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製骨頭湯,只需多加一步,湯的味道更濃

秋天天氣清爽,空氣中空氣乾燥。在這個乾燥的季節裡,最適合喝一些健康的食物,可以來調養全身和乾燥的皮膚。骨頭湯就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很有名的煲湯省份,就是廣州啦,那裡的家庭土法總是把骨頭中的精髓放在湯裡,很好吃。有的人覺得煲湯很難,湯總是煲不濃,不是那種乳白色的,味道也不是很濃。其實熬出鮮美的湯汁並非難事,如果掌握了時間和正確的方法的話,馬上就會成為湯達人。

熬製骨頭湯,只需多加一步,湯的味道更濃


大多數人習慣直接把骨頭扔進水中直接煮,但這是錯誤的,不僅煮不出白色濃稠的湯汁,還會影響口感,湯中會有腥氣。煮任何骨湯,不可以直接加水煮,一旦多加,湯更濃。下面以紅棗白蘿蔔骨頭湯為例,教大家做鮮美的湯汁吧。首先準備豬骨兩根,最好是後腿的骨頭,這樣的骨頭骨髓營養豐富,而且比較耐煮,不易變形。白蘿蔔一根切成寬4到5釐米的幾段,薑片切成一片片的,洗乾淨的紅棗和枸杞,放少些,小蔥切成圓圈。這時,重要的一步來了。

熬製骨頭湯,只需多加一步,湯的味道更濃

也是上文說到的必須多加的一步:將豬骨用清水洗去表面上的血,用冷水浸泡半小時,以後我們在水裡發現有一些血水,再洗掉骨頭。就基本上能把骨頭表面的髒東西去除,便於最後才會得到鮮美的湯汁。把骨頭,薑片放入鍋中,加水沒過骨頭半個手指以上,水要加足,不然湯會很少,湯就喝不飽了,營養也會吸收的不好。先點火,把熱水沸騰後再點火,幾分鐘後取出血泡,儘量清潔,這是煮過的人,其實只是煮出血的泡沫,還能去除有害的物質。換水的話會把骨頭的營養全部流失走,所以一定不要換水!蓋上鍋蓋中火慢煮一個小時。一定要中中火!小火不能保持水溫在100攝氏度以上,高溫能更有效的把營養融入湯中,這也是煲湯的小技巧之一。隨後,把白蘿蔔放入鍋中燉半個小時,燉至用筷子能輕易地戳進去,再煮20分鐘。最後點火,把枸杞和棗放進去,等待10分鐘左右。在喝時根據自己的口味在碗中加少許鹽,撒點蔥花,不但就可以喝美味的骨頭湯,還可以享受美好的生活。

熬製骨頭湯,只需多加一步,湯的味道更濃

所以,就這樣放水不放湯,記住上面的小技巧,可以煮到味道鮮美的湯。這種做法不難,重要的是要耐心、忍受寂寞,等待鍋的精華。經過2個小時的湯汁,自己的營養也很高,養活美容,培育皮膚,注意身體。能掌握這個方法,在自己和家人、乾燥的秋天,做一個鍋中的香骨湯,補充身體和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