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能自动消除血栓吗?

未来科技路


进入秋冬季节后,常发生心梗、脑梗等意外,这些要命的心脑血管病都有一个共同的根源——血栓!

血栓是什么?

专业的讲,在活体心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的有形成分凝集形成的固体质块的过程,称之为血栓形成,所形成的固体质块称为血栓。

通俗地说,血栓其实就是凝固的小血块,这些小血块随着血流流动,平时可能流的不大顺畅,但还没事,但如果再碰上你血管硬化了,血管狭窄了,它就会卡在血管里流不动了,卡在心脏就心梗了,卡在大脑就脑梗了。

人为什么会有血栓?

血栓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很多因素都可能会影响血栓的形成,比如饮食、长期久坐不动、抽烟喝酒,甚至是天气变化都可能加速血栓的形成,但最常见的因素还是“三高”,即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血脂,尤其是高血脂,高血脂人群是血栓的高危人群。

人体能自动消除血栓吗?

我们感冒不吃药的话,过几天可能就好了。我们身体里有了血栓,能自动消除吗?

先说个好消息:人体是能够自动清除血栓的。

再说个坏消息:大多数有血栓的人并不能靠自己的身体自动清除血栓。

解释一下:

人体是非常精密的,它有凝血机制和溶血机制。当你手划破的时候,凝血机制就会发挥作用,所以,血不会一直流不停。同时,溶血机制也会发挥作用,抵抗凝血机制,否则血都凝住了,不流动不就糟了。

正常人的身体就是这样平衡对抗的,有凝血因子和溶血因子,两方势均力敌。但你已经出现明显的血栓了,就证明你的身体已经不那么健康了,想要靠溶血机制自动清除血栓显然是不行的。

尤其是年龄较大和“三高”人群,他们自身存在血管老化和血管内皮损伤,血管内的脂质垃圾过多等问题,实在很容易生成新的血栓,溶解血栓系统根本承受不了这样的工作量,如果再不想办法介入,只能让血栓越来越多,血管越来越窄,最终发生血管堵塞,引起心梗、脑梗等严重的心脑血管病,后果不堪设想。

怎样才能“冲”走血栓,远离血栓?

首先要说明的是,如果你血栓已经很严重,出现了脑梗、心梗等前兆表现,如经常头晕头痛、心慌胸闷等,快去医院治疗吃药,别相信任何自救方法,但如果你还没严重到这个程度,想要防病的话,不妨试试以下方法。

每天“三个一”,战胜血栓,血管不堵塞

一碗粥:红蒜大米粥

材料:红花,大蒜,大米,白砂糖

做法:蒜去皮,洗净,切成薄片,静置15分钟。与此同时,红花洗净,沥干。大米淘洗干净。锅中加入大米、蒜、红花,加入800毫升的水,大火烧沸之后,改用小火慢熬35分钟,用白砂糖调味即可。

大蒜配红花,与大米一起煮粥,可以帮助我们降血压、调血脂、对抗血栓的形成,软化血管,减轻动脉硬化。如果能坚持长期服用,对心脑血管的保护作用,实在可观。

大蒜是一种非常好的调节血脂的食物。这有赖于其所含的蒜素。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蒜素可以降低血浆总胆固醇、降血压、抑制血小板活性、降低红细胞压积、降低血液粘度。所以,它对于血栓形成有很好的抑制和化解作用。

红花对冠脉血流量、心肌营养性血流量都有良性的影响,既能帮助我们抗凝,还能帮助我们对抗因为情绪紧张、压力较大引发的血压升高。所以说,这红花是保护血管的良药。

需要注意的是,正在服用抗凝类药物、活血化瘀类药物的人,以及有出血性疾病倾向的人,要慎用。

一杯茶:蒲公英黑苦荞茶

材料:蒲公英根、蒲公英叶、黑苦荞

做法:将蒲公英根、蒲公英叶和黑苦荞按照4:2:4的比例混合,制成茶饮用,可以起到很好的降三高、预防血栓等心脑血管病的作用。

蒲公英全株可入药,是非常好的一种常见小植物,蒲公英不仅清热解毒、去火消炎,对血糖和血脂也有调节作用。实验证明,蒲公英水提取物具有降低正常及致病动物餐后血糖的作用。还可降低血清甘油三酯,有效升高高密度脂蛋白。

