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和城市中小学生成绩差距越来越大?这能说明什么问题吗?

我们生活在乡村


我现在在城市,家里有6年纪在读学生,我周围的同事基本都是家里小学生、中学生在读。同时,我老家在农村,老家还有很多农村亲戚。这种经历使得我可以更直观对比农村和城市中小学学生的差距体现在哪里?这种差距缘何而生?将可能导致什么结果?

首先,父母和家庭的差异。农村的家庭结构:一般为4-5人,父母、2-3个孩子。父母的工作一般为家庭妇女、工厂流水线工人、小本买卖、服务员、出租车司机、保安等。父母的学历都不高。孩子在上幼儿园之前都交给祖父母看护。从家庭来看,缺少一种有利于孩子的学习氛围熏陶。而以城市我周围人的家庭结构而言,基本为典型的中国中产家庭:好多父母都为本科学历以上,父母多为双职工,父母工作基本都是企事业职员、公务员、教师、医生等职业,家庭基本都为三口之家,孩子上幼儿园之前的看护或者祖父母或者父母亲自看护。


其次,从对孩子教育的理念而言,农村父母、或者本身学历不高的父母而言,大多属于“有心无力”、“无为而治”的状态。就是说:我的绝大多数农村亲戚也受“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理念濡染,也希望孩子能读出个好成绩,但在教育的管理和具体做法上,却没有多少章法:由于生活所迫和学历不高,父母或无暇、无力指导学业;或教育管理手段不当,往往容易走两个极端:或过度放纵或过度暴力,比如前一段时间的“妈妈打死9岁儿子”事件就是一个典型。父母自身的局限再加上大环境:优势教育资源向城市的过度倾斜和过度集中,说实话,农村的父母即便有钱,都很难给孩子找到一个好家教或辅导机构。可以说,农村孩子要出人头地,所要克服的困境比城市孩子多太多。


最后,从对孩子教育目标以及与目标相匹配的手段和路径而言,城市父母比农村父母要更理性、更超前、更有计划性,比如我身边的很多父母,在孩子2、3岁的时候已经开始了初步的启蒙教育:书本熏陶、识字、英语启蒙。孩子到了小学阶段,遵照不同阶段的孩子身心特点和教育目标,又有相应的计划。可以说,他们的教育前瞻性超强,而且,与目标相匹配的手段和方式的采取也非常精准,他们的收入,他们所处的大城市也提供了足够的支撑这些父母教育雄心的资源和舞台。观摩了我身边太多这样的例子,我自己都会感叹于“知识经济的力量”。还有一种感叹就是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马太效应”。


所以,这样两种鲜明反差,差距自然日趋拉大。


孙卫华


看到这个问题,难免让人想起曾经流行的一句网络热词“寒门再难出贵子”。我虽为乡下人,但我们却不得不承认事实。

城市的孩子为什么学习成绩好?首先大环境好于农村若干倍。教学质量,教学设备,教学资源都不是农村可以比拟的。

在农村学校有几个特级教师和高级教师?相反,在落后的农村聘情的民办教师还是主力军。教学能力稍好的教师就会被镇中心校或县级学校挖走。

在农村的小学校,孩子们有一套自己的桌登及黑板就算可以了,课程方面想都莫想有什么英语和奥数之类这些农村老师都不懂的东西。更莫说什么夏令冬令这些体验教育及实验课程。还有什么补习班,辅导班,兴趣班等等需要额外投资的教学资源,即使镇上,县上有这些班,农村人送得起吗?送得去吗?偏僻落后的地方上个小学都要走十多里的山路。更何况去镇或县岂不是痴人说梦。



农村人辈辈都知道,读书是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很多农村人打工辛苦一辈子,想尽办法都要到城里去买房子,就是为了一个城市户口,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能在城里读书。


梁宏达曾说:现在孩子的投资是最大的投资,也是最难的投资。农村人根本就没有这个能力。这就是为什么城里孩子优于农村孩子的主要原因。也就是“寒门再难出贵子”成为网红的主要因素。


乡村老农民


眼睁睁地看着这个现实不得不回答一下。

是啊!虽然近几年,随着农村学校均衡化发展。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目前农村班额普遍较少,每班才二三十名学生,由同样科班毕业的教师任教。但现实是农村教育正在急骤和城区教育拉开差距。而且距离越来越大,为什么会这样呢?


