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蘇聯攻打日軍很輕鬆,美國卻打的很吃力?

第一軍情


蘇聯的軍隊和美國軍隊有一個非常巨大的區別,這個區別就是他們之間對人命的不同看待,蘇聯人有著自己的信仰,在這種信仰的支撐下士兵們會不顧性命地為國家獻出自己的生命,而也正是在這種信仰的改變下,無論出現再大的傷亡他們都可以通過宣傳的方式,讓人們忽略掉他們士兵損耗的。


美國和蘇聯是不一樣的,美國最看重的是人道、最看重的是士兵的生命,他們在進行戰爭的時候,與蘇聯士兵不要命的衝擊不一樣,他們首先想到的是保住自己士兵的生命,然後才是談其他的。

美國的士兵是被允許投降的,即便他們對敵人投降了,被營救回來後,他們也是不會受到任何懲罰的,因為士兵的生命對美國人來說比任何氣節都要重要。

美國的每一個飛行員外出執行任務,身上都會攜帶著寫著各種國家文字的布條,這些布條是打算在飛行員被擊落後使用的,上面寫著讓別人不要殺他們,把他們送回去,美國會給他們送出大筆資金的文字,由此我們也可以窺見美國對士兵生命的重視程度。

其實我們遍觀二戰的歷史,美國人在與日本人作戰的時候戰鬥力並不會弱於蘇聯人與日本人之間的作戰戰績,我們之所以會出現蘇聯人打日本人打得落花流水,而美國人打日本人艱難慘重的錯覺,是因為他們之間對勝利的看待角度不一樣。

二戰時期,蘇聯一共和日本打過兩次,第一次就是1939年在中俄邊境打的諾門坎戰役,第二次就是二戰結束前夕蘇聯百萬軍隊俘虜日本關東軍的大戰,除了這兩次大戰鬥之外,蘇聯和日本之間的交戰是幾乎沒有的。


諾門坎戰役蘇聯人比日本大傷不少的傷亡比例

而現在我們來看一下蘇聯和日本之間的諾門坎戰役,如果不瞭解這場戰役的真實傷亡細節,可能很多人會覺得這場戰役是蘇聯人吊打日本人的,他們會覺得日本軍隊弱到根本無法抵抗蘇聯的進攻,但實際上在這場戰役中蘇聯人的傷亡比日本人傷亡還要大。

這場戰鬥出戰的是日本的一支甲種師團,兵力大概在2萬多人左右,原本日本是準備出動兩支甲種師團的,但是在戰鬥前另一支甲種師團大阪師團出現了大量病號(有一種說法是他們故意裝病的),所以此次出戰的軍隊只有日本的一支師團。


而蘇聯在這次戰役中出動了他們第一集團軍的7萬多人,在坦克火力方面更是比日本猛烈了七倍之多,如果我們從士兵人數、火力等方面來看,蘇聯人這次對陣日本人是有著巨大優勢的,但是誰能想到最後蘇聯人在這次戰役中死亡了9000多人,而日本人竟然才死亡了8000多人。

如果僅僅是從這個戰役上來看,大家還會覺得蘇聯人對戰日本是呈碾壓狀態的嗎?

這或許就是意識形態的不同,蘇聯的死亡人數比日本多了一千多人,但是在他們的宣傳下,這變成了一場空前的勝利,那是因為在他們看來眾多士兵的傷亡量並不是最主要的,最重要的是戰鬥本身給自己帶來的改變,因此,蘇聯覺得這次戰鬥是獲得大勝的。


在美國人眼中慘烈無比的沖繩島戰

而我們再來看一下美國和日本人戰鬥傷亡最慘烈戰役之一的沖繩島戰役,在這場奪島戰中美國人出動了24萬的軍隊對守備軍隊剛剛達到10萬人的沖繩島發起了進攻。

在有著極其猛烈的炮火加持下,美國人付出了將近8萬多人的傷亡才消滅了沖繩島上的10萬日本人,而雖然說是8萬的傷亡,但是刨除受傷的人,美國在這場戰役中的死亡人數卻只有1萬多人。