此外,蒲公英根的主要三萜类化合物蒲公英萜醇及蒲公英甾醇具有显著的抑制肿瘤作用。蒲公英多糖 ,具有宿主细胞调节的抗肿瘤作用。与香菇多糖的抗癌机制相似 ,是一种免疫促进剂。

黑苦荞具有清热降火、消食化滞、凉血消肿等保健功效,能降血压、血糖、血脂、改善微循环等,故又称“三降食品”。

黑苦荞所含有的镉能增强胰岛素功能、改善糖耐量、控制血糖平衡。芦丁是黑苦荞黄酮富含的特有成分,它可增加毛细血管的通透性,使脂肪合成酶活性受到抑制,最终达到降低血脂的目的。

一项运动:跑步

有血栓的人建议多运动,而运动中比较推荐的方式是跑步,因为跑步是一种最明显的有氧运动,有氧运动是可以非常明显的,帮助大家提升身体健康的,尤其是自身肥胖的人,跑步可以帮助我们甩掉油脂,对防治血管堵塞是很有帮助的。

年轻人身体素质好的,跑跑步也很好。对于中老年人来讲,跑步的时候也要注意,并不是越多越好,每天的跑步过程不宜过多,只要20到40分钟就可以,而且一定要慢跑,要以自己能够适应的速度去奔跑,不需要跑得太快,当然也不能跑得太慢,只有这样子才能对我们的身体有着更大的好处。

跑步只是为你带来一次额外的消耗,平时也尽量能站着就不要坐着,能走路就不要躺着,让日常的积累所带来的运动量是远远比跑步那一次所带来的运动量要大得多的,所以说我们日常当中一定要注意经常运动,就会离疾病越来越远。

注:所有图片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


周周爱生活


血栓实质就是血小板遇到斑块溃破口被激活了,暴露了纤维旦白受体(连接纤维旦白的位点),同时通过凝血酶也激活了纤维旦白原转化为纤维旦白,纤维蛋白原不能和血小板联接,只有转化为纤维旦白后者才能和被激活的暴露出纤维旦白受体的血小板结合,并聚集成血栓,通常称白血栓。

在血栓形成同时体内的抗纤溶系统也被激活了,血栓形成速率快,就会堵塞血管,那么心肌梗塞、脑梗就形成了。反之,体内因血栓形成而激活的纤溶系统,阻止血栓形成的速率更快,那么只有短暂的缺血症状而不发生梗塞。

所以临床上会有急性冠脉综合征中三种表现之一的不稳定性心绞痛(即未形成完全堵塞冠脉的血栓)否则就是心梗了。同样脑血管斑块破裂产生结果也类似,可以停留在脑缺血阶段所表现的各种症状,也可以出现脑梗后的各种定位症状。(腔梗几毫米大小,且发生原因不清暂不列入上述情况)

为什么对三高、吸烟,体检经血管B超、CT发现大、中动脉中有各种斑块,尤其是不稳定的软斑块或有过典型心绞痛、心梗或脑梗病史、血管内支架植入手术后的人要劝其长期服用阿斯匹林、波立维等抗血小板激活的药,就是为了万一斑块破溃后抑制血小板的激活来防止血栓形成,预防新的梗塞。


我想说点真话


血栓,为血流于心血管面剥落或修补部表面产生的小块。此小块血栓可造成局部堵塞,从而导致器官缺血、氧出现衰竭,造成脑梗死、脑栓塞等均很危险。有些人会问,我们人体可否自动清除血栓?


