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在军迷圈广为流传的关于军事的谣言?

战斗机解说家


意大利战斗力差。这可以说是一个巨大的冤枉,意大利本身就是被德国拖入战争的,作战准备不充分,士兵士气不高。但是即使如此,意大利军队还是有很多战绩,比如意大利远征军在横扫乌克兰的战斗中,就俘虏大量苏军,并独立攻占斯大林诺等目标。

二战中意大利就涌现了第185佛格尔伞兵师、公羊座装甲师等英雄部队。倒是德国人抢劫意军军车、物资等,导致意大利军队作战极为困难,最后还把战败的锅扔给了意大利。

印度造不出子弹。这还是在装备INSAS步枪初期的事情,其使用的是5.56毫米弹,但是当时印度兵工厂还没有投产,少量产品质量也不好,自然就需要从国外进口一批暂时使用了。这就成了很多人黑印度造不了子弹的依据,可是毕竟生产质量好不好跟不会造毕竟是两码事。

波兰骑兵大刀长矛打德军坦克。实际上当时波军武器也并不差,同样有不少坦克等兵器,而德军此时也同样有骑兵。当时波军的一支骑兵殿后冲击背后的德军步兵部队,为大部队撤退赢得时间。结果此时德军装甲部队赶到,这就有了一边倒的屠杀,后来赶到的意大利记者见到满地的骑兵和马匹尸体,以及附近的德军坦克自然就认为波军拿冷兵器打坦克,结果这个假新闻就此流传至今。


前沿阵地


现在是信息时代了,你想了解什么事,在网上一搜就OK了。不过,这些信息往往鱼龙混杂。戈培尔曾经说过,谎言重复千遍就是真理。咱们就盘点一下在网上被视为真理的假信息。

A、中国无人机技术很牛X。中国深圳大疆公司生产的各种无人机占了世界民用无人机市场的70%份额,如果再加上其他国产无人机,估计能占到80%左右。而国产军用无人机这些年也卖得风生水起,在中东大显神威,甚至传出土豪沙特要购买彩虹4的生产线的消息,大有碾压美国“捕食者”“掠夺者”等等无人机之势。于是,久而久之,就给人一种“中国无人机技术很牛X”的错觉。其实,我们的无人机技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不少差距的。例如西方已经能造出隐身的飞翼结构无人机,美国的无人机已经实现了在航母上起降,自主空中加受油等。而我们在这方面,技术还等于零,所以,咱们要有清醒的认识,别以为咱们的无人机卖得火,市场份额大就认为它的技术很牛X。

B、战机是需要高低搭配的。一开始我对这“真理”也深信不疑,你看,美国的F15和F16,F22和F35,苏联(俄罗斯)的苏27和米格29,咱中国的歼11和歼10,歼20和歼31它们不正是高低搭配的“典型代表”吗?可纵观整个世界空军,这种所谓高低搭配的国家却又少之又少。后来再一了解,苏联(俄罗斯)的苏27和米格29居然是分别属于防空军和空军两个不同军种的。这种不同军种,不同单位的战机怎么高低搭配啊?

其实,一个国家装备什么样的战机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决定的,并不存在什么所谓高低搭配的问题。像一些国土比较小,以看家护院为主的国家,它们一般装备轻型或中型战机就足够了。而一些国土比较大,需要长航时空中巡逻,对战机需求量比较大的国家,才会搞所谓的高低搭配。当然了,有些国家领土不算大,但它有钱,而且和周边国家的关系不大好,它需要有远程打击、威慑能力,所以也会搞所谓的高低搭配,例如以色列、日本、韩国、沙特等。

当然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任何一个国家的空中力量所装备的各类飞机都是搭配使用的。战斗机用于夺取制空权,对地对海攻击,预警机用于空中侦察、预警和指挥,轰炸机用于轰炸敌方地面、海面目标,长途奔袭敌人后方,运输机用于人员、装备、弹药的补给,空中加油机用于空中加油,延长飞机的留空时间,等等。这些功能不同,用途不一的飞机搭配在一起,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作战体系。