因為美國人對士兵生命的重視,所以他們這場戰役即便獲得了勝利,但是在他們的眼中卻是雖勝猶敗的,在這種情況的影響下,我們才出現了美國和日本作戰吃力的感覺。

經過這兩場美國、蘇聯人和日本之間的傷亡比例對比,我覺得蘇聯人在和日本人作戰的時候戰鬥力並沒有比美國人大上太多。

蘇聯最後對決的其實絕大多數是老弱病殘

而我們再說一下蘇聯和日本的最後一次戰鬥,在這場戰鬥中蘇聯人集齊了一百多萬人的軍隊,而日本的東北關東軍只有67萬人。

如果是以前,關東軍可以算得上是日本的精銳部隊,但是隨著日本東南亞戰場的開拓,關東軍的精銳卻都被抽調到了東南亞,而因為日本本土青壯年大量缺失的原因,關東軍後來補充的大多數士兵都是老弱病殘的老人、未成年人。

這些老弱病殘不僅身體虛弱,還因為訓練不足的原因,有不少人是連槍都拿不穩的,而最重要的是他們並沒有來得及經受軍國主義和武士道的薰陶,所以在他們和經過紅色信仰加持百萬蘇聯大軍對決的時候,在被消滅了8萬人後,剩餘的50多萬人就向蘇聯人投降了。

而投降這樣的情況在日本其他經受過訓練洗禮的軍隊中是看不到的。

而美國就不同了,和他們作戰的大多數都是日本的精銳部隊,雖然有著沖繩島、硫磺島這兩場傷亡巨大的戰鬥,但是從整場戰爭上來看,美國人卻保持了對日本人巨大的優勢。


所以說蘇聯人和日本人作戰之所以會顯得很輕鬆,是因為很多人受到了他們宣傳影響的結果,拋除他們最後打的老弱病殘之外,諾門坎戰役他們的傷亡比例是比日本還要大的,但是在他們眼中卻是無可置疑的大勝,而美國人和蘇聯人不一樣,他們不僅看重戰鬥的輸贏,他們同時也看重士兵的傷亡。


孤客生


平原地形機械戰、一往無前玩命戰、加大馬力宣傳戰、搶奪勝果收割戰,蘇軍與日軍的交鋒,就是靠此四大法寶,表現的異常“輕鬆”。

再看苦哈哈的美軍,珍珠港之後,日本調整戰略方向,從中國戰場抽調大量兵員,直面太平洋戰場上的美英軍隊,盟軍從劣勢到優勢,由守轉攻,都離不開一枚又一枚硬釘子的拔除。

好在美國戰爭潛力巨大,只要開足馬力,不出一兩年,就具備了壓倒性的戰略優勢,無論是從飛機、艦船、兵員到彈藥,可以不計代價的向日本人身上傾瀉。

饒是如此,美軍在反攻時節的一系列島嶼爭奪戰中都吃了大虧,被日軍構建的地堡工事和一心玉碎的萬歲衝鋒打的喘不過氣來,適應了一段時間才逐漸積累出經驗。

蘇聯人果真是無堅不摧的戰鬥民族,可以秒殺只靠彈藥充足的美軍表現嗎?其實不然!

蘇聯軍隊的表現,只因為有開頭說的四大法寶,我們一一道來:

平原地形機械戰”:

不同於美軍的奪島戰役,蘇軍與日軍的首度大型交戰發生在中蒙交界的諾門坎(張鼓峰事件規模較小,無代表性),1939年5月,日軍“北進”計劃開始在這裡上演,雙方共出動20餘萬兵力參戰(包含各自的傀儡外蒙軍和偽滿軍),四個月的戰事中,蘇軍投入十萬人,飛機坦克裝甲車重炮佔據絕對優勢,日軍出戰的實際上只有23師團為核心的兩萬五千,後援大部隊到達後未參戰即講和。最後的結果是蘇軍慘勝,死亡人數9700多人,日軍死亡8717人,這樣的結果連蘇聯軍官自己也承認“是靠人力和兵器優勢”取得的。“滿”蒙交界處地勢開闊,十分適合蘇軍的機械化兵團作戰方式,蘇軍取得此等戰果,與傳說中的戰鬥民族並不怎樣相配。關東軍的大量後援軍隊本來已經趕到,但希特勒在關鍵時刻與蘇聯簽定了互不侵犯條約,日軍大本營隨即邊罵邊叫停了戰爭,假如持續打下去,北進路線能否實施,南下路線存不存在,多米
諾骨牌倒向何方,尚屬未定之論。

