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世界艾滋病日從科普開始

12·1世界艾滋病日

WORLD AIDS DAY

艾滋病是一種病死率很高的嚴重傳染病,它的醫學全稱是"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症"(AIDS)。對於艾滋病,你瞭解多少呢?

艾滋病宣傳科普知識一

為什麼將12月1日定為艾滋病日?

是因為第一個艾滋病病例是在1981年此日診斷出來的。此後艾滋病病毒在全球範圍內的傳播速度驚人。為了提高公眾對艾滋病危害的認識,1988年1月,世界衛生組織將每年的12月1日確定為世界艾滋病日,號召世界各國在這一天舉辦各種活動,宣傳和普及預防艾滋病的知識。

艾滋病宣傳科普知識二

什麼是艾滋病?

艾滋病全稱為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徵(AIDS),是由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以嚴重免疫缺陷為主要特徵的性傳播疾病,臨床上以淋巴結腫大、厭食、慢性腹瀉、體重減輕、發熱、乏力等全身症狀起病,逐漸發展至各種機會性感染、繼發腫瘤等而死亡。艾滋病的傳播速度快、病死率高,目前尚無有效的治癒方法,併成為人類主要的致死性傳染病之一。

艾滋病宣傳科普知識三

健康人是怎麼感染艾滋病病毒的?

艾滋病主要通過三種途徑傳播:

(1)性接觸傳播:包括同性及異性之間的性接觸。

(2)血液傳播:包括:

①輸入汙染了HIV的血液或血液製品;

②共用受HIV汙染的、未消毒的針頭及注射器;

③共用汙染了HIV醫療器械或生活用具 ,如: 口腔科器械、接生器械、外科手術器械、理髮剃刀、紋身用刀具、針具、浴室的修腳刀、刮臉刀、剃鬚刀、或共用牙刷 等。

(3)母嬰傳播:即感染了HIV的母親在產前、分娩過程中及產後不久將HIV傳染給了胎兒或嬰兒。可通過胎盤,或分娩時通過產道,也可通過哺乳傳染。

HIV/AIDS患者的血液、精液、唾液、眼淚、腦脊液、宮頸分泌物、乳汁中均分離出HIV。

艾滋病宣傳科普知識四

懷疑自己得了艾滋病,到哪裡去檢測?

一般來說,可到具有初篩資格的縣以上醫院和衛生防疫站做HIV抗體檢測,確診須到疾病預防控制中心(CDC)檢測。

檢測門診包括: 當地疾控中心、綜合醫院皮膚性病科、婦幼保建院。還有一些社會組織也能夠提供艾滋病快速檢測及諮詢服務。

艾滋病宣傳科普知識五

什麼時間去做檢測?

應在高危行為後的0、6、12周、半年時檢測HIV抗體,半年以後仍未檢測到HIV抗體,則認為未感染艾滋病病毒。

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頭三個月叫"窗口期",雖然HIV抗體在感染2周後就可以出現,但這時身體裡還沒有產生足夠量的抗體,可能無法檢測出是否已經受感染。

"窗口期"儘管可能檢測不出艾滋病病毒抗體,但同樣具有傳染性,因此,這段時間過性生活,要使用安全套。

艾滋病宣傳科普知識六

目前艾滋病還不能治癒,但還是可以治療的。

得了艾滋病應該針對症狀,及時地、積極地進行治療,如得了肺炎,就要及時把肺炎治好;得了感冒,要抓緊把感冒治好。

目前已經有了抗病毒治療方法,儘管不能完全消滅體內的艾滋病病毒,但可以有效抑制它的繁殖,大大延長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壽命。

艾滋病宣傳科普知識七

艾滋病有什麼表現?

從感染艾滋病病毒到發展成艾滋病患者,可分為三個時期:

(1)急性感染期:一般在感染艾滋病病毒後2-6周出現。表現為發熱、咽喉痛、淋巴結腫大、頭痛、皮疹等,一般持續約兩週自行消退。但不是所有的人都會有明顯的急性感染期,出現率約為50%-75%。此期感染者具有傳染性。

(2)無症狀感染期:此期一般沒有明顯的症狀,是艾滋病的潛伏期。潛伏期內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具有傳染性,又稱作艾滋病病毒攜帶者,這時的艾滋病病毒抗體陽性檢出率幾乎達100%。

(3)艾滋病期AIDS :表現為全身症狀,如原因不明的免疫力低下,持續不規則低熱;持續性全身性淋巴結腫大,慢性腹瀉,體重下降,盜汗,乏力、記憶力減退、反覆頭痛、反應遲鈍乃至痴呆;出現肺炎、結核、腸炎等常見感染和少見感染,甚至腫瘤等。艾滋病病毒抗體陽性。

艾滋病宣傳科普知識八

一般的日常生活接觸會感染艾滋病病毒嗎?

日常生活接觸是不會感染艾滋病的,如:

(1)握手、擁抱、撫摸、禮節性接吻;

(2)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起吃飯、喝飲料以及共用碗筷、杯子;

(3)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起使用公共設施,如廁所、游泳池、公共浴池、電話機、公共汽車;

(4)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起居住、勞動、共用勞動工具;

(5)購物、使用鈔票;

(6)咳嗽、打噴嚏、流淚、出汗、撒尿;

(7)蚊子、蒼蠅、蟑螂等昆蟲叮咬。

艾滋病宣傳科普知識九

哪些人群是感染艾滋病毒的高危人群?

凡與艾滋病病毒感染有關的人群都是高危人群。大致可分為3類:

(1)有高危性行為史者。包括男性商業性行為、女性商業性行為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性伴侶、異性多性伴者、男同性戀者、性病患者。

(2)有不安全血液及製品接觸史者。有過有償供血(漿)史者,公共用注射器靜脈吸毒者;懷疑接受過不安全的輸血及使用不安全的血液製品者;生於艾滋病病毒抗體陽性母親的新生兒;使用未經嚴格消毒器械拔牙、美容、紋身者;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用牙刷、剃鬚刀等物品的人員。

(3)職業暴露者。被汙染的注射器針頭或手術器械刺破皮膚、黏膜的醫生、護士等,接觸艾滋病病毒抗體陽性血液樣本的實驗室人員和醫務人員,公安、司法部門監管人接觸在押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艾滋病宣傳科普知識十

艾滋病如何預防?

艾滋病目前還不能治癒,疫苗研究尚未成功,因此預防的關鍵在於改變高危行為。

(1)普及艾滋病的預防知識。

(2)確保安全的血液供應,防止經血液製品傳播HIV。

(3)禁止靜脈藥癮者共用注射器、針頭。

(4)HIV感染的女性應避免妊娠,所生嬰兒應避免母乳餵養。

(5)提倡安全性行為,推廣使用避孕套,避免肛交。

(6)防止醫源性感染,應用一次性注射器,嚴格消毒制度。

目前,我國的艾滋病流行趨勢還是比較嚴峻:截止2018年6 月30 日,我國共發現820756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人(HIV/AIDS)。與2017 年同期相比增長14%。艾滋病病毒感染者,需要全社會的關愛和幫助,需要更多的志願者和科研工作者、醫務人員投身到這項工作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