C、俄罗斯的核武器很牛X。现在的俄罗斯和前苏联相比已经是不可同日而语,但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所以俄罗斯常常给人一种“军事能力仅次于美国”的感觉。特别是在核武器方面,许多人都认为俄罗斯即便不能和美国平起平坐,但实力也应该排在美国之后。对于这种观点我是不认同的。俄罗斯的确是继承了前苏联70%以上的核武器,但这些核武器都是有有效期的。一枚核弹的寿命一般就是10到15年,其运载火箭也是这个数。就算进行技术延寿,它顶多也就20来年。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经济一落千丈,军工体系被拆得七零八落,人才流失、断层也非常严重。特别是在叶利钦时代,俄罗斯军队连军人的衣食住行都难以保障,更别提对武器装备的更新换代,升级保养了。这种情况直到2003年伊拉克战争爆发后,随着石油价格的飙升,俄罗斯靠卖石油发了财之后才有所缓解。而这时候距离苏联解体已经过去13年了。我先别说这些核武器绝大多数都是苏联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制造的,我就全当它们全是在1991年苏联解体那年制造的,离2013也有13年了,基本上都属于报废品了。大家也看到了,这些年来,俄罗斯在航天器发射、洲际导弹试验方面也一直是败多胜少,所以,说俄罗斯的核武器很牛X,我是不赞同的。


血染战旗红


有什么共军的东西能比所谓的外星人蓝军的段子谣言多呢?

195旅在演习时动用了战术核武器(演习存在的理由是帮助红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旅级对抗还没等人下火车就一颗核弹下来这样的演习有意义吗?)

195旅出名是满广志带着打出名的(195旅在跨越2014年打出名的时候旅长是夏明龙)

沙场点兵电视剧讲的是195旅的早期形态(拍那电视的时候195旅都还没从装甲一师拆出来)

2017年八一大阅兵后参加阅兵的部队直接参加演习打195旅(这个不做评价,整个2017年跨越演习就打了一场,而且参演的“暴风雨部队”根本就没参加八一阅兵)

195旅是中国第一支蓝军部队(原坦克十师装步团看着你在)

195旅是中国第一支旅级蓝军部队(34旅在三界当蓝军的时候还没195啥事)

……诸如此类的数不胜数,本身这些段子在网上传的也挺广的,加之后来某动画片也着实用了一下某些段子,便也使得更多人对此深信不疑。

你说人满大爷容易吗?既要当旅长又还要当你们偶像的?


wein小悟空



东风5A战略核导弹,根据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战略研究所”等其他国际权威军事研究机构判断,它的射程在13000㎞,运载能力超过1·5吨 也就是说:它可以携带一枚350万~500万吨当量的热核弹头(氢弹),是世界上威力巨大的洲际导弹之一!

也正是东风–5的全球打击能力和大当量的威力由此引发了一个谣言(讹传),“就是目前只有我国拥有36枚氢弹,其他国家都没”。

那么事情真的如此吗?估计制造这个讹传的人根本不清楚什么叫做“氢弹”,或许他脑海当中仍然认为氢弹就是那种核爆炸当量在100万吨以上,甚至前苏联R–36M(著名的“撒旦”SS–18洲际导弹)那样的2500万吨当量的大家伙!


这张示意图就是美军目前最先进的陆基“民兵Ⅲ”洲际核导弹,所使用的W87型核弹头。该弹头已经出现了
30多年了,但仍然是世界上设计最精巧的核弹头,它原先是专门给美军“和平卫士”洲际导弹定制的,由于《美苏限制进攻型战略武器》条约签署后“和平卫士”导弹被销毁了,W87弹头被搬到了“民兵Ⅲ”型导弹上使用。稍有核知识的人从这张示意图当中就能判断出来它是一枚先进的氢弹!也叫“三相弹”,就是先由钚239制造成的微型“核扳机”先去→轰击铀235制造的小型原子弹→再由原子弹产生的裂变反应去轰击外面包裹铀238反射层……形成威力更加巨大的核爆炸(聚变反应),是一个轰击→再轰击→反射挤压→再爆炸的过程!