一、农村优质生源急剧减少。

第一,随着城镇化发展,部分往返于城乡的打工族,为了方便,想方设法在城区租住房子或购买房屋,造成农村生源减少。另外,娶妻难,逼着农村的男孩在城区必须拥有一套房屋。能在城区买起房子的农民条件应该不差,对孩子教育的投入也相应的比较大,在农村时他们的子女学习成绩普遍较好。

第二,城区学校无形中的掐尖招生对农村学校是一个巨大的冲击。中下等的学生普遍留在了农村,大大的打击了农村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差学生在一起班级会更乱。农村教学成绩越差,就越有更多的农村家长想方设法把孩子转入城区。这就出现了农村教育的恶性循环。


二、城市家长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远远超过农村。

家庭经济基础决定对教育的投入。在学生教育投入上城区家长要超过农村几倍甚至几十倍的支出。学特长、聘家教已成了城市孩子生活的一部分。有人算过一笔账,在城市里从孩子出生到孩子参加工作,培养一个孩子成才大约需要100万,这不包括娶妻生子买房屋。农村朋友怎么能承受得起!

我是一名生活在城区,工作在农村的教师。两边的学生我都接触过。城市孩子由于读书多,加之各种特长班的培养。综合素质不是农村学生所能比的。差距不是一点两点的问题。用内部人员的话说,你在农村讲课和在城市讲课需准备两套不同的教案,因为城区学生的素质很全面,他们回答问题有胆量,而且知识面很广,所以教案设计相对深一些。当然,这并不是说农村没有灵芝草。但农村少之又少,有时仅有的几个好苗子也转到了城里。

三、农村优秀教师的流失。

由于农村教师的待遇以及交通问题。造成了农村部分优秀的教师流向的城市,虽然累,但他们愿意。这会使农村教育雪上加霜。

总之,农村教育和城市教育差距越来越大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农村学校将逐步丧失竞争能力。仅剩下服务功能。要改变这一现状,国家必须加大对农村教师的投入,学校教育的关键还是教师,不要让教师丧失信心,农村的优势是班额小,如果能抓住这一优势激起农村教师的干劲。教育现状的扭转也不是没有可能。


大山校长


我是在农村,但是我也住在城市。所以农村和城市孩子的成绩的差距这个问题我能够说的清楚。

城市的孩子聪明程度并不比农村孩子聪明程度高,城市孩子努力程度并不比农村孩子努力程度高。但是这是一个拼爹的时代,他们全体败落。

下面选取两个很有代表性的一个农村的和一个城市老师的对学生的看法,或许带有偏见,或者是不全面,但是也能够从中看出问题,也能回答提问者的问题。

一个原来在乡村教书的后来考进去到城关的一所窗口小学,这里不好点是哪一所学校。他说:我去上课,发现很多学生都没有听懂,有些人上课还不听,奇怪的是回家的作业都会做,第二天回来考他们昨天学习的内容,他们都懂了。

他感叹不是我教会他们,这是家长在教会他们。

一个在农村执教了二十多年的老教师这样说,真的很羡慕城区的学校老师啊,他们很多家庭作业的可以让父母批改,发一条学生哪块知识不扎实这样发个短信,家长就会立马把学生教会了,我们的学生家长呢,别说教孩子,连孩子作业完成了没完成的,孩子在哪个班就读都不知道,教她一年,居然不知道我是他孩子的英语老师



我在这里不是为城区家长和农村家长贴标签,我相信这两位老师描述能反映一些问题,窥一斑而知全面。这个不是全面的现象但是这一种现象肯定客观存在。

我们农村孩子真的输在起跑线了,当城区的孩子读兴趣班很辛苦的时候,很多农村的孩子却拿闲暇时间拿着手机玩游戏,现在手机便宜能买得起。家庭教育跟城区相比差距真的是越来越大