人体可自动消除部分血栓


其实,人体为可自动清除血栓的。身体血液里具有两种不一样机制,为凝血机制和溶解机制,凝血机制可形成血栓,溶解血栓为人体经设计的纤溶系统可消除不需要血栓,这也就为人体可自动溶解血栓。


那又会有人问,人体可自动清除血栓,怎么还会出现血栓呢?


这是因为,于健康人群里凝血、溶解机制为动态平衡态,不会形成多量血栓出现堵塞,也不会因血栓产生不足造成外伤不断出血。虽然人体里具有自动清除血栓功能,但却不为万能的,它只能溶解一部分血栓,若由于血管老化、内皮受损,血管里垃圾过多,产生多量血栓,那人体溶解机制便无法承受,血管变窄,产生血管堵塞,导致冠心病、脑溢血等心脑血管病症。


预防血栓需注意以下事项


对于血栓疾病,我们需做到提前预防,需注意进行日常饮食调整,平日多食用清血管、化血栓东西,如冬瓜、小白菜、玉米、洋葱、西红柿等,经食疗来达到清理血管垃圾目的,减低血液粘稠度,防止血管腔狭窄、堵塞,预防血栓产生,远离血栓;还要有好的生活习惯,睡前、早起后喝些白开水,能减低血液粘稠度,于预防血栓有一定益处;平时注意适当运动,可加促血液循环,令粘滞性减低,起到预防血栓作用。


光线医生


人体是能够自动清除血栓的,人体凝血与溶血系统处于动态平衡中,一般是可以清除的,只是在平衡打破后,血栓不能消除,需要用抗凝药溶解血栓。

人体血液中存在一套凝血纤溶系统,由凝血机制负责凝固血液和形成血栓,而纤溶机制负责溶解血栓,从而维持一个血液流动性和血管密闭性的动态平衡系统。

1.凝血机制 凝血机制有两个激活途径:体内激活途径,比如高血压损伤血管内皮,会连锁激活凝血机制,最终形成血栓覆盖受损部位;外源激活途径,如手指不小心被刀划伤,就会看到血液凝固形成血凝块,起到止血的作用。所以,凝血机制是负责凝固血液形成血栓,让受损部位得以修复。

2.纤溶机制 当受损部位得以修复完后,血栓也就没有用了。这时机体有一套纤溶机制,来溶解不再需要的血栓。血栓被清除后,修复好的细胞再次出现,执行相应生理功能,能够维持正常的生理机能。就这样,凝血机制和纤溶机制在健康的机体内是一种动态平衡的状态,既不会形成过多的血栓造成堵塞,也不会因为溶栓造成持续出血。

那么,人为什么还会患上有血栓类疾病呢?

尽管人体内有一套自动清除血栓的系统,但不是万能的,只能溶解部分血栓。如血管内皮损伤,血管内的垃圾堆积越来越多,大量血栓形成,人体内的溶解血栓系统就承受不了,血管变窄,最终会发生血管堵塞,引起一系列疾病,冠心病、中风等,后果不堪设想。

所以,当机体凝血纤溶系统平衡被打破,人就容易患上血栓类疾病。

一旦发生血栓不能清除应该如何解决,动脉系统的抗栓主要针对抗血小板,动脉血栓性疾病的急性或特殊状态下,要同时辅助使用抗凝药,才能达到更好的抗栓效果。在血流速度慢的静脉、动脉的涡流处、发生房颤的心房等处,在这些情况下应主要使用抗凝药防止血栓的形成。

参考文献:

[1]庞兴学,王显.血栓形成的过程与机制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1,17(11):1613-1616.


药事健康


140多回答了,各位专家从多个角度和机理解释得很全面了。我想,问题背后是不是在问,我们为什么要抗血栓治疗?

