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不死劉邦不能稱帝,項羽一個助攻,幫劉邦解決了一個大問題

此人不死劉邦不能稱帝,項羽一個助攻,幫劉邦解決了一個大問題(俗人說史—第1期)

此人不死劉邦不能稱帝,項羽一個助攻,幫劉邦解決了一個大問題

提到秦末時期的歷史,就不得不提到秦末時期著名的兩大政治宣言。其中最主要的一句是“楚雖三戶,亡秦必楚。”這一句話的考證是出自《史記項羽本紀》:“夫秦滅六國,楚最無罪。自懷王入秦不反,楚人憐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也。”說這句話的人是楚南公,這個人無從考究應該是楚國的一個姓南公的人。

楚南公說這句話的原因是因為當時的楚國楚懷王與秦國的秦昭襄王會盟於武關,當時的諸侯會盟非常的正常,就是相當於現在的領導開會商量一下下一步的打算一樣。但是由於楚懷王是一位非常有能力的君主,楚國在楚懷王的帶領下滅掉越國,打敗魏國,擴充疆土,讓楚國成為當時能夠與秦國抗衡的強國。

縱橫家蘇秦就說過:“縱合則楚王,橫合則秦帝。”可見當時的楚懷王帶領下的楚國是可以跟強秦並列的存在,最終天下的歸屬還要看誰的外交策略更高一籌。當時秦昭襄王應該也意識到楚懷王帶領下的楚國是秦國統一天下中最大的障礙,於是秦昭襄王就趁著會盟之際將楚懷王扣押,迫使楚懷王割地。

此人不死劉邦不能稱帝,項羽一個助攻,幫劉邦解決了一個大問題

我們看歷史劇都知道有一句話“兩國交兵不斬來使”,何況是一國之君呢?但是秦昭襄王為了自己的目的,不顧禮儀扣押一國之君,迫使楚懷王同意秦國的一系列不平等的條約。但是楚懷王不愧是一代明君,他不顧自己的性命,為了國家的利益,堅決不同秦國割地求和,讓秦國不能得到想要的土地,還因為理虧讓秦國沒有攻打楚國的理由。

就這樣楚懷王在秦國開始了三年被囚禁的生涯,直到客死秦國。在楚懷王之後的楚國君主的能力非常一般,被秦國所滅只是時間問題。楚懷王的兒子楚頃襄王在位的時候,被白起攻破了國都,從此一蹶不振。楚國人因為懷念楚懷王時期的強盛,想到楚懷王所受到的不公平的待遇,所以才會有楚南公發出:“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的言論。

值得一說的是楚雖三戶中的三戶其實並不是指三戶人家,小編在上高中的時候學習《項羽本紀》的時候解釋這句話是說:楚國即使只有三戶人家。其實並不是這樣,這句話中的三戶是指的楚國的三大姓:屈、昭、景。這三大姓是楚國的上三姓,也是屬於楚國的王室子弟分支。楚國的王族本姓羋,本支姓熊,屈、昭、景這三姓是羋姓的分支。

此人不死劉邦不能稱帝,項羽一個助攻,幫劉邦解決了一個大問題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這句話可以看作是楚人的政治宣言,也可看作是一則讖語。我們都知道在推翻秦朝的戰爭中的主力就是楚人,項羽是楚國大將項燕之後,是實實在在的楚人,劉邦是豐沛人,也是楚人,當時彭城是屬於楚國和齊國的邊界,豐沛屬於當時的泗水郡,也是屬於楚國之內。

秦末推翻秦國的主力軍是項羽和劉邦兩大軍事集團,在滅亡秦國之後的爭霸之中的主力也是項羽和劉邦兩大軍事集團,所以現在的人在看秦末漢初的歷史中,項羽和劉邦是絕對的主角,但是不要忘記在當時的時候,項羽和劉邦頭上還有一個名義上的領導,這個人在推翻秦朝過程中和楚漢爭霸的過程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存在,這個人就是義帝熊心。

熊心是楚國宗室之後,是楚懷王的孫子,原名羋心。秦國掃滅六國之後,為了不讓六國後人死灰復燃,所以對於六國宗室打壓比較嚴重,以至於秦國統一之後不過幾十年,作為前朝宗室貴胄的熊心已經淪為一個只能為人放羊求生的存在。如果不出意外的話,熊心這輩子估計最大的成就也只是“三十畝地一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等幾百年之後繁衍出一個部族。

此人不死劉邦不能稱帝,項羽一個助攻,幫劉邦解決了一個大問題

歷史的可讀性就在於此,秦二世元年,隨著陳勝、吳廣在大澤鄉的振臂一呼,使得當時看似強大的秦國頃刻間就四分五裂。六國宗室後人、野心家、強盜等等都趁著這個機會博一個“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拉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與陳勝、吳廣這樣的農民出身的起義軍領袖不同,項梁作為響應起義軍的一支,項梁出身楚國貴族。