一往無前玩命戰”:

你有天皇,我有主義,你有狼牙棒,我有天靈蓋,你有板載衝鋒,我有烏拉衝鋒,兩個陣營的玩兒精神都值得敬佩。但蘇聯人對待逃兵和俘虜的態度那是有目共睹的狠辣,可能心態有別,但不怕死的勁頭都是不相上下,日本人要說不犯怵那是假的。同理,蘇聯的“
輕鬆”勝利是用士兵們的人命換來的,衛國戰爭的勝利,蘇聯也付出了近千萬士兵犧牲的代價,絕非神俠劇所描繪出的“輕鬆”模樣。

加大馬力宣傳戰”:

戰爭不僅是物質、國力的較量,也是精神意志的考量,二戰時期的蘇聯領導人審時度勢,不遺餘力加大宣傳,對本國士兵的傷亡儘量淡化處理。這種凌厲的宣傳攻勢鍛造了威力驚人的精神防線,激發起來蘇聯軍民同仇敵愾的抵抗意志和必勝信心,也瓦解了敵軍士氣。至於本方士兵傷亡真相究竟如何,戰爭進展如何,究竟“輕鬆”不“輕鬆”,在這種特殊年代中根本並不重要。

“搶奪勝果收割戰”:

很多人會拿戰爭末期蘇軍出兵東北,狂風掃落葉一般席捲日本幾十萬關東軍做例證,證明蘇軍的強大,這無可厚非,但也要審慎看清日本關東軍當時的狀況。

首先,關東軍主力在蘇軍8月9日凌晨叩境時並不在邊境地區。
其次,即便是防衛構建在邊境地區,此時的關東軍戰力也與戰爭開始時判若雲泥,真正主力早就調至太平洋等戰場,調換來的都是沒有戰鬥經驗的弱雞,武器彈藥嚴重供應不足。
第三,日軍軍心渙散,苦盼戰爭結束,幾乎無心抵抗。幾乎蘇軍入境同時,美國人送的原爆大禮包已經快遞到日本本土,8月10日,日本外務省宣佈接受《波斯坦公告》,消息儘管瞞著國內民眾,但關東軍高層不可能毫不知悉。

因此,蘇軍的參戰,帶有強烈的爭奪勝利果實的意味,蘇聯人也知道,只要宣戰,哪怕不動一兵一卒,日本人投降的可能性依然很大,是故,“輕鬆”碾壓,極易達成。


歷來現實


二戰時的小日本野心不小,不僅侵略中國,還在太平洋跟美國幹仗,在東南亞跟英國人幹仗,甚至在東北地區跟蘇軍打仗。但令人大跌眼睛的時候,幾乎大勝仗的日本面對蘇軍竟然一敗塗地,跟美國在太平洋和日本幹仗損失慘重相比起來簡直不可思議。那麼蘇軍是如何做到的呢?

首先美國和蘇聯在軍事勢力幾乎相差無幾,而當時的美軍要比蘇聯高上那麼一點點。美國跟日本打仗的時候,恰好是二戰打的最激烈的時候,當時美國不僅要對付小日本還要對付德國,兩線作戰讓美國疲於奔命。

其次,蘇聯跟小日本的戰爭,是在二戰即將結束的時候才開始的,當時的日本關東軍良莠不齊,很多具有戰鬥力的老部隊都被調到太平洋戰場跟美軍去幹仗了,留下來的大部分都是一些新兵蛋子和少量的指揮官,這些人都沒有實戰經驗,在武士道的洗腦下,只會發起自殺式攻擊。當時的蘇聯正是看到了日本關東軍的虛弱,本著趁你病要你命的原則,一下子將百萬日本給殲滅了。說實話,要不是很多老鬼子都被弄去搞美國佬,說不定蘇軍還是會吃大虧的。(歡迎關注第一軍情,若有其他問題,請軍迷朋友們在評論區留言。)