所以我一直提倡学校教育,不应该过份加重学生学习中家庭教育中这一环节学习的份量,那样做的确是有利于促进家庭教育环境好的孩子发展,但是长久以往城区与农村孩子的差距会越来越大,最后断裂,就失去教育是的公平意义。在农村,普遍的家庭教育不理想是客观存在的。


知常容


针对这个问题,我想谈下我的感受。

我觉得我还是有发言权的。刚毕业时那年分配,城里 学校一个不能留,全分到下面去锻炼。我有幸也去下面乡镇中学教学。后来结婚有孩子后,去乡镇上班不方便照顾孩子。家里老人也因为种种原因指望不上。就想调回城里。下去容易回来难。办理正式调动得市委书记或者市长签字才可以。你说找他们签字调动得是多不容易的事呀,最后想的折中的办法,借调。关系在下面,上班在市区。所以城市孩子和农村孩子我都有教过。

回归正题。

作为老师,凭我多年对学生的观察研究,人与人智商差别不是很大。不能抹杀有极少的学生的确智力超群,但是绝大部分孩子的智商都一样,不论城市和农村。也就是每个人的起点不能说完全一样,可是也相差无几。可是后来为啥就有差别了呢,并且差别越来越大。

排除了因智力而造成的个别差异。我们谈谈城市学生整体素质高于农村教育的原因。

教育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农村里的孩子尤其是小学的孩子在家庭教育上面真的和城市里面有差别。

众所周知,农村里有头脑有文化的人都走出了农村,当然也不能说农村里人都不如城市里的。但是相对来说城里的家长有知识有修养的人比农村里多一些。重视教育的程度也高一些。大多条件相对好点,工作清闲点,有精力去协助教师搞好家庭教育。而农村里有的有点文化的家长要出外打工赚钱,留给没有文化的爷爷奶奶照看孩子,功课根本辅导不了。在因为溺爱孩子,只管穿衣吃饭,至于学习根本就不关心。回家就问一句有作业没有,如果孩子欺骗说没有,那就是没有,就开始玩耍。


如果老师觉得孩子家庭作业不完成,让孩子捎信说老师让家长来一趟,和家长沟通交流下情况。保准家长不来,孩子就说家长下地干活去了。 如果要是孩子在学校里吃了亏,不等老师请,早早就来学校告状,或者亲自去教室里教训别人家的孩子。

家长就这态度,朋友们觉得孩子能好好学习吗?每天放学后农村里孩子就疯跑,作业啥的一个字不写的有的是。老师查作业,一站一大片没写作业的,你罚谁,总不能出去十多个学生吧。老师也就不再纠结谁没写作业了愿意写你就写,不写也不敢对学生咋样。如果你很气愤这个学生,动手打了孩子,说不定第二天早上你一上班,就有老太太堵着学校门口来骂你,责问你。你说谁还敢认真的管教学生呢。并且在农村里留的作业大部分都是书上的。因为不敢收费买辅导资料。所以根据所学内容进行的练习很少。

过去在农村里教学,班里学习成绩优秀的大多都是父母在家亲自教育孩子的,而那些由爷爷奶奶隔代抚养孩子的能跟上课的就不错了,大多随着知识的加深学习越来越差。

而城市里,家长们很重视学生教育同时也很尊重老师。和老师经常不断地保持联系,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动态。每天讲述的新内容除了在学校里加强练习后,还要留家庭作业。学校里有负责打印资料的后勤老师,只要老师拿着试题去,一会就给你把题给你打印好,这样可以针对每天所讲的内容多加巩固练习。孩子回家一般都是家长认真负责的盯着写好作业,检查后订正了才可以算过关。这样在写家庭作业时家长就了解到了孩子哪里没学会,就会在根据没有学会的问题加以辅导。家长忙的进了补习班由老师们看着写作业。老师也会根据学生的疑难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城市里的孩子除了学课本知识外,还会报各种特长班,假期父母或者爷爷奶奶也经常带着去图书馆或者书店去看书,增长各种见识。

