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雙全一秦將,滅巴蜀,取河東,年近七十下雲貴,克定西南黔中

文韜武略並一身——太史公的先人司馬錯(4)

主筆:老維特

秦國大將司馬錯滅巴蜀,取河東,很是輝煌了一陣,但之後這位老將就沉寂了一段時間,由燕國發起,三晉與秦國也跟著參與懲齊戰爭,秦國也沒有讓這位老將出場,而是派出了尉斯離(不是衛斯理,“尉”為官職)統帥秦軍參與聯軍。秦軍為魏冉這個外戚咬下了陶邑這塊飛地作為封地,但這塊飛地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裡也成了秦國在東方的累贅,因為這處要地時時都會讓的魏國感到忌憚,最終在邯鄲之戰中秦軍失利以後,這塊飛地也被魏國給啃了回去(前254年,五國伐齊三十年後)。秦國人一貫出爾反爾,剛和三晉聯手揍齊國,第二年立馬又啃下魏國南線的安城(今河南平輿一帶),耀武揚威地殺到大梁城下,可見魏國自失去河東以後的景況就好比是王小二過年了。事實上,這時候秦國與趙國也在聯合,秦國侵吞魏國南部為日後伐楚做準備,而趙國則在蠶食魏國河北地區以鞏固南線。足見秦國的連橫對象也常常改變。而且秦國對趙國的土地其實也有一點念想,就想先給趙國的甜頭(十五座城池,大約是前一段時間秦國擊魏佔領的土地)好誆一下,這就引發了藺相如的完璧歸趙事件。

文武雙全一秦將,滅巴蜀,取河東,年近七十下雲貴,克定西南黔中

趙國如此頑強不屈,所以在“完璧歸趙”事件後,秦國又開展了對趙國的攻略,(前282年-前280年),攻略的主要地區是呂梁山地區,以威脅趙國在太原盆地的起家之地。這種對三晉的攻擊,也符合魏冉保衛自己在東方的飛地的需要,以免三晉用兵東進端了他的家。不過魏冉本人倒是經常對齊國下手,這一舉動後來也深受力主“遠交近攻”的范雎的批判。

到了秦昭襄王二十七年(前280年),秦國的戰略進攻方向又一次再度轉向南方了。而且這次南征也是一場大動作,徵發的士兵,來自於隴西,這一地區在西周時代被稱為“西垂”,地近戎狄,民風彪悍,是當年秦國的起家之地(具體點說,是周天子給秦國公族祖宗們安排去養馬的勞改地面)。領兵的人物,是老將司馬錯(此時他大概已有六十有餘),大軍先翻過祁山,進入蜀地,此時末代蜀君蜀侯綰已經被秦人所誅殺,蜀地再無後顧之憂。

文武雙全一秦將,滅巴蜀,取河東,年近七十下雲貴,克定西南黔中

司馬錯的大軍接下來又沿著岷江-長江水道,進入巴地,然後又沿著長江東下,佔領了楚國所佔領的原東巴國枳地,進一步,秦國大軍又沿著巫江上溯,逐步佔領整個楚國黔中郡(今貴州東部到湖南西部一帶),完成了當年綁架楚懷王所沒有達到的目的。這次征伐還斷掉楚國莊蹻(我猜測他可能不是先前“暴郢”之莊蹻)所率西征軍的後路,這條西征軍的本來目的,我猜可能是與後世漢尼拔進攻羅馬差不多,就是在執行一個大迂迴戰略,沿著“滬昆線”西進,在滇池地區建立根據地,再沿著“成昆線”北上直搗蜀中,但是由於後路被斷,補給接不上,所以莊蹻也只能在滇池地區割據稱王了,不過他反倒是為楚國公族延續了最後一點血脈,他的後人直到漢武帝時期才向漢朝稱臣。楚國人見後方不穩,大為驚恐,連忙獻出漢北及上庸地以賄賂秦國,在這一點上,蘇洵認為“弊在賂秦”倒沒有大錯,因為秦國人的野心是難以滿足的,要他們見點甜頭就收根本不可能。因為第二年,秦國的大殺神白起很快就利用楚人新割讓的地區作為跳板,攻陷了楚陪都鄢,再下一年,楚都郢又被攻陷,楚國的王陵也被白起一把火燒光,楚頃襄王只得逃亡到陳。楚、齊兩國皆歷重創,能與秦國較量較量的,只剩下北面的趙國了。

文武雙全一秦將,滅巴蜀,取河東,年近七十下雲貴,克定西南黔中

在王翦之前,白起司馬錯這對名將搭檔,對於秦帝國的統一貢獻最大,白起殺敵百萬,司馬錯則滅巴蜀,取河東,定黔中,使得秦國的領土幾乎翻了一倍。雖然白起名氣更大,但司馬錯的貢獻並不一定比他就小。