第一軍情


只能說,這是一種錯覺,蘇聯和美國在對待戰爭,投入力量,側重方面都不盡相同,所以容易讓人產生這樣的看法,事實上,二戰時期的日軍,戰鬥力十分強悍,不僅美軍打的吃力,蘇聯也不輕鬆。


首先來講蘇美兩國在戰爭認識上的不同。蘇聯對待戰爭,只看勝負,不管其他。當然,勝負誰都在乎,只是美國沒有蘇聯那麼極端而已。

在蘇聯看來,只要能勝利,那是不惜一切代價,尤其是人的生命上,更是無足輕重,可以隨意犧牲,這樣戰爭的難度自然會降低。而美國十分注重人的生命,在失去抵抗能力後,他們會鼓勵士兵投降,以保全性命,這在蘇聯看來是不可思議的,完全不能接受的,如果蘇軍在這種情況下選擇投降,不死於敵軍,也得死於軍法。



所以美國人打仗,既要打贏,又要少死人,而蘇聯只要能打贏就行,死多少都無所謂,這樣來看,美國自然要比蘇聯吃力一些,因為要求高嘛!


再從現實來看,蘇聯與日本的較量基本就兩次,一次是39年的諾門坎戰役,再就是二戰末期1945年8月8日按照約定對日宣戰並出兵中國東北,兩次戰鬥看似蘇聯勝的很容易,實際上你可以細分析一下,就知道不是那麼回事。

諾門坎是日本的一次試探性進攻,蘇聯對此戰高度重視,派出了朱可夫對陣,而且最為關鍵的數據就是蘇聯雖然打贏了戰役,但是也是慘勝,蘇軍的傷亡比日軍還高,從軍事角度上說,蘇聯並沒有勝利,他的勝利是政治意義上的。



再說出兵中國東北,有人說什麼蘇軍摧枯拉朽,瞬間消滅了盤踞在東北的日軍主力關東軍!你們動動腦子就能明白,這是完全不可能的,從8月8日宣戰,到8月15日日本投降,僅僅一週時間,他走都走不了整個東北,更別說打了,他是怎麼摧枯拉朽的?還有日軍,當時的日本關東軍已經是一堆廢柴了,因為真正的主力早就調到太平洋和美軍幹去了,後補充的都是沒什麼戰鬥力的人了,雖然有70萬之眾,早就不比當年了。而到日本投降,蘇軍基本還在黑龍江邊境一帶,重要的大城市和戰略要地還都在日本人手上,只是天皇投降了,蘇聯才輕鬆的佔領了這些地區。



而在太平洋上,日軍無論陸軍還是海軍都是本國最強大的,這正是惜命的美軍所要對付的,雖然是跳島戰術,但重要的戰略地點,所謂的兵家必爭之地還是要打的,傷亡比幾乎一比一,但是死亡比美對日是一比十,證明美軍傷員在戰場上多數被救了回來,免於死亡,而日軍是武士道精神,一旦打輸,就是沒有戰死也要自殺,反倒映襯出美軍啃他們很吃力。


英國人就曾嘲笑我們中國軍隊打不過日軍,當太平洋戰爭爆發,英軍被日軍打的屁滾尿流的時候,他們才知道中國軍隊有多厲害和頑強,不親臨戰陣,只靠一些不切實際的數據就得出蘇軍打日軍容易,美軍打日軍吃力無疑是坐井觀天,不夠全面的。

感謝您的閱覽,喜歡本蛇回答的請記得點贊和關注哦!


史書上冬眠的蛇


蘇聯攻打日軍輕鬆嗎?這是一個很奇怪的問題。

不錯,在1945年8月9日,百萬蘇聯紅軍出兵中國東北,對駐守在東北的日本70萬關東軍發起最終攻擊之時,確實摧枯拉朽,如入無人之境,僅僅幾天就消滅了70多萬日軍。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此時的關東軍早已不是當年剛剛入侵中國的日軍精銳,早已成為老弱病殘的“代名詞”,而且這支部隊缺少武器彈藥和技術裝備。日軍的精銳其實,已經撤回日本,準備做“玉碎之戰”。所以,這樣的關東軍,面對裝備精良,作戰經驗豐富的蘇聯紅軍,怎麼能不屁滾尿流。