其实,人体一直都在自动地清除血栓。在人体中,有很多看似对立的系统在互相制约、保持着动态平衡,来维系人体的正常功能,所谓相反相成。这些相互制约的关系一旦失衡,人就要出问题、得病了。血液中形成血栓(凝血系统)和清除血栓(纤溶系统)的功能也是一样,既是对立,又要统一,平衡一旦打破,不是血栓、就是出血。

人体血管内外都是会受到损伤的,凝血系统就是去保护、修复损伤的;血液在血管中流动,血流(轴流,血浆在外,有形成分在内)也会受到破坏,引起凝血的。一旦出现血栓,消除血栓的纤溶系统就会活化(因为凝血块最终形成时是纤维蛋白把血细胞网在一起,所以溶解血块就要溶解纤维蛋白),把血块溶解掉。在血管内,微小的凝血块不断地产生、又不断地被溶解清除,人体血管是自带“清洁” 功能的。这种凝血和纤溶在正常情况下保持着动态平衡。如果没有这种机制,人体的血液循环就无法进行(所以如果血液在体外管道循环,是要用抗凝剂的)。

可是,为什么还会形成血栓、还要药物抗栓治疗呢?这是由于很多疾病会导致凝血系统的功能异常,比如凝血因子被激活、或者凝血因子增多,结果是血液高凝了,自身的纤溶系统来不及或者不足以溶解血栓了。

比如动脉粥样硬化时,血管壁凹凸不平,血流经过时血小板就会被激活、聚集;血管狭窄时,血流通过时轴流被破坏,血液中的成分接触血管壁也容易形成血栓;要不就是血管壁的斑块破裂,破口出血直接就凝血形成血栓了。

在静脉系统,如果静脉血管壁受到破坏、有炎症,也吸引凝血因子;再就是血液成分改变了,血液粘稠了,或者是凝血成分多了,或者是水分少了;还有血流的速度,如果特别缓慢,也容易形成血栓,比如发生房颤的时候,就具备好几种高凝的因素。

另外就是全身的疾病,像感染、中毒、血液系统疾病等都可能影响凝血功能。在血液高凝,血栓高危或已经发生血栓的情况下,我们只能借助药物的帮助了。

当然,影响凝血功能的另一方面结果是出血不止(凝血功能减低)。


心血管内科侯晓平


回答你这个问题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血栓。血栓是血流在心血管系统血管内面剥落处或修补处的表面所形成的小块。血栓由不溶性纤维蛋白,沉积的血小板,积聚的白细胞和陷入的红细胞组成。通俗地说就是“血凝块",它像塞子一样堵塞了血管或部分堵掉,导致相关脏器缺血,造成相关症状,甚至死亡。如血栓在脑部血管产生就导致脑梗,在冠状动脉产生就形成心梗,堵塞到肺部就是“肺栓塞”。

我们人体血液中有凝血系统和抗凝系统,正常情况下,二者保持着动态平衡以保证血液在血管中正常流动,不会形成血栓。但在特殊情况下,如血流变缓、凝血因子病变、血管损伤以及其他多种原因可能导致凝血功能亢进或抗凝功能削弱,就有可能形成血栓。

如果你的血栓已经形成了,即使你避开了这些诱因,人体一般是不能在短期内自动消除血栓的,甚至终生伴随。如果运气不好还可能栓子脱落堵在某根重要血管,造成灾难性后果,运气好的话堵在一根不起眼的血管,那是不幸中的万幸。

血栓既然能致命,那么如何预防血栓呢?

1.加强运动,拒绝久坐

生命在于运动,动是最有效的防控措施。平时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促进血液循环。打牌、办公一族等久坐一族一定要做到每个小时站起来走动一下。

2.不要让血液太粘稠,吃清淡一点

血栓的形成因素复杂,饮食习惯也有很大的关系,饮食方面应该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减少油脂和胆固醇的摄入。平时也要多喝水,增加排泄次数,是有害物质及时排出。

3.高危人群每半年或一年做一次体检

有脑梗和心梗家族史者、肥胖者、糖尿病者、久坐一族者都为血栓的高危人群,建议定期体检,以及早发现问题,及时治疗。但小编要说,体检不是万能的,平时做到管住嘴、迈开腿还是最重要的。


医声护事


血栓,是血流在心血管系统血管内面剥落处或修补处的表面所形成的小块。这些小块血栓的可怕之处就是会导致局部堵塞,从而引起器官缺血,缺氧而衰竭,如脑梗死、脑栓塞等都是十分危险的。那么,人体是否能自动清除血栓呢?

