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考試中心自評“新高考改革六大問題”!

新高考改革,又被稱為“2018年新高考改革”,原因是原定於2018年實施新高考改革的省份達到了18個。

然而到了既定的新高考改革實施時間(2018年新高一開學時),卻出現了河南等8個省份的新高考改革失約的情況。

新高考改革為何會出現如此大面積“失約”呢?教育部考試中心自評了“新高考改革的六大問題”。

教育部考試中心自評“新高考改革六大問題”!

教育部考試中心自評的“新高考改革的六大問題”可以說是一語中的,針針見血。

第一個大問題是:走班教學會不會凸顯教育資源不足?

走班制教學方式,無疑比固定的教學班級需要更多的教育資源。學校可能缺少的不只是教學設施等固定資源,它們可能更缺少的是優秀的教師資源。

第二個大問題是:考試次數過多會不會加重負擔?

這個既有學生的負擔,也有老師的負擔,也有校長的負擔。本意為減少考試科目,減輕學生負擔,結果江蘇省高考卻挺進了“地獄模式”。還有不少學生認為英語考試變為一年考2次取最優成績,反而讓學生的負擔加重了。

第三個大問題是:

分散考試、多次考試、走班教學會不會造成中學教學秩序混亂?

文理分科時,固定班級教學有讓學生與老師彼此瞭解的機會,而走班式教學帶來的不僅是學生上課地點的變化,還讓學生與老師接觸的時間變短了,學生與老師彼此瞭解的機會也少了。

第四個大問題是:學生選科比例不合理會不會造成未來國民總體科學素養下降?

首批新高考試點的浙江省,2017年29.13萬考生,選考物理的卻只有8萬人,選考物理的考生佔比只有27%。而物理學科又是推動科技進步的最基礎的自然學科。

第五個大問題是:選科造成的學生知識結構差異過大,從而影響大學培養。

引用韓寧處長的例子:假如大學要求學生有紮實的物理基礎,然而它們實際招來的學生物理學科水平卻達不到,可能這些學生在大學中就不能很好的學習了。

第六個大問題是:試點擴大後省級考試機構是否有足夠能力提供專業服務?

這是一個很實際的問題,省級考試機構真的有足夠的能力提供命題的能力嗎?近日,浙江英語科目考試成績的考後加權賦分就引發了大範圍的爭議。

雖然新高考改革遇到了問題,但新高考改革仍是勢在必行的,因為它要改變的是“一考定終身”的格局。

教育部考試中心自評“新高考改革六大問題”!

現行的高考制度,開始於1977年恢復高考之初,至今已被執行了40餘年。它也曾一度被病為“應試教育”的根源,有人曾評價“現行的高考是“一考定終身”的考試,它是不利於學生素質全面發展的”。為了適應“應試教育”,很多學校都把應付考試作為了教學的重點。而在這些學校中,又湧現出了一批以衡水中學和毛坦廠中學為首的應試教育典範。

為了破解“一考定終身”的問題,相關部門也是做了不少工作。從加強體育文化藝術課程比例,到推行新高考改革試點,再到2017年第二批新高考改革。而所有這一切,其目的只有一個,就是:把教育從“應試教育”轉變為“素質教育”。

教育部考試中心自評“新高考改革六大問題”!

所以說:新高考改革,與其說是一次高考改革,倒不如說是一場素質教育取代應試教育改革,是符合民眾對高考改革的呼聲的。

而如何進行新高考改革,如何讓新高考改革能夠平穩的進行還需要更多的積累與實踐。對此,陳寶生部長要求:新高考改革,要採取實事求是的基本態度,不湊數,條件達到了就批准啟動,條件達不到就創造條件,達到了再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