文武雙全一秦將,滅巴蜀,取河東,年近七十下雲貴,克定西南黔中

在拔取黔中以後,司馬錯在史冊上就銷聲匿跡了,大約他老人家也要回家頤養天年了,可能在這最後一次大征伐後不久他也去世了。不過他的兩件身後事還是要提一下:

其一有關司馬錯所征服的巴地,依《華陽國志·巴志》記載,秦昭襄王時期,黔中、巴蜀、漢中一帶有“白虎”帶領群虎為害,於是秦王發榜懸賞,能殺虎者封邑萬戶並能獲得金帛賞賜,於是朐忍縣(今重慶雲陽)的夷人(可能是歸順秦國的巴人)廖仲、藥何、射虎秦精三人做了一挺竹弩,射殺了白虎。但是秦人卻因民族原因之嫌,不肯授予三人爵位,所以就與夷人訂立了一項奇怪的盟約:秦犯夷,輸黃龍一雙,夷犯秦,輸清酒一鍾。黃龍是用黃金雕刻而成的金龍;清酒則是巴人所釀的名酒,因產量極低,極為珍貴。這個傳說的背後,大抵是反映了秦國佔領巴地(包括原西巴與東巴)以後,秦人與土著的矛盾激化故而引發了巴人的暴動,所謂“白虎”,大約是巴人的圖騰標誌或巴人起義軍所用的徽記,而起事的巴人,極有可能是原東巴地區的巴人,因為西巴受到周文化影響深重,已經不大可能再使用圖騰式的標誌了。激發暴動的原因,大概是因為秦人的重稅,《後漢書》記載,秦滅巴後,任命巴王巴侯為郡長,世代與秦國女子婚姻,藉此籠絡巴人。在賦稅方面,秦國朝廷規定巴郡“其郡長歲出賦二千一十六錢,三歲一出義賦千八百錢。其民出巾家布八丈二尺、雞羽三十鍭”。可見巴郡的郡長與郡民,每年都要向秦人繳納沉重的賦稅,而且郡長的稅源也出自於於郡民身上,自然巴人苦不堪言,痛於賦稅之重。苛捐雜稅名目眾多,故而起事反抗。但是秦史往往諱敗揚勝,所以這次暴動就演化成了“白虎為害”之傳說。這也足見巴人武風難制與秦國賦稅之重,也從側面看出秦國對關東諸侯屢戰屢勝也是以本土的沉重負擔為代價的。

文武雙全一秦將,滅巴蜀,取河東,年近七十下雲貴,克定西南黔中

圖:傳說巴人先祖廩君射殺鹽神死後化為白虎

文武雙全一秦將,滅巴蜀,取河東,年近七十下雲貴,克定西南黔中

圖:恩施土司王殿門口的白虎

二有關於司馬錯的孫子司馬靳(司馬錯之子女名失傳,他僅有一孫有名傳世)。此人也繼承先人舊業,成了秦軍的一員猛將,曾以副將之身跟隨白起參與長平之戰,戰後也跟隨白起製造了坑殺四十萬趙軍(根據長平遺址發掘結果來看,我覺得四十萬可能是秦軍對趙軍的總殲敵數目(含被坑之人),而非被俘後慘遭坑殺的人數)的人道主義慘案。戰後,也因白起不肯再赴邯鄲作戰,而跟隨白起一同被貶為庶人並被賜死。好玩的是,《異跡略》這一筆記小說集記載陝西寶雞一帶,只要疫病一起,就會立“克長平四十萬士卒秦太尉武安君白起”、“武安副將司馬靳”旗號祭祀,希望白起與其副手司馬靳能保佑當地居民免於瘟疫,足見人們期待厲鬼以厲壓癘的巫術性心理(事實上對關羽的崇拜,起初也出於荊州地區對冤死之人的厭勝之術式崇拜)。司馬靳、白起冤死背後也有客卿范雎構陷的因素,可見秦國土著將領(司馬遷言“關西出將”)與東方來的打工客卿實際上也是有不和的因素在的,也無怪後來秦王政曾下令驅逐客卿(這後面大概也有秦國土著的不滿)。

這兩件司馬錯的身後事雖然也體現了秦國軍國主義機制的殘酷性,但是,司馬錯一生所為,也多半都是攻城與建設而已,他還是一名兼為縱橫家與猛將的人才,長於“破壞一箇舊世界”,也長於“建立一個新世界”,與一般人們眼中虎狼一般的秦軍將領有很大的不同。這也是我記錄司馬錯史事的一大原因,畢竟,“暴秦”之中,也是有積極用命又能做文事建設之人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