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自主招生時間點及申請材料總結

自主招生又稱自主選拔,是高校選拔錄取工作改革的重要環節。通過高考自主招生筆試和麵試之後,可以得到相應的高考降分政策,如此為想要衝擊名校,但成績卡在錄取分數線上下,把握不大的考生提供一份“保險”。

各高校2019年自主招生簡章將在3月中旬發佈,報名時間全部都集中在3月份進行,如果家長把報名相關事宜全部都集中在3月份,到時候肯定會手忙腳亂,所以家長一定要提前做好充分的準備。


2019年自主招生時間點及申請材料總結


7個時間點

3月:高校發佈招生簡章,

考生提交申請材料

在自招簡章發佈後,一定要認真研讀。每個學校的報名條件都不一樣,你心儀的學校對學科競賽獎項有什麼要求?要求省一還是省二?沒有獎項,綜合成績優秀行不行?招生的專業對文科生有限制嗎?學校的優惠政策如何,最多能降多少分?學校和專業的限報數為多少?這些問題在招生簡章中都有詳細的解答,所以家長務必要把自招簡章看透!

一般高校自主招生簡章發佈即日就可報名,考生一定要在簡章規定的時間內報名並提交各項申請材料。值得注意的是,高校會在確定的時間關閉報名通道,所以大家一定要在報名截止前完成報名工作。考生在報名前準備好申請材料,不要等到三月份才準備各種材料,到時候一定會手忙腳亂。

4月:高校審核學生材料

4月底前:高校公示初審通過學生名單

初審結果出來後,一定要做好確認考試、網上繳費、准考證下載打印等相關工作。往年有考生因為沒有在規定時間內確認考試而喪失了自招資格,實在是太可惜了!

6月7日-8日:學生參加統一高考

6月10日-22日:試點高校組織考核

高校會在高考結束後至成績公佈前(6月10日-6月22日)進行自主招生考核,由各自主招生高校單獨組織。大部分高校自主招生測試分為筆試和麵試,也有些高校只考面試。不同高校的考核內容不一樣,同一高校不同專業類考核內容也可能不一樣。

高考出分前:高校確定並公示資格名單

在高考出分前,高校確定並公示自主招生入選考生名單及錄取政策。屆時考生可登錄高校網站、教育部陽光高考信息平臺公示查看相關信息。

高考出分後:考生填報志願

在高考出分後,考生填報志願,高校進行錄取工作,屆時會在高校本科招生網公示錄取。

9大材料

1、自主招生申請表

2、高中三年的成績單

3、綜合素質評價表

4、理科競賽/文科競賽/科技競賽等競賽獎項

5、專利/論文及其他相關證明

6、自主招生自薦信

7、自主招生推薦信

8、自主招生實踐、輔助材料

9、其他有效材料

1.自主招生申請表

申請表就像求職簡歷一樣非常重要,是自主招生申請材料中最先印入招生官眼裡的名片,要將與高校報考要求相關的條件清晰明瞭地寫在明顯的位置,儘量展現有創新潛質和學科特長的真實的你,大家可以提前準備。

2.高中三年的成績單

有不少家長考生存在這樣的一些誤區,沒有獎項、成績也不好就不能報自主招生嗎?非也!2018年有人大、武大、華東師範大學等14所高校明確認可平時成績優秀、達到其相應要求的考生。

成績單包括了高中三年每一個學期的期末成績、三次模考成績和會考成績。

高中三年每一個學期的期末成績都要如實填寫,考生和家長一定要重視期末考試的成績!像哈爾濱工業大學和蘭州大學2018年自招簡章就明確要求期末成績要達到全校的前百分之5%。

2019年自主招生時間點及申請材料總結

大家可以看到成績單的模板中需要填寫會考成績,所以考生和家長一定不要忽略這塊的成績,要儘量在會考中拿高分。

成績單中三次模考的成績都必須填寫,所以同學們一定要用心對待模考,成績越高越好!

3.綜合素質評價表

部分高校會要求學生提交綜合素質評價表,比如人大、天津大學、山東大學、中南大學等多所高校2018就明確表示要提供綜合素質評價表,一般需要加蓋學校公章。如果你所在的高中無法提供,則需要所在高中出示相關證明。

4.競賽獎項

五大學科競賽

五大學科競賽獎項一直是自主招生中分量最重、最受認可的“硬通貨”,各個高校對學科競賽要求也都十分明確,競賽成績是我們擇校時要參考的最主要的標準。

文科類競賽

自2018年起,各高校接受文科類競賽獎項的院校數量大減:只有33所高校明確接受文科類競賽獎項,而且簡章相關說明中除北林外沒有任何一所高校提到任何一個具體賽事,如往年大行其道的新概念作文大賽、創新作文大賽等均隻字未提。

但我們一定要提醒各位考生及家長,未提到並不等於不認可。文科類競賽獎項雖不如以往有說服力,但也一定是有效的,有一定比沒有強!

