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蜀国北伐的不是诸葛亮,而是韩信,北伐能否成功?

某乃零陵上将邢道荣


我们一般只看到战场上的风光,但是往往忽略了战争背后的准备。一场完整的战争需要五大要素:

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孙子兵法 · 始计篇》

道,指君主和民众目标相同,意志统一,可以同生共死,而不会惧怕危险。

天,指昼夜、阴晴、寒暑、四季更替。

地,指地势的高低,路程的远近,地势的险要、平坦与否,战场的广阔、狭窄,是生地还是死地等地理条件。

将,指将领足智多谋,赏罚有信,对部下真心关爱,勇敢果断,军纪严明。

法,指组织结构,责权划分,人员编制,管理制度,资源保障,物资调配。


我们逐条分析:

首先说道。

诸葛亮开始北伐,大概是经历了“两个三年”的战略步骤。第一个三年,是从公元223年开始,刘备去世,到225年,诸葛亮评定南方战乱,收复蛮族,是战略缓冲期,清除蜀汉边患;第二个三年是从226-229年,226年诸葛亮率领大军进驻汉中,开始休养生息,操练三军,是战略准备阶段。

而在这六年中,魏国发生了两件大事,其一,公元222-226年,魏国战略重点在东南,先后几次伐吴全部受挫,西南防务相对松懈;其二,公元226年,曹丕去世。

以逸待劳,以老臣伐新君。符合大道。然而此时,我们必须注意的是,从公元223-229年期间,所有的战略准备和内政调息,全部都是诸葛亮的功劳,为北伐创造了有利的时机。

从223年开始,就已经进入了北伐的范畴之内,属于准备阶段。韩信可以将兵,但是长远的战略目标需要张良制定,休养生息、物资准备需要萧何去统筹。

因此,在“道”这一点上,韩信未必能做好。

再说天、地、将。

这三点要在一个部分说,是因为这都是战争具体实施阶段的范畴。这是一名优秀的将领作战前就要考虑的首要战争条件,根据不同的时令、地势以及手上的牌来制定相应的战术和军事部署。在这一点上,我相信韩信会占上风。

诸葛亮北伐一直秉承稳扎稳打的战术思想,之所以无法成功,一是无人可用,二是综合实力不强。无法支撑其扩大战线的战略意图。

而韩信,恰恰能够适应各种敌我条件下的战争,暗度陈仓、背水一战,是经典的“以少胜多”战役,垓下之战,是十分精彩的军事合围。仅以西南部战局来说,韩信足以胜任。

很多人认为韩信能够北伐成功,想必都是因为“暗度陈仓”,因为这场战役也恰巧发生在陕西,也恰巧是关中与汉中的争夺战。因此如果一切前期准备工作妥当,只在具体运用阶段,韩信一定有可能完成北伐的第一步战略构想。

最后一步是法。

最主要的一环是后勤准备和支援阶段,表面上很难了解到其重要性,然而,这其实才是一场战役胜败的关键所在。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孙子兵法 · 作战篇》

《孙子兵法》通篇多处强调了“后勤保障”的重要性,包括《作战篇》、《军争篇》、《火攻篇》等都有所涉及,其中《作战篇》开篇就强调“千里馈粮”、“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翻译过来就是最浅显的一句军事术语:“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为什么会失败?就是因为没能保障粮道。而且更重要的是,后勤准备和后勤保障工作全部需要诸葛亮一人去完成。他不仅要在外领兵,还要操心内务,保障粮道,分身乏术。

韩信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军事指挥家之一,他一定知晓后勤保障的重要性,但是他并不需要为此而担忧,因为在他背后有萧何,一应调度都不用自己操心,只要安心打仗即可。


刘邦有萧何,曹操有任峻、枣衹 ,朱元璋有李善长,这些都是统筹调度的能手。而蜀汉,什么事都是诸葛亮,不紧要制定战略,要带兵打仗,还要统筹调度,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