这样设计的氢弹要远比1960年代的氢弹先进了许多,同时重量也轻了很多,据称W87弹头重量不到200㎏,所释放的核当量为30万吨TNT……如果要是第一代氢弹产生的这样威力那么至少需要500㎏,而著名的SS–18单弹头2500万吨则在2吨以上!

著名的“撒旦”SS–18的性能数据表,最先进的型号R–36M2型有两种一种是可携带10枚100万吨(有误应该是80万吨),另一种就是恐怖的2500万吨当量单弹头的(理论上纽约一枚就完了),不过单弹头在2009年已经全部退役,10枚弹头的那种延寿,等待新型“亚尔斯”液体洲际导弹的全面接替(就是SS–18的深度改进型)也就是说2500万吨弹头已成“绝唱”,今后100万吨以上的当量都不会再有了。

从上面的初步解答就可以了解到,目前“五常”的核弹头皆为氢弹,并且是更加先进的氢弹,早年间的那种大当量氢弹已经退役了。那么,为何包括对于“大当量喜爱”的俄罗斯也不制造大当量弹头了?这其中的原因就是科技的进步,核弹头的投掷精度获得了极大的提高,据称目前美军“三叉戟–2型”潜艇发射的战略导弹的CEP(投掷误差)已经在50米之内了,11000㎞的射程这样低的误差让人“匪夷所思”!同时,精度提高之后打击敌方核导弹地下发射井的摧毁能力也提高了,早年间需要50万吨当量才能摧毁的发射井,现在只需12.5万吨当量就可以。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导弹防御体系”在今后20年会逐渐的成熟,估计会有90%以上的拦截率!如果采用单弹头非常容易被拦截,好不容易早期突防一枚到了最后还被拦截……与其这样不如携带多枚“分导式”小弹头进行突防!即便是有几枚被拦截剩下的仍然会击中目标……所以,摒弃大当量单弹头,发展小型弹头是今后洲际导弹发展的方向。


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的科学家正在对“三叉戟–2型”模拟核弹头进行测试,同人相比它实在是太小了!是想“小男孩”多大?2吨左右!


真正的核弹头实弹,估计两个人拿个扁担就能抬走!

核武器进入到氢弹时代才能使核弹头小型化,也必须通过各种复杂的数学模型、公式进行运算其构型,并且在所有材料的加工和电子元器件小型化方面下功夫……这些都必须要有先进的理论核物理、数学计算水平和工业水平,所以制造氢弹的技术门槛非常高!而且,五常之间似乎也有默契,就是不允许迈进原子弹门槛的国家再迈进氢弹的门槛!任何与氢弹有关的事情和人都进行封锁!不允许有一丝一毫的技术泄露,这是“五常”立国的看家本领!也是可以说是“王冠”!

通过上面这些简单粗略的介绍,就会清楚的明白,目前“五常”的核武器,皆为“氢弹”!而非我国独有,而早年间的大当量也由于科技水平的进步被摒弃了,取而代之的是设计水平极高、投掷更精确、爆炸当量可以调节的新型氢弹。


皇家橡树1972


有哪些军迷圈广为流传的军事谣言,这道题太棒了!关于军事谣言方面实在是一言难尽阿.....实在是不明白这些谣言怎么流传起来的....

  1. 日本一星期就能造出核弹。一个星期?你咋不上天呢?就是苏联一个星期都造不出来一发核弹(日本得从浓缩铀提炼开始,一周弄完....这飞的有点快)


  2. 日本只要需要就能造航空母舰。(理由的日本二战就能造出航母,想啥呢?只要需要就能造航母?英国的伊丽莎白女王废了多大劲?日本在航母方面有资格和英国比?要知道弹射器,斜角甲板,滑跃甲板,助降系统,现代航母基本上都是英国发明的,然后emmm女王漏水了....)


