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與太極操在練法上有哪些區別?

支撐八面頂頭懸


我練氣功歷史比較長。對於如何煉功有些心得體會,對於太極拳的瞭解連皮毛的層次都達不到。但既然您向我詢問這方面的問題,我就不揣冒昧斗膽回答一下吧。

太極拳、形意拳、八卦掌之類的拳術,同屬內家拳。既然是內家拳就必須要練氣,故練太極拳有它相應的站樁功的練法,形意拳和八卦掌亦不例外,也是各有自己的站樁方面的功法。總之,凡是練內家拳至較高境界的人,肯定周身的氣脈是通暢的,應該說這類人的氣功層次是相當高的。換句話說,沒有較高內功境界的人,他無論是打太極拳,打形意拳或者打八卦掌,都等於是在做操!太極操就更不肖說了,它本身就叫"操”嘛,勤練之,必然對身體的健康有益。





靜中乾坤大


太極操和太極拳,雖然都有太極兩字,但有本質區別的。要一定說有關係,恐怕“遠親”都算不上,只能說穿了一件太極的外衣。

太極拳不僅要練身法步,更講究意念、呼吸、經絡的練習。經常練習可以強身健體、延年益壽。


太極操則不同。和學校裡練習的廣播體操是一樣的。只是借鑑了太極的外形架子。練習的結果就是隻能松筋舒骨、解除疲勞。


江上弄舟


問題的關鍵詞是兩者練法的區別。最基本的區別是:太極拳屬內家拳,走架時由內動引帶外動;太極操一般就以外形動作走架。這裡順便友情提示:如果僅從健身角度而論兩者不分伯仲,有些對太極操嗤之以鼻者往往其太極拳修行並不高到哪裡,因為那些自以為太極拳修煉得道者並沒有真正入道,所為意、氣、勁沒能真正走對而暗害了身體還茫然無知;而太極操自由自在動動腿腳,只要根據自身掌握度即可,對身體有利而無害的,即使偶有小傷是一般人都可以感覺到和防治的。如果沒有明師指點情願練太極操。因為你懂的:健康最重要。


C太極鄉人


不光是太極拳和太極操,所有的拳和操的區別主要在於練法,或者說是練功的方法跟動作要領。

拳之所以稱作拳術,方法和要領是關鍵。術就是方法和要領的總稱,包括練的方法和要領、用的方法和要領。不懂術就別談拳,不懂術就是沒入門。

對術的理解和掌握的程度是判斷是拳還是操的唯一標準。

不是說知道了每個動作(或者說招式)的用途就有了技擊能力,也不是說有了格鬥的意識就有了格鬥水平,想怎麼做、知道該怎麼做只是一廂情願,至於能不能做到並不是一句話那麼簡單,要想充分發揮自己的潛力、要想達到隨心所欲的水平,術是主要的因素。練法對了,才能有好功夫,功夫深了,用起來才能得心應手,所以武和術是相輔相成的。

不要把拳想象得過於神秘,非得給它披上讓人充滿幻覺的外衣。太極拳就是利用了太極理念的拳術,其實中國的任何拳術都吸收和採用了太極理念,否則就稱不上拳了。只不過其他的拳總結的沒有那麼細緻和深入,採用比較樸素的語言進行表達的而已。

並不是懂得了太極理念,就代表你真的就是太極拳高手,就真的具有實戰能力,有些人練的太極拳要領未必符合太極理念。比如說動與靜、快與慢都是陰陽的兩個方面,我不相信你撅著屁股能夠做到身體靈便、進退快速、收發自如,你那種姿勢用來推磨再合適不過,用於慢騰騰的原地推手也說得過去,倘若用於格鬥就只有捱揍的份了,不信你隨便找個拳擊運動員打打看。這能說明你是真懂太極拳嗎?如果你仍然堅持你得到的是太極拳的正傳,那隻能說明當初創拳的人是個二把刀。

所以,我建議大家客觀看待武術,客觀看待太極,不要熱衷於噱頭和名氣,不要被人洗了腦。我們要信理、信能力,而不是信名頭。

說了這麼多,總結成一句話,目前練太極拳的人練的基本都是操。


單氏武技a


實戰太極要研究對手,太極操是研究自己。

任何一種事物的發展都不能脫離它自身的環境、文化、政治。不承認已存在的健身武術、養生武術、娛樂武術都不公正,也不明智。一個八歲的幼童和一個八十歲的老者,對於他們健身與娛樂武術是最好的武術,難道要一個八十歲老太婆的練散打,練摔跤,不妥吧。

實戰太極最主要的體現是實戰,一個是發力要順達,勁力要充足,力點要準確,這個最初的勁力練習,然後就是要進入實戰模擬階段,只有經常進行實戰,經常進行與不同的人,不同的流派進行實戰,才能被確認為實戰,並且它研究的對手是人,不是養生學,是距離感,空間感,戰術、抗擊力,心理學,是對手的身高,臂長,打法等因素。

太極操,研究是自己的感悟,是中醫,是哲學,是自我的身心愉悅,是研究養生能活更久更好。


福州禪武


題主提出的問題很有代表性,即然是拳術,就應該有擊敵衛己的功能,但現實是在各種搏擊平臺上卻見不到真正的太極功夫,展現給觀眾的全是"壯欺弱,慢讓快"的先天自然之能,要麼明明是以散打對散打,卻偏要貼上一個太極拳的標籤,以示不同,但在現代自由搏擊面前卻是不堪一擊,難怪人們質疑太極拳的實戰效能。

