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太极拳时怎样才能松而不懈?

leona518


太极拳难练的原因就是没有建立起一套合理的参照体系,只说了很多概念和感觉,让大部分练习者无法知道对错。太极拳的松其实每个人在平常都能做到,只是在不注意的时候你的任何动作都是松,走路都是,只有下肢行走支撑协调发力,腰部以上任何部位都是松的状态。

首先这个松的目的是为了放松肌肉,第二,让全身骨架在做每个动作的时候都不会超过击打角度,因为这个角度一旦破坏,太极拳的结构力就失去作用。这也是为什么太极拳要盘架子的原因,但是我个人是不喜欢打架子的,因为这种练法太慢,很难出功夫。我个人是采取的其他方法练习太极劲路和身法步。

如果要检验是否松的合适,松而不懈,我有几个指标给大家参考。这个方法用来做防守体态的静态受力测试。随便做个动作出来,定型不动,然后让人在你的攻击点对你施加力量往腿对应的方向推,如果松的到位,那么可以承受相当大的力量而不动。这样就松到位了,因为骨架起作用了,肌肉也没有参与太多。如果是懈,那么一推就散,如果是肌肉使力,基本坚持不了几秒而且会发抖,只有松透了,动作角度合理,骨架就正确,可以承受很大很久的力量而不垮掉。

这就是我个人制定的太极动作的考核指标,不用管什么动作形态,只要扛住对方的力,就是对的动作,松的到位。不信大家可以试试,随便找个练太极拳的,让他打个架式,定住后给他发力,扛得住就对了,只要一推就散的,无论动作做的多飘逸,那都是懈。只能当太极操,不是太极拳。因为单纯的太极拳架很难练出内家功夫,不是说拳架不该打,而是仅靠拳架能领悟太极原理的人太少了。太极拳的基本功并非拳架。还有太多训练方法没有人传授。那些方法才是真正的功力训练,练好了打拳架,随便动都是对的。不用像搞雕刻一样来捏架子。太极拳本身就是一个协调运动,而且目的就是为了在极高速度下能够防守对方和攻击对方。现在的人只知道在极慢状态下动一动,还一练几十年,神经都练迟钝了,还怎么应对别人高速袭击。把慢练成了本能的功夫,本身就是错误。

一句话,真正练出太极功夫的人,平常练习的都不是拳架,但是打出的拳架都是对的,在用拳架教你折腾你而已。拳架是有了功夫的人用来平时活动一下,养养气血的。因为他身上已经有了功底,一般的人什么都没有,练的拳架也不对,搞不好还怪身体。


太子丹69557992


松而不懈是柔!说柔你就明白了吧?就像有弹性的白蜡杆子,这才叫柔!

这个柔字,你可以看看怎么写的!上面是个矛,下面是个木字!所以柔是有弹性有韧性能出刚劲,这就对了!


现在,大多练太极拳的软不拉塌的,以为这就是松,这就是柔,真大真的动手,你还不如普通人反应快呢!

松是为了出柔劲,出整劲,松不是目的,是手段!是方法,但是丢了节节贯穿,上下相随,丢了整体骨架,那么根本出不来柔劲刚劲,这样的太极拳就是太极操,连最起码的养生效果都达不到!


更不要幻想着出功夫能技击实战了,练了一辈子手无缚鸡之力,还不如跑跑步健身呢!

怎么练,桩功,单式,套路,抖大杆子等等都必须下功夫练习,每天练半个小时想出功夫,门的没有!现在多数练太极拳的都是臆想,理论家,慢慢吞吞比划一下还想技击实战,快一点都没了太极拳的味道了!剩下的也只能表演了,练练套路!


九五太极养生


练太极拳时怎样才能松而不懈?

