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謹說:識人如辨物,一個人能夠把任何人都認識清楚,是大智慧

古人說:“畫龍畫虎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因為人心隔著肚皮,同時又是個變化莫測的東西,所以辨識起來很難。正如南懷瑾先生所說:“識人如辨物,那一種似是而非的贗品,最會把人難倒,玉和石,是很容易分辨得出來的。但是遇到一塊很像玉的石頭,那麼珠寶店的專家,也感到頭痛了。物猶如此,對人的認識就更難。因為人是活著的,是動的,會自我巧飾,所以一個很賢能的君主,也怕遇到那種耍嘴皮子能說善道的辯士,弄得不好就誤認他是有真才實學的人,予以重用而終於誤國。”

但是,假的終究真不了,再高明的贗品也有自己的破綻所在。

南懷謹說:識人如辨物,一個人能夠把任何人都認識清楚,是大智慧

古聖賢雖然強調仁義的重要,但是他們也同樣認為,一個人即使有先王之道,有聖人之謀,如果他不能洞悉人心,那麼他也無法知道隱匿的東西,最終難免還是要遭遇失敗。 因此說洞悉人心是謀略的根本並不過分,如果我們懂得洞悉人心的方法,不僅可以在事情還沒有發生以前,便事先知道事情的發生、發展和結果,從中選擇自己的策略,更可以隨時掌握住對方情感的變化,為保全自己和他人做出未雨綢繆的準備。

南懷謹說:識人如辨物,一個人能夠把任何人都認識清楚,是大智慧

對此,南懷瑾先生曾經說:“一個人能夠看清楚別人,能夠把任何人都認識清楚,就是一個很有智慧的人。 古代成大功立大業的人,如漢高祖、唐太宗、蜀先主劉備等等,都有知人的智慧。劉備就曉得非找到諸葛亮不可;等於現在工商界鉅子,非要請到一個好夥計一一總經理來做幫手不可。但是那個找來的人好或不好,自己要有知人之智。歷史上一個好的領袖,都能知人善任。能認識這個人,瞭解他可以負擔什麼任務,然後才能交代事情給他去做。‘知人善任’最難,能做到這四個字,就是一個好的領袖人物了。”

曾經有一位古董商說:“這個世界上,仿的再真的古董總有破綻可尋,所以認識古董的真偽並不難,真正難的是看清人的真偽。”的確,南懷瑾先生也說:“識人如辨物。”

南懷謹說:識人如辨物,一個人能夠把任何人都認識清楚,是大智慧

老子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知道看人背後的是智者,習慣從背後看人的是小人。看清楚一個人,心中有數就好了,也不必非點透不可。

“看清”和“看透”是一種能力,“不看破”是一種智慧。

“看清”和“看透”能夠讓我們活得更理性、更透徹,“不看破”才能讓我們活得更快樂、更平和!

一個人將這個世界的爾虞我詐、艱難險阻都看清楚、看透徹了,仍能對生活和未來充滿熱情與期待,充滿積極的進取之心,可以說是修煉到了“不看破”的境界了。智慧與聰明僅一步之遙,看清世態而不看破,才是智者所為。

南懷謹說:識人如辨物,一個人能夠把任何人都認識清楚,是大智慧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真正的聰明人必須具備自知之明。正如孔子所言:“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聖人都有自知之明,無非是因為他們都有反躬自省的精神。

人們的心靈在複雜的環境中,難免要沾惹灰塵,使靈性被掩蓋,因此要時時清理。只有善於自省的人,才能真正明心見性、把握自己的人生。因此人們要學會和自己對話,不斷地反省自己,只有這樣才能看住自己那一顆狂野的心和無限的貪慾,才能明白自己到底是誰,才能明白這世間什麼事可為,什麼事不可為。

南懷謹說:識人如辨物,一個人能夠把任何人都認識清楚,是大智慧

《菜根譚》中有句:“聽靜夜之鐘聲,喚醒夢中之夢;觀澄潭之月影,窺見身外之身。”

說的是,於夜深人靜之時細聽遠處傳來的鐘聲,可以把人們從人生的夢境中喚醒;於心境寧和之際審視清澈潭水中的月影,就可以發現自我的真實本性。這實際上就是告訴人們要常常靜下心來反思自己,這樣才不會迷失自我。反省是一顆智慧樹,只有深植在思維裡,它才能與人們的神經互聯,為人們提供源源不斷的智慧,讓人生這條路變得簡單、精彩起來。

人生最大的敵人是自己。那些認真審視自己,時刻反省自己的人,才可能真正覺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