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代佳人陳圓圓芳蹤得見,卻為何成了“吳門聶氏”?

雲上的記憶


此事源於陳圓圓墓碑上的碑文,上書“故先妣吳門聶氏之墓位席”,而根據目前的考證,陳圓圓乃是在“三藩之亂”被平定之後逃走的,之後隱居在今

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岑鞏縣水尾鎮馬家寨,並最終於此處去世,為了掩人耳目,自然不可能在墓碑上寫真名。

△馬家寨後山上的陳圓圓墓

“三藩之亂”被平定之後,陳圓圓的最終下場

根據馬家寨人的敘述,康熙十七年(1678年),窮途末路的吳三桂在衡州稱帝,但在不久後便抑鬱而死,將“帝位”傳給了孫子吳世璠。康熙二十年(1681年)冬,清軍攻入雲南昆明,吳世璠自殺身亡,三藩之亂被平定。清廷下旨,滅吳三桂九族。

△“秦淮八豔”之一的陳圓圓

而陳圓圓則在軍師馬寶的掩護下,採取聲東擊西、金蟬脫殼的方式,帶著吳三桂次子吳啟華等人潛逃出了雲南,並最終逃到了思州龍鰲裡,就地化整為零,分住在各寺廟。陳圓圓削髮為尼,住在天安寺,馬寶出家為僧,住在鰲山寺,吳啟華則住在廂子屋。

馬寶安頓好之後,便經常下山探望陳圓圓和吳啟華等人,而其經常走的一條山嶺便被後人稱為了“馬跡梁”,現稱“馬家梁”。至此,陳圓圓等人便就在此處安頓了下來,陳圓圓和馬寶都修道至終,陳圓圓死於耄歲,馬寶歿於上壽。

△陳圓圓削髮為尼

吳三桂的後人在此繁衍生息之後,逐漸形成了村寨,為了感謝馬寶,於是取名為馬家寨,這也是馬家寨村民都姓吳的原因。

陳圓圓墓碑“碑文”上為何將其稱為“吳門聶氏”

1984年時,馬家寨一戶吳姓人家透露出一個重磅消息:馬家寨其實都是吳三桂的後裔,而在馬家寨後山的繡球凸山上,有一座古墳,便是陳圓圓墓。

按照吳氏後人講述,當時陳圓圓定居於馬家寨後,一直對吳三桂念念不忘,她守著吳氏子孫度過了餘生,直至76歲時在馬家寨病逝。在她死後,吳三桂之子吳啟華將其安葬在馬家寨後山的繡球凸山上,併為其豎了一塊石碑。

石碑的碑文上書“故先妣吳門聶氏之墓位席;孝男吳啟華,媳塗氏立,孝孫男吳仕龍、吳仕傑,曾孫吳大經、吳大純,孝玄孫吳朝達、吳朝選、吳朝魁、吳朝政、吳朝璽、吳朝柱、吳朝相、吳朝值皇清雍正六年(1728年)歲次戊申仲月吉日立。”不過墓碑上雖然寫的是聶氏,但當地人內部卻沒有任何人稱此墓為始祖聶老太婆墓,而是一直稱為祖陳老太婆墓。

至於陳圓圓姓陳,為何卻要寫上“吳門聶氏”,根據猜測應該主要是為了躲避清廷的追查和防止盜墓。而對於“吳門聶氏”的解讀,目前比較權威的說法是:“吳門”指的是吳家和蘇州(蘇州古稱吳門);“聶”字則暗指陳圓圓的父姓“邢”和母姓“陳”,因邢和陳都有耳朵旁,而“聶”拆開正是“雙耳”;而碑文上的“位席”兩字,則表示陳圓圓的地位,因陳圓圓乃是吳三桂的愛妃,因此推斷吳三桂稱帝時陳圓圓應當是被封了皇妃的,故而要區別與普通人的身份。


這便是陳圓圓被稱為“吳門聶氏”的原因了,不過這個墓到底是不是陳圓圓墓,目前還存在著爭議。而關於“吳門聶氏”的解讀雖然比較合理,但真實情況如何,隨著時間的推移,早已沒人知道了。


香茗史館



高廣福204


這個問題問得好,我也不知道,能給個優質回答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