结论

至此,一个场完整的战役才算大体的成型。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相对可以接受的结论:如果派韩信去实现挺进关中的第一步战略意图,韩信完全可以胜任。不过如果在整个历史阶段,让韩信代替诸葛亮,相信蜀汉一定走不到北伐这一步。北伐的完整战略意图是先定西南,随后向东北推进占领长安,最终消灭曹魏政权。我们了解的诸葛亮北伐,一直都停留在第一步,韩信完全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甚至第二步攻占长安也不是问题,但是需要有一个前提:后方稳定,粮草充足。

如果完全让韩信替代诸葛亮,我相信韩信无法解决统筹的问题。如果说让韩信征战,诸葛亮在后方主持,那么假设就不应该成立。

啰嗦了这么久,其实就是一个很简单的论点:诸葛亮是复合型人才,解决了北伐过程中的一切问题,而韩信是杰出的军事人才,他只负责战场上的问题。恰巧北伐又不是一个单纯的战争问题,不是一两次战役就可以解决的,是一个持久复杂的过程。


啰嗦啰嗦

刘邦之所以取得天下,是因为他手下有“汉初三杰”,一个震古烁今的组合。

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史记 · 高祖本纪》

反观诸葛亮,他一个人要充当“汉初三杰”的角色,几乎没有其他帮手,家里家外全靠一个人来操持,能够三分天下,绝非常人可及。而韩信,可以减少前瞻的苦恼,可以减少后顾的忧虑,全心全意的用在打好每一场战役上。这也是他百战不殆的一项主要原因。

如果让韩信以一国柱石的位置率领蜀汉伐魏,可以去的战役上的胜利,但是没有办法完成完整的战略构想。蜀汉之所以无法消灭曹魏,是地理位置、经济、军事实力等多方面综合实力的原因,而不完全在一时一役的成败。

尹禾有诗云:

出师一表真名世,独叹英雄泪满襟。

不与兵仙论短长,

功盖三分万古倾。


尹禾


刘邦之所以能统一天下,就是因为他得到了韩信。而且当年韩信带领刘邦杀出汉中的时候,和诸葛亮面临的情况都是一样的。

无论是韩信还是诸葛亮,他们必须要通过北伐,走出汉中,到达关中,然后出关中之后到达中原,才能统一中原夺取天下。

我们看看当年韩信是如何带领刘邦杀到关中,冲到中原去的。

首先第一步就是如何出汉中,这是比较难的一步。

因为汉中四周都是山,真的是被崇山峻岭所包围了,想要走汉中到关中,只有一条崎岖的山路可行。但是,当时那个山路上铺的木板,还被刘邦进汉中的时候给烧了。

这时候韩信想要出汉中,必须要让人把栈道重新给铺垫好才行。

韩信一铺垫木板,关中那边项羽的人就知道了,当时关中之地的雍王,章邯正好奉了项羽的命令在防守刘邦。

所以,章邯就带了大军到了栈道的尽头,来等着韩信和刘邦杀出来呢。

章邯相信,只要他们走这条栈道,就能让他们有来无回。

因为这条路太窄了,一次走不了多少人,可以说来多少就能杀多少。

那么韩信有没有走这条路呢?

没有,因为这是一条死路。

问题来了,那么韩信不走这条路,为何又要修栈道呢?

韩信的目的就是想要吸引敌人的目光,给他们造成一种假象,让他们误以为自己会从这里出去,好牵制住敌人的主力。

结果章邯真的上当了。

韩信又是如何出汉中到达关中的呢?

说实话韩信走的不是寻常路,他挑了一支比较精壮的部队,直接翻越秦岭,到达关中之地的陈仓去了。

要知道翻越秦岭去打仗,这是韩信的首创呀。能干这种事的不是疯子就是天才,因为谁都知道,翻山越岭容易消耗体力,没有体力了还打个毛的仗。

没错,这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战。

等到韩信到达陈仓,把陈仓给拿下了后,章邯才得到的消息,但是,这时候已经晚了,因为韩信已经占领大部分关中之地了。

你肯定会问此刻的项羽为何没有来救援呢?