但是,這其實是蘇聯紅軍第二次與日軍交手。早在1938年7月末8月初,日、蘇兩國就因為張鼓峰、沙草峰這兩個高地進行的一場軍事衝突。而到了1939年,日軍更是揮師北上,在荒原上對峙4個多月。在張鼓峰之戰中,日軍參戰總人數近7000人、火炮37門。 蘇軍則集結了1.5萬餘人、237門火炮、285輛坦克,另有250架飛機支援蘇軍部隊行動。依靠武器的優勢和人數上的優勢,蘇軍最終迫使日軍退到圖們江西岸,但是自身的傷亡也較日軍要多。到了,諾門坎之戰中,日軍除了航空兵大致和蘇軍持平外,炮兵,機械化裝甲兵,後勤保障方面都遠不如蘇軍,加上雙方總指揮官的差距,所以日軍戰1個師團被打殘。而蘇軍集中2個步兵師,1個摩托化步兵師,2個團級編制的蒙古騎兵師,1個機槍旅,在絕對優勢的飛機和坦克支援下,才勉強圍殲日軍1.5個2流師團,傷亡超過40%,其實際戰鬥力也並不比日軍高多少。

而在美國與日軍作戰時,日本海軍的實力,達到了美軍的60%,而且美軍還要分出部分兵力對大西洋護航;同時,美日兩國的陸戰都是在島嶼之上;再加上,美日交手之時,日軍的部隊都是久戰之兵,戰鬥經驗豐富,戰鬥意志旺盛。反觀美軍大部分是新兵,雖然裝備精良但是經驗單薄,所以在作戰中往往會吃虧,顯得非常狼狽。但是,隨著美軍實力越打越強,軍人作戰經驗更加豐富,作戰也逐漸優勢愈加明顯。

所以,蘇聯人的“輕鬆”只是因為日軍的衰敗,而美國人的“艱難”只能說他們運氣不好。


潞州節度


很輕鬆?那是因為隸屬於關東軍的日軍甲種師團都被從東北調走了!蘇軍打的是三流日軍部隊!

在二戰爆發前,日本陸軍總共有17個甲種師團。這些師團都曾入侵過中國。太平洋戰爭爆發以後,有16個師團被調往太平洋戰場。只有第三師團名古屋師團,是唯一一支沒有調往太平洋戰場的甲種師團。該師團雖然一直在中國戰場,但是,1945年之前,已經調往南方,最後在鎮江投降。

蘇聯就是看準了日軍關東軍就剩下老弱病殘了,所以,才出兵。順道,還把東北的重工業搬光了!蘇聯看中的,就是日軍在東北經營多年,積攢下的家底!別感謝蘇聯了,光一箇中國最大的東三省兵工廠,就被蘇聯搶走了幾千臺(有數據說是2400臺)先進車床機器!



蘇聯打敗了關東軍,但是,也搬光了東北的重工業!

蘇聯打敗德國,屬於“傷敵一萬,自損十萬”的慘勝!諾門坎一戰,蘇聯也是慘勝!

諾門坎戰役中,蘇軍消耗作戰物資達80000噸,僅炮彈炸彈就消耗了31000噸,而日軍各種物資消耗才2000噸不到。整個戰役中,蘇軍佔有超過7比1的坦克裝甲車數量優勢,和6比1的火炮數量優勢,以及3比1的兵力優勢。



就是在這樣的武器裝備以及兵力優勢下,蘇軍最後以傷亡25000多人的代價,換來了日軍19000人的傷亡。當然,蘇軍宣傳是殲滅了日軍6萬人。


如果,關東軍的主力是日軍甲種師團的話。蘇聯肯定沒有能力“橫掃”日軍,這將是一場苦戰!