练太极拳要做到松而不懈,必须在形松意紧上下功夫。更要注重练太极拳时的松,柔。太极拳是一项圆润,轻灵,松柔的全身运动。练习太极拳首先要学会形体上的放松,只有全身放松,自然呼吸的平衡,才能取得在练习太极拳时的松而不懈的成功。在放松上下功夫,太极拳的放松,它就是形松意紧。太极拳讲究的是以意练形,一松十紧,松与紧的

相亙配合,虚与实的融入太极拳架中的特殊训练方法。意念与形体二唯空间的配比平衡,它才能把太极拳的松与紧展现出来,松与紧是太极拳行拳走势上的配合恰到好处。它必须融入意念与呼吸的整合,才能体现太极拳的松而不懈,这也就是太极拳並非只

讲究放松,它还特别注重紧,刚猛的吋劲,抖力的功夫修练。形松意紧它练的就是太极拳的独特的,四两拨千斤的劲力。

太极拳的松,先从呼吸上的放松开始调整,正常人从静止状态进入动作状态容易让呼吸变得急促

,紊乱,不容易控制自然呼吸时的轻,匀,缓,松。太极拳的松,训练的是呼吸与形体动作的配合,同时強调松而不懈,通俗的理解是在放松的同时,还必须要有紧的意思槪念存在,松而不懈,才是太极拳松的最高境界。

形松意紧是太极拳的最基本锻练法则,如何做到它。就必须养成良好的太极拳的锻练方法。形松意紧是贯穿在整套太极拳中的拳架行拳走势上的展现。从太极拳的起势开始,就要不断的用意念来调整形体在拳式构架上的微小细节。太极拳在行拳时有一整套的从上到下的形松意紧的训练调整。中正安舒,立身中正讲究的是太极拳对头部上身的要求,它要求头顶悬劲,下颌微收,上身正直,不能有左歪右斜的形体上的夸张动作的存在感。提肛吊肚是太极拳开胯圆裆的训练大法,它还必须与双脚掌的十趾微微抓地紧密配合,更能彰显太极拳的迈步与猫行的韵味。沉肩坠肘,含肩拔背,坐腕,展掌,松指..,这一系列太极拳中的训练方法,融入在平时太极拳的修练中,它展现的是太极拳形松意紧的紧,在太极拳演练时紧与松,虚与实,开与合,都与太极拳的阴阳平衡有关联。只有平时对太极拳的细节修练刻意去追求它,才能做到打太极拳时的松而不懈,才能把太极拳的形松意紧做到位。这就是我对练太极拳时怎样才能松而不懈的回答。欢迎点评。





小天使FB


我练了几年传统太极拳,我冒昧来解释一下松不懈的问题。

现在好多人一松就懈,那是为啥,因为那根本不是松就是懈。松是身体的一种状态,只有松了,气血才通达。如果硬邦邦的行气血是很难的,在放松状态下把血管按扁,气血流通状态一定比松的状态差很多。所以松就是这个目的,如何练松,我的建议看4-6岁小朋友,看看他们松的时候懈吗,我敢说只要孩子没毛病,他们松的时候绝对不懈,再看看小孩子的发力,你就会明白一些。

接下来再说说这个不懈的问题。其实从小孩身上可以看出的,不懈就是要有内力,即松又要有内力是太极拳练习者必须要达到的境界,这也就是很多太极高手练拳不让怒劲练拳的道理。那这个不懈怎样做到涉及的内容就多了,比如内三合外三合等等,其实说的简单一点就是整劲,好多人都说整劲,啥叫整劲,答案还是看孩子,小朋友推人的时候不是用手的,而是调动全身的力气,这就是整劲。

手机码字,喜欢关注,谢谢!


考试石磊


小编回答你太极拳松而不懈的练法,就是天天松练,柔练,慢练,均练,达到松而不懈的效果。动作与意念也有来去。用道家意念去修炼的,是内丹修炼法。

太极拳为什么要慢打,一个开合,怎么去练好一个开合,大有文章可做。当你到了这个层次,就知道了它的真相。一个深长呼吸,就是在运劲,在摧劲,这样的运劲,摧劲,远比嘿嘿声发劲好,它又柔又刚,内气随意念运行着,就是一个开合,一个收放,一个呼吸,一个虚实,一个阴阳。这就是在修炼太极阴阳劲,就是太极内劲。发劲!你没有真正的内气内劲,发什么劲。作弄,误导。有强大的内劲的人,意就可以伤人。太极拳本来就是内家拳,意拳,养生拳,这样买弄的招势少一点好一点。很多人练功,打太极拳都想找捷径,但捷径放在前面,就是看不到,不认识,没缘分,这就是悟性,在练功中慢慢的分清,道家,佛家,儒家,医家,武家的功法。单佛家功中有千万种方法修行,当然道家功法修炼也就更多了。小编回答完毕。