实际上,人体是能够自动清除血栓的。原来,人体血液中存在两种不同的机制,有凝血机制,也有溶解血栓的机制,凝血机制会形成血栓,溶解血栓就是身体会通过设计一套纤溶系统溶解掉不需要的血栓,这就是人体能自动清除血栓。那么,人体能够自动清除血栓,为什么还会有血栓形成呢?

在健康人当中凝血机制和溶解血栓机制是属于动态平衡,既不会产生过多的血栓造成堵塞,也不会因血栓形成不足导致外伤一直出血。尽管人体内有一套自动清除血栓的系统,但不是万能的,只会溶解一些血栓,如果因血管老化和血管内皮损伤,再加上血管内的垃圾堆积越来越多,形成大量血栓,那么人体的溶解血栓系统就承受不了,血管变窄,最终发生血管堵塞,引起冠心病、脑溢血、中风等严重的心脑血管病,后果不堪设想。

据此,我们应注意饮食调理,在日常饮食当中要多吃些清血管、化血栓的食物,如冬瓜、胡萝卜、小白菜、茄子、玉米、海带、洋葱、西红柿、花生米等,通过食疗进行清理血管垃圾,降低血液粘稠度,避免血管腔狭窄或堵塞,预防血栓形成,从而避免血栓的形成。另外,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晚睡前、晨起后喝一杯白开水,可降低血液粘稠度,对预防血栓很有好处;日常注意适度运动,可以能促进血液循环,粘滞性下降,从而防治血栓。

关注“家庭医生在线”头条号,更多健康问答轻松看~~~


家庭医生在线


有的。形成血栓的被称为凝血系统,溶解血栓的叫做纤溶系统。

我们熟悉的凝血系统激活途径是有外伤造成的,比如不小心被刀划伤,血小板就会迅速向受伤的毛细血管处集合,在局部将血液凝固形成血凝块,把受伤出血的血管给堵住,起到止血作用,这就是凝血系统的外源激活途径,是我们可以看得见的生理现象,实际上在机体内部还会发生我们看不见的凝血现象,血管的最内侧有一层血管内皮,是血管直接接触血液的细胞,因为高血压或是细菌病毒感染造成的内环境稳态的变化等物理化学因素都可能对血管内皮造成损伤,和被刀划伤之后的机制类似,血管内皮损伤后也会通过一些列物质的连锁激活最终形成血栓覆盖受损部位。

凝血系统的激活是典型的正反馈调节,也就是一旦激活,级联反应会被层层放大激活,整个过程在正常的生理状态下是不可逆的一直进行完,进行完的标志就是血管内皮的受损部位都被覆盖住。

血栓的作用是形成保护,让受损部位得以更快更好的修复,修复完成之后血栓也就没有用了,机体设计出了一套纤溶系统来溶解不再需要的血栓,之所以叫纤溶系统是因为血栓的主要成分是纤维蛋白和纤维蛋白原。激活纤溶系统的物质有三类,其中活性最强的就是痊愈的组织释放出组织激活物,与凝血系统的激活一样,纤溶系统也是正反馈的级联反应,最终的结果是使得血栓的主要成分纤维蛋白和纤维蛋白原被分解成FDP和D-二聚体,血栓被清除,修复好的内皮细胞再次暴露出现并执行相应生理功能。

凝血系统和纤溶系统在健康的机体内是一种动态平衡的状态,既不会形成过多的血栓造成堵塞,也不会因为血栓形成不利造成持续出血(血友病)。


和风


血栓类疾病是当下较为常见的疾病,严重的可以影响生活质量,甚至于导致死亡,因此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既然是血栓那么就一定是在血液中形成的,血液又主要在血管中(外伤或实验室条件下是例外),而血管分为动脉和静脉,因此血栓也可以分为动脉血栓和静脉血栓,前者最为常见的是心肌梗死时的冠状动脉血栓和脑梗死时的脑动脉血栓,后者较为常见的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大脑静脉血栓等等。