因为项羽也陷入到了战争之中,他正在齐地和田荣打仗呢。

所以根本无暇东顾。

这就给了韩信占领关中,冲出关中的机会。最后,韩信带领刘邦占领了中原,打败了项羽。

那么当时的诸葛亮也是想要北伐,出汉中到关中,为何就没有成功,若是换为韩信,他能实现第二次逆袭吗?

当时的蜀国有两个强大的敌人,一个是北方强大的曹魏,另一个是半敌半友的东吴。

我们可以把来自东吴的威胁忽略不计,只说曹魏。

这时候北方的曹魏是统一的,他们可以提前布局挡住诸葛亮的出路,无论是陈仓还是栈道,都用重兵把守住。

这样就能保证汉中的人杀不出来。

这就是诸葛亮为何北伐不成功的原因。

所以即使诸葛亮换为了韩信,能杀出汉中的希望也不大。

毕竟这时候和当年刘邦时代不同,刘邦和韩信那时候冲出汉中的时候,中原是大乱的时代。而诸葛亮的时候,北方是统一且强大的。

所以即使换为韩信,也只能是束手无策。


史学达人


答案是:能!兵仙可不是浪得虚名的。翻看中国历史,打仗能超过韩信的恐怕只有写孙子兵法的孙武兵圣了。韩信一生用兵的历程阐释了一个精髓:兵者,诡道也

韩信是兵家奇才,属于给点阳光就灿烂,给点露水就泛滥,给个鸡框就能下蛋的类型。刘邦的汉中和刘备的蜀汉其实局势一样,刘邦被章邯堵在了汉中,想出去就得打败章邯这个厉害角色。而刘备是被雍凉兵马堵在了汉中,要出去就得打败雍凉的魏兵。刘邦用的是韩信,蜀汉选择的是诸葛亮(刘备死了,只能诸葛亮上阵)。

韩信和诸葛亮都选择了暗度陈仓,只不过不同的是——韩信让章邯相信自己要修栈道出汉中,自己带兵暗度陈仓,一次成功。诸葛亮让曹魏相信自己要出斜谷,自己带兵攻取了天水秦州等三郡,可惜丢了街亭,粮道咽喉被断,第一次北伐失败。所以后来才有了四次北伐,拼消耗。

人才,韩信方面又诸多大将可用,兵力充足,后方有萧何源源不断的输送粮草供给。而诸葛亮就比较可怜,所有事都是自己一个人操办。又要治国,又要打仗,还得教育刘禅这败家玩意。

韩信用兵的才能客观来讲高于诸葛亮,韩信作战除了垓下之围,兵力大多数都是以少打多。而且从无败绩。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街亭,毛主席的一个评价是:初战,亮宜自临阵。像韩信这种,如果是街亭知道司马懿前来,他一定会亲自去,还要打司马懿一个措手不及。

诸葛亮北伐失败并不能原诸葛亮不行,毕竟拖后腿的太多了。


嘟嘟读读



恕我直言,不可能!

我曾经讲过韩信兵家四圣之一,谋战派最杰出代表没有之一!大汉初军事无出其右者,项羽所不及。但三国鼎立天下形势已发生根本性变化,即使兵仙也难以力挽狂澜,没有回天之力!

1、魏国太强大!综合实力单凭人口三国蜀仅有吴的二分之一,魏又是蜀吴的二倍,魏国不仅人口众多领土广大,还有强大的骑兵。汉初诸侯割据,相当于分裂政权,韩信可以逐个消灭!但三足鼎立之时魏国政权稳固占据整个北方,相当于战国韩赵魏齐燕之和,如同铁板一块,难以撼动!

2、对方将领太强大!韩信能成功百战不殆除了自己军事水平极高,还主要对手很弱智。韩信威震天下之战背水一战:陈余太垃圾!若是用李左车之计,赵军坚守不战,韩信领兵再强仅万余人汉军如何强攻打败二十万赵军!但老狐狸司马懿异常坚忍,笑受女衣,任你千方百计我自坚守不出!用兵之道其下攻城,不谈粮草问题,蜀军出汉中硬拼消耗战又如何支撑得起!单一个郝昭数千魏军死守陈仓硬扛住十余万蜀军。

3、魏国君主太强大,不说曹操、曹丕,单曹睿水平也不低,在位期间主要实行休养生息,对蜀吴主要以防御为主!北方地域广大、人口众多、生产力水平高,经过数年发展军屯粮草丰厚,发展速度远超蜀吴,为什么诸葛亮六出祁山,一定要对魏国打击,如果不能消耗魏国,蜀汉偏暗不可能保全。实力差距越来越大!如果魏国内部不出大问题,蜀汉就没有机会!

