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玉剛校長吳子健:民辦學校的機遇以“改革”為主


11月10日,由新學說主辦的“國際學校發展大會”(VIS)各大分會場演講高潮迭起,精彩不斷。在以“國際學校的運營與管理”為主題的分論壇上,

包玉剛實驗學校總校長吳子健以《民辦學校教育國際化的實踐與思考》為題,發表了精彩演講,以下為精彩回顧:

包玉剛校長吳子健:民辦學校的機遇以“改革”為主

包玉剛實驗學校總校長吳子健

吳子健校長曾任上海市建青實驗學校校長和上海市九年一貫制教育專業管理員會主任,擁有30餘年教育經驗,在此次演講中,吳校長從政策角度切入,對民辦教育國際化進行了深入的分析。

包玉剛實驗學校總校長吳子健演講視頻如下:

一、教育國際化是當前世界教育改革發展的方向

教育國際化是我國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重大戰略,是培養國際化人才的必然途徑和全球教育改革的發展趨勢。從大趨勢上來看,教育國際化將是一個“大浪淘沙、優勝劣汰”的過程,在這一教育本土化創新過程中,教育理念、培養目標以及課程建設,對學生的研究將非常關鍵。具體而言:

(一)給公辦學校帶來的機遇與挑戰

目前,公辦學校的教育國際化以“借鑑”為主。中外教育理念、課程內容相互借鑑,促進國際課程的本土化進程,並且借鑑國際課程經驗,深化高中課程改革。但與此同時,教育國際化的浪潮也給公辦學校帶來了挑戰,包括培養目標、課程、教材、評價體系、經費及師資隊伍建設等。

(二)給民辦學校帶來了機遇與挑戰

民辦學校以“改革”為主,率先開展國際課程本土化實踐,融入中華優秀文化教育經驗,並形成有特色的國際化教育實踐。教育國際化給民辦學校帶來的挑戰則主要體現在培養目標、學生來源、師資隊伍、課程、教材及考試評價等方面。

二、建設現代性、豐富性、多樣性的課程

(一)國際課程引進和開發的基本原則

在國際課程的引進和開發過程中,應遵循如下基本原則:

1. 義務教育階段

注重主體意識、借鑑意識和拓展意識。基礎型課程使用國家課程,拓展型課程及研究型課程則有選擇性地借鑑、吸收和融合國際課程。

2. 高中教育階段

• 堅持文化自信

• 注重國際課程的本土化實踐與研究

• 嚴格把握引進國際課程的理念、課程與教材的深度與廣度及邊界

以下以包玉剛實驗學校(以下簡稱“包校”)為例:

包校高中嚴格遵守涉外教材的選用審查制度,開展 “全覆蓋、無死角”——校、區、市三級審查制度;重視國際課程中涉外教材的引入、選用和審查工作,成立課程和教材審查小組,規範涉外教材的引入流程,並且制定涉外教材審查應對措施。

(二)根據辦學理念和培養目標選用國際課程

十一年以來,包校認真貫徹實施《包玉剛實驗學校課程方案》,推進中學課程與小學課程相互銜接,在實施國家課程的基礎上引進、吸收IB課程和IGCSE課程等理念與教材,逐步構建了相互滲透、融合、優勢互補的新型的課程方案:獨具特色的“上海+”課程和“國際+”課程,旨在為學生們未來的主動發展打下紮實的基礎。

1. “上海+”課程:

“上海+”課程依託上海中小學課程平臺。以上海市義務教育階段的課程與教材為基礎,使用並遵照上海市義務教育階段課程方案教授基礎課程,確保學生掌握上海義務教育階段課程方案中要求學生掌握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同時選擇、引進和借鑑部分國際教材,充分利用中外教學資源,消化吸收優秀教學理念、目標、內容及評價機制。

2. “國際+”課程:

高中採用劍橋IGCSE課程及國際IBDP課程。同時在理事會、學校領導和管理團隊的全力支持下,開設四門中國課程(語文、地理、政治和歷史),共同構成了包校獨特的“國際+”課程。

(三)文化自信是國際化教育的基石

不忘歷史才能開闢未來,善於繼承才能敢於創新。2016年,包校舉辦了海外升學指導協會(OACAC)首屆區域會議,共58所大學代表出席了本次會議。會上,美國一所常青藤學校的招生官告訴我們:“有些中國的留學生,對本國文化沒有認同感,這樣的學生是我們不歡迎的。”

(四)重視中外教學與評價的優勢互補

中外課程在教學和評價方面各有側重,應全盤考量,幫助學生更好地實現全面發展。

1. 國內課程:

• 強調在基礎知識穩固掌握之上進行拓展

• 教學過程注重階段性成果,對知識和技能循序漸進的掌握

• 課程設置學科分類明確

• 注重對學生學習成果的考核

2. 國際課程:

• 學校開設多樣性的模塊和學科,可供學生自主選擇

• 課程內容與時代發展緊密相連

• 鼓勵學生自我探索學習

• 強調現代科技在教學過程中的應用

三、建設勝任國際化教育的學校管理團隊與師資隊伍

(一)高度認同包校的辦學理念

以“發展全人教育,傳承中華文化,拓展國際視野”為辦學使命,堅持培養學生掌握世界政治、經濟、文化知識,通曉國際規則,能夠在國際交流、合作中具有獨立、富有魅力的溝通交流能力,成為在聯合國等國際政治、經濟、文化舞臺上充分展示自己觀點,並贏得讚許之能力的全球不同領域的領軍人物。保有充分的民族自信,能夠為學生將來面對國際化環境提供強勢競爭力。

為了使全體教職員工更好地理解、接受並認同學校的辦學理念,包校加強教育理論的學習與交流,切實提升基於國際視野的課程領導力,並建立了暢通、開放、包容的溝通機制。

(二)確立研究學生就是研究教育的思想

每個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研究在教育情境下人類的學習、教育干預的效果、教學心理,以及學校組織的社會心理學,其重點是把心理學的理論或研究所得應用於設計課程、改良教學方法、推動學習動機以及幫助學生面對成長過程中所遇上的各項困難和挑戰方面。隨著人類社會不斷髮展進步,教育越來越需要關注學生個體本身,從而更好地滿足個體需求。在辦學過程中,學校應該重視教師隊伍建設,研究學生理唸的培養,關注學生髮展特點。

一個善於研究學生的校長和教師,應該具備研究學生的認真態度、具備母親般的胸懷和細緻入微的觀察,並具備正確的教育觀。

此外,家校協作也是構建和諧校園的重點。為了更好地保護學生的創新精神,助力學生全面發展,包校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活動,將教育教學融入課堂教學、科技、體育、文藝活動以及日常生活。

(三)建立求同存異相互學習的校本培訓制度

為了更好地利用校本培訓的平臺,促進教師成長,包校不斷探究中外課程的理念與內容,構建了多種學習交流平臺,建設起校內外學習型社區網絡,並於今年初正式成立了專業學習中心。

在校本培訓中,非常重視培養教師的三種能力:

• 專業知識

• 英語運用能力

• 國際視野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日益激烈的國際化競爭中,為了實現辦成一所世界級名校的宏偉目標,必須非常關注教師隊伍建設和教師專業發展。包校充分依託十二年一貫制學校的優勢,加強跨校區教師之間的合作研究,成立專業學習中心。同時,導師團也在教師培訓工作中也發揮了很重要的作用。

新學說將會陸續發佈VIS大會上各位國際教育界專家大咖的精彩演講及討論,敬請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