关于问题中提到的“人体能自动消除血栓吗?”的答案并不能用简单的可以或不可以来回答,知道答案之前首先要对人体的凝血纤溶系统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所谓的凝血纤溶系统可以理解为一个维持血液流动性和血管密闭性的动态平衡系统,凝血指的是血液凝固和血栓形成,而纤溶则指的是血栓的溶解。维持这个系统有很多的生物大分子,它们多数产生于肝脏的细胞。其中较为核心的是一个叫做凝血酶的物质。通常其是以酶原的失活状态存在,但是一旦由于身体受到外部损伤(启动VII因子)或体内出现情况(启动XII因子),就会通过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将凝血酶激活,其继而使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在血小板和部分血细胞的作用下形成网状结构的血栓。血栓形成后也会通过一系列的负反馈将血栓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这就是纤溶作用。

通过以上对凝血纤溶系统的简要介绍大家就会了解血栓的形成是这个系统的平衡被打破的结果,因此在平衡存在的情况下人体是不会感觉到血栓的存在的,也就是说很多微小血栓在完成了其使命之后都被溶解了。但是在这个系统失衡情况下已经产生了血栓性疾病的结局则各不相同,对于动脉血栓性疾病,由于多数的动脉血栓不仅仅是过度凝血所造成的,而是很大程度与动脉斑块的形成相关,其本身可以造成血管面积的极度狭窄,因此即便这种血栓可以得到一定的溶解,更容易造成永久性的血管闭塞。静脉血栓则有所不同,其主要是由于高凝状态和血液流动性降低所导致的,因此很多血栓是可以通过后期纤溶系统亢进而得到溶解的,但是危险也恰恰出自这个时期,很多血栓溶解时会造成血凝块的脱落,流向远端而造成危险,肺栓塞就是例证之一。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说人体是有一定消除血栓的能力的,但是目前的血栓性疾病恰恰是因为这种能力的失衡所导致的结果,所以单纯依靠这种能力是很难对血栓性疾病进行自我康复的,因此这类疾病需要医生额外应用相应的药物和其它方法进行治疗。


精灵医生


血栓是血流在心血管系统血管内面剥落处或修补处的表面所形成的小块。血栓是由不溶性纤维蛋白,沉积的血小板,积聚的白细胞和陷入的红细胞组成。


通俗地说就是“血凝块"",它像塞子一样堵塞了血管或部分堵掉,导致相关脏器缺血,造成相关的症状,如脑梗死、脑栓塞等都是十分危险的,更严重的导致死亡。我们知道,我们人体是一个平衡的系统。那么,人体能否自动消除血栓呢?


实际上,人体是能够自动清除血栓的。我们的人体血液中有凝血系统和抗凝系统,一般在正常情况下,两者保持着动态平衡来保证血液在血管中正常流动,不会形成血栓。但是在特殊情况下,比如血流变缓、凝血因子病变、血管损伤以及其他多种原因可能导致凝血功能亢进或抗凝功能削弱,就有可能形成血栓。


人体的平衡只能溶解一些小血栓,超过血管的自净能力就没有办法再清除了。比如有其他原因导致血管老化和血管内皮损伤,再加上血管内的垃圾堆积越来越多,形成大量血栓的话,那么人体的溶解血栓系统机制就承受不了,会出现血管变窄,最终发生血管堵塞,引起冠心病、脑溢血、中风等严重的心脑血管病,后果很严重。


在生活中,有很多可以预防血栓生成的措施,比如运动和饮食调节,增加高密度脂蛋白,多吃些蔬菜水果等。

指导专家:陆正齐,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医学博士,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兼神经一区专科主任。

专长:脑血管病、脱髓鞘疾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头痛、帕金森病和痴呆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