4、天道难更易! 恩,可以这么说!自关羽大意失荆州,诸葛亮兵出二路夹击中原战略宣告破灭,自此蜀汉可以说就没有了机会。何为天道?有的人出身就是万人之上,是其他人奋斗一辈子都达不到高度!这就是天道吧!且行且珍惜!


桃园情约


虽然韩信的用兵能力,确实到了出神入化地步,但换成他来打“诸葛亮北伐”这一仗?实事求是说,几乎没有成功的可能。

因为,虽然是与他当年“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类似的战斗任务,但抛开韩信与诸葛亮孰优孰劣这个话题,当年能够帮助韩信成功的两大用兵条件,已经不存在了。

首先一个条件,就是战场地理形势的变化。

楚汉战争时期的蜀地,地理条件也十分恶劣,刘邦烧掉了栈道后,更基本断了外出的通道。而且就算能快速抢修栈道,沿着这崎岖道路打出去,基本就是给据险防守的敌人送大礼。这才逼着韩信脑洞大开,祭出“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妙笔。但这妙笔,却也得益于当时蜀地一个特殊的地理条件:古汉水河道。

作为中国一条历史悠久的河流,西汉前的古汉水,是从陕西宝鸡出发,其中一条支流要进入蜀地,流经广元南充等地后注入长江。其水流量更以充沛著称,运兵运粮都毫无问题。战国时代秦国取巴蜀,乃至供应长平之战的军粮物资,都走的这条水路。

待到楚汉战争开打时,韩信的巧妙谋划,更是以这条水路做文章:汉军所谓的“暗度陈仓”,就是在摆出修栈道架势后,主力部队迅速沿古汉水北上,对猝不及防的陈仓形成突然打击,这才一举冲破三秦防线,为刘邦争天下打出开门红。但待到诸葛亮艰难北伐时,这曾有强大助攻效果的古汉水河道,却早就没用了。

因为就是在韩信“暗度陈仓”妙笔二十年后,即西汉吕后二年(公元前186年),陕西略阳爆发空前大地震,之后的余震更持续八个月之久,范围波及陕甘交界处,整个陕甘地区的山川地貌,竟因此发生巨变,曾经水量澎湃的古汉水河道,河床礁石也都大变样,流入四川的支流,水量也严重打折,竟只成了潺潺细流。昔日的运输效用,自然也没了影。

如此一来,川陕甘交界的这一片战场,就成了曹操口中的“天狱”之地,别管运兵运粮,都没法走水路,只能咬牙翻山越岭。行军速度乃至后勤补给,都严重拖后腿。诸葛亮几次北伐战场上,那严重缺粮的窘境,就是这场大自然巨变惹的祸。就算换成韩信来打,也是一样的困难。而以当时的科技条件上,这样的困难,也不是哪种“出奇制胜”的兵法能解决。

比这更重要的另一条是:诸葛亮与韩信,虽然都是北伐,但他们的主帅角色,却是截然不同。

对于韩信来说,他是汉王刘邦麾下的大将,虽然拥有带兵大权。但当时的刘邦,已经建立了成熟的团队:军队的后勤建设,大后方的政务操持,有萧何来忙前忙后,前线的各路军将们呢?周勃夏侯婴樊哙们,也都是各司其职。大家早就分工明确,韩信要做的事情,就是用正确的方法把兵练好,然后以高超的谋略,带领大家正确的打仗。打仗之外的事情?基本不用韩信操心。

也正是因为这靠谱的团队分工,身为职业军人的韩信,这才放轻松大展拳脚。把昔日给他屈辱的项羽,一口气打的稀里哗啦,立下汉王朝开国第一功。
可这样的放轻松,对于后来的诸葛亮来说,简直可遇不可求。