對於有外語特長的考生,報考時可以選擇北語、上外等語言類高校,這類高校自招競爭相對較小,但對英語成績要求一般比較高。

科技創新競賽

與文科類競賽受冷落形成鮮明對比,2018年各高校對科創類競賽的認可度繼續提高,科創類競賽獎項已經成為除五科競賽外通過自招初審的第二大主力。

2018年共有59所院校明確認可科創類獎項,佔比超過65%。其中,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明天小小科學家、中小學電腦製作三大賽的認可度非常高,其它常見獎項如中國青少年機器人大賽、國際科學與工程、國際環境科研項目承認的院校相對較少。需要提醒大家的是,科創類競賽不侷限於上述這些,有獎項就一定有用。高一、高二考生應該多參加接受度較高的三大賽,其他科創類大賽可在有餘力的情況參加。

值得注意的是,大部分高校對科創類競賽報名有一定的專業限制,同學們最終應儘量報考競賽獎項相關的專業以提高初審通過率。

5.論文、專利

2018年有39所高校明確接受發表論文、擁有專利的考生,只有論文專利類獎項的考生依然有一定的選擇空間。

但2018年各高校對論文專利類要求及審核都比以往更加嚴格,有的高校還會針對考生所提交論文、專利,在自招考試中專門設計相關的專項考核。嚴格審查論文、專利是大趨勢,所以高一、高二考生如果有相關成績,平時一定要收集相關材料,做好相關準備。比如某考生在雜誌上發表了文章,那麼一定記得把雜誌留下來。

論文類一般在省級以上的期刊發表才比較有說服力,專利類一般發明專利的認可度大於實用新型專利。但總的來說論文專利類可操作空間比較大,不算太難獲取,為提高初審通過率,建議大家報考院校時選擇論文專利的相關專業。

必須注意的是:一定不要造假,各高校對論文專利的審核呈現越來越嚴格的趨勢,一旦被發現造假不僅自招被一票否決,還可能影響高考,得不償失。

6.自主招生自薦信

自薦信包括哪幾塊內容呢?

自我介紹、課內學習情況(學習能力)、學科競賽獲獎情況、課外活動情況、性格、興趣愛好等等方面。同學們可以根據自身的情況以及學校的特點或者要求進行酌情的加減。

自薦信寫作有什麼要求?

具體要求以院校自主招生簡章規定為準。一般會對寫作內容方向、字數、是否手書等做出要求。半數以上的學校都要求在800-1500字左右。

自薦信應該突出哪些內容?

由於自薦信有字數限制,考生不必方方面面都寫到,只要結合自身情況及招生簡章要求,突出重點即可。

一般重點突出考生學習成績及獲獎情況、其他能證明個人創新潛質及特長的成績與經歷、對所選專業的理解及以後大學的規劃等。

自薦信寫作有哪些注意事項?

首先要符合院校自主招生簡章要求,切忌長篇大論,忌諱千篇一律,忌諱浮誇空洞。

7.自主招生推薦信

自主招生材料中有一份是推薦信,非常重要,必須準備好。有很多學生跟家長問自己的推薦信由誰來寫更有用,其實據瞭解,學校班主任、任課老師、實驗室老師、大學教授、居委會、學生社團、公益組織……全都可以寫推薦信。

推薦信及推薦材料在自主招生報名中一直存在,但一直作為報考的附加材料。2014年12月教育部發布《關於進一步完善和規範高校自主招生試點工作的意見》文件中說明“考生向試點高校提出申請,考生所在中學(單位)或原畢業中學、社會團體或專家個人等均可實名提供推薦材料並對其真實性負責”。此規定說明作為對自主招生申請報名條件的完善和補充, 2015年被絕大多數的高校寫入自主招生簡章中。因此,從2015年起,自主招生報名中的中學、專家、社團推薦材料逐漸被關注自主招生的家長和考生熟知。

下面是一般推薦信所必須要包含的內容:

基本信息。推薦人基本信息和被推薦人基本信息,包含:姓名、電話、身份證號碼等等。

推薦理由。主要包含兩個方面內容,一個方面是推薦人瞭解申請人(即考生)的過程與時間,另一個方面是該考生獲得研究成果具有哪些學術方面貢獻、研究潛力、創新潛質等特點等等。

簽字蓋章。注意的是,填寫完所有信息後,需要下載推薦表簽字蓋章,再上傳到報名系統即完成推薦。少部分高校會要求推薦人把推薦表填寫完成後簽字加蓋單位公章後,再郵寄到學校招生辦,具體以高校實際要求為準。

再一個就是,推薦信寫的時候,還要避諱四件事兒:

(1)儘量不要採用親屬推薦。

(2)儘量不要用跨學科專家推薦。

(3)儘量不要用遠遠低於報考院校等級的專家教授推薦。

(4)儘量找對孩子有一定了解的專家推薦。

總之,在準備推薦信的時候,一定要先了解推薦信的各種注意事項,結合高校招生簡章要求,避免相關問題,最後再進行集中準備。

8.實踐、輔助材料

如果你的材料還是不夠硬,可以再增加一些輔助材料,一般而言包括三部分:

1、社區服務;

2、社會實踐;

3、研究性學習報告。

9.其他證明材料

能反映你的綜合素質的其他材料。比如個人獲獎證明覆印件、參加社會公益性活動的材料、考生本人原創的研究成果及發表作品等其他可證明學科特長或創新潛質的相關材料。自主招生信息提醒,這些材料一般需要加蓋學校公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