这样一学期学下来,成绩自然见分晓。这样一年年的过来,城市的小孩子慢慢就比同起跑线的农村孩子优秀了。

其实不光是学习成绩城里有优势,其他很多方面农村孩子也都不能与城市孩子相比。拿“六一”儿童节来说,不论城市农村都要给孩子们举行一次文艺汇演来庆祝孩子们的节日。先来看城市孩子报的五花八门的才艺展示:有跳舞的,跳舞的都分好多种民族的,现代的,伦巴恰恰,拉丁舞,老师们都觉得惊艳。有弹奏乐器的,二胡独奏,古筝,扬琴……有写书法的,有为儿童节作画的…学生们踊跃报名,你不让谁去都不高兴,所以都尽可能让他们去台上展示才艺。儿童节那天家长们带着盛装打扮的孩子来捧场。把孩子们表演的节目录下来刻成光盘。发给其他同学留作小学期间的美好记忆。

再看看农村小学里举办的文艺汇演,把老师们都愁坏了,没人报名,指派的学生也是唱音乐课上学过的几首老歌。文艺汇演那天也就草草收场。放假回家去玩耍。

还值得一提的就是英语。在小学里面从三年级里开始有英语的。在农村里英语课比城市里一周英语课开的课时多很多。所以农村里孩子英语考试,笔试比城里孩子还好。但是城里孩子有的孩子进了课外辅导班,有的机构请的外教,所以城里孩子英语口语好过农村孩子。

不管是城里孩子还是农村孩子都是祖国的未来,作为老师我都希望他们有个更加美好的明天。


心中百合静静开


这是事实,农村和城市中小学生的成绩差距越来越大是由城乡环境差异造成的。我家乡就是贫困县之一,高中的时候,老师对我们说:“我们的教育资源远远比不上大城市,所以你们要更加努力才行。”

一、师资力量

很多优秀的老师都不愿到乡村教书,导致农村和城市中小学师资力量差距越来越大,当然,农村也有非常优秀的老师,但总体来说,农村的师资力量还是不够,只能一个老师教好几个班级,我们当初一个班级就有七八十的学生,老师精力有限,不可能对每个学生都做到面面俱到的关注。

二、教学设施

大城市的教室里有各种高科技的多媒体教学设备,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们的听课效率。而部分乡村的老师只能自带挂在腰间的扩音器,靠一张嘴和黑板、粉笔向同学们传授知识,课堂效果肯定没有城市的好。虽然现在大多数乡村的教学设施也更新了,但不排除一些偏远地区还以传统方式教学。


三、家庭教育

城市的家长比较重视对孩子的教育,为孩子报各种辅导班、请家教,督促孩子的学习,生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而农村大多是留守儿童,父母在城市工作,把孩子留给家里的老人抚养,对孩子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还是和城市家长有差距的。




四、家庭条件

城市的家庭条件大多比农村好,家里有电脑、手机、WIFI,孩子遇到不会的作业可以自行搜索解答过程,而且很多家庭还会给孩子请家教,辅导孩子作业。而农村家庭相比之下就没有这么优越的条件,有的家庭没有网络,请不起或请不到家教来单独辅导孩子作业。学生遇到不会的题目只能留着第二天问老师,或者自己越积越多。



这说明了城乡之间的差异,作为农村孩子,我们必须更加努力才能改变命运,没有伞的孩子必须努力奔跑。


影零乱


我的宝宝才两岁,就科学育儿这方面说一下,农村的宝宝有的几个月就断奶,或者不吃母乳直接就喝奶粉,而且很便宜都是几十块一袋,九十一百左右一桶的,孕期和平时饮食区别都不大,老人光会叮嘱多吃点多吃点,生下来大部分都是老人带孩子,无知固执己见一点常识没有,小小几个月大人吃什么孩子就给喂什么,米粉都不知道是什么东西,一岁前大都是白粥,泡馍。各种菜泥,鱼泥,肉泥都不会给孩子做整天一张口以前那娃都是嚼的馍喂大的也好好的,更别提饮食多样营养均衡,只求吃饱,宁愿几个老人聚在一起八卦说别人家是非,也不会想着多花点心思在孩子身上,多跟孩子互动刺激他的大脑发育,穿的多不讲卫生,生病了就是打吊针喂药,感觉生病也很频繁,三岁之前孩子身体大脑发育多么重要的阶段啊,就生生耽误了,我的宝宝坚持自己带,母乳到一岁半,三餐单独做都属于异类了,这不是应该的吗,所以农村的孩子从小脑子都没足够的营养发育好,将来学知识怎么赶得上人家城里孩子呢???