在诸葛亮的北伐战争里,诸葛亮的角色,可不止是大军统帅。当时的蜀汉皇帝刘禅年幼,日常的政务,也都是作为“相父”的诸葛亮一手操办,简直是“事无巨细,亮皆专之”。换句话说,就是在前线打的最惨烈的时候,调兵遣将的诸葛亮,还要为后方蜀汉王朝的吏治考核操心,还要琢磨今年蜀锦的产量高不高,销路好不好卖。前线后方的大事,每天都要送到他的案头。就这样呕心沥血,直到生命的尽头。

同样的工作压力,换到韩信身上?让一个纯正的职业军人韩信,把蜀汉王朝所有事务扛起来,细到蜀汉王朝的后方运输国计民生,全都要他烧脑操心。会是什么后果?可以相信,任何一位牛人,放在当时诸葛亮的位置,给他诸葛亮那样的压力,他真的很难做到更好。

以这个意义说,诸葛亮一生的壮志未酬,绝非个人能力问题。一句“生不逢时”,对于很多人,也许是客气话。对于他,是实在话。

我们爱历史


蜀国北伐诸葛亮换成韩信有成功的可能性没?对于这个看法,可以肯定的表示韩信完全没有可能,分析如下:

第一蜀国国力远不如刘邦在世的国力,首先蜀国在经历刘备夷陵惨败后,根基不稳、国力大大削弱、名将凋零、精锐部队凋零、政治混乱、反叛势力崛起,面对这些处境,交给韩信,以韩信的政治头脑,蜀国连北伐都出不去,如果韩信不培养一支新的军队,蜀国谈不上北伐。

第二即使排除蜀国内部矛盾,韩信带兵北伐,那么在来看看韩信的对手是哪些人?曹真、郭淮、张颌、司马懿等当世名将,韩信一战偷袭成功一举夺下长安,那么韩信面对的将是与魏国展开决战,以蜀国的国力,粮食跟不上,韩信占据长安守打长久战是不可能的,魏国切断粮道蜀国直接完蛋。如果采取直接正面对决,以韩信带的新兵不足十万,去面对曹真、张颌、郭淮、司马懿几十万大军,韩信如何正面硬碰硬?硬碰硬韩信会死的很惨,比谋略,司马懿也很强,韩信在他们面前来背水一战,我相信韩信会死的很惨,韩信的对手除了项羽、章邯其他人都是些匹夫之勇,跟司马懿灭孟达,杀公孙渊有什么区别?韩信遇到司马懿这种人,也没有什么谋略而言,就如同司马懿对付匹夫之勇奇谋涌现,但是面对会用兵的诸葛亮,也只能当缩头乌龟。

第三即使韩信排除一切后备力量差距,韩信能带领一直强大的军队北伐,但是面对司马懿,司马懿依然采取守势,韩信又能怎么办?你军事力量再强,谋略再多,人家不跟你打,你能怎么办?你羞辱人家,人家司马懿不吃你这一套,强攻你会死的很惨,你韩信在司马懿面前啥都不是,管你是谁就是不跟你打,你能耐我如何。

第四韩信北伐期间魏国政权稳定,不像项羽统治时期,北方混乱,韩信能节节胜利,但是面对稳定的魏国,韩信北伐不具备天时地利人和中任何优势,韩信北伐不吃败仗就已经很不错了,别说打胜仗,韩信北伐面对魏国的劣势有:军事力量弱,没有诸葛亮连弩,没有木牛流马,还带一支新兵;千里作战,疲惫之师;魏国政权稳定,人才济济,名将众多;后勤人才不足,粮草跟不上,运粮困难,不能长久作战;对手强大,都是当世名将,非匹夫之勇之辈;可以说韩信与诸葛亮北伐没有任何优势,唯一的优势是他们的军事才能,比敌人强,但是北伐的前提条件是治理好蜀国内部矛盾,备足粮草,训练好军队,才有北伐的资格,可以说韩信没有萧何做后勤,就没有韩信北伐。


汐水柔情


我可以肯定地回答!不能!

