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白色汙染:新疆大力推進農田殘膜回收行動

據悉,自農業農村部啟動農膜回收行動以來,各級農業農村部門積極響應,認真落實,培育壯大了地膜回收第三方主體,加大了降解地膜試驗示範和殘膜機械回收研發力度、對接了產業技術體系,有力推動了農膜回收工作。其中,新疆40個覆膜大縣已接近80%,建成86個廢舊地膜回收加工廠、475個廢舊農膜回收站。

新疆兵團治理“白色汙染” 科技助力殘膜回收再利用

高強度農膜、新型殘膜回收機、殘膜秸稈高值化利用。秋收過後,這三樣“法寶”正在向新疆4000多畝農田裡的“白色汙染”發起進攻。

“今年用了新地膜、新機子,一畝地有400多公斤產量,這個地膜一遍收過去幹乾淨淨的,明年還要用這個地膜。”眼下正是秸稈粉碎和殘膜回收的時候,在自家地頭,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三師四十九團十連農戶庫爾班如是說。他說,原來的機子三四遍都揀不乾淨,還要人工揀地膜。“現在新機子一下就能揀乾淨,新技術來了,我們計劃明年大面積推廣。”

新疆農墾科學院院長劉景德表示,從西北五省一百個縣的資料看,當年殘膜回收率為80%,與華南理工的成功合作,殘膜當年回收率可超過98%,而且殘膜和秸稈還能高值化利用,目前用這三個辦法配套使用,將對新疆的殘膜汙染治理產生深遠的影響。

新疆兵團於今年初印發的《兵團農田殘膜治理三年行動攻堅計劃》提出,到2020年,當季地膜回收率將達95%以上,耕層殘膜含量逐年減少,殘膜回收再利用和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回收再利用體系全面建成。


治理白色汙染:新疆大力推進農田殘膜回收行動


新疆沙灣縣殘膜回收助力農業可持續發展

今年,新疆沙灣縣首次大規模使用加厚地膜,並開展殘膜回收工作,為實現可持續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連日來,在該縣金溝河鎮宋聖宮村農田裡,殘膜回收機來回穿梭作業,一會工夫,殘留的地膜和部分殘存的滴灌帶就被清理出來,堆放在地頭等待統一清運。農機手屈波說:“一天的作業量是200多畝地,效果還可以,重點是殘膜回收了不少。”

作物收穫後如果不將殘留的地膜進行回收,會降低土壤含水量及肥力水平,影響農作物根系的生長髮育,導致作物減產。由於今年大面積使用了厚度為0.01毫米的達標地膜,殘膜的回收率大大提高,回收的地膜經過加工處理可以再次利用。

沙灣縣農科金嶽農機農業專業合作聯社理事長韓波說:“現在合作社有10臺拖拉機,帶著殘膜回收機,參與2萬畝地的農機具殘膜回收任務。我們準備建殘膜回收廠,準備對殘膜進行加工再次利用,提高利用率。”

沙灣縣今年的殘膜回收項目是自治區2017—2018年作業期殘膜回收作業補助試點項目。

新疆瑪納斯縣加大農田殘膜回收助力鄉村振興

近年來,瑪納斯縣堅持農業綠色可持續發展,積極開展農田殘膜回收工作,減少農村白色汙染,實現綠色增收,讓農民走上可持續發展的致富路。

這兩天,在瑪納斯縣樂土驛鎮樂源合作社的萬畝棉花示範田裡,四臺全自動殘膜回收及秸杆還田聯合作業機,正在實施摟膜、打杆作業,合作社總經理張學禮正忙著跟車作業回收農田殘膜,減少土地白色汙染。

瑪納斯縣樂土驛鎮樂源合作社總經理張學禮告訴記者,人養地,地養人,土地白色汙染必須治理,合作社今年加大力度回收殘膜,現在已經收了三千多畝地的地膜二十多噸。

殘膜回收離不開新技術的應用,今年,樂源合作社投資40多萬元購買了兩臺殘膜、稈分離一體機和兩臺摟膜機,新設備的應用讓殘膜回收效率更高,白色汙染明顯減少。

2018年,瑪納斯縣嚴格落實自治區地膜管理條例相關要求,通過多種形式大力宣傳推廣使用高標準地膜,截止目前,瑪納斯縣農機作業殘膜拾淨率均達80%以上,完成殘膜回收面積12.8萬畝,為廣大農戶春季播種作業及作物根系生長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項目實施效果明顯。

本文由中國農機網整理發佈,資料來源:中國新聞網、新疆經濟報、亞心網,如有侵權或異議請聯繫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