拳與操肯定不是一個概念,顧名思義拳是一種武術,除健身外尚有博擊的功能。而操是人們用來活動鍛練身體的一種體育運動形式,或是單人或多人的競技運動,比如自由體操,並不具備搏擊功能。

當下的太極拳已失去實戰的功能,而成為一項老幼咸宜的大眾養生健身運動已是不爭的事實。

太極拳與太極操的練法不同的根本之處,在於對太極原理認知上差異,通俗地講就是對"易理"的理解,對太極圖涵義的理解。

太極是古代的一種哲學思想,是個很抽像的東西,對此一千個人可能會有一千種理解,畢竟人們的思維方式,理解能力,學識寬窄都有所不同。曾幾何時,太極不也被當作封建迷信遭批判過?現在各種太極拳門派流派眾多,各種太極拳(掌)套路紛芸,老的新的長的短的,慢的快的,剛的柔的數不勝數,不是真實的寫照嗎?究竟哪家的太極拳真合太極之理?

誰與鑑別?

然而太極之理卻只有一個,也就是自然之理,對立統一,陰陽合和消長制衡,“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此理用於軍事,則有"孫子兵法"流傳至今。用於中醫,則有八綱辨證,治病八法,中藥分類則有溫熱寒涼四性,升降沉浮四氣,脈診則有陰脈陽脈兩大類,後再細分,中醫之術雖時過千年,至今仍然適用。用於武術則產生了太極拳,即完成了武術與養生的高度統一,格鬥與養生不再對立顧此失彼,於技擊則以不變應萬變,無形無像,不再拘泥於某招某式。

今之太極拳被戲稱為太極操其實也不準確,若真是太極操(符合太極之理),儘管不具有搏擊功能,但它肯定能防治許多現代醫學解決不了的慢性病。可惜的是,現在大多都是放慢了的廣播操,因為它們沒有內功心法的介入,沒有了內功心法,人體內的正氣(元氣)就不能逆行壯大,養生效果將大打折扣。沒有了內功“氣”的基礎,太極拳特殊的技擊效能便不能建立,(聽勁感知,捨己從人,無過不及,隨曲就伸,),這就是太極拳與太極操練法上的不同之處。

王宗嶽在其“拳論”中特別指出:“本是捨己從人,多誤捨近求遠,差之毫釐,謬以千里,學者不可不詳辨焉",古人有明確教誨,而今人大多自以為是,急功近利,又有誰願靜心細思詳辨,以“太極拳論”為鏡?為法?俟水到渠成,成自然之功?

相由心生,境由心造,對太極原理的理解,思辨,方法,乃太極拳與太極操或廣播操區別之根本所在。


上善若水125944379


我國練武的宗旨從古至今都是強身健體修心養性。對於有練武的身體各方面可能會比沒練武的好一些,也有一定的攻擊能力。但是傳統武術對於現代科學研究出來的專門的搏擊技,那實戰方面肯定會有一些弱勢的。因為本來目標就不一樣,傳統武術是想讓身體更健康,而專門的搏擊技會讓身體透支。太極拳太極操都只是用來把身體練好而已,身體好了相對來說力量速度耐力之類就會提高,打架相對普通也就厲害一些,並沒有多大本質性的區別。就怕一些騙子為了利益,把太極和武術之類的神話了,亂虛作假肆意欺詐,居然還搞出什麼內功,能把人震飛能隔山打牛了。這真的是國家的悲哀和恥辱啊,早晚要被其他國家拿著這把柄攻擊我國文化和誠信的。


智者之失


我的看法是,練太極拳的含義,是以拳練太極,不是以太極練拳。兩者的目的不同,前者是練太極,即修心養性,明心見性,並能強身健體。後者是練拳,有逞強之意,這種人總以為用太極能把自己練強大,殊不知其實走偏了。因為太極以柔弱勝剛強,即使練出所謂的內家功夫,也從不顯露不逞強,其次太極講求陰陽平衡,彼此和諧共處,何事要爭個高低?第三最重要的是,通過練太極能讓人入道,或說開悟,或說明心見性,真正開悟的人,還需要用拳頭解決問題嗎?所以,以拳練太極練虛無才是正途,想多了就走歪了。


河玉先生


現在的太極拳,去掉了剛猛的發力和動作複雜的技擊技術,更加的去追求美感舒展之類的動作,更適合大眾,推手也有組織比賽,屬於半實戰型的,限制級的實戰技術,傳統的鎖喉掏襠,撩陰腿這樣的招勢,也很有實戰效果,卻在搏擊擂臺上是不允許的,實戰是有,放在擂臺上。就不行,現在看到的搏擊格鬥ufc大多是講規則的,太極的發展趨向於普通大眾,這是比較好的,


左極


能戰為拳,不能戰為操。能沾粘連隨,引進落空將人擊出為太極拳。太極拳從養生各度講更適於中老年人,從技擊各度講是最難成就的拳,所謂十年不出門,代不數人也。若要追求技擊功夫,建議不要選擇太極拳。若健身為目的,兼防身,在太平時代練太極拳是一個好選擇。不必把太極拳推向”最好或最差“之極端上,否則,不符合陰陽哲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