俗居寒青夜


这个问题实际上用一句话就可以回答:时刻领会并且做到每一式其中的技击要义即可。

很多去探讨太极拳的动作的时候,往往是从每一个动作的路线,要领,以及细节,次序,身体形态等等方面去说的,这样可以说出一大堆的动作注意事项,但其实这从一开始的出发点问题上就错了。

比方说在练拳的时候打出来的每一招每一式的姿态,实际在实战对抗状态下,它的动作姿态肯定是不一样的,因为对手不是空气,一定会有对抗会有阻碍,那么实际上在练拳时候原本毫无阻碍完成的动作,在真正的交手当中,就不会那么顺畅的完成。但恰恰是这个情况之下,才是检验真正功夫程度的时候,所有的所谓松柔,所谓一气贯通,等等这些挂在嘴皮子上面耳熟能详的要领口诀,只有在真正的对抗交手当中才具有实际的意义。

这也很像佛教说的着相的问题,如果不真的明白本质上面的“性”只去研究那些“相”,那么说来说去,肯定是虚妄。

所以说其实要在“练”太极拳的过程当中能过做到“要领”,就一定是需要首先有每一个动作的技击要义的清晰认识。而如果要有清晰认识,就一定需要有实践的切身体会。

所以要想真的掌握太极拳,绝对离不开实践对抗的练习,只说拳架,一辈子没有真正交过手的太极拳练习者,也是不可能真的做到掌握太极拳的。现如今很多被“打假”,被“揭露”的太极“大师”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剑客浪心2017


人在做不熟悉的运动的时候都会僵硬,原因就是被动肌参与太多,等你熟练以后,被动肌放松以后你就不僵硬了,其实也就是松了,松其实就是松被动肌,而如果主动肌也放松的话,自然就懈了。

刚学太极的时候不紧是不可能的,所以师傅教练都尽量不让你出力,目的就是让你形成正确的运动轨迹,初学者力求开展,展就是一个松被动肌、同时让主动肌蓄力的过程,日子久了自然就形成力了,只是武术把没有经过锻炼的力称为蛮力拙力,而经过练习的力称呼为劲,所以不用力不等于不用劲,老拳师在说松紧的时候说的是阴阳,比如阴面极力松阳面极力紧等等,避免懈的原则就是开展,紧张是本能,人一紧张都是往回缩的,而松靠练习,只有千锤百炼,熟能生巧之后,自然就松了,但是方法一定要正确,如果方法错误,练一辈子也是重复错误,是不可能做到松的,入门引路靠师授,没有明师指点很容易进入误区,太极易学难精,能找到一个明白师傅就是福气,真正能入门能身体健康就受益无穷了。


宁静致远2386822537


唔,关于太极拳,按要求与轨迹只能说是创立大极拳的祖师闲来沒事随便挥洒几招而已,养养身子。呵呵,那些徒子徒孙却沒有祖师的雄浑内功运化于招式,不能从而达到摧劲运化天人合一的境界,沐浴在罡气之中,哗,碰过来的若非同一境界即弹开。动你手实属小儿科,现在人打太极拳实在这个心理,引练太极拳为荣,心理是对的却事与愿违原因就在于此。呵呵。


如是173795732


“松而不懈”是基础要求。“松”什么,“不懈”什么?需要明确。

简单地说,骨正肉松。即,骨架要中正,肌肉臟腑要放松。运动时,保持肌肉放松,也就是“不用力”,骨架在各关节最佳受力范围内运动,也就是“顶头悬、含胸拔背、沉肩坠肘、松腰落胯”等身法。这需要对骨骼、关节有一定认识,也需要一段时间的练习才能做到,但这是基础的基础,没有这个,就没有后面的高屋建瓴。


自律利他


感谢提问。如果你已经知道松的重要,那去研究一下松的同时哪些部位要紧。有松同时有紧才符合太极阴阳。如同“掂”,要掂到恰到好处,就必须充分把握松和紧的分寸。孤陋寡闻,读者见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