北方的那頭狗熊,其實很醜陋。


勇戰王聊歷史


這不一樣,日本和蘇聯打,是互扇嘴巴,日本人捱了一嘴巴之後就慫了。而日本和美國打是拼命,就算是打個鼻青臉腫,還不能認慫,所以看上去美國人打日本吃力,你是不知道美國人差點把日本打死。

(被炸成廢墟的日本城市)

諾門坎之戰只是一個互相試探的局部戰鬥

蘇聯和日本第一次戰爭發生在諾門坎,這場大戰蘇聯投入兵力5萬多人,日本7萬多人,戰後日本聲稱損失8000多人,蘇聯宣稱殲滅日軍6萬,而蘇軍陣亡9700多人。無論如何,這次日本方面是失敗了。但對於兩國來說,這並不是一次大戰,兩國均有數百萬大軍,參照日本侵華時動用了超過90%的兵力,蘇聯在一個月後侵略波蘭動用將近50萬兵力來說,這次戰爭只是雙方的一次試探。所以,必然會以短促激烈的局部小型戰鬥為主(相對於二戰其他戰場的大戰)。

(諾門坎之戰後繳獲的日軍輜重)

所以,蘇聯看似贏得輕鬆,日本也沒有傷筋動骨,算是被扇了一巴掌!

美日之戰是傾國大戰,兩國都玩命了

日本人一看蘇聯人不好對付,就轉而南下利用本身強大的海軍征服東南亞和大洋洲。於是就主動發動了珍珠港之戰,這次換上日本人贏的輕鬆了,珍珠港之戰以日本幾乎零傷亡結束。

誰成想美國人急眼了!

整個太平洋戰爭中,美軍僅海軍就投入了137萬,戰艦千艘,戰機無數,然後還有陸軍數十萬。而日軍將幾乎所有海軍用來與美軍作戰,同時將大批陸軍精銳抽調到太平洋戰場與美軍血拼。

這場大戰不可避免的成了雙方的傾國大戰!到1945年,在美國的攻擊下已經有130多萬日軍陣亡。日本海軍的數百艘戰艦幾乎損失殆盡,戰機的損失更是驚人。二戰前期日軍每月被美軍擊落500架飛機(單月損失量就超過諾門坎之戰日軍動用的全部飛機),進入1944年,則達到了每月2000架。

可見,日本人和美國人在玩命,美國人雖然贏得不輕鬆,但也快要了日本的命。

總的說來,不能把蘇聯對日的戰爭和美國對日的戰爭相比較,因為這完全是不同性質的兩種戰爭!


歷史風暴


完全不一樣的事情罷了,當時美蘇軍力側重不同,日本進攻和防禦力量的投入不同造成的結果不盡相同。

日本陸軍的強捍是一種假象,前期對決的對象在武器裝備和戰爭意志都遠遜於日本軍隊,如日本陸軍在中國大陸面對的是缺乏空中力量,僅有少數重武器,訓練和兵員素質低下,除了中央嫡系稍好外,非中央系雜牌軍除了極少數有堅強戰爭意志,大多數都在戰爭前期迅速潰敗,而且形成畏戰避戰的望風而逃局面,往往日軍幾千人追著幾萬人打的局面,中國軍隊只是在共產黨八路軍於平型關取得戰果稍大的勝利,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後,才從心理上得到改觀,此次伏擊戰雖然戰果不大,但是影響很大,連蔣委員長都非常高興傳令嘉獎,可見雙方實力和意志差距巨大,而日軍屢戰屢勝,中國軍隊總體上節節敗退,直退到大西南的邊緣山區,依託天然屏障頑強抵抗才穩住陣腳,而傳統“中國”富庶之地基本淪陷,如果中國軍隊有日軍武器裝備水平差不多的實力,日軍就不可能有這種機會了。



這是日本軍隊沒有碰到強敵造成的強大假象之一。

其次,日軍發動太平洋戰爭,首先靠偷襲珍珠港打亂美軍佈置,而且日本海軍空軍並不弱,裝備和美軍無甚差距,但是在東南亞面對日本陸軍為什麼美英軍隊就一觸即潰呢,主要是美英陸軍的重點在於歐洲和北非戰場,留在菲律賓的美軍並不是武器裝備佔優勢的部隊,同樣英國人在東南亞的軍隊也是一樣,當初僅僅是用於控制落後殖民地不需要強大陸上力量的殖民軍隊,所以武器裝備和兵員素質低於歐洲北非戰場的英軍,那麼武器裝備相對佔優的日軍,加上狂妄的戰爭意志就迅速戰勝了菲律賓的美軍和東南亞的英軍和荷蘭人,一下橫掃東亞東南亞直到南太平洋澳大利亞。在太平洋戰爭後期,美國軍隊是以海戰和奪島戰發起反擊,困難可想而知,