陳勝起義之後攻佔陳縣自立為王,號稱“張楚”,也就是張大楚國的意思,可見楚人陳勝也是聽說過“楚雖三戶,亡秦必楚”這一句話。縱觀歷史農民起義的結局總是不太理想,從秦始皇建立皇帝制度之後,兩千多年來的農民起義成功者只有漢高祖劉邦和明太祖朱元璋兩人罷了。陳勝的起義也免不了敗亡,陳勝起義很快就被消滅。

雖然陳勝起義被消滅,但是陳勝挑起裡的星星之火卻已經有了燎原之勢,這其中最大的一朵火花就是項梁所率領的項家軍。在得到陳勝起義確定失敗的消息之後,項梁採用范增的建議,擁立楚懷王的孫子熊心為王,為了利用楚人思念楚懷王的心思,熊心沿用楚懷王的王號不變,用來號召天下群雄。

此人不死劉邦不能稱帝,項羽一個助攻,幫劉邦解決了一個大問題

不管從任何方面來看楚懷王熊心都是項梁找的一個旗幟罷了,免不了當傀儡的命運,並且在稱王之前,熊心一直在放羊,談不上有什麼能力。小編想當時的項梁從萬千的楚國宗室後人中選擇熊心作為王,也是看中的就是熊心年紀小、涉世未深好控制的原因。可是事實證明項梁看走眼了。

熊心雖然是一個傀儡,但是差一點就真正的翻身,並且很有政治才能。在項梁還在世的時候,由於項梁出身楚國貴族,並且對於熊心有擁立之功,項梁的起義軍是項梁一手建立在軍中威望甚高,所以熊心沒有辦法只能折服,熊心在等待機會,等待能夠讓他一飛沖天的機會,這個機會沒有等待太久,很快就來臨了。

秦二世二年,項梁率軍在定陶被章邯所率領的秦軍打敗,項梁也在此次戰役中被殺,一時如火如荼的楚軍一下子面臨被覆滅的危險。就在這個時候,楚懷王熊心當機立斷遷都從盱眙到彭城。當時的彭城周邊有呂臣、項羽和劉邦的三支大軍,熊心先是把最近的呂臣和項羽的軍隊合二為一自己統帥,開始統帥南方起義部隊,然後再封劉邦為侯分裂項家軍。

此人不死劉邦不能稱帝,項羽一個助攻,幫劉邦解決了一個大問題

之後熊心破格提拔年輕有為的將領宋義為上將軍統帥兵馬,讓宋義對熊心感恩戴德,使得軍隊徹底被自己掌控。從這幾點作為可以看出熊心並不是一個無用之人,反之則是一個非常有手段的君主。也就是在這個時候熊心發表了秦末時期第二個重要的政治宣言“先入定關中者為王”。

從這一個著名的政治宣言中可以看出熊心的目的是隻封一個王,並沒有打算分封諸侯,而是準備自己做皇帝。也就是這個時候,章邯因為打敗了項梁感覺楚軍已經沒有威脅,率領大軍北上攻打趙國,趙國抵擋不住像楚軍求援,於是熊心一邊率領項羽、范增、英布等將領北上救趙,一邊命令劉邦收攏項梁、陳勝殘部西進攻打秦國,並且拒絕了項羽西進的請求。

熊心拒絕項羽西進的請求在史書上記載是因為劉邦寬厚仁慈,項羽暴虐,其實小編確認為,這是熊心的一個政治手段,他是想把項羽留在身邊看著,以免項羽做大,但是項羽不同於常人,項羽是一個英雄,英雄怎麼可能甘居人下,於是在北上救趙的時候,項羽殺死按兵不動的熊心的心腹大將宋義,迫使熊心承認項羽對於軍隊的領導權。

此人不死劉邦不能稱帝,項羽一個助攻,幫劉邦解決了一個大問題

之後劉邦平定關中,項羽攜大勝之勢,率領四十萬大軍西進關中,成為將領中最強大的存在。到這一刻起項羽的願望也許只是為了封王,項羽曾派人暗示熊心封他為王,但是得到的結果是:照約。也就是意味著封王的人只能是劉邦,項羽無緣王位。於是項羽就聯合將領說楚懷王都是項家所立,並且許諾將領都可以封王徹底架空熊心。

在項羽在彭城封王的時候,其實熊心已經徹底淪為傀儡,只不過得到了一個假惺惺的義帝名號,封地只有長沙郴縣一地,並且在郴縣的周圍分封心腹九江王英布、長沙王吳芮和臨江王共敖環繞。最終項羽還是不放心熊心,命令英布、吳芮、共敖一起暗殺了熊心。熊心死後項羽以為再也不能有人和他抗衡,他卻不知道這位劉邦提供了強大的政治基礎。

漢高祖二年劉邦率領大軍進攻洛陽經過新城從三老董公獲知熊心的死信,熊心的死給了劉邦一個師出有名的藉口,之後才有了聯絡諸侯大軍攻破彭城的一戰,也是自此開始了三年的楚漢爭霸。由於項羽的背信棄義也導致項羽分封的王逐個背叛項羽,最終劉邦打敗項羽奪得天下,如果項羽不殺熊心劉邦也許不能稱帝,項羽殺了熊心直接幫了劉邦解決了一個大麻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