  3. 日本军力强于中国。(最近某些别有用心都军事公众号误导非常严重...拿日本海自总吨位和咱们四年造的军舰总吨位进行比较,然后表示日本海军无敌阿(四年下水一个日本海自)emmm

  4. 滑跃航母无法起飞预警机。(2005年美国为了拓宽舰载预警机的销量,曾经试验过e2c预警机的短距离滑跃起飞能力。 然后实验结果表明E2飞机可以在165米滑跑起飞,连滑跃都不用....)



这条线就是e2c无约束滑跑起飞线
  1. 滑跃起飞只能使用蒸汽弹射器,不能使用电磁弹射器(等等?常规动力和核动力最大的差距不是就是核动力用的是裂变热能烧热水吗....而且小鹰级28w马力,尼米兹才26万马力,常规动力航母发电量咋就不如核动力的了?)
  2. 核动力就是吊...(要是漏了,确实屌,而且核动力舰艇造价那是翻倍阿!贵啊!)

还有很多....实在是写不动了....


寻找丢失的方向盘


但凡是人,都喜欢八卦,而所谓的军事谣言,我们也可以称之为军迷圈的八卦,有些听听则已,全当玩笑,有些则直接影响我们的三观,三观不正,是为大罪,所以今天吐槽星人写一回教科书,纠正几个影响三观的军事谣言。


二战日本是被苏联和美国打败的

好多人执着于西方的宣传,也不愿意相信自己国家的实力,这样的人有个名字叫“牧洋犬”,而在对待历史问题上,他们更是如此,迷信美国人的原子弹,中毒颇深。而事实是什么样呢?二战中日本本希望快速打败中国,然后以中国为战略后方,执行以战养战的战略,最后攻占印度和中东,与德军汇合,共同分割世界。

然而杯具的是,他们在中国战场被拖死,从1931到1941这十年都深陷中国战场不能自拔,最后被一点点榨干,再拖下去绝对只能自己退兵投降回国。既然打不赢中国,那就只能寻找新的资源产地,所以就有了北上和南进的争端,最后只能孤注一掷攻打东南亚,发动太平洋战争,与美国硬刚,然后就按在地上摩擦,被原子弹炸跪。




所以事情的真相是这样的,先是日本打不赢中国,所以才去欺负别的国家,最后得罪了蓝星王者美国,加速了自己的灭亡,如果没有美国参战,日本人也一定会被拖死,抗日战争也一定会胜利,只是时间会久一点而已。传播这个谣言的人对得起无数前赴后继的先烈吗?

日本战时军工产能一年翻十倍

许多人认为日本民用工业发达,像汽车啊、造船啊都牛逼的一比,要是一旦打仗,日本的民用工业肯定能迅速转换成军事工业,军工产能必能一年翻十倍!这个就不是没有文化的问题了,而是有没有常识的问题,现代军工业和民用工业完全就是两码事好吗?

而且日本许多军工产品关键技术都是美国给的,比如日本的宙斯盾舰除了船体,其他诸如雷达、防空导弹无一不是美国资助的。战时日本人也就能造个船壳出来,其他设备没有美国爸爸,还是算了吧!而像航空航天发动机这样的天顶星技术,你以为日本人真的牛逼?其实很多都是美国人直接转让出去的,不然以为日本人是外星人,火箭推重比会那么高?而汽车产业直接转成坦克生产线就更是笑话了,汽车和坦克哪一点长得像了,哪一点具有通用性了?就算是二战那种技术含量较低的坦克也是拖拉机厂才可以勉强搞个军转民,那时候坦克不就是拖拉机底盘加个炮塔吗?现在你去让丰田、本田给我造个坦克出来?不得不说,脑子是个好东西!


而诸如此类的军事谣言其实还有很多,比如战斗机一定要高低搭配,小口径步枪无敌论等等,今天限于篇幅,就先讲这些吧,小伙伴们还知道哪些弱智、好玩的军事谣言,欢迎留言区补充!


军史吐槽君


前几天W君答的“米格-25机载雷达300米外BBQ兔子”啊,以前W君只是在军事纸媒体上探讨过米格-25在降落时开机雷达照射飞鸟有可能烤熟而已!