這個又造成了日軍強捍的假象。

但是蘇聯軍隊為什麼能迅速擊敗八十萬關東軍呢?有的朋友說,關東軍精銳被抽調於東南亞作戰,留下的都是沒有什麼戰鬥力的丙種軍團,這個說法不完全對,雖然說日本關東軍有抽調到太平洋戰爭前線作戰,但是留在偽滿洲國的關東軍還是精銳部隊,因為控制偽滿洲國是日本生存和延續戰爭的關鍵之地,豐富的資源是戰爭的血液,尤其是太平洋戰爭中後期,美國海空軍封鎖日本海外交通線的情況下,我國東北的資源尤其重要,日本哪有不重兵防禦的道理呢?關鍵是蘇聯軍隊戰勝法西斯德國後,經過戰爭鍛鍊,具有豐富戰爭經驗,加上無論從數量還是質量上都佔絕對優勢的坦克重炮和空中力量,又充滿勝利者豪氣,又是陸地平原作戰,種種因素一統合就變成了不可戰勝的力量,如此優勢的進攻,日軍哪裡抵擋得住?



所以蘇軍以極小的代價能迅速解決八十萬關東軍精銳,而日本在被核爆時還不投降,卻在精銳的八十萬關東軍被消滅後,意識到已經完全失敗在所難免,絕對不會有翻身機會,才宣佈無條件投降。

所以戰爭方向不同,如果美英軍隊也是像歐洲北非戰場一樣的坦克重炮空中力量陸地進攻,日軍照樣抵擋不住。


沒事閒逛的野狼


歷史上日軍與俄開戰,一般都是日本戰勝,為何二戰末期就不行了呢?

我們可從一下幾方面來看:

1,首先是到了二戰末期,蘇聯挾大勝之威進攻關東軍,而日本在這個時期,整個戰略上已成戰敗之勢,士氣不如蘇聯高漲,有時打仗打得就是一股精氣神;

2,此時日本還在太平洋與美國作戰,美國海軍裝備精良,作戰能力強,日本也調關東軍精銳前去作戰,與蘇聯作戰的日軍,大多是老弱病殘,60歲的老弱和16的新兵蛋子居多,戰鬥力大打折扣;

3,日軍的工業能力基本被美國摧毀,而蘇聯出兵150萬,各種機械化裝甲兵團上陣,日本自然打不過。


古今縱橫談


主要原因是美軍和蘇軍打日軍時間段不同而且戰術上和打法上也不同。

日軍偷襲珍珠港後,美日全面開戰,當時日軍正是戰鬥力的巔峰期所以美軍打起來也很吃力,但是戰爭是綜合國力的體現,日本和美國比綜合國力差遠了,日本在太平洋戰爭中唯一的勝機是中途島,如果中途島日軍獲勝,那日本還有機會,可是中途島日軍慘敗,這樣一來,日軍對美軍就在也沒機會翻盤了,因為比誰人多槍多炮多,日軍怎麼也比不過美國,但是日軍畢竟國力在那,美軍要想全殲日軍也不那麼容易,美軍不得已改變戰術,由逐島進攻改為越島進攻,就這樣戰爭結束後美國也付出慘重代價。

而蘇聯不同,蘇軍對日本宣戰後,日軍敗局已定,當時蘇軍的對手關東軍已經是軍心不穩,而且最重要的是蘇軍機械化水平高,而日軍還是三八大蓋呢,這完全不對稱當百萬蘇軍殺進東北一線平推時,日軍幾乎毫無反抗能力,幾乎是一觸擊潰,戰爭毫無懸念,因為當時日軍從上到下都很清楚,在抵抗毫無意義,不投降就是死,所以幾十萬關東軍幾乎全部投降了。

從戰術上來說,日軍當時也就能欺負當時的中國,因為中國是幾千年來最弱勢時,可美蘇不同,蘇軍打仗坦克裝甲車排好陣勢,一字向前平推,美軍也差不多,艾森豪威爾講究的是寬正面戰略和蘇軍差不多,就是比誰人多槍多,其實沒什麼戰術可言,可這樣戰術打日本卻很有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