有个人说得对,两个国家打仗,一个国家要灭掉其中一个,不是一两个将领的问题!而是多方面的因素!

韩信的对手,项羽。项羽何许人?大英雄,战场上的猛虎。打天下的超人。有人说过:“项羽,将帅之才,却不是一个君王之才!”项羽一得到天下,马上再次分封诸侯,但是此时的分封并不能像西周那样,诸侯国保他项羽江山千秋万代!因为此时的诸侯国,都有坐大的意思,各怀鬼胎,都想吞并其它诸侯国的意思!而且项羽并没有想如何使自己江山能长久!

韩信面对的机会,出陈仓。一个出奇不意。开始得到了很好的效果!而此时,刘邦也出来帮忙,拉拢诸侯国,一起敌对项羽!使项羽孤军作战!

但是就这样还是不能打败项羽,最后不是一样要楚河汉界吗?

最后还需要耍阴的,偷袭项羽。

楚军是怎样的状态,归心似箭,军

队没有队形了!后来能打败项羽,还是靠英布帮补,才把项羽困死。但是项羽只是输不起,自杀!我敬佩项羽!

而诸葛亮面对的情况呢?统一的曹魏,你不能拉拢诸侯国。你可以出其不意,开始同样收到效果,天水三郡叛魏!但是如何能守住这些地盘就是一个问题!国家综合实力问题!

韩信所面对的情况比诸葛亮的好得多!根本无法比较!

就像一些人说的,子午谷奇计吧?本身风险很高,我猜可以打到长安,并且拿下长安。你能守得住吗?以曹魏的国力,多方面同时作战是可以的!一边打长安,一边打汉中!到时两头都不能兼顾!

有人说是拿下潼关,守潼关!但是一旦你去拿下关中地区,汉中薄弱,敌人有机可乘!你不去拿下关中地区,长安军官可以在关中地区组织军队去打潼关,同时关中地区之外又派兵去打!你去救,汉中就保不住!

所以说,无论是谁,都没有办法阻止曹魏的强大!


古虚子


有段著名的司马懿与诸葛亮手下小兵甲的对话如下:

司马懿这日抓到诸葛亮军营中的小兵,审问小兵甲,不问军队布置!

司马懿:亮哥现在一顿吃多少饭?

小兵甲:现在吃不多,半碗米吧!

司马懿:亮哥睡得可好?

小兵甲:睡不着,天天批示军中事务。

司马懿:哈哈哈哈,亮哥不久人世啊!!!!

虽然后来还有死诸葛能退活仲达的佳话!但是我们必须思考的另一个问题是:如果诸葛亮不这么早死,蜀国北伐能胜利吗?虽然诸葛亮在北伐期间出现过一些失误,比如马谡,诸如此类,但是在战略上还是比较成功的。虽然有所损失,但是按这个战略消耗下去,诸葛的北伐也会有更大成果的出现。但是有个问题是,诸葛亮这个人事无巨细,凡是均是自己亲自过问,这样是非常稳。但是带来2个问题:

1.自己太累。想想带领着军队,想着怎么打仗,还要想着这帮人的吃喝拉撒,这个是几万多张嘴啊!管的过来吗?自己怎么会不累啊!心理压力有多大啊!这也是所有身为领导者必须要避免出现的情况。

2.手下人没法锻炼。每个人都不是生下来都是打仗天才,所谓的天才不过是在短时间内可以很快的发现打仗的规律,并且加以运用。当然带军队不止是上前线,所以需要各式各样的人才,身为领导者这也是大忌讳。

所以诸葛亮更应该治国之相,不应该是带兵之将。

韩信,想必不用多介绍大家都是如雷贯耳,那个时代最出色的军事家,没有之一。项羽的军队和曹操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战斗力起码上万,而刘邦手下的军队战斗力最多5千,有可能只有4800。而之所以取胜,原因有二

1.刘邦任用一批人才。

所以说人才最重要。韩信算是一个。其实,秦末汉初和三国时代形势有些相似,都是乱世,而诸葛亮采取的战略和刘邦是类似的,拉东吴,打曹操。刘邦呢,只是拉的人比较多,比如:英布、韩信(这时候封为齐王)、彭越,一起打项羽。最后的确成功了。