口口相传下变成烤兔子了?谣言!真·谣言!

下面罗列《真实的谎言》系列!

运20改装空警3000

真心是P图开脑洞的杰作!漫天的胖妞加“腮帮子”的空警3000创世图,估计西飞(中国陕西飞机制造公司,空警2000的生产单位)的研发团队在浏览网页时一个个都是一脸XX:“什么时候有的?XX总工没发文件给我们啊?保密学习还要加强吗?这图纸谁泄的密?为啥我不知道啊!”

真相是:一名叫“小小兵工”的军事爱好者自行绘制的,并非官方图,诸多自媒体引用助推的后果罢了。(参看W君问答:中国自主研发的新型预警机空警3000,比起空警2000有哪些改进?https://www.wukong.com/user/?uid=67682291086&type=0)

歼八II吊打F-22

具体出处不可靠,流传于我国科技落后的时期,某个论坛跟帖中出现,逐步具体化。F-22的出现,国内的热血青年大开脑洞的为祖国解忧。原理就是八爷开启全力冲刺的极限速度2.2马赫,在高空位置“发现”F-22后,跑到F-22(巡航速度1.4马赫)上面(认为F-22的隐身集中在前方)发射全部导弹后机动避开(用导弹拼刺刀)。

随后又发展出利用预警机指引八爷打F-15、轻松干掉F-16等等引申传说来。

真相是:八爷根本飞不到上述飞机的近身,就会被“干掉”!不浪费笔墨了,解释太简单。

驻守西藏的国民党军队

W君严重怀疑这是“第五纵队”的洗笔文!一些自媒体号跟风炒作的看图说假话系列!所谓

“驻守西藏的国民党军队”尽忠职守等到1950年人民解放军行进到驻地时误认为是“换防”部队等等子虚乌有的杜撰。W君真是觉得古人“众口铄金”、“言之凿凿”的可怕!

真相是:虽然民国政府在1912年成立后不承认西藏“独立”,认为西藏是“五族共和”的国体一部分。但是,由于军阀混战,并未向西藏派遣一兵一卒。唯一一次体现是1940年军阀马步芳护送14世达赖入藏从西宁到拉萨的一个营,到后即返。这张照片是四川小金川的国民党川军第42军刘文辉部。

好的,上述谣言仅仅是圈中有名望的几个。其实现在还有好多“真相”没有被戳穿,静静等待理智的大家去看穿吧。但W君说的都是真话!


军武数据库


  1. 防弹头盔不防弹。

早期的钢盔确实是不能防弹的,因为厚度不够,做到足够厚能防弹的话重量太大戴不了。但是随着材料学的进步,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采用复合材料的现代防弹头盔是能够防御步枪弹直击的。

自己体会吧,伊拉克战争时期美军在伊拉克都是标配NIJ IV级防弹板+头盔,不然才止死这点人?

2,1967年4月24日中国击落2架美国海军F-4B。

流传甚广的战例,不过是假的。

4月24日当天美军损失了4架飞机,北越上空3架,南越上空1架。其中包括1架F-4B。被击落的这架F-4B编号153000,隶属于美国海军VF-114中队,该机是参加美军掩护攻击机Kep机场的攻击行动中被高炮击伤,之后在北部湾燃油耗尽弃机的。

另外,F-4B是舰载型F-4,装备于美国海军和四等人海军陆战队,空军并未装备F-4B。

另外,根据林虎在《保卫新中国领空的战斗》中的叙述,该机是挂着火箭弹发射架执行CAS任务的。

这是当时北部湾上空前来接应这架受损F-4的美机拍下的照片,挂载的是AIM-7和AIM-9,挂在火箭发射架的挂载位已经被AIM-9占据。很明显中方文献中关于抛掉火箭架的叙述是不存在的。

