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时,匈奴强大到近乎无敌,为何被汉武帝打的跑到欧洲祸害罗马

强大的匈奴战争机器有两个巨大的优势:其一是高效的兵器和护甲,这属于硬件优势。匈奴人的铁制兵器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能够铸造适合骑兵使用的长剑,匈奴角弓的巨大威力也使匈奴人得以获得远程作战的优势。主要武器有长弓、箭镞弩机、刀剑长矛等。

西汉时,匈奴强大到近乎无敌,为何被汉武帝打的跑到欧洲祸害罗马

匈奴铁扎甲被大量装备于匈奴骑兵,他们打造的铠甲其工艺和防护效果令汉帝国的工匠们也望尘莫及。匈奴军队由机动灵活的轻骑兵构成,匈奴兵下马是牧民,上马就是战士,这是一个全民皆兵的民族,据说"控弦之士三十余万"。而在白登之围,冒顿单于亲征的队伍为四十多万骑兵。根据史记记载匈奴骑兵的坐骑,西面全是清一色的白马,东面是清一色的青马,北面是清一色的黑马,南面是清一色的赤黄马。由此可见匈奴骑兵军队是一支训练有素的劲旅。他们常常采取迂回包抄、马背转身放箭、车轮箭阵、佯装撤退而诱敌深入等战法和战术作战,使得在刚刚建立汉帝国由于缺乏骑兵部队不能与之对抗。

其二是传统的军事风俗,这属于软件优势。军事风俗由匈奴人生活的环境决定,由于游牧民族在草原上生存的恶劣环境,使得匈奴人社会上都是优胜劣汰,经过严格淘汰遗留下来的强者,军事风俗又决定了匈奴人生活的方式,从而反作用于环境。

西汉时,匈奴强大到近乎无敌,为何被汉武帝打的跑到欧洲祸害罗马

对于匈奴人的成长经历,司马迁有过这样的描述,《史记》中记载:"儿能骑羊,引弓射鸟鼠;少长则射狐兔:用为食。士力能毌弓,尽为甲骑。"由此可知,匈奴人打小便模仿成年人纵马骑射,只是骑不上大马,便骑在羊背上。射不到大野兽,便拉弓射击小鸟和鼠累。稍微长大就能射击狐狸和兔子,用作食物。成年男子都能拉开强弓,全部披挂铠甲,骑着战马。司马迁对此的描述也许还不够客观,因为后世游牧民族如哈萨克、蒙古的儿童三五岁便开始骑上马背,七八岁便纵马奔驰了。这样才能达到"日常驰数百里,有致千里者"就是近代的俄罗斯这样的战斗民族也不过如此吧,这样的战士组织武装起来的军队,其战斗力可想而知。

西汉时,匈奴强大到近乎无敌,为何被汉武帝打的跑到欧洲祸害罗马

而且匈奴骑兵的战法灵活,独立成军,活动范围大,攻击距离远,适于长途奔袭,打完了就跑往茫茫大漠一钻,便是让无音讯杳无音讯,这使得大汉的军队总是显得很被动,匈奴骑兵从数千里的边境线任意一点可以随时发起进攻,而汉军只能被动防御漫长的国防线陷入了战略上的消极防御。

既然匈奴这么强大,那么为何后来被汉朝被汉朝打得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庭,跑到西边祸害罗马帝国去了呢?

西汉时,匈奴强大到近乎无敌,为何被汉武帝打的跑到欧洲祸害罗马

在秦代,匈奴曾一度为蒙恬所击败,逃往漠北,不敢南下而,士不敢弯弓而报怨。秦灭亡后, 匈奴趁楚汉相争、无暇顾及实现崛起。在一带雄主领袖冒顿单于统率下,四处出击,再度控制了中国北部的广大地区。汉王朝建立后,匈奴依然是汉朝边疆安宁的重大威胁给西汉北部地区带来严重的战乱,沉重威胁着中国北部边境的安宁。而汉朝方面,自汉高祖刘邦白登之围后,由于汉朝初建实力不足,加上楚汉战争之后务百废待兴,只能对匈奴采取屈辱的和亲政策,维持与匈奴的关系,用以缓解匈奴的军事压力。

在军事上,则采取消极防御的方法,尽量避免与匈奴进行决战。然而"和亲"政策 并不能遏制匈奴的袭扰活动,汉朝的边患依旧相当严重。 但是另一方面,"和亲"政策也为汉王朝整顿内政、恢复经济、韬光养晦提供了必要的宝贵的时间。文景之治,推行黄老"无为而治"的政策,使凋零的社会经济得到了恢复,整个国家呈现出一焕然一新的景象。

西汉时,匈奴强大到近乎无敌,为何被汉武帝打的跑到欧洲祸害罗马

汉武帝前期,西汉因为经过长期战争准备,且经济实力和战争储备远远超过匈奴;同时也建立了强大骑兵部队;选拔使用卫青、霍去 病等杰出的骑兵将领;采取远程奔袭、各个击破的方针,前后取得河南之战、漠南之战、河西之战、漠北之战等一系列战争的胜利。汉军收复河南地区,具有比较大的战略意义,打掉了匈奴进犯中原的跳板,解除了其对中原的威胁,而且为汉军建立了一个战略进攻的基地。汉武帝反击匈奴之战,从根本上摧毁了匈奴赖以发动战争的实力,匈奴再也力量对汉王朝构成巨大的军事威胁。

西汉时,匈奴强大到近乎无敌,为何被汉武帝打的跑到欧洲祸害罗马

武帝后期,在匈奴被打的远遁漠北的状况下,由于骑兵数量不足,长途奔袭不能够对汉朝形成优势,后勤供应也得不到保障。作战指挥上失误很多。匈奴采取待汉军兵疲后撤时集中优势骑兵截击的战法,成功地击退西汉数次反击。匈奴虽然取得几次作战胜利,但是持续不断的战争消耗使其国力大大削弱,人畜伤亡惨重。在远徙漠北苦寒地区后,经济衰退,人口下降,南下袭掠又为汉城塞所阻,加上内部斗争的原因,其势渐衰,终为西汉所灭。

西汉时,匈奴强大到近乎无敌,为何被汉武帝打的跑到欧洲祸害罗马

大汉能灭匈奴原因主要是以下三点:

第一,进行充分的战争准备,做到了"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这方面的工作,主要有:根据对匈奴作战 特点,大量建设骑兵,选用青年将领;军事和外交密切配合,以孤立匈奴;实施战时经 济体制,保障对匈奴作战的后勤供应。

第二,充分运用骑兵作战,采取积极进攻的方针。骑兵部队在几次战役中都发挥了骑兵快速机动的特征,实施行长途迂回、突击、包抄,以及持续不断进攻,不给敌手以喘息的机会,给匈奴军以大 创聚歼,取得了巨大的战果。

第三,采取各个击破的方针。汉军先弱后强,稳扎稳打, 循序渐进,逐渐切断匈奴各部之间的联系,各个击破,逐渐掌握着发动战争的主动权。同时,还能注意主力之间的战略配合,以小股部队用来牵制敌人,以主力歼灭敌人,收到了很好的战争灭敌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