定居中西部省會還是江浙強市?

在中國,集聚資源最強的四大一線城市北上廣深,退而求其次,是那些被冠以新一線城市名頭的城市,其中,不僅有東中西部的省會或是沒有躋身一線的直轄市,也有江浙經濟強市,例如,蘇州、無錫、寧波等。

當沒有實力在北上廣深定居的情況下,可以優先考慮東部經濟強省的省會例如杭州、南京等,然後才是在中西部省會與江浙經濟強市之間進行抉擇?

同樣資金的情況下,筆者認為應該優先考慮江浙城市定居而不是中西部省會城市,理由是前者更具有發展潛力,因為江浙經濟強市處於長三角城市群中,有上海這樣的龍頭城市吸引,自身的稟賦也很不錯,環境好,歷史底蘊深厚。

以新一線城市蘇州為例,雖然,在高等教育和醫療等方面不如西北第一大城市西安,但蘇州臨近國際化大都市上海和省會南京,可以享受到部分的優質醫療和高等教育資源。

江浙經濟強市,坐擁優良港口和區位優勢,比中西部省會更有前途?

上海交通大學

至於基礎教育,蘇州並不比西安差,工資水平也不比西安差,江浙普通地級市雖然沒有很高的城市級別,但各種配置都很完善的,高等教育的話,離南京、上海、杭州又不遠,本地的優秀學子未必要在本地上學,去滬寧杭都不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