并且中方宣称的敌机坠机地点是在己方境内,然而却并不能给出被击落的敌机的残骸以及飞机编号。

3.当初Su-27来华时,我国飞行员都说Su-27航电很差,希望能更换为国产航电系统。

1984年首飞,1988年定型的J-8II在当时尚未具备超视距空战能力。J-8II 01批次在不具备超视距空战能力的情况下在90年代初少量服役。这一点在1990版的J-8II地勤改装讲义中有明确提及。

90年代初服役的J-8II只能携带PL-5C这种格斗弹,连超视距空战能力都没有。

国产飞机第一次发射中距空空导弹,是在1995年J-8II 058号原型机在西北靶场首次发射意大利的A弹击落靶机。因为火控系统过于落后操纵繁琐两机迎头接近至13km时导弹才发射(此时已经是目视距离了)

也就是说在Su-27来华的时候国产战斗机连超视距空战能力都没有,怎么可能去嘲讽Su-27航电差?


贞观防务


就说一个谣言,都说歼20大,就认为歼20太大,上不了舰,自己对比着看吧,歼16和歼15同样脱胎于“侧卫”,尺寸相差不大,那么歼20有多大,大家清楚了吧



战忽局反喷办主任


这问题太大了,炎黄军武一篇篇写,可以一直写到宇宙消亡……

好吧先随便提两个,“苏-35尺寸比苏-27大一圈”、“苏-27要大航程、所以有大油箱”,最早不知是哪些半瓶醋造出来的谣言,现在几乎已席卷了军事圈,怎么样,各位是不是都听过?

但这些都是谣言,都是谣言,都是谣言!

起因就在于对一些数据的生吞活剥,没有理性的思考分析。

就说苏-35的改进原型,苏-27,一开始设计的时候尺寸根本不是现在这样,没办法,苏联的电子系统和武器都尺寸超大,配套苏-27的雷达本体就超过500公斤,加上配套系统几乎就1吨了,完全是无奈的情况下,苏霍伊设计局才把苏-27设计的这么大、这么重。

不需要专业的航空知识,想一想也知道,越大、越重的

飞机机动性越差,但凡有办法,谁会把自己的战斗机弄成庞大笨拙的巨无霸?

万幸西伯利亚流体动力研究院的“双发歼击机最佳气动构型”真不是盖的,尺寸在战斗机里数一数二的苏-27(仅次于米格-25/米格-31)机动性才不至于落伍,庞大的机体内部还有很多闲置空间,设计师才顺手加上了一组超载油箱。

苏-27的大内油,根本不是为了大航程而主动要求、而是先有庞大机体而将计就计

,笔者先捎带着再澄清一遍。

然后说苏-35的正事,既然苏-27的庞大尺寸是受了设备的拖累,俄罗斯改进的时候,没考虑缩减尺寸倒也罢了,绝不会进一步放大苏-27那本就迟缓笨拙的机体。

想什么呢,嫌苏-27太灵活了吗,滚转率、敏捷性都成啥了,还要加大,想变轰炸机吗!

那么苏-35比苏-27大一圈的谣言怎么来的?

不得不说,某些军事媒体人士缺乏基本素养,连战斗机的整体构型、线条走向都观察不准,受涂装方案的影响,这些家伙越看越觉得“苏-35的机头比苏-27更长”,其实根本就是视觉误差。

上面苏-27,下面苏-35,来咱一起看看,机头有加长吗,加长在哪?

然后还有一条,不知哪里的军事网站,赫然标注苏-35翼展15.3米(还有其他数据,反正都是瞎写),单看数据是比苏-27的14.7米更宽,然而,然而,15.3米是苏-27加装翼尖电子干扰舱之后的翼展数据,在翼尖不装任何东西时,苏-27和苏-35的翼展完全一样,因为两者的机体构型完全一致,根本就没有线型上的重大修改。

那些造谣“苏-35比苏-27大一圈”的,也不好好想一想,俄罗斯好不容易给苏-35装上117S矢量发动机,难道还会加大尺寸、把推重比提高带来的机动性增幅全吃掉,有这样自残的吗?

以为国产轿车呢,拿过来就先一个个加长、带L,战斗机是打仗的,没事发福做什么!

今天先批判到这,改天继续怼谣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