2.韩信的军事才能。

虽然刘邦拉了很多人,但是最忌惮的还是韩信,因为他太厉害了,是对刘邦威胁最大的。出色指挥的几场战斗给了刘邦胜利的曙光。

倘若,诸葛亮坐镇蜀国,一方面结交东吴,一方面将军队交与姜维,虽不会有很大战果,但是按照这个战略下去,魏国终将不是对手。

那如果韩信北伐,该怎么做呢?

在这种开挂的指挥能力下,想必攻占三秦故地只是再来一次演习这么简单。因为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就是在韩信的指挥下一举拿下了。


历史吐槽


客观的说换谁都不会成功,生死存亡的年代不要讲太多的奇迹。在下对三国也略懂一二,以下仅是个人观点,不喜勿喷哈!

1、就综合国力而言,蜀国是最弱小的。如果当初刘备顺利拿下汉中之后二哥没有大意失荆州,那么蜀国或者诸葛亮还是有北伐成功的几率。因为水陆同时发兵,还是有些许讨伐的资本。刘备死后,留下一片狼藉,国力直线下降一半以上,虽有诸葛亮的勤俭共勉,却终究难以力挽狂澜啊。(多说一句,诸葛亮治理国家的能力比他打仗强出不止一个档次,其实他更多扮演的是一位政治家的角色,并非谋略家和军事家)。


2、就当时的局面而言,诸葛亮也实数无奈呀。自身最为弱小,又顶着匡扶汉室的重任,加之刘备的白帝托孤,如果想要蜀汉长治久安的话,北伐也是不得不做的事情啊。至于最终的结果,我想他们自己心里应该都很清楚,敢为明知不能为之事,亦是一种信仰和忠诚,在某种意义上与功成无关。而北伐就算韩信再世,也真心无济于事。那么应该会有人提起韩信的背水一战了,大哥们真心不要将历史穿越,情况不同就没有对比性。诸葛亮面对的是司马懿和陆逊,纵观中国历史,此二人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们不会轻敌更不会自傲,相反他们的智慧与谨慎不亚于韩信。就像拳击比赛,都是高手,体重和身高就成了胜败的关键。


3、就现实而言蜀国根本就没有讨伐的资本,就算换成韩信,他也要面临着蜀国无大将、廖化做先锋的窘境。关羽死后紧接着是张飞再是刘备本人再是马超黄忠赵云等等先后离去。蜀国本身人口不过百万,又经历了夷陵的惨败,其国力必然是最惨淡的阶段,纵然韩信加诸葛亮,我想也真心无济于事。

所以以在下愚见看来,北伐换谁,都难逃失败的命运。 韩信也改变不了历史的客观性。 不喜勿喷哈 如有相似的看法可以单独讨论哈。


乐观的三国迷



只可惜不能假设,但如果是韩信我还是认为成功可能性大很多。

一,看对手,曹魏和项羽当时都非常强大,都占据中原腹地,手握重兵,都征战沙场多年,实战经验丰富,能力不分上下。

二,看自己,当时刘邦和蜀汉的处境也非常相似,人少,地少,实力弱小。

三,对手的能力,司马懿的智慧和项羽的勇猛,没能合二为一,我选司马懿强,历来有智慧的人笑到最后,况且项羽一人勇猛,曹魏也有很多猛将,很难说项羽时期的能力大过曹魏。

四,自己的能力,诸葛亮和韩信对比,这个不好说,我们只能看简历,两位都是神,一位是演义封神,很多人不问考究,对此深信不疑,一位是横扫天下,战功无数,兵法战法运用到极致的兵仙,我选韩信,把诸葛亮和萧何对比或许更合适一些。

五,结论,历史无法重演,也不可能把他们放在一个时代,所以只能浅薄的分析,把诸葛亮换作韩信,成功的可能会大一些,只因为对手同样无比强大的时候,韩信以少胜多,以寡敌众的经典战绩太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