唯爱cc慕青


这个我有发言权,我在一小县城的镇上上课,初中,离市里不算太远,好学生都去市里上学了,市里的招生得考试加关系,当然关系最重要,但是差的他们也不要,所以我们一个班前15名基本都走了,剩下些学渣,除了打架就是打架,派出所一学期能见7.8次,老师还不敢管,一个老师管了,被学生揍了一顿,学校连个屁都不放这事就过去了,教委领导天天说老师教的不好,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他妈的,我们学校老师出去讲课个个都能拿奖回来,都伤心了,教学设备先供市里,市里5.6年前不用的才被校长抢来,对,是抢,多媒体抢了都没法用,直接看不清,别乡镇还抢不着,家长动不动在群里怼老师差劲,各科老师都退群了,唉,教学难干,别天天骂老师了,再骂孩子都完了


无聊的人287654


我个人觉得农村和城市中小学生成绩差距越来越大的主要原因是:一、教学质量,二、学习环境,三、学生的家长。

一、教学质量。农村的教学质量相对于城市相差很大。农村的教学设施差,有些学生还爬上涉水地去上学。农村的优秀的老师少,学校管理经验不足,教学方法跟不上等等。

二、学习环境。近朱者赤,大家同在一个较低的成绩档次下,他不及格我还及格了。竞争心不强。而且很多农村孩子,回家就是玩,做家务,看电视,一个效仿一个,一个影响一个。在农村的学习环璄就很差。

三、学生家长。开家长会的时候,老师说:{我们一个老师管几十个学生已经很不容易,而且仅仅只能是在课堂上。希望家长也要配合}。然而农村学生的家长大多数大字不识两个,对孩子的作业不能指导。而且大多数家长都外出打工,留守儿童就相对[自由],爷爷奶奶的话他们不听,回家就是玩,所以成绩就差。

还有城市孩子两岁多就开始读条件好的托儿所幼儿园。而农村孩子,六、七岁才开始读书。所以农村的孩子学习成绩越来越跟不上城市孩子。(由于我很忙,只随便说一下自己的观点,至于其它问题不便评论)


手机用户真话里说


学生成绩好与差,取决于以下三点:

家长一点;学生一点;教师一点。三点决定一个平面,这是绝对的科学,如何达成一个完美的平面?

一、家长一点(家长素质问题)

农村孩子的家长大部分溺爱孩子更多(特别是爷爷奶奶),家长在教育上不重视投资,认为读书没什么很大的作用,上大学不如学一技之长挣钱来的快。再加农村父母没有时间及时去点拨孩子在学习上出现的薄弱环节。孩子上课不认真,老师批评几句,孩子回到家对家长说不去上学了,因为老师骂我了,家长认为孩子委屈了,告到领导那里,有的甚至全家出动。老师怕了,于是不敢多管教了。于是孩子成绩下来了。

二、学生一点

初中孩子是一个叛逆时期,老师及时向孩子父母反应学生在校的一些不良现象,许多家长一般认为老师不喜欢他的孩子,是老师有偏见。学生有了父母的撑腰,于是乡村许多孩子敢打老师。老师怕了,只要不出大问题,那里敢管你的学习成绩好与坏。

三、老师一点(师资力量的问题)

不是老师不知老师的难处。

备课检查;学生作业检查;卫生环境检查;教学方案检查;学生安全检查;预备方案检查;应急方案检查;食品安全检查;传染病预防检查;学生来回交通安全方案以及教学论文检查等等,还有多少精力来完成教学?而城市学校由于人力配备齐全,一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去抓好教学质量。

农村也有许多优秀的青年老师,由于条件受限,心有余力不足啊!家长不配合,学生不努力,三点不断倾斜,农村孩子的成绩如何上